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在宇文泰死后建立北周,后迷恋权力废杀两帝,最终下场如何?

他在宇文泰死后建立北周,后迷恋权力废杀两帝,最终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朱云山 访问量:534 更新时间:2024/1/24 1:24:53

宇文护宇文泰死后接管了西魏的大权,而在后来的北周,他也是身兼宗室与权臣的双重身份。他曾为北周政权的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后却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身为北周重臣的宇文护,为何到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今天搜史君就带大家来看看宇文护到底是如何从北周重臣走向身败名裂的。

宇文护的崛起

晋荡公护,字萨保,太祖之兄邵惠公颢之少子也。幼方正有志度,特为德皇帝所爱,异于诸兄。年十二,惠公薨,随诸父在葛荣军中。荣败,迁晋阳。太祖诸子并幼,遂委护以家务,内外不严而肃。太祖尝叹曰:“此儿志度类我。”——《周书·卷十一·列传第三》

魏延昌二年(513年)宇文护出生,他是西魏权臣宇文泰兄长宇文颢之子,宇文颢去世后就一直跟随宇文泰在葛荣帐下,葛荣战败后,无处可去的宇文护到了晋阳,宇文护整个少年时期都没离开过晋阳。其实宇文泰在小时候很受自己的爷爷疼爱,而且身为叔父的语文太对,他也很是重视,宇文泰的儿子年纪都比较小,所以宇文泰便将家中的大小事物都托付给了宇文护。

宇文泰对他的评价就是:“此儿志度类我!”

宇文护不仅在持家方面很有能力,带兵打仗也不含糊。当年追随宇文泰,南征北战之时,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上一期我们说过,宇文泰是西魏的重臣,西魏的朝政一直是由他把持着的。而在556年宇文泰在北巡途中一病不起。临终前,将西魏的大权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宇文护。

宇文护临危受命,但是此时西魏的处境并不乐观。

搜史君以为西魏此时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确实波涛汹涌,此时一旦有其他势力力挺西魏皇室,宇文泰之前做的努力就可能功亏一篑。此时的宇文护不得不走上一条逼宫之路,推宇文氏上台。

孝闵帝之争

孝闵皇帝讳觉,字陀罗尼,文帝第三子也。——《北史·周本纪上·第九》

孝闵元年(557年),宇文觉即位,史称“孝闵帝”,北周正式成立,西魏从此成为了历史。

丁亥,柱国、楚国公赵贵谋反,伏诛。太保独孤信罪免。三月己酉,卫国公独孤信赐死。——《北史·周本纪上·第九》

孝闵帝即位不久后,朝政并不稳定,赵贵、独孤信意图谋反。宝贵独孤星在西魏都曾与宇文泰同朝为官,地位相当。

西魏被北周所代后,这让人与宇文氏产生了君臣之别,于是心中定然是很不服气,宇文护借孝闵帝登基的机会赏赐赵贵和独孤信,采取明升暗降的手法剥夺了这两人的兵权。

忍无可忍的赵贵和独孤信发起了政变,不过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失败了。赵贵被宇文护所杀,独孤信被罢免,不久后也被宇文护逼死,从此以后与宇文泰平起平坐的功勋元老们,再也没有人能和宇文氏对抗了。

搜史君认为赵贵和独孤信在看到宇文氏从一个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家族,摇身一变成了“皇族”心里不平衡是必然的,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和宇文泰的宇文氏族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从宇文泰开始,宇文氏就有称雄的野心,而他们二人所以说在西魏朝堂上与宇文泰平起平坐,但他们二人心中终归只想做一个“权臣”,而并未想过要“称帝”。

宇文护在维护宇文氏族的权威的同时,他的权利也越来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强。试问一下,身为君主的孝闵帝宇文觉,心中是何感受?

帝性刚果,忌晋公护之专。司会李植、军司马孙恒以先朝佐命,入侍左右,亦疾护权重,乃与宫伯乙凤、贺拔提等潜请帝诛护,帝许之。——《北史·周本纪上·第九》

虽说孝闵帝宇文觉是宇文护一手推上去的。但终归君臣有别,宇文护的强大让宇文觉这个皇帝当的形同虚设,随着矛盾一步步的加深,终有一日会压制不下去,爆发出来。

孝闵帝身边的大臣李植、孙恒、乙弗凤等一批人担心宇文护容不下他们,便私下劝孝闵帝诛杀宇文护,这些人多次谋划刺杀,没想到次次都被内奸告密,一一被宇文护铲除。

明帝之争

世宗明皇帝讳毓,小名统万突。文皇帝之长子也。——《北史·周本纪上·第九》

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宇文护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帝,史称明帝,明帝即位后也面临与孝闵帝一样的境况。毕竟自己的这位哥哥可不是能够甘心交出权力的主。不过明帝比孝闵帝大了八岁,在性格比孝闵帝更加沉稳,亲眼看见孝闵帝的下场,明帝不敢随意就发起对宇文护的行动,一直与宇文护相安无事。

