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铁血北朝204:逼迫孝静帝禅位,高欢次子高洋实现了高家的愿望

铁血北朝204:逼迫孝静帝禅位,高欢次子高洋实现了高家的愿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利利历史 访问量:4101 更新时间:2024/1/24 8:50:28

高洋高欢的次子,字子进,高澄同母弟,从小就不爱玩耍,深沉有大度。高欢曾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考验他们的能力,每人发了一团乱麻绳,要求他们把麻绳理顺,别的孩子都在找线头,只有高洋抽刀断之,并说:

乱者须斩!

高欢大为惊奇,非常欣赏这个孩子,相信你已经猜到了成语

“快刀斩乱麻”

就是因高洋此举而来。

又有一次,高欢令几个儿子各自领兵出外,随后派骑兵分别“围攻”,考验他们的应对能力。高澄等人都惊惧不知所措,只有高洋领着自己的人马和“围攻”他的彭乐过招,彭乐哪敢和二公子动刀枪,脱了盔甲说明实情,就是一次演习而已。

高洋不听,依旧把彭乐捆回去献俘。

高洋的种种高调之举令高澄大为不满,认为是抢了他的风头,因此对高洋总是嗤之以鼻。只有高欢非常器重这个儿子,并对亲信薛琡说:这个儿子能力超过我了。

武定七年(549年)八月高澄遇害,高洋临危不惧斩杀乱党,迅速稳定局势避免了更大的动荡。

武定八年(550年)正月,孝静帝在东堂为高澄举哀发丧,又下诏令高洋继承高澄的全部职务,又加封他为齐郡王,邑一万户。

三月,进封齐王,邑十万户,依旧居晋阳。高洋封王后,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有仙人用笔在他脑门上点了个点。

高洋醒来后非常纳闷,就告诉了亲信王昙哲,问他我是不是要降职了?

王昙哲马上跪地拜贺: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喜从何来?高洋问。

王昙哲说:大王刚进封齐王,这王字上加点不就是主嘛,大王还将上进呀。

高洋闻言大喜过望。

到了五月,高洋进京朝见孝静帝,到了这个地步实际上已经是高洋自己给自己封官了,再次增邑到十郡,邑二十万户,加九錫殊礼。进相国,总百揆,齐王如故。

至此高洋已经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全部程序,就剩一道禅位诏书了。

这种事自然不劳高洋费心,他的亲信们早就替他准备好了,襄城王元旭、司徒潘相乐、侍中张亮、黄门郎赵彦堔等人进宫奏事,孝静帝在昭阳殿接见他们。

襄城王元旭奏道:五行交相运行,有始有终,齐王圣德普照,万民归心,臣等冒死进奏,请陛下仿效舜相禅。

孝静帝严肃地说:这件事已经拖了很久了,我会退位的,过了一会儿又说如果这样,还需要下诏书。

侍郎崔劭、裴让之奏道:诏书已经写好,请陛下过目用玺。

杨偣接过诏书送给孝静帝过目,诏书共十条。孝静帝看过后盖上皇帝玉玺,随后问道:你们准备把我安置到哪里?准备怎么去?

杨偣奏道:在北城安排有馆舍,还准备了法驾,由仪仗卫队护送。

孝静帝这才起身走下御座,步行走到门外的走廊上,嘴里朗诵《后汉书赞》里的句子:

献生不辰,身播国屯。

终我四百,永作虞宾。

这段赞语说的是汉献帝生不逢时,身遭国难最后结束了汉家四百年天下,做了曹魏的宾客,其实也是暗指自己生不逢时无法保全祖宗留下的江山,做了北齐的宾客。

孝静帝出宫后,负责护送他的官员奏请出发,孝静帝说古人对用旧的头簪和破旧的鞋子都非常珍惜,我想和后宫妃嫔告别,可以吗?

高隆之说:现在的天下还是陛下的天下,更何况后宫呢?

孝静帝到后宫与妃嫔们一一道别,众人哭成一片,一个妃子李氏送给孝静帝一句曹植的诗句: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陛下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们还想和您白头偕老呢)

听到这句诗,皇后以下一干人等都哭了。

孝静帝走出后宫后,侍卫长赵德找来一辆破旧的牛车供孝静帝使用(不是说有法驾么?)。

他跳上去挟持孝静帝上车,孝静帝推开赵德说:

我敬天顺人禅让大位于相国(高洋),你这奴才是什么东西,竟敢如此放肆!

赵德不再强拉,但也没有下来。孝静帝上车后,牛车缓缓驶出云龙门,文武百官身着礼服都在门外送行。

孝静帝感伤地说:

今日的场景一点都不比常道乡公、汉献帝差。

众人听了这话,都十分悲伤,高隆之更是为之涕下,算是对故主的一点愧疚之心吧。

孝静帝到北城后被安置到了司马子如的宅子里,降封为中山王,皇后本是高欢之女,也降封为太原公主。公主为了保护丈夫的安全,总是亲自为孝静帝尝饭,这一点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然而暗箭难防,两年后的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十二月,孝静帝终究还是被毒死,时年28岁。以帝王礼葬于邺城西北漳河之畔,称为孝静陵,至今尚存高大封土。

高洋意气风发入主皇宫,在百官再三劝进下,筑坛祭天正式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以晋阳为北都,高洋就是北齐显祖文宣帝,改武定八年(550年)为天保元年。

至此北齐正式取代东魏,北方政局再一次洗牌,至于南方仍然笼罩在侯景之乱的血雨腥风之中。

东魏的历史到此结束,自玉壁之战以来东魏政局动荡不安,至此才稳定下来。那么在高澄开疆拓土,高洋谋朝篡位的这段时间里,关西的宇文泰又在忙什么呢?

