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夏战争之三川口之战:一万宋军硬刚十万夏军,勇将郭遵千古

宋夏战争之三川口之战:一万宋军硬刚十万夏军,勇将郭遵千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朱明桂 访问量:2439 更新时间:2023/12/6 3:03:52

公元1040年,正在延州城里准备欢度上元节的延州知州范雍得到密报:西夏人正在集结军队准备从卢子关再度入侵宋境!

范雍紧急命令他的副手、鄜延路副都部署石元孙带兵前去芦子关堵截李元昊,范雍还紧急派人前去庆州要求鄜延、环庆两路的副都部署刘平火速带兵前来增援,他给刘平的命令仍然是前去芦子关方向堵截李元昊。

军情十万火急,再加上刘平一向轻视李元昊和西夏军队的战斗力,仓促之间他点集了三千骑兵从庆州出发疾驰芦子关。两路兵马合计不过才七千人,但如果范雍和刘平得知李元昊这次所带出来的兵马人数时定然会瞬间面如死灰——李元昊带出的是他的十余万机动兵团。

当刘平和石元孙发兵卢子关之际,李元昊已经于公元1040年的1月17日突破芦子关直抵金明寨前。

第二天(1月18日)黎明时分,李元昊一声令下,西夏军队开始从四面八方进行攻寨,而金明寨各处分寨里的西夏奸细和内应以及那几万人的“党项平民”也随即响应。一时间,整个金明寨四处火起,刀兵之声响彻金明三十六寨。

宋军金明寨主将李士彬惊闻战鼓响起迅速起身,他命左右牵过他的战马就要出战,可他得到的战马竟是羸弱不堪的劣等马,他不知道的是他的亲兵此时都成了李元昊安插在他身边的奸细。以这样的状态作战,李士彬很快就陷入了西夏人的重围之中。

战至最后,李士彬连同他的儿子李怀宝一起淹没于战阵之中,李怀宝当场战死,李士彬则是被生擒,本来拥兵十万且看似牢不可破的金明寨就这样在西夏人的内外夹攻之下迅速被攻破。

拿下了金明寨,李元昊率领大军极速奔赴延州,而此时的刘平和石元孙以及他们的援军又在哪里干什么呢?

当李元昊围攻金明寨时,刘平和石元孙却在向着芦子关北上进兵。他们不但没有堵住李元昊,反而与李元昊背向而驰,双方的距离是越拉越远,李元昊再一次地打了宋军一个完美的“时间差”。

刘平和石元孙二人在芦子关前连个西夏人的鬼影子也没看到,就在二人傻傻发呆之际,范雍的命令又来了:李元昊已经攻下了金明寨,现在正在进兵延州,你们赶快来延州救老夫一把!

两天之后的1月20日,刘平和石元孙再又回到了先前合兵之处——保安军,此时李元昊的大军早已屯兵于延州城下。面对城下这前后连绵数十里的总计十余万计的西夏围城大军,手里只有几百守城兵力的范雍和守城的军民都浑身发抖。

浑身发抖的不止是范雍,几个月前在保安军里督战并派狄青出战打退李元昊的大太监卢守勤这时候不但是四肢发抖,他都已经当众号啕大哭了起来。另外一个吓得腿软的是延州的通判计用章,他和卢守勤一道建议范雍弃延州城退保鄜州。范雍多少还是要脸的,他最后还是决定坚守城池。

1月22日,刘平和石元孙的援军经过保安军到达万安镇,而此时另外几路得到范雍求援令的步兵也跟了上来,他们分别是鄜延路都监黄德和的两千步兵,巡检使万俟政和郭遵率领千余人马。如此,宋军的兵力达到了步骑混杂一万余人。

这天日暮时分,宋军到达距离三川口十里处的地方并在此地扎下了营磐。就在此时,范雍派来的使者来了。来人传命说,为了防止有西夏人混入城中,范雍命令刘平把部队分散入城,而且是以每五十人为一队,待到前队前行五里路之后再放下一队,如此前后续进。

第二天黎明时分,天上开始下起了大雪。按照范雍的指示,宋军这时候已经总共放出了约五十队人马入城,但这一夜过去了,前方却没有传回任何的消息。刘平顿时感觉浑身冷汗直流,他惊觉自己可能是中计了,再去找范雍派来的使者,此人已经不知去向。刘平当即下令整队,再也不分散入城了,全军随即结阵而行。