武成元年春正月己酉,太师、晋公护上表归政。帝始亲万机,军旅犹总于护。——《北史·周本纪上·第九》

但是宇文护一直担心明帝会不会像孝闵帝那样给自己下“黑手”,也就试探性的说要归政明帝,看看明帝作何反应?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明帝没有来暗的,直接答应了下来,收回了大权,开始亲政,明帝与宇文护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展开。

武成元年(559年),明帝亲自视察军队,表示自己才是北周真正的掌权者。随后又任用宇文氏其他宗亲为亲信,提高身边近臣的地位。然而权力的突然被收回对于长期掌握实权的宇文护来说是万分不习惯,对于明帝步步为营逐步巩固统治地位的策略,看着手中的权力如沙子一般漏下,却也无可奈何。

可是明帝一步步收回权力的方法,可以说是十分细致,让宇文护根本没有机会阻拦,但宇文护有割舍不下权力,就只好将明帝毒杀。

搜史君认为,开始的宇文护是一心为家族贡献的,可是当自己站在北周权力的顶峰时,感受到了权力给自己内心带来的“充实”便再也割舍不下了,此时宇文护为了权利已经连杀两帝,对于权力已经是走火入魔了。

明帝为了防止宇文护再次掌权,并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儿子,而是让四弟宇文邕即位,这也就是后来的北周武帝。

武帝夺权

高祖武皇帝讳邕,字祢罗突,文帝第四子也。——《北史·周本纪下·第十》

武帝登基后,宇文护进行了一系列加官进爵,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权势已基本巩固,如日中天,史书记载:“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在搜史君看来此时的宇文护和皇帝的区别就差头上的冠冕了,武帝必然会重新走上了明帝当年的道路,武帝作为北周时期宗室中最早参政的成员之一,经过了孝闵帝、明帝两朝,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经验,有了孝闵帝、明帝的前车之鉴,深知绝不能与宇文护撕破脸皮,一定要耐住性子。

《北史》中这样描述武帝:“帝沉毅有智谋,初以晋公护专权,常自晦迹,人莫测其深浅。”为了迷惑宇文护,武帝日日谈论儒学经典修身养性,同时不断给宇文护放权:

准许宇文护拥有皇帝特有的祭祀之权;下令百官,都不能直呼宇文护名讳;赐“轩悬之乐,六佾之舞”。甚至武帝在宫中与宇文护相见也要向其行礼,对宇文护母亲阎姬也礼遇极高。

武帝自登基以来对宇文护一直恭恭敬敬,而宇文护内心依旧有所顾忌。毕竟明帝当年也是这个套路,宇文护不得不防。

搜史君觉得宇文护对武帝从来没有掉以轻心过,生怕武帝暗中培养心腹夺权。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宇文护便会立即采取行动。

七年三月十八日,护自同州还。帝御文安殿,见护讫,引护入含仁殿朝皇太后。帝谓之曰:“太后春秋既尊,颇好饮酒。诸亲朝谒,或废引进。喜怒之间,时有乖爽。比虽犯颜屡谏,未蒙垂纳。兄今既朝拜,愿更请。”因出怀中《酒诰》以授护曰:“以此谏太后。”——《周书·卷十一·列传第三》

虽然宇文护经历过两回争权后,他的权力比以前更加大了,但对武帝的防范也随之增加,不过这样依旧无法逃过命运的安排。建德元年(572年),宇文护从同州归来准备进宫面见太后。武帝对宇文护说道:“太后年纪大了,不能喝酒,可是她却戒不了。从来不亲自接受朝拜,还不让别人进宫拜见,喜怒无常。最近我虽然劝了很多次,但一点用都没有。今天大哥去探望太后,希望您再好好劝劝她。”

还提前准备好了《酒诰》,交给宇文护说:“拿这个劝劝太后。”宇文护入殿后,便将《酒诰》读给太后。而武帝趁机用玉珽突袭宇文护后背,宇文护跌倒在地,武帝命宦官何泉用杀宇文护,何泉却因害怕没有砍杀他,而提前躲藏在殿内的宇文直见此跳出来斩杀了宇文护,一代权臣就此陨落。

宇文护一死,武帝便立刻下令清剿宇文护一党,就连宇文护的儿子们都被诛杀。

宇文护的一生

宇文护从一代权臣,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不免引人深思,北周政权是宇文护一手建立起来的,同时为了北周的发展他也是费劲心力。

在宇文护掌权时期的对北齐的作战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但在军事防御上修筑了很多城池,在防御北齐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在北周初建时宇文护为了巩固宇文氏的势力,不遗余力地打击豪族,但没有在自己周围建立起强大关系网,加上之前他的对齐战争多以失败告终,威望也就随之下降,这些都为其命运转折埋下伏笔。

宇文护对权力太过执着,难以割舍,没有认清自己在政权应处的位置,最终酿成悲剧。

权势滔天,废杀两帝的宇文护为何不废帝自立呢?

