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对于历史伟人的评价很多都是从史书之中进行了解。可是一些后代的史书在进行编撰时,会恶意对前朝的君主进行丑化。这才导致我们许多人都不能辩证地去看待历史伟人。比如秦始皇就被形容成了暴君。
而现代的许多电视剧也会对我们了解历史人物进行一定程度的误解。宋代就有一位名将,他本来就是一代贤臣,为国家尽心尽力,并非大奸大恶之人。但却因为在戏剧中的奸臣形象太过传神,让后世对他产生误解,于是被丑化为奸臣。
冲锋陷阵,宋朝开国元勋
这位被后世丑化的人物就是潘美。潘美921年出生在河北省大名。他风流倜傥,从小就为自己制订了远大抱负。他曾对同乡人说过,汉代马上就要灭亡,大丈夫现在就要建立丰功伟业,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就是莫大的羞耻。
一开始,潘美侍奉在柴荣身边。但后周重臣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而潘美与赵匡胤两人之前关系就比较好,于是潘美后来转投赵匡胤。因为这层关系,赵匡胤对潘美也是颇为重视。
960年,李重进发动叛乱,为了平定此次叛乱,赵匡胤亲自率兵来平叛。赵匡胤任命潘美为行营都监,做他的左右手。扬州平定后,潘美留任为巡检,之后因为屡立军功授为泰州团练使。
970年,赵匡胤下旨讨伐南汉。潘美在出征的名单之中,他在战场上有着势如破竹的勇气,不久就率领宋朝军队攻下南汉。975年潘美帮助与部署曹彬的军队成功讨伐南唐,此战,潘美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荣升为宣徽北院使。
978年,潘美跟随宋太宗赵光义平定北汉,兵伐太原,完成中原统一大业。班师回朝后,潘美兼任三交都部署,留守在北边守卫北宋边境地区。可以说一直到这,潘美都是北宋数一数二的开国大将,在他手中没有一败战。
人生转折,杨业去世
而在重文轻武的北宋王朝,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时,在武将之中只有潘美的兵权没有被收回。这可以看出赵匡胤对于他的信任,所以潘美在北宋朝堂的地位很显赫。
而潘美也不负赵匡胤所托,在980年他和自己手下的副将杨业一起,取得了雁门关大捷。
雁门关大捷,潘美成为忠武军节度使,加封为韩国公。可潘美不曾想到,不久之后,自己完美的人生履历会迎来转折,而这次的转折让自己被迫“遗臭万年”。
986年,宋朝军队兵分三路发动北伐战争,想要攻克下辽朝。
潘美作为云、应、朔等四州的行营都部署,率领军队所向披靡。但不久,因为曹彬所带领的东路军队在岐沟关被辽朝大败,潘美在接到皇帝的召令之后不得不撤退。可就在掩护当地百姓撤退时,潘美轻信了王侁的建议,犹豫不决,导致了杨业去世。
当时,王侁建议杨业正面迎敌,所有人都认为不可取。可是当王侁询问潘美是他选择沉默不语,于是王侁就坚持己见。杨业心里清楚正面迎敌必输无疑,于是他找到潘美,希望尽可能减少宋军伤亡。
杨业对潘美说自己会将辽军的主力吸引到陈家谷,希望潘美在此地设下埋伏,之后两者形成包围圈,才有获胜的可能。潘美认为杨业说得很有道理,就立马进行了设防。
如果潘美能坚信杨业的战前建议,坚持在这里设伏,杨业肯定不会死。可就是正因为他的犹豫,就被王侁牵着鼻子走,最后导致惨败,杨业也被俘而死。果然事情的发展都在按照杨业对推测进行,杨业硬着头皮与辽军进行厮杀。
带着自己仅有的几百人奔向事先约定好的陈家谷,可是当他来之后,才发现潘美已经撤退了。这是因为潘美轻信了建军王侁的话语,在关键时刻选择撤退,这让杨业壮烈牺牲。
杨业牺牲之后,宋太宗非常难过,流放了王侁同时,潘美也被连降三级。
而经此之后,潘美也被后人进行了丑化。
多方原因,被不断丑化成为奸臣
其实潘美被丑化的根本出处来自与《杨家将》,在这部戏剧中我们对于杨家将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感到热血澎湃,杨家将七子去六子无,同时戏曲众的大奸臣潘仁美,他的原型就是潘美。戏剧中的潘美处处与杨家作对,并且勾结辽人。
他被丑化的肯本原因就是在于杨业之死。传统的戏剧和文学为了纪念杨业才不断地将这件事情进行无限的夸张的结果。宋朝之后的戏曲和小说在民间盛行,人们甚至将小说当做正史来看待。这些文学作品代代相传,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重要作用。
让人们就坚信潘美就是这样的大奸臣,没有人去通过正史对他进行详细的了解。直到今日,随着这些文学作品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人们对于潘美的印象已经从为国尽心尽力地开国大将变成了勾结辽人的卖国奸臣。
第二个原因就是北宋的重文轻武的国策。造成杨业战死的根本人物是王侁,他的身份是监军。监军顾名思义就是监视军队,在北宋的打国策之下,对于武将充满了不信任。担心他们会发动叛乱,但是如果没有王侁的存在,杨业这件事情就会有反转。
所以造成杨业战死的原因是北宋的国策,而宋太宗心里明白杨业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国策。
可是他不能够自己说出来,这会让大家怀疑他君主的能力,所以只能将责任归结到潘美身上。第三个原因是潘美犹豫不决,但凡当时潘美能够坚定地做出决定,杨业或许不会战死。
潘美的后半生都在为杨业战死而感到有愧,最终在987年去世,享年60岁。死后他被赠予中书令,谥号为武惠。
总结:
其实平心而论,潘美一生的战功比杨业多很多,他在宋朝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宋朝朝廷一直都将他看做是大忠臣。正史上对于他的记载多是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只是后代的人们被杨家将系列文学作品影响,没有真正地了解潘美才误认为他是大奸臣。
所以我们才评判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正确、准确地去查阅资料,且不可将文学作品当做正史来看待,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评价。
参考文献:
《宋史》列传第十七《潘武惠公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