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罗松罗成同父异母,罗松能一枪挑开李元霸和罗士信,能打过罗成吗

罗松罗成同父异母,罗松能一枪挑开李元霸和罗士信,能打过罗成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奇趣谈史 访问量:1332 更新时间:2024/1/15 11:29:41

对单田芳版隋唐演义熟悉的各位读者应该都知道,罗松和罗成确实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似乎罗松的地位历来不被承认,这一切只是因为罗松罗成的父亲,也就是靖边侯罗艺,在罗松没有出生的那一年,便就早早的离开罗松和母亲了,这也就导致后来“罗松寻父”故事情节的引出。

罗松和罗成在新版隋唐演义当中确实有过交手,而且基本上两兄弟交手不过十个回合,就已经胜负分明了。虽然罗少保罗成的一手罗家枪法使得出奇,但他也丝毫不是罗松姜家枪法的对手,这一切的根本缘由就是,靖边侯罗艺传授给儿子罗成的罗家枪法,本来就是从姜家枪法中分离出来的,不过也不能单独说是分离。

虽然罗艺在他所学到的姜家枪法中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技巧,但基本上他传授给罗成的罗家枪法也全部都是姜家枪法当中的招式。罗成不是罗松的对手,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当时罗艺把姜家枪法的招式都学会的话,就凭借罗成的武学天赋,那也不至于几个回合之内就被罗松几枪击败。

探寻靖边候罗艺和姜嘉枪法的渊源

罗艺在不是朝廷命官之前,只是民间的一个普通杂耍艺人,虽然也懂得一些武功招式的技巧,而且自幼武学天赋极高,但在没有名师的传授和点拨之下,罗艺也只是学会了一些基本招式的皮毛罢了。但一次沿街卖艺当中,罗艺无意之间走到了姜家村,为了维持生活,罗艺便开始在姜家村卖艺讨口饭吃,等到罗艺的一套杂耍完毕。

姜家村围观的老人小孩们只是摇摇头,笑着便离开了,一枚铜钱也没有施舍给罗艺。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罗艺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生气,他只是上前追问住了一个小孩,问他围观的所有人,为什么都在摇头大笑着,难道是他表演的不好吗?看起来那小孩儿只有五六岁般年纪,但他随后说出来的话,却让罗艺感到震惊。

小孩直接脱口而出“我们这里随便挑出来一个人,都比你厉害的多,哪怕挑出来一位白翁老人,也比你枪耍的漂亮。”

小孩说的话让罗艺感到疑惑,普天之下,怎么会有如此奇怪村庄的存在!如果是村里的一个人、两个人比自己强,也就罢了。没想到这小孩竟然口出狂言,全村人都比自己强,这怎么可能?但罗艺仔细回想了一下当时的场景,确实围观的所有人在看完他的表演之后都在摇头大笑着,罗艺越想越不对。

正在罗艺疑惑不解的时候,一位白发老翁走了过来,虽然满头白发,但精神却显得十分健硕,没等罗艺开口询问。那老翁便主动搭话,“把你的枪借给我使使”。听到这话的罗艺下意识地便把那杆木枪递给了老翁,接下来老翁在罗艺面前表演的枪法着实让罗艺感到吃惊。看到老翁的这套枪法表演,那小孩儿说的话应该是属实的,毕竟罗艺十几年来走南闯北,还是头一次碰到枪法如此出奇的人。

拜师学艺,娶妻生子

没等罗艺反应过来,那老翁便把木枪塞到了他的手里,转身就要离开,心想着这套枪法如今已经使了出来,这年轻人也应该心知肚明了吧?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罗艺竟然追上前去,下跪在了老翁面前,他恳求老翁,想要拜师学艺,不会贪婪老翁的这套枪法,只教他学十几个招式便够了。老翁起初并不答应,但罗艺长跪不起,老翁见罗艺求学心切,便答应暂时收他为徒弟。

因为罗艺是个外乡人,又是一个走南闯北的卖艺人,所以说罗艺身上所带的盘缠并不多,想要在姜家村内租一间茅草屋都不够。正当罗艺为自己的温饱问题和居住问题犯愁的时候,老翁发话了,他可以让罗艺留在自己家里,但要每天干一些粗活累活。一些脏活累活对于罗艺来说,这又有何难?只要能让他有个住处,能吃上一顿饱饭,能好好的学习一套拿得出手的枪法,让他当牛做马又有何妨呢?