其实在宇文护执政时期也有人劝他自立为帝,其实宇文护心里也想过,但因没有十足的把握,便找虞季才询问天象,虞季才告诉他天象有变,应该归政天子,宇文护听后内心十分纠结。嗜权如命的宇文护,既想废帝自立,又不敢违背天道。最后对虞季才说:“吾本志如此,但辞未获免耳。”

搜史君认为这不过是宇文护给自己的一个台阶,武帝自即位以来从一直隐忍,对宇文护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且明帝当年的经历也很可能使宇文护认为,只要将军政大权握在自己手中,武帝不可能动摇自己的地位。要是不能自立为帝,依旧做北周真正的掌权者也是不错的选择。而就是宇文护对权力的过分执着,不懂取舍,终落惨死的下场。

参考资料:《周书·卷十一·列传第三》、《北史·周本纪下·第十》、《北史·周本纪上·第九》、《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荤》

标签: 宇文泰

更多文章

  • 两朝风云宇文泰的托古改制,为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宇文泰

    南北朝时代是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正是因为这次绵延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合,才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在这次民族大融合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帝王,而西魏权臣宇文泰则拥有仅次于拓跋宏的功勋。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宇文泰的托古改制是西魏和北周由弱到强的开始,也为后来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这

  • 毒杀两任皇帝,执掌朝政二十二年,西魏权臣宇文泰为何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宇文泰

    在南北朝的历史上,皇帝一直都是一个高危行业,这跟现在的韩国总统有的一拼,皇帝的结果也是凄凉的很,一般都只能做个几年皇帝,随后便被轻易地拿下,有些甚至直接被弄死。其中西魏的皇帝是最可怜的,因为他们从开国到亡国,从来没有执掌过国家的权柄。首先看看这个奇葩国家的开国之君吧,严格意义上来说,西魏的开国之君应

  • 一代枭雄宇文泰,怎样赢得孝武帝支持,一手建立西魏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宇文泰

    赫连达曾这样评价宇文泰:“明略过人,一世之杰。”确实如这句话所评价的那样,从当初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潼关之战,就可以发现这宇文泰所具备的才华。不管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政坛还是刀光剑影的战场,他都有着过人的谋略,并达到了自己想要达成的目的,实在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全才。在慢慢拥有自己的势力之后,宇文泰就开始谋求

  • 西魏权臣宇文泰:上天眷顾的幸运儿,靠捡漏发家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宇文泰

    北魏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逐鹿中原,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类英雄争相登场,又先后落幕。有一个幸运儿,屡次得到上天的眷顾,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北周的奠基者,他就是西魏权臣宇文泰。宇文泰(公元507年-公元556年),字黑獭,代郡武川人,鲜卑族,西魏的权臣,北周的奠基者。捡漏关陇北魏六镇起义后,宇文泰一家加

  • 沙苑之战过后,东魏多地发生叛乱,宇文泰趁势发难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宇文泰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高欢和宇文泰为了争夺天下,爆发了很多场有名的战争,而沙菀之战就是其中一场,沙菀之战是在小关之战之后同一年发生的。这一年的八月,宇文泰带领李弼、赵贵、刘亮、王德等将领攻打东魏。当军队行到潼关的时候,他对着将士们说:这次出兵打仗,是奉上天的

  • 宇文泰因大意身陷险境,危难之际李穆机智救主

    历史人物编辑:小忠娱评人标签:宇文泰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东魏、西魏之间的第三次大战之所以拉开帷幕,是高欢的一个举动。他在失去了大片的土地之后,急于想要得到点什么。于是就命令侯景与高敖曹共同围攻守着洛阳的独孤信。但是高欢手下的这两员大将,关系并不好。侯景这个人心高气傲,除了高欢,没有人能够管理

  • 为何说宇文泰的变法,开创了伟大的隋唐大帝国?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宇文泰

    今天聊一下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成功的变法改革,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变法,春秋战国的时候有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胡服骑射;到了汉朝有王莽改革;宋朝有王安石变法;明朝有张居正变法;清朝有戊戌变法,但我们都知道这些变法里头除了商鞅变法比较成功之外,其他变法都是惨败收场,而且商鞅本

  • 宇文泰50岁时,为何把权力交给了侄子宇文护?他的儿子不给力吗?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宇文泰

    宇文泰28岁,便接替老上级贺拔岳,成为了关陇集团的一把手。这事儿对隋唐的建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没有宇文泰,就不会有府兵制改革,那么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不会成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唐高祖李渊的爷爷李虎,也不会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正是因为有宇文泰,使得关陇集团抱团取暖,多次击败东魏的权臣高欢,

  • 邙山初战,因宇文泰盲目冒进,结果损失惨重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宇文泰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由于东魏和西魏在经历小关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后。两国之间开启了几年时间的休养生息,而在此几年之内。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而当两国之间的国力恢复得差不多的时候,不安分的宇文泰和高欢就又有了新的动作。他们再一次摩拳

  • 为什么宇文泰要把权力交给宇文护,而不交给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宇文泰

    公元556年,这一年对于西魏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权臣宇文泰经过多年的努力把西魏发展成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初步具有了统一天下的根基。然而在这一年52岁的宇文泰却死在了北巡的途中,在临死之前,他把自己的侄儿宇文护招到了面前,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和天下大事都托付给他。为什么宇文泰会做出这样的安排呢?这是因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