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江:是我坑了阎婆惜

宋江:是我坑了阎婆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撒拉族小哥鲁万 访问量:3273 更新时间:2024/1/3 13:54:01

01

宋江在没到梁山当大哥之前,其实在江湖上已经很有名气了。

【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标准的社会人儿。

只是这样一个声名远播的社会人儿没有老婆,这在常人眼里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水浒传》里宋江出场的时候年龄已经不小了,【年及三旬】,这个年纪就算放在现在,他妈估计也得给他嘟囔的耳朵起茧子。

嗯,宋江他妈已经去世了,只有他爹宋太公能管得了他,不知道他爹是不是不急着抱孙子,反正宋江已经三十多了还没结婚,

不要说人家宋大哥脸色黑,个子小,就凭着人家在县衙里当着个小科员平日里挥金如土这个潇洒劲儿,想要找一个女人能特么费什么劲儿?

但是人家宋大哥一点都不心急——宋大哥心急的是我特么到底什么时候能触摸到星辰大海?

我不愿意一辈子就待在这小小的郓城县里,我要出去闯一闯看一看啊!

可是,虽然宋江好像对这婚姻不太上心,有人却已经瞄上他了。

看上他的是一个从京城来的老太太,叫阎婆。

别误会,阎婆当然知道自己根本没机会和宋江擦出什么火花的,人家老太太是为了自己的女儿——严格来说刚开始老太太并没有这样想,只是想来找宋大哥帮忙的。

她的女儿叫阎婆惜

阎婆本来是有个老伴儿的,一家三口原本是在京城里搞说唱艺术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帝都的竞争太激烈混不下去了,想着要来山东发展。

更倒霉的是到了郓城之后,阎婆惜他爹居然【害时疫死了】(可见居家隔离有多重要),只剩下孤儿寡母连个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整个郓城谁不知道有困难找宋大哥?

宋江果然没有让从京城来的娘儿俩失望:去陈三的棺材铺拿一个,记我账上。

然后一抬手又是十两银子:拿去当个零花钱。

这样的恩情比天都大比海都深啊,必须得感谢。

这一谢,宋大哥的世界花都开了。

02

阎婆惊奇的发现,混的风生水起的宋大哥居然没老婆。

这怎么能行?

这么样一个整天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的人身边没个人照顾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时间长了不得了。

没人关心我得关心啊,咱不是有个女儿吗?

干脆,以身报恩吧。

【宋江初时不肯】,可是人家阎婆找的是媒婆界令人闻风丧胆的王婆啊(当然不是在清河县给西门庆和潘金莲拉皮条的王婆),宋江虽然在县衙里在江湖上可以谈笑风生,但是在王婆这【撮合山的嘴撺掇】下,【依允了】。

当然了,阎婆敢把自己的女儿往宋江身边推,模样自不必说,宋大哥也是极满意的,把个阎婆惜打扮的【满头珠翠,遍体金玉】【端的养的婆惜丰衣足食】。

如果故事照这样发展下去,宋江就这样陶醉在温柔乡里了。

故事当然不能这样,感情这东西嘛,谁也说不了在什么时候就会出点意外。

阎婆惜出轨了!

她居然看上了宋江的一个小跟班儿,叫张文远的。

你说她是不是傻?

宋大哥要钱有钱要名声有名声,救济你们孤儿寡母于水深火热之中,你怎么能说翻脸就翻脸?

就因为这张文远【眉清目秀,齿红唇白】是个小鲜肉吗?

非也非也,差不多所有人都认为是阎婆惜忘恩负义。

但我认为(当然是我自己的分析以为)这根本就是一个老套桥段。

只不过,宋大哥玩儿的相当的高明,想要踹了阎婆惜却又给阎婆惜下了一个套。

胡说?

我有证据。

03

【初时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向后渐渐来的慢了。却是为何?原来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这婆惜水也似后生,况兼十八九岁,正值妙龄之际,因此宋江不中那婆娘意。】

这段话解释了阎婆惜要出轨的原因:因为宋江冷落了在这娘们儿,所以导致了两口子感情破裂。

没错,确实是宋大哥渐渐地冷落了阎婆惜,但是如果再往深了扒拉扒拉:为什么宋江会冷落了阎婆惜?

毕竟刚开始两个人也是如胶似漆,又没有吵架,怎么就【渐渐来的慢了】呢?