走出了大约五里路之后,宋军到达了五龙川。过了眼前的延河再往前就是延州城了,可就在此地,前方的宋军突然停住了脚步不再前进:大雪纷飞之中,宋军将士看到了眼前的异象,大队早已排成战斗队形的西夏军队就在河对面与他们隔河而望。

这些还不是西夏军队的全部,李元昊对延州城围而不攻等的就是范雍所召来的这些援军。当西夏军队终于在河对面完成集结后,宋军的每一个将士都看清了他们今天所要面对的敌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群庞然大物:河对面的西夏人密密麻麻地排列成行,人数至少也是在十万人上下。

风萧雪兮延水寒,壮士挺身兮赴国难。在这个被漫天的雪花装扮得白洁无暇的天地之间,在这片即将被双方的鲜血所染红的延水河畔,两军隔河而阵但都迟迟没有率先发动攻击,战前对李元昊和西夏军队不屑一顾的宋军主帅刘平此时也是豪情不再。

史书记载:时平地雪数寸,平与贼皆为偃月阵相向。按照这种说法,当时地面上的积雪至少足以覆盖住整个马蹄,宋夏两军就是即将在这样的一个风雪天里进行一场实力严重不对等的生死搏杀。

这一战率先发动进攻的终究还是河对岸的西夏人。李元昊命令前军改为横阵涉水过河向宋军发起了进攻,宋军屏息而待。当西夏人在岸上越积越多且呈半渡之势时,刘平命令手下的猛将郭遵和王信带兵进击,但西夏人的军阵实在是太厚,郭遵和王信全力搏杀却无法刺入敌阵之中。宋军的主力随即加入战阵。一番奋力厮杀之后,西夏人被宋军阵斩近千人终于开始退却。

李元昊大怒,重新整队之后,西夏人派出了重装步兵手持大盾再以横阵过河与宋军交战。这一次西夏人没有集体冲锋,而是很有仪式感地从阵中策马走出一名将军直接点名要与先前表现得勇不可当的宋军勇将郭遵单挑。

郭遵,开封人,这位即将在这一天的日落时分为国壮烈牺牲的勇将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的出生之年,但这位猛将若不是因为西夏人后来不讲武德,那么宋朝历史上首位在战场一战解锁“百人斩”成就的人就不会是后来的南宋第一猛将杨再兴,而是他——郭遵!

此战郭遵可谓是威风凛凛,他随身所配备的单兵武器就有三种:铁枪、铁杵和铁槊,单是这三件兵器就达到了将近一百斤。在先前的初次交战中,郭遵在西夏人眼中如是杀神附体,他突入敌阵勇猛杀敌,单是毙于他那把铁枪之下的西夏人就高达数十人。

面对西夏人的挑战,郭遵从容地换上了他的第二件兵器——铁杵。在两军将士的凝神注视之下,二将策马相迎。可悲的是,西夏的这名勇气可嘉的将军虽然很有血性和胆量,但郭遵只是一个回合就挥起一铁杵直接狠狠地砸在了对方的脑袋上,此人就此翻身落马被郭遵一招毙命!见此情形,两军皆同时爆发出一阵大呼,宋军这边是兴奋,西夏那边则是惊骇!

在毙敌一贼首后,郭遵趁势再又换上了铁枪冲阵,西夏人在他的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史称其在西夏军中“所向披靡”。

在郭遵沙场称雄之时,宋军主力也随即再次压上。鉴于西夏人的这次攻势极其猛烈和猖獗,刘平身为宋军的主将也亲自加入了战阵。经过又一场惨烈地搏杀,西夏人再次被宋军杀回了河对岸,这一战宋军再又杀敌数千,这里面有一部分西夏人则是被宋军追至河里给淹死的。

日暮时分,天色开始变暗,双方在厮杀了半日之后都暂且收住了兵,宋军这边在抓紧时间恢复体力,而西夏人则是在组织另一个批次的人马准备继续向宋军发动渡河攻击。他们有的是兵马,这一战西夏人可以说是稳操胜券,单是靠车轮战他们就足以拖垮宋军并赢得最后的胜利。

没过多久,河对岸的西夏人再次结成比之前两次更为庞大和密集的重甲横阵向宋军缓步压来。在西夏的步兵稳住滩头之后,李元昊派出了他的王牌和撒手锏——西夏的轻骑兵开始大量登岸,宋军的噩梦和末日就此降临。

一切都如李元昊预想的那样,在西夏军队这样层次分明的攻势面前,位于宋军主阵前面的几个方阵被西夏人的骑兵迅速冲散,整个前阵随之后退了数十步,但前阵的这一后退导致了整个军阵的动荡。