果不其然,几个月的拜师学艺,罗艺所学的这套姜家枪法便有了质的飞跃,就连老翁也赞叹罗艺具备天生的武学天赋,既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将姜家枪法当中的精髓学到。但美中不足的是,罗艺并没有学完整套姜家枪法,他也只是学习了前几式。值得一提的是,在老翁家中学习枪法的过程中,他和老翁的女儿从相识到相知,两个人之间互相对对方产生了情愫。

可以说二人真的是情投意合,这对罗艺来说,也算得上是上天赐予他的福气了吧?不仅让他偶然间遇到师父,而且还让他遇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段婚姻,在老翁的主持之下,罗艺最终迎娶了老翁的女儿。两人婚后生活一年之后,姜家女的肚子里便有了罗松的存在。但是罗艺却没有等到罗松的出生,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全国都在征兵抽调,而罗毅又有拯救天下苍生的胸襟。

既然罗艺一心想要投军从戎,那妻子又怎么可能会执意阻拦呢?在罗艺临走之前,他和妻子共同给还没有出生的儿子起的名字,那个时候窗户外边长着一颗参天的松树,罗艺和妻子便共同商量给儿子取单字为“松”,即“罗松”。打点好家里之后,罗艺和妻子做了告别,便踏上了投军从戎的军旅生涯。没想到后来到达军队的罗艺,竟然真的凭借着一手姜家枪法,让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人生巅峰,直至靖边侯。

四平山枪挑李元霸罗士信

罗艺并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在罗艺成为靖边侯之后,他一直都在利用自己的力量,到处寻访着姜桂芝母子二人,但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对姜家村地理位置的模糊,几十年都没有在民间寻觅到姜桂芝母子的身影。同样地,罗松出生以来,母亲就一直告诉他,父亲是征战沙场的大英雄,在外公和母亲的传授下,武学天赋极高的罗松,在成年之时便已经学会了108式姜家枪法。

等到外公去世之后,罗松便带着母亲将桂枝一直在寻觅着父亲的踪影,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时的罗艺已经成为了镇守北方边疆的靖边侯。同样是十多年的遍访和四处打探,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罗松和母亲姜桂芝终于打探到了父亲的消息。

关于罗松枪挑李元霸和罗士信的情景,我们确实值得一提,因为这一情景可以算得上是整部隋唐演义当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了。当时李元霸在十八路反王面前叫阵,前前后后没有人能够抵挡住他的一双鎏金大锤,别看李元霸生的面黄肌瘦,但他却有天生蛮力,就连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也不是李元霸的对手,众所周知,宇文成都就是活活被李元霸用那双大锤锤死的。

如果说李元霸在隋唐演义当中是无敌的存在,那多多少少也有一些瑕疵,毕竟我们不能忽略罗士信的存在。罗士信同样是一个天生神力的人,他和李元霸能够在几十个回合之内不分胜负,而且能和李元霸僵持好长一段时间。虽然从综合较量上来看,罗士信可能要比李元霸差一些,但是二人在四平山的那一次战斗,读者和观众丝毫看不出来谁胜谁负?

正当李元霸和罗士信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两个人相互便僵持住了,李元霸那双大锤夹持住了向他胸膛刺过来的那杆铁枪,罗士信丝毫不敢动弹,李元霸也是如此。只要李元霸一松手,那么罗氏性手里的枪头便会插进自己的胸脯,到时候在胸上透出几个窟窿眼儿来,这就不好了。同样对于罗士信来说。他的力气也丝毫不敢放松,如果一旦放松,那么李元霸顶在他头上的一双大锤便会无情地砸下来。

如此僵持下去,恐怕二人都会暴毙当场,这个时候突然一杆长枪将二人挑开了,两个人分别闪出去十好几米的距离,都摔倒在地,顿时便不省人事。而使出这一枪的人,正是姜家枪法的罗松。通过这个细节,便能够看出来,罗松此人,不仅枪法惊奇独特,而且也有一身神力,单从力气大这一方面来看,罗松的气力丝毫不比李元霸和罗士信差到哪里去!

在此之前的罗松,他可是亲自以一人的力量,破了靠山王杨林的一字长蛇阵,而且那套姜家枪法使得出奇,竟然在靠山王杨林身上戳出了百八十个小孔,更为神奇的是,百八十个小孔都毫不例外地戳在了杨林的铠甲上,杨林铠甲里面的衣服却丝毫未伤。由此便可看出,罗松枪法得出奇和精准。

靠山王杨林是何等人物,当初靠山王杨林凭借着他那把囚龙棒,可是在几十个回合之内就击败了罗松的父亲靖边候罗艺。罗士信是何等人物,李元霸又是何等人物?却照样还不是只被罗松用一枪便把二人挑出去十多米远。枪法的惊奇和气力的巨大,所以让罗松担负得起隋唐英雄当中天下第一的称号。

罗成远远不是罗松的对手

罗艺虽然学会了姜家枪法,但是姜家枪法共108式,罗艺只学会了前72式,便离开姜家村走上了军旅生涯,后边的36式才是最厉害,但罗艺却没有学会。罗成学会的罗家枪法,其实正是姜家枪法的前72式,虽然罗成逢人并未败过,也因此突出了前72式姜家枪法的厉害,但这只是在没有遇到学会108式姜家枪法的人来说的。

所以当学会72式姜家枪法的罗成,遇到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就是学会108式姜家枪法的罗松的时候,罗成根本不是罗松的对手。在《说唐传》中,罗成和罗松未成年的儿子比试枪法的时候,也是拼尽了全力才略胜一筹,由此可见罗松儿子的厉害,既然罗松未成年的儿子都如此厉害,那就不要再提罗松有多厉害了。

