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濮议之争中大量大臣被贬,为何司马光和王珪例外

濮议之争中大量大臣被贬,为何司马光和王珪例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境界大天下 访问量:4127 更新时间:2024/1/17 23:44:28

宋英宗赵忠实执政时间虽短,却是宋朝少见的政治动荡的时期。在他执政的四年时间里,朝廷中各种政治斗争频繁发生,引发了大面积的政治动荡。尤其是在震惊朝野的濮议之争中,大量的朝廷大臣被贬斥,对宋朝的历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场政治风波中,赵宗实拉拢韩琦欧阳修等宰执大臣,站在了群臣的对立面,与朝廷中大部分大臣形成了政治对垒。他们最后得到了曹太后的支持,以胜利而告终。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作为反对派头领司马光和王珪不但没被贬官外放,反而加官升职,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濮议之争是宋英宗赵宗实时期最大的政治事件,起因是源于他想为亲生父亲濮王赵允让争取历史地位。由于宋仁宗赵祯无子,所以他选择过继了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宗实为皇嗣子,作为继承皇位的候选人。赵宗实以皇嗣子的名义即位,从礼法上将宋仁宗就是他的嫡父,曹太后就是他的嫡母,他应该与濮王赵允让一系的兄弟切断联系。可赵宗实当了皇帝后很不甘心,不想认宋仁宗为父,想将赵允让称为皇考。这就违背了赵宋皇室和宋朝的礼法,引发了很多大臣的抗议,进而产生了政治风波,历史上称为濮议。

赵宗实如此做的原因本质上并非孝顺父亲赵允让,而是想要摆脱曹太后对他的掣肘牵制。因为曹太后是他在礼法上的嫡母,在他即位初期曾经以嫡母名义垂帘听政。这让赵宗实感到皇权不固,地位随时都受到威胁。赵忠实挑起濮议之争,根本目的是否定曹太后的嫡母地位,避免其再次借机垂帘听政。曹太后的地位来自于宋仁宗,否定了宋仁宗就能够否定曹太后。为此赵宗实争取到了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宰执大臣的支持,却遭到了以王珪为首的两制大臣和以司马光为首的台谏大臣的反对,使濮议之争在朝廷中掀起了政治风波。

濮议之争迁延了十八个月,最终以赵宗实的胜利而结束,反对派中大量的大臣被贬官外放,其中不乏有名的朝廷重臣。可是作为反对派的头领,司马光和王珪不但没事,而且还被加官升职,这就显得匪夷所思了。以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来看,这明显不符合枪打出头鸟的政治习惯。

从史书来看,司马光在强烈反对濮议的同时,其官职却像坐火箭一样飞升。当时他带头弹劾宰相韩琦,在朝堂上与韩琦和欧阳修公开辩论,甚至多次上书自请罢黜。这种以撂挑子作为威胁手段的行为,按理说皇帝应该很愤怒地将司马光罢官的。可最终的结果是,司马光升任龙图阁直学士,还得到了封赏。

不仅如此,宋英宗赵宗实还对司马光特别的照顾,给了他很大的特权。当时司马光正在编撰《通志》,赵宗实居然允许他设立专门的书局编撰,而且属官都是自行招募,并且由朝廷出钱。这样的授权可以说是很特殊的待遇了,也为司马光后来编成《资治通鉴》奠定了基础。这种自己建立官署,自己招募官员的特殊授权,在古代社会是很少见的,大多数都是开府建衙的王公贵族。赵宗实给司马光如此授权,实际上就是允许他任用私人,提拔自己的门生故吏,也为司马光结党营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如果说司马光是赵宗实在朝廷的重要依靠,如此授权还能够理解。可司马光是朝廷中的反对派头领,就连韩琦和欧阳修都没有的待遇,司马光凭什么得到?就算因为濮议之争的胜利要给功臣们赏赐加官,那最应该获得的应该是韩琦和欧阳修,为什么会轮到站在对立面的司马光呢?

王珪的情况也与司马光非常相似,也是在强烈反对后,反而被加官升职的典型。王珪本是两制大臣的领头人,有着起草圣旨的权力。当初在立皇嗣子时,王珪就因为政事堂下达的诏令不符合流程,拒绝为赵宗实起草诏书。后来他亲自向宋仁宗请示后,才为赵宗实起草了皇嗣子诏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忠实一直在猜疑王珪,认为他不忠。赵忠实即位后本来按惯例该给王珪升官的,但他都借故压着不动。濮议之争时因为赵宗实的要求不符合礼法,王珪带领两制大臣强烈抵制,让这道圣旨发布下去。正是因为王珪和韩琦的公开辩论,这才引发了司马光等台谏大臣的参与,使得濮议之争的影响范围扩大化。按理说赵宗实应该是最恨王珪的,如果王珪当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利下发了濮议诏书,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风波。可在濮议之争的反对派大臣大面积被贬官外放的情况下,王珪作为头领却反而升官了。