宋军前阵的后退以及主阵的散乱让一个人顿时肝胆俱裂!谁啊?此人正是为宋军担任后卫、在这一天的战斗中连一滴汗也没有流的鄜延路都监黄德和。

见西夏军队如潮水一般向自己这边涌来,黄德和身为后军主将调转马头带头逃跑,继而整个后军都尾随着他一起开溜。他这一跑让整个宋军陷入到了更大的恐慌之中,战争之中最骇人听闻的事发生了——宋军开始集体逃窜。

大军整体呈溃败之势,后军主将黄德河带兵逃离战场,主帅刘平不惜用刀砍向自己人也要留住兵马与西夏人继续战斗,而对面的西夏人正在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战局已然崩塌的情势下,有一个宋军的勇士站了出来并由此迎来了他人生中最为辉煌壮丽也是最为慷慨壮烈的时刻。

眼见全军崩溃,在这一天的激战中已经阵斩敌军无数的郭遵毅然持枪冲向了朝他扑面而来的西夏大军。他这不是要杀出重围,更不是想要以一己之力杀退这些西夏人,他完全就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要去跟西夏人拼命,更是为了给刘平争取一点时间重新组织兵力进行反击。

在郭遵的身后没有一个人跟随他,整个战场上只有他一个人在与西夏人相对而行,但就是他一个人凭借自己超强的战力硬是扛住了西夏军队的冲击并让对方的军阵整体后退。

激战中,郭遵的铁枪和铁杵相继被打断,他的战马也跌倒在地,但他很快再又翻身上马并换上了威力更为强劲的铁槊在西夏人的阵中左突右刺上挑下劈,他始终都没有让西夏人越过由他一个人组成的这一道钢铁防线。

经过郭遵的这一番近乎于天将下凡的神勇表现,刘平总算是威逼相加留下了千余名宋军并开始结阵准备御敌。

西夏人再度发起了攻击,而郭遵也知道自己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他手持铁槊直接就一头扎进了厚重的敌阵之中,铁槊挥舞之处便是西夏人的鲜血洒落之地。为了生擒这名宋军勇将,西夏人在地势稍高处暗中布下了绊马索,但郭遵无一例外地将这些绊马索逐一斩断,然后更加深入地钻进了敌阵之中予取予夺——他完全没去奢想过此战之后自己还能活着,他已经杀疯了!

再这样下去,郭遵的百人斩成就几乎就是唾手可得,眼看自己的士兵被郭遵如此随意虐杀,李元昊就此不再对生擒郭遵抱任何的希望,他下达了对郭遵的必杀令。

西夏人使出了最后的杀招,他们调来了弓箭手并乱箭齐发射向了郭遵,可郭遵真如天神下凡一般,西夏人的箭雨全都被他拨开,但他能够防住自己却无法同时保护自己的战马。最后,他的战马在高速冲击中因身中多箭而仆倒于地,郭遵随即被蜂拥而上且对他咬牙切齿的西夏士兵乱刃杀之。

一代猛将就此壮烈地为国殉难!壮哉!郭遵!

郭遵死了,战斗也随之暂停了,西夏人也在为自己杀死了这样的一位勇将而陷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之中。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西夏军队再又退回到了河对岸,而刘平则在附近的山上将宋军分作七寨以固守,他们与西夏人最前沿的营寨相聚不过一里。

半夜里,贼心不死的李元昊派人将宋军营寨层层包围并在外面大喊:“你们这些残兵败将,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刘平的回应是:“狗贼,汝不降,我何降也?明日救兵大至,汝等岂可存乎?”

到了第二天的1月24日黎明时分,西夏人再次叫嚣:“你们到底投不投降?不投降的话,你们全都得死!”

刘平依然拒降!