施耐庵老先生是铁了心要把宋江的主角光环打造的亮瞎所有人的卡姿兰大眼睛,所以给宋江找了个理由——爱练武。

可是这个理由实在太蹩脚,谁都知道宋江的拳脚功夫那不是差的一星半点,整个《水浒传》里宋江大哥从来没有跟人交过手,甚至好几次遇到危险,别说自卫,连个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说实在话,如果不是宋大哥在江湖上名头太大,估计还没到梁山,早都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所以,现在宋大哥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面对阎婆惜该怎么办?

没办法,不能面对只能躲避啊!

应酬,加班,出差,成了宋大哥口中频繁出现的理由。

一次,两次,三次可以,天天这样,谁受得了啊。

要知道,那时候的女子可不像现在无聊没事了上个街购个物看个电影,大门都不出去啊,这是活脱脱要把一个人逼疯的节奏啊。

这时候的阎婆惜估计都在家里抱怨。

抱怨多了,你猜宋大哥会不会头疼?

怎么办?

甩了她吗?

甩了她很简单,让她娘俩卷铺盖走人就行——毕竟这不是明媒正娶的老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连个瓜子糖都没给同事朋友发,甚至连小妾都算不上。

可是甩了她,她出去乱说咋办?我“孝义黑三郎”的名声还要不要?

江湖上有名的大哥怎么能背负一个始乱终弃的名声呢?

那么,只有一个办法:让阎婆惜犯错。

毕竟在两个人的感情里,如果对方有错,我要是抽身而出,谁还能说我什么?

我是受害者,我现在心还在滴血,疼着呢?

04

作为长期在县衙里帮着县太爷处理公务的宋江大哥来说,这算个难事吗?

SOEASY!

接盘侠已经选好了,就是自己的小跟班儿张文远。

现在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把张文远带回去,让他见到阎婆惜就行了。

哈哈,肯定有人会说:你这完全就是特么阴谋论。

好吧,阴谋也好,阳谋也好,我们来仔细看看宋江带张文远回去喝酒到底是无心还是有意。

宋江和阎婆惜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是在【县西巷内】租了一间民房,并没有告诉任何人。

说白了在宋江的潜意识里根本就没有承认阎婆惜的地位,他也根本不想谁知道——虽然这只是个掩耳盗铃的做法,但最起码在法律上宋江还是个单身。

再说了,宋江经常结交的接济的都是些什么人?

差不多都是些犯了事儿的,他怎么可能轻易带别人来到自己的家里?

在这之前,宋江从来没有往自己家里领过任何人,就连刘唐来给他送感谢信,两个人都是在街上吃的饭。

就连施耐庵自己都在文中说了【古人云:一不将,二不带。】,意思就是不要轻易带人回家,宋江作为一个长期在县衙里工作经常接触江湖好汉的社会人怎么可能不懂的这个浅显的道理?

就算是想要喝酒,宋江也应该是和平日里交好的朱仝雷横他们喝酒啊,怎么可能带张文远呢?

张文远是个什么人?

【平昔只爱去三瓦两舍,飘蓬浮荡。】

宋江作为他的同事能不知道这些,跟这样一个货喝酒,脸面不要了?名声不要了?

再退一步说,真要跟张文远喝酒,真要带回家喝酒,那也不用带到出租屋去啊?

所以,你们品,仔细品,除了处心积虑的要把阎婆惜推向张文远的怀抱,我想不通宋江大哥非想要把张文远带回去喝酒的目的。

你再看整个郓城县里都知道张文远和阎婆惜在一起之后(当然宋江会装作自己是最后知道的那一个)宋大哥的表现:【我没来由惹气作甚么】【我只不上门便了】。

太淡定了吧?

武大郎那么窝囊的一个男人还要跟明知道斗不过的西门庆拼命哩,宋大哥就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劳资以后不去了”就完事了?

难道不是宋江在心里暗自窃喜:两个傻子,给你俩个机会好好耍去吧,大爷我撤了。

所以,没有什么阎婆惜对不起宋江的事儿,一切都是宋大哥精心设计的一个局罢了。

如果不是晁盖脑子抽风了派刘唐来给宋江送感谢信送金子,这出戏就这么唱下去了。

宋江会和阎婆惜渐行渐远,而张文远和阎婆惜则越走越近,宋大哥会在一个合适的机会揭穿他们,而后以受害者的身份不接受一丝丝的谴责完美抽身。

只可惜啊,人算不如天算,宋江一时疏忽,把柄落在了阎婆惜的手里;只可惜啊,阎婆惜这娘儿们太过贪得无厌,逼得宋大哥激情杀人,让宋江设计的计划变成了另外一个结局。

标签: 阎婆惜

更多文章

  • 阎婆惜的悲剧与时代有着必然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阎婆惜

    《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处于北宋末年,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浓厚的封建意识贯穿其中。而写作者更是一个借古讽今的人,他虽然把背景放在北宋之末,但是大家还是能从中窥见明代的风土人情,当然也包括明代的思想。《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多半以男性为主,女性着墨不多,阎婆惜这个角色更算不得主角了,她的出现完全是为宋江上

