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田芳版隋唐演义熟悉的各位读者应该都知道,罗松和罗成确实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似乎罗松的地位历来不被承认,这一切只是因为罗松罗成的父亲,也就是靖边侯罗艺,在罗松没有出生的那一年,便就早早的离开罗松和母亲了,这也就导致后来“罗松寻父”故事情节的引出。
罗松和罗成在新版隋唐演义当中确实有过交手,而且基本上两兄弟交手不过十个回合,就已经胜负分明了。虽然罗少保罗成的一手罗家枪法使得出奇,但他也丝毫不是罗松姜家枪法的对手,这一切的根本缘由就是,靖边侯罗艺传授给儿子罗成的罗家枪法,本来就是从姜家枪法中分离出来的,不过也不能单独说是分离。
虽然罗艺在他所学到的姜家枪法中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技巧,但基本上他传授给罗成的罗家枪法也全部都是姜家枪法当中的招式。罗成不是罗松的对手,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当时罗艺把姜家枪法的招式都学会的话,就凭借罗成的武学天赋,那也不至于几个回合之内就被罗松几枪击败。
探寻靖边候罗艺和姜嘉枪法的渊源
罗艺在不是朝廷命官之前,只是民间的一个普通杂耍艺人,虽然也懂得一些武功招式的技巧,而且自幼武学天赋极高,但在没有名师的传授和点拨之下,罗艺也只是学会了一些基本招式的皮毛罢了。但一次沿街卖艺当中,罗艺无意之间走到了姜家村,为了维持生活,罗艺便开始在姜家村卖艺讨口饭吃,等到罗艺的一套杂耍完毕。
姜家村围观的老人小孩们只是摇摇头,笑着便离开了,一枚铜钱也没有施舍给罗艺。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罗艺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生气,他只是上前追问住了一个小孩,问他围观的所有人,为什么都在摇头大笑着,难道是他表演的不好吗?看起来那小孩儿只有五六岁般年纪,但他随后说出来的话,却让罗艺感到震惊。
小孩直接脱口而出“我们这里随便挑出来一个人,都比你厉害的多,哪怕挑出来一位白翁老人,也比你枪耍的漂亮。”
小孩说的话让罗艺感到疑惑,普天之下,怎么会有如此奇怪村庄的存在!如果是村里的一个人、两个人比自己强,也就罢了。没想到这小孩竟然口出狂言,全村人都比自己强,这怎么可能?但罗艺仔细回想了一下当时的场景,确实围观的所有人在看完他的表演之后都在摇头大笑着,罗艺越想越不对。
正在罗艺疑惑不解的时候,一位白发老翁走了过来,虽然满头白发,但精神却显得十分健硕,没等罗艺开口询问。那老翁便主动搭话,“把你的枪借给我使使”。听到这话的罗艺下意识地便把那杆木枪递给了老翁,接下来老翁在罗艺面前表演的枪法着实让罗艺感到吃惊。看到老翁的这套枪法表演,那小孩儿说的话应该是属实的,毕竟罗艺十几年来走南闯北,还是头一次碰到枪法如此出奇的人。
拜师学艺,娶妻生子
没等罗艺反应过来,那老翁便把木枪塞到了他的手里,转身就要离开,心想着这套枪法如今已经使了出来,这年轻人也应该心知肚明了吧?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罗艺竟然追上前去,下跪在了老翁面前,他恳求老翁,想要拜师学艺,不会贪婪老翁的这套枪法,只教他学十几个招式便够了。老翁起初并不答应,但罗艺长跪不起,老翁见罗艺求学心切,便答应暂时收他为徒弟。
因为罗艺是个外乡人,又是一个走南闯北的卖艺人,所以说罗艺身上所带的盘缠并不多,想要在姜家村内租一间茅草屋都不够。正当罗艺为自己的温饱问题和居住问题犯愁的时候,老翁发话了,他可以让罗艺留在自己家里,但要每天干一些粗活累活。一些脏活累活对于罗艺来说,这又有何难?只要能让他有个住处,能吃上一顿饱饭,能好好的学习一套拿得出手的枪法,让他当牛做马又有何妨呢?