从史料来看,王珪得到的官职看似不大,却已经无限接近于宰相了。当时赵宗实突然破例的召见了王珪,升他为端明殿学士,赐他龙盘金盒,并少见的向他道歉。他说自己以前是误听了别人的谗言,对王珪有所误会,才压着他的官职不动。端明殿学士在当时虽然没有直接的实权,但却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这个官职作为宰相任用之前的台阶,是所有即将升任宰相的官员都会经历的。后来这个官职干脆就成了宰相的帽子,在政治上具有很重要的标志性。赵宗实准备将反对自己最厉害的人提拔为宰相,实在是不符合情理的。

要解释上述的疑问,只能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寻找答案。当时正是濮议之争结束之时,大量反对濮议的朝廷大臣被贬官外放,朝廷的政治格局大变。宰执大臣韩琦、欧阳修等人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却得罪了天下文官和士大夫阶层,甚至被骂成了奸臣。他们位高权重,但在整个文官集团和士大夫阶层中却是少数派。而王珪、司马光以及被贬官的吕诲、吕大防范纯仁等名臣却声望日隆,成为了不畏强权的代表人物。朝廷中空出来的官位被韩琦和欧阳修的心腹所占领,但却受到天下官员们的诟病,甚至被批为党同伐异。

正如之前的文章中所说,从宋仁宗庆历新政后便逐渐形成的文官集团,在这次濮议之争中彻底分裂了。文官们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形成了至少两个派系。一方是占据朝廷权势的韩琦、欧阳修等人,一方是占据天下舆论上风的被贬官外放的诸多朝廷大臣。这种情况对于整个宋朝来说是好事,因为宋仁宗临终依旧担心文臣不可控的威胁被解除了。只要这两个派系的文臣们互相制衡,宋朝朝廷就能有效地避免权臣出现。可这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方面是韩琦等人权势过大,另一方面是赵宗实的名声太臭。

韩琦等人掌权是赵宗实推动的结果,也是为了对抗以曹太后为首的旧势力。濮议之争后大量文臣被贬官外放,曹太后在朝中的势力萎缩,这让以韩琦为首的宰执大臣出现了独揽大权的势头。这个势头危机重重,如果韩琦等人得寸进尺,自然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也是赵宗实所担心的。同时因为推动濮议之争,赵宗实之前的名声毁于一旦。在宋仁宗时代赵宗实的名声很好,被认为是明君胚子,受到文官和士大夫的推崇。可濮议之争让他背上了不孝的骂名,甚至有人说他薄情寡恩,一时间朝野舆论汹汹而来。

赵宗实选择留用司马光和王珪,并对其进行加官升职,便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平息濮议之争带来的恶劣后果。司马光是台谏大臣的首领,并且在反对派中声望日隆,对朝野舆论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他被加官升职,让在濮议之争中被打击的反对派产生了希望,也平息了他们的愤怒。司马光主持编撰史书,还被授予独自建立部门和属官的大权,实际上就是赵宗实对反对派官员卖好。司马光会挑选被贬的官员进入新的编撰书局,算是反对派在遭遇打击后的补偿。而且司马光编撰的史书中,也不会再抨击赵宗实,这便挽回了他的声誉。

在用司马光挽回自己声誉,平息汹汹舆论的同时,赵宗实也将王珪放到了掣肘韩琦等人的位置。王珪作为两制大臣,朝廷所有的内外诏书都要经过他的手,加官之后更是能够封驳宰相的意见。韩琦等人全是大增,但王珪却成为所有正规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要赵忠实抓住了王珪,韩琦等人的权势就受到了限制,不至于发展到不受控制的恶劣地步。而且王珪因为反对濮议而受到朝野推崇,他的一言一行都是舆论的指挥棒。通过他带起的舆论风向,能够让天下士大夫盯死韩琦和欧阳修等人,使他们不敢滥用权力。

可以说赵宗实选择对司马光和王珪升官,既是在濮议之争上的政治交易,也是对韩琦和欧阳修等人的防备。从这一系列操作看,他颇有宋仁宗赵祯的政治手腕,把权力制衡的那套手段玩得烂熟。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赵宗实也坐稳了皇帝宝座,完全控制了宋朝朝廷的政治走向。可是这样的操作却撕裂了整个文官集团和士大夫阶层的政治架构,为后来的文官集团党争埋下了隐患。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完成这一切后却突发疾病而亡,让刚刚平息下来的宋朝政治再次陷入动荡之中,从此宋朝进入了党争不断的多事之秋。