自此,李元昊失去了所有的耐心,他命令西夏军队四面围攻。这一次在没有任何的奇迹发生,更没有郭遵那样的猛士站出来震撼西夏人的心灵,宋军被西夏军队截为两阵。一场惨烈的厮杀之后,宋军全军覆没,刘平和石元孙作为宋军的主帅和副帅也都因伤重力竭而被西夏人俘虏。

标签: 郭遵

更多文章

  • “司马光砸缸”是否真有其事?宰相上官尚光:有,我就是那个小孩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上官尚光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有人说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无论是平凡地走完一生,还是开辟一片星光耀眼的天地,每个人都有着他走一遭的意义。这与所从事的行业,所处于的社会阶级,是富有还是贫困都没有任何的关系。冥冥当中或许总是有着某些巧合在等着我们,而这些巧合看似是不

  •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理学开山鼻祖的《爱莲说》万世传诵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周敦颐

    周敦颐:瓦雀行书案,杨花入砚池时值盛夏,广元南河湿地公园中的荷花开得那叫一个盛,放眼望去,朵朵的荷花,在那一眼望不尽的的荷塘中,紧紧依偎在碧绿滚圆的荷叶中,亭亭玉立,在丝丝细雨的沐浴下,清秀雅洁,很是妩媚可爱。我结识的那一帮舞文弄墨的朋友,几乎个个都写有关于荷花的文字,或摄影,或散文,于是,便忙着去

  • 奇人邵雍的梅花易数,原来是这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邵雍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风林秀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大宋,从仁宗皇帝时期到神宗皇帝时期,是群星璀璨的高光时代。仁宗皇帝时期,范仲淹领衔,欧阳修、韩琦、富弼紧随,他们是最早的“庆历四将”。神宗皇帝时期,王安石来了。苏轼、苏辙、曾巩、章惇,一拨年轻人走起。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砸缸的司马光是不能被

  • 日知录丨邵雍:认真拥有 才不会轻易失去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邵雍

    日知录人有贤愚,事无巨细。得不艰难,失必容易。——《得失吟》还记得小时上课与同桌偷偷分享的那一包零食吗?还记得期末考试后爸爸买来当做奖励的那块甜点吗?如今,任你尝遍大街小巷无数美食,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记忆里的那一口甜。只穿过几次的衣服,随手丢弃却不觉可惜,未必因它破了旧了、不够好看,只不过因为它不是

  • 邵雍的神奇预测术为何失传?因为他看透了两个心术不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晓惊娱标签:邵雍

    现如今,很多人依然详细算命先生,即使是科学发展到今天,它依然有很多解释不了的事情。单单拿算命来说,科学就解释不了,不过,很多人打着算命的幌子,在行骗,这种人在今日也有很多。我国古代,在北宋时期,将理学发展到了巅峰。宋太祖崇尚崇文抑武,因此各个文化发展在这个时候发展到了鼎盛。现如今的很多算命先生以邵雍

  • 千古奇人邵雍,安排后事留下三大祖训,其一为何要寡妇为其送葬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邵雍

    千古奇人邵雍,安排后事留下三大祖训,其一要寡妇为其送葬在我国历史上,说到千古奇人还是有那么些的,比如三国里面的诸葛亮神机妙算,往往出人意料有起死回生之能,还有唐朝的袁天罡,一般人至多听声辨位,他却可以听风声便可段他人凶吉,可谓是各有神通。而今天要说的是邵雍,他也是非常人,据传在他出生前夕就,还在娘胎

  • 千古奇人邵雍的十大预言算尽未来,至今无人能破!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邵雍

    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也兼具道士、诗人的身份。北宋时期,理学兴起发展,说到当时的理学大家,观者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程颢程颐兄弟以及周敦颐。少年时,邵雍就胸怀大志,发愤刻苦读书,于书无所不读。据《宋史.邵雍传》记载:邵雍“始为学,即坚苦自励,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后来,为了增

  • 北宋易学家邵雍的三层预测境界,最高的竟然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天心正运文超良标签:邵雍

    邵雍,北宋理学家、数学家、易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后人称百源先生。他的预测非常准确,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渔樵问对》等书传世。邵雍站在今天常人的角度来看,可以讲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他平生不做官、不从商、每天就研究易学,从易理中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变化。他的易学知识

  • 邵雍八字命理解析及传记

    历史人物编辑:琴鹤堂说易标签:邵雍

    琴鹤堂易学/原创艺虽小道,事亦系人。苟不造微,焉能入神。 ——邵雍《小道吟》邵雍(1012年1月21日戌时—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谥康节。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

  • 秦观一次漫无目的地踏春之行,却为我们留下了一首传唱千古的佳词

    历史人物编辑:朝夕说历史标签:秦观

    秦观下面这首《行香子》,大约创作于熙宁年间,当时作者还没有出仕,赋闲在家,某一个春天,秦观乘兴来到一座村庄中游览,被当地的自然风光所感染,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这是一首描绘春季田园风光的佳作,语言清新生动,自然而又淳朴。这在当时的词坛上,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唐末、五代的词,多以男女爱情或艳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