我们这就去关西看看宇文泰在忙什么,其实这段时间宇文泰也没有闲着,甚至比玉壁之战前更忙,老冤家高欢死了,宇文泰会不会有一种英雄多寂寞的悲情呢?

标签: 高欢

更多文章

  • 东魏和西魏,谁的汉化程度更高?高欢继承了北魏绝大多数文化资源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高欢

    与其比较东魏和西魏,倒不如直接比较北齐和北周。毕竟东魏和西魏都是傀儡政权,而且存在时间太短了。北魏末代皇帝元修被高欢扶持上台以后,发现高欢就是曹操的翻版有没有?不甘心做傀儡的元修,暗地里联系上了长安的宇文泰。宇文泰当年是北魏名将贺拔岳的部下,贺拔岳挂了以后,宇文泰成为了关中的扛把子。他一听说元修要来

  • 北齐皇帝高欢,守着战神一直不用,临终前让儿子用,果然保住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千年回响标签:高欢

    历史上的北齐,是一个相当神秘的朝代,这个朝代的的很多皇帝都表现出了一种精神错乱的感觉。有的喜欢涂脂抹粉,有的秽乱后宫,制定出一个个规矩,娇奢淫逸。 而开国皇帝高欢也是一个奇人,他手握王牌战神,却迟迟不重用他,而是在临终前嘱咐儿子,让儿子用。高欢的儿子也是凭借着这个战神,保住

  • 韩陵之战,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如何领兵击败尔朱氏集团?该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高欢

    韩陵之战是指中国北魏普泰二年(532),尔朱氏集团与高欢集团为控制北魏朝政,互相争夺,在韩陵(今河南安阳市东北部)地区进行的战争。事件背景北魏永安三年(530)九月,魏孝庄帝因大丞相尔朱荣杀了胡太后等人,而将其诱杀。十二月,尔朱荣侄子、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兆攻入洛阳,俘杀孝庄帝,立元恭为帝(即节闵帝)

  • 身为城头大兵,又是囚犯后代,高欢却为何能让娄昭君委身下嫁?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高欢出身之地——人才辈出的怀朔镇三国鼎立之前,中原经历了南北乱战的分割中,其中,以北齐尤为突出。北齐皇帝的高洋借着父兄打下的基础,在公元550年,改北魏为齐,历史上称北齐。而鲜少人知道的是,北齐并非昏庸无能的高洋所打下来,而是高洋的老爹

  • 本占据上风局面,为何高欢接连遭遇失利,损失多位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高欢

    只要国家没有真正的统一,那么战争就会不断地爆发。在高欢重新拥护年幼的皇帝之后,他也就真正成为了国家政权的掌控者,而北魏政权也被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为能夺得胜利,东魏与西魏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而高欢作为一代军事家,自然也多次带领军队出征,最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挫败了西魏军队。在战争的过程中,进展得也颇

  • 历史上曹操、司马懿、高欢、宇文泰 谁是一代奸雄?谁历史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高欢

    在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人生轨迹十分相似,都是建立了盖世的功劳,而权倾中外,跋扈不臣,然最终格守人臣的道义,终身北面为臣。而后嗣却以禅位之名,行篡夺之实。所以四人虽无帝王之实,却有皇帝王之名。一、魏武帝曹操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安徽毫州人。少机警,有权数,才武绝人

  • 南北朝时代的神仙打架,高欢和宇文泰谁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高欢

    六镇指的是北魏前期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以北边境设置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由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置,目的是为了防范柔然进犯。由于六镇是拱卫平城的一道重要防线,事关皇帝大臣们的安危。所以六镇戍兵得到了朝廷的优厚待遇,是鲜卑贵族子弟抢着去的地方,后来汉族世族子弟也

  • 被遗忘的战神:灭北齐,平南梁,拒东魏,气死高欢……

    历史人物编辑:花果山小泼猴标签:高欢

    韦孝宽,名宽,族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自小便用他的字作名。韦孝宽为人深沉机敏,温和正直,好读经史。他在年纪轻轻之时,就显示出非常出色的军事才能。西魏文帝年间,他一直率军在边境与东魏作战,而且"每战有功"。在其二十岁时就遇到萧宝夤率数万叛军,在关中发动叛乱,于是他前往都城洛阳,请求朝廷让他作为大

  • 迎娶富家女,从城头大兵变身队长,高欢踏上革命征程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高欢迎娶鲜卑贵族少女娄昭君后,总算站稳了脚跟高欢和娄昭君成亲之后,对高欢的帮助很大。这其中除了娄家对他的提携之外,更是娄昭君对他的欣赏和信任。而高欢更是凭借着自己的才华,站稳了脚跟。最明显的一点变化就是高欢由一个小小的城头大兵,摇身一变

  • 东魏与西魏之间激烈争战:宇文泰与高欢,是英雄遇好汉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高欢

    北魏是鲜卑人拓跋珪,于386年创建,历经一百余年,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王朝迅速衰落,在历经六镇起义、河阴之变后,北魏皇族元善见、元修分别被权臣高欢、宇文泰挟持在邺城、长安城称帝,从此,北魏灭亡,分化成东魏与西魏。高欢与宇文泰都想吃掉对方,从而一统北方,由此,两位政治与军事高手,统帅着东魏、西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