标签: 王珪

更多文章

  • 蔡确没点儿能耐,真上不了奸臣传榜首的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蔡确

    蔡确是不是奸臣,不好说。但蔡确是个大帅哥,那是无疑的。蔡确刚当官的时候,因为受贿被告发。上级巡视的时候,想要治他得罪,因为见蔡确长得一表人才,气质出众,没治他得罪,反而到处夸赞他的好。 网络图片——蔡确起码长这样 将近1000年前,小鲜肉就已经横行了不仅长得帅,马屁也拍得响又一个上级长官来巡视的时候

  • 元丰改制后,宋神宗为什么让次相蔡确主宰朝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说家标签:蔡确

    宋神宗时期的变法经过了两个主要阶段,一个是熙宁年间王安石牵头的熙宁变法,另一个便是在元丰年间他自己主导的元丰改制。元丰改制对整个宋朝的影响极大,改变了宋朝初年赵匡胤和赵光义为限制宰相权力为设计的制衡格局,加强了朝廷的中央集权,也成为此后两百余年宋朝制度的根本。在这次改制中出现了个奇怪的现象,改制后拜

  • 相州案本是小案,蔡确是如何利用它登上相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婷艳读书标签:蔡确

    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宋神宗任命了旧党出身的吴充为宰相,这让新党在朝中的统治形式岌岌可危。一方面是因为王安石和吕惠卿相继离任,使得新党内部群龙无首,出现分裂迹象。另一方是吴充上任后力图起复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废除王安石的新法。在这种情况下新党面临着重大危机,甚至有可能因为旧党的回归而分崩离析。新党想要

  • 为什么宋神宗贵为皇帝,却无法处死一个官员?章惇的反驳亮了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章惇

    宋军对外用兵失利,这让宋神宗感到很生气,也很焦灼。对于这位励志要开创一番伟大事业的锐意君主来说,任何失利都会令他的信心备受挫折。针对这次失利,宋神宗对诸位官员开展了严厉的追责,其中一位官员被他亲手批上斩立决的命令。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宋神宗对这件事还念念不忘,恰好遇到宰相蔡确奏事,于是就问他:“昨天下令

  • 北宋被黑得最惨的宰相章惇:作为王安石盟友,征服西夏,攻灭吐蕃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章惇

    文|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经授权的复制粘贴和转载追究法律责任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任人摆弄的小姑娘。”这句话实在是很有道理。唐太宗为了宣扬唐朝的正统就要贬低自己表叔隋炀帝的功绩,而清朝为了宣扬正统也是疯狂抹黑他曾经的主人-明朝。而在宋朝,文人抹黑的现象更为严重。很多文臣诸如司

  • 苏轼的好友章惇做尽坏事,只因说了一句正确的话,导致他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章惇

    宋朝大诗人苏轼(苏东坡)和大奸臣章惇曾经是好友,有一天两个人一起出来游玩,走到一悬崖深涧处,对面是巍峨绝壁,中间只一根横木相通,其下深渊万丈。章惇对苏东坡说:“子瞻(苏轼的字),你敢不敢到对面石壁上题个字?”苏轼摇摇头说:“太危险了,不能过去。”章惇轻蔑的一笑,轻轻松松地走过桥,面不改色,在石壁上潇

  • 大宋铁血宰相章惇,一代名臣,提前预料了北宋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章惇

    他是宋朝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强硬外交政策几乎引发宋辽战争。他因支持变法,打击守旧派,得罪高太后被写进奸臣传里,受尽文人士大夫的诋毁和辱骂。他就是宋哲宗时期的一代名相章惇。 章惇为官清正廉洁,任人不唯亲,恢复新法,打击豪强,制定合理赋税,减轻底层百姓负担,联合于阗大败西夏吐蕃,收复失地,迫

  • 北宋时期,章惇陷害苏轼,就应该知道,老天正捏着报应的锤子看着

    历史人物编辑:辛秋兰标签:章惇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 实行崇文抑武国策,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国家,因此宰相很多,一抓一大把,据有关数据统计仅北宋一朝先后历任过宰相的人达到九十多位,这些宰相当中有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大诗人,词人,例如晏殊、王安石、韩琦、司马光等等,有些人因为有许多著名作品留世,其名字如雷贯耳,流芳百世,还有的宰相臭名昭著如

  • 章惇是新党核心,为何营救因乌台诗案入狱的苏轼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章惇

    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很多宋朝名臣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各种方式给予营救。这其中不但有与他处于同一阵营的旧党官员,如:驸马都尉王王诜、南京幕官苏辙等人,也有来自新党的前宰相王安石、翰林学士章惇等人。他们的营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苏轼逃过一劫,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复盘此案

  • 一首凄美怨妇词,却揭开了北宋名臣曾布与其义女的那段不齿孽恋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曾布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这首怨妇哀词是宋代才女魏玩所写,描写的是一个盼夫早归的心情,这首词唯美凄凉,字里行间,盼夫归还之情,殷切哀怨,让人读之不禁动容,然而在这首凄婉的盼夫归还之词背后,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