标签: 罗士信

更多文章

  • 罗士信和李元霸二人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罗士信

    隋唐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能掐会算的徐茂公,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赛孟尝秦琼秦叔宝,黑白两道通吃的单雄信,冷面银枪的俏罗成。说到罗成,历史上其实没有这个人,据说他的原型就是唐朝名将罗士信,罗士信,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唐初时期猛将。罗士信、秦琼和程咬金都是隋朝齐郡通守张须陀部将,三人随其征讨农民起

  • 秦琼和罗士信是不是“山东响马”的代表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挥墨标签:罗士信

    在中国的民间俗语中,有一句话是专门用来形容山东人的——山东出响马。这里的响马指的是在古代时,强盗们在打家劫舍前通常要先放几支响箭,给对方以心理震慑,而且通常是骑马冲杀,因此被称为”响马“。至于为什么在“响马”前要特意加上”山东“两个字呢?多数人认为这是与《隋唐演义》有关。在这本小说里,涌现出大量山东

  • 罗士信投唐的真实原因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讲官标签:罗士信

    罗士信在隋唐演义中是被塑造成了一个“傻”英雄的形象。此人力大无比,手持一条大铁棍,给人留下的影响是傻乎乎的,没有头脑。他在隋唐英雄排座次时没有上榜,但却能与第一名的李元霸相敌。他还有一绝,就是跑得快,据说是在跑动过程中,实质上是“三条腿”,其实就是用铁棍做支撑跳跃了。这在隋唐演义中有这么一段,是说有

  • 劫了皇纲,还打败了瓦岗寨的首领翟让,程咬金的三板斧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诸葛侃史标签:翟让

    程咬金的三板斧还是很厉害的。他用这三板斧办了两件大事。话说尤俊达要劫皇纲,见程咬金身大力不亏,又不怕死,就想拉上程咬金一起干,没想到一交往,才知道程咬金不会武艺,没办法,尤俊达给程咬金打造了一把大斧子,教给程咬金斧法,尤俊达真心实意教,程咬金也是卖力气学,可学了好多天,尤俊达泄气了,问程咬金:“大哥

  • 他是隋末农民起义的第一人,知名度远超翟让,却因一人而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翟让

    说起隋末的农民起义,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寨,想起瓦岗寨的众多英雄好汉。其实当年隋末农民义军中有一人的知名度远超翟让,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反抗隋朝暴政的义军领袖,他就是王薄,历史上无向辽东浪死歌的作者。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王薄领导的山东长白山义军并没有像瓦岗寨义军一样发展壮大,可以说是屡

  • 兴唐传:“三斧定瓦岗”到底用了几招?若没有程咬金还真难胜翟让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翟让

    程咬金是大名鼎鼎的福将,也是不可多得的猛将,同时又是武学奇才。他嬉笑怒骂游戏人生,心如明镜大智大勇。程咬金有多猛?别人贩卖私盐都是躲着官府干的,他却直接到拿私盐到衙门口卖;他劫皇杠后,更是直接报上大名!程咬金独创的"三板斧"威力无比,屡建奇功。"三斧定瓦岗",让程咬金名扬天下。当时,如果不是这位神斧

  • 翟让为什么会让出瓦岗首领的位置?最后他又为何会被李密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翟让

    翟让被杀预示着瓦岗寨由盛转衰,这是瓦岗新旧两派激烈斗争的结果。翟让和李密本来是一对亲密的战友,正是他们的通力合作才将瓦岗义军推向鼎盛,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的巅峰。 翟让是谁?喜欢隋唐历史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他是瓦岗寨的创立者,隋唐演义中秦琼、单雄信、徐茂公、程咬金这些好汉都是翟让带上瓦岗的,都奉翟让为大当

  • 翟让让位李密,李密为啥让人砍死他?怪翟让,此举让李密时时扎心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翟让

    翟让是隋唐时期的历史人物,瓦岗军起义首领。在评书演义中,翟让也是瓦岗军首领,其主要人生经历,比较贴近历史。翟让最终被李密害死,这事儿有点让人不大明白。翟让让位李密,李密为啥让人砍死他?说到底还是怪翟让,他有个举动让李密时时扎心、担心。在《兴唐传》中,翟让先占据瓦岗寨,程咬金把翟让战败,众英雄上了瓦岗

  • 李密杀翟让:究竟让瓦岗军走向了分裂,还是更加强大了?

    历史人物编辑:忆三线标签:翟让

    如果谈起隋朝末年的瓦岗军起义,很多人往往会首先联想到李密杀翟让这件事。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它造成了瓦岗军的分裂,这是一种普遍性的观点。但通过研究《资治通鉴》、《旧唐书》上一些相关史料,老王却得出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李密杀翟让恰恰让瓦岗军得以继续发展壮大。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由于翟让不思进取、领

  • 翟让主动交出瓦岗寨,将王位让给李密,李密为何忘恩负义害翟让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翟让

    隋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很多地区都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首领占地为王,瓦岗寨翟让便是其中一个,他一手创办瓦岗寨,瓦岗寨兵强马壮,是隋朝军队的劲敌,翟让本可以一展宏图霸业,但是在瓦岗发展中途却将王位让给了李密,纵观中国历史,像翟让这样的人确实没有几个。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中国自古以来皇权就是最高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