  • 阎婆惜悲惨人生:出身卑微沦为歌妓,看中大叔宋江却被送上黄泉路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阎婆惜

    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她们莺莺燕燕,只为讨好男人,这样才能求得自己的苟安。比如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穷尽一生让自己更迷人,却终究难逃凄惨的下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书:可想而知,其中的女人大多都没有好结局。其中,最为精彩的一段要数宋江怒杀王婆惜,

  • 《水浒传》:阎婆惜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阎婆惜

    宋江为什么要杀死阎婆惜?因为阎婆惜不作就不会死!阎婆惜被宋江杀死,可以说完全是阎婆惜自己作死的。第一,阎婆惜和张文远勾搭成奸,宋江并不在意当初,阎婆惜和父母从东京来山东投奔亲戚,不料亲戚早已不在山东,阎婆惜一家三口顿时没了依靠,带来的盘缠也已经差不多花光了,流落到了山东郓城县。阎婆惜父亲善于唱诸般耍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石守信等大将领是怎样度过余生?

    历史人物编辑:思笔记标签:石守信

    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罗彦环等六大将领的兵权,转而位移虚职以便君臣不猜、安享富贵。那么石守信等六大将领都是怎样度过余生的呢?哪一位的结局最好呢?一、石守信。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七月

  • 寿命堪比张三丰,他师兄和结拜兄弟都是天下第一,他本人也是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张三丰

    江湖上的武林高手,莫过于夺得天下第一高手的名号,号令群雄,统一武林。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这个系列中,有一个高手,酷爱练武,但玩世不恭,对天下第一的名号也不热衷,但是此人的寿命堪比张三丰,而且他的师兄和结拜兄弟都是天下第一,他本人也是天下第一,此人是谁呢?此人是老顽童周伯通,他的寿命堪比张三丰在金庸武

  • 张三丰一语成谶,读者都没有发现啊!

    历史人物编辑:朱雀东南飞标签:张三丰

    今天才读出来!周芷若向无忌道:“小相公,你要天天吃饱饭,免得老道爷操心。”张无忌眼泪夺眶而出,哽咽道:“多谢你好心,可是……可是我没几天饭好吃了。”张三丰心下黯然,举起袍袖,给他擦去了腮边的眼泪。周芷若惊道:“什么?你……你……”张三丰道:“小姑娘,你良心甚好,但盼你日后走上正途,千万别陷入邪魔才好

  • 杨过、张三丰谁的武功高?看看杨过徒弟怎么说的,张三丰必败无疑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张三丰

    张三丰是是中华历史上的武术家、书法家、思想家、丹道学家,中国道教全真道武当派、三丰派开山祖师,内家拳始祖,太极拳始祖,道符体书法开创者,抗元民族英雄。更被许多读者当成了老神仙,也是金庸笔下三大宗师之一(达摩老祖、王重阳、张三丰)。可惜金庸先生写的是武侠小说而非仙侠作品,张三丰虽然很强,但也仅仅只是一

  • 张三丰为何终身不娶老婆?把他七个徒弟的名字连起来读,就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张三丰

    “莫笑少年江湖梦, 谁不年少梦江湖。”提起张三丰,可能绝大部分的人都能想到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但是鲜少有人知道,其实张三丰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上的。这个依据是在《明史•方传》中有所记载的。当然,众所周知,张三丰在明朝时期创立武当,并且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武术大家。在我国武术史上,张三丰曾创立了

  • 金庸笔下最合理的高手排名,张三丰进不了前五,第一名已经成仙!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张三丰

    欢迎来到懒汉武学世界,正所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金庸先生十五部小说之中既有武功绝顶的绝世高手,也有武功低微的三教九流,如后世胡一刀、苗人凤、胡斐、陈近南等人,这些人的武功拿到那几位绝世高手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经过懒汉的重新排名整理出了七位绝世高手,接下来咱们就来议论一番!七、张三丰

  • 老道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张三丰

    无论是正史记载、民间传闻,还是武侠小说、影视剧,都将张三丰说得十分神秘,张三丰身上有诸多标签,武当始祖、太极宗师、老寿星……甚至有人说他早已成仙,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文献记载并不详细,再加上道教有十分浓重的神话色彩,导致张三丰的寿命很难确定。我们在宋、元、明三朝中都能找到张三丰的身影,甚至到了清朝,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