果不其然,几个月的拜师学艺,罗艺所学的这套姜家枪法便有了质的飞跃,就连老翁也赞叹罗艺具备天生的武学天赋,既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将姜家枪法当中的精髓学到。但美中不足的是,罗艺并没有学完整套姜家枪法,他也只是学习了前几式。值得一提的是,在老翁家中学习枪法的过程中,他和老翁的女儿从相识到相知,两个人之间互相对对方产生了情愫。
可以说二人真的是情投意合,这对罗艺来说,也算得上是上天赐予他的福气了吧?不仅让他偶然间遇到师父,而且还让他遇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段婚姻,在老翁的主持之下,罗艺最终迎娶了老翁的女儿。两人婚后生活一年之后,姜家女的肚子里便有了罗松的存在。但是罗艺却没有等到罗松的出生,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全国都在征兵抽调,而罗毅又有拯救天下苍生的胸襟。
既然罗艺一心想要投军从戎,那妻子又怎么可能会执意阻拦呢?在罗艺临走之前,他和妻子共同给还没有出生的儿子起的名字,那个时候窗户外边长着一颗参天的松树,罗艺和妻子便共同商量给儿子取单字为“松”,即“罗松”。打点好家里之后,罗艺和妻子做了告别,便踏上了投军从戎的军旅生涯。没想到后来到达军队的罗艺,竟然真的凭借着一手姜家枪法,让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人生巅峰,直至靖边侯。
罗艺并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在罗艺成为靖边侯之后,他一直都在利用自己的力量,到处寻访着姜桂芝母子二人,但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对姜家村地理位置的模糊,几十年都没有在民间寻觅到姜桂芝母子的身影。同样地,罗松出生以来,母亲就一直告诉他,父亲是征战沙场的大英雄,在外公和母亲的传授下,武学天赋极高的罗松,在成年之时便已经学会了108式姜家枪法。
等到外公去世之后,罗松便带着母亲将桂枝一直在寻觅着父亲的踪影,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时的罗艺已经成为了镇守北方边疆的靖边侯。同样是十多年的遍访和四处打探,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罗松和母亲姜桂芝终于打探到了父亲的消息。
关于罗松枪挑李元霸和罗士信的情景,我们确实值得一提,因为这一情景可以算得上是整部隋唐演义当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了。当时李元霸在十八路反王面前叫阵,前前后后没有人能够抵挡住他的一双鎏金大锤,别看李元霸生的面黄肌瘦,但他却有天生蛮力,就连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也不是李元霸的对手,众所周知,宇文成都就是活活被李元霸用那双大锤锤死的。
如果说李元霸在隋唐演义当中是无敌的存在,那多多少少也有一些瑕疵,毕竟我们不能忽略罗士信的存在。罗士信同样是一个天生神力的人,他和李元霸能够在几十个回合之内不分胜负,而且能和李元霸僵持好长一段时间。虽然从综合较量上来看,罗士信可能要比李元霸差一些,但是二人在四平山的那一次战斗,读者和观众丝毫看不出来谁胜谁负?
正当李元霸和罗士信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两个人相互便僵持住了,李元霸那双大锤夹持住了向他胸膛刺过来的那杆铁枪,罗士信丝毫不敢动弹,李元霸也是如此。只要李元霸一松手,那么罗氏性手里的枪头便会插进自己的胸脯,到时候在胸上透出几个窟窿眼儿来,这就不好了。同样对于罗士信来说。他的力气也丝毫不敢放松,如果一旦放松,那么李元霸顶在他头上的一双大锤便会无情地砸下来。
如此僵持下去,恐怕二人都会暴毙当场,这个时候突然一杆长枪将二人挑开了,两个人分别闪出去十好几米的距离,都摔倒在地,顿时便不省人事。而使出这一枪的人,正是姜家枪法的罗松。通过这个细节,便能够看出来,罗松此人,不仅枪法惊奇独特,而且也有一身神力,单从力气大这一方面来看,罗松的气力丝毫不比李元霸和罗士信差到哪里去!
在此之前的罗松,他可是亲自以一人的力量,破了靠山王杨林的一字长蛇阵,而且那套姜家枪法使得出奇,竟然在靠山王杨林身上戳出了百八十个小孔,更为神奇的是,百八十个小孔都毫不例外地戳在了杨林的铠甲上,杨林铠甲里面的衣服却丝毫未伤。由此便可看出,罗松枪法得出奇和精准。
靠山王杨林是何等人物,当初靠山王杨林凭借着他那把囚龙棒,可是在几十个回合之内就击败了罗松的父亲靖边候罗艺。罗士信是何等人物,李元霸又是何等人物?却照样还不是只被罗松用一枪便把二人挑出去十多米远。枪法的惊奇和气力的巨大,所以让罗松担负得起隋唐英雄当中天下第一的称号。
罗成远远不是罗松的对手
罗艺虽然学会了姜家枪法,但是姜家枪法共108式,罗艺只学会了前72式,便离开姜家村走上了军旅生涯,后边的36式才是最厉害,但罗艺却没有学会。罗成学会的罗家枪法,其实正是姜家枪法的前72式,虽然罗成逢人并未败过,也因此突出了前72式姜家枪法的厉害,但这只是在没有遇到学会108式姜家枪法的人来说的。
所以当学会72式姜家枪法的罗成,遇到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就是学会108式姜家枪法的罗松的时候,罗成根本不是罗松的对手。在《说唐传》中,罗成和罗松未成年的儿子比试枪法的时候,也是拼尽了全力才略胜一筹,由此可见罗松儿子的厉害,既然罗松未成年的儿子都如此厉害,那就不要再提罗松有多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