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隋唐演义》中,我的角色似乎不那么正面,像一个奸诈的小人。我想我有必要解释一下,介绍一下我的真实经历。看完我的经历,你可能会发现:我不仅不是王世充,也不是反派,而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正面角色!如果不是我出身不好,唐朝早就是我建的了!。
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我出身官宦之家,不姓王,姓支。我不是中原人,而是狄人。当然,估计很多人都对狄人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唐朝以前,中原人把北方的几个外国人称为胡人。而这些胡人,主要分为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种,我就是出生在其中的氐。
我之所以改姓王,是因为我爷爷去世比较早。当年我父亲叫接,随我奶奶改嫁到巴城王氏,所以才改姓王。说起来,父亲也比较励志,虽然出身底层,但最终做到汴州长史,是非常不容易的。
当然,比起我后来最大的敌人,如李密、李渊、宇文及他们的出身,我的出身实在不值一提。
在一千年后的时代,我绝对是草根反击的典范!
杨光即位后,我被提升为户部尚书,唐朝以后,我也被称为户部尚书。相比之下,像李园这样的人只能一步一步地跟着祖荫走。如果我有一个西魏八大支柱之一的祖父,一个皇帝的叔叔,我会比他好得多!
但是没有办法,谁能过上好日子?
然而,随着杨光的登基,我想我的机会开始来了。杨光,这个家伙,继承王位后,开始表现得很好,最后把世界搞得一团糟。对我来说,世界上的混乱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可以给我更多的机会。我开始有意识地和各行各业的英雄交朋友,希望能为我未来的事业打下一些基础。另一方面,我被提拔为江都的程。当时,杨光多次访问江都。我努力为他建造一座宫殿,所以很容易获得他的信任和更多的权力。
果然,在公元613年,也就是杨光登基后的第九年,一位重量级人物反叛了。这个人叫杨玄干,他的父亲是司徒苏阳。他最初是一名法院官员,给他的儿子留下了无数的联系和影响。然而,我对杨玄干的叛乱并不乐观。毕竟,杨光当时更强大,枪响了。后来的发展,也如我所料,杨玄感没跳几天,就被杨广派去破坏了。
而在这场战争中,我成了最大的赢家。
因为在剿灭杨玄感的时候,杨广派老将吐故纳新,要剿灭洛阳附近几支相应的杨玄感起义军。不得不说,两位老将军还能打,很快就被打成了残废。但是在残害了他们之后,两位老将军并没有选择继续进攻,而是因为麾下的士兵累了,休息一下再进攻。这下,杨广急了,觉得两位老将军有什么不顺心的,直接把他们撤了。
这两位老将被打压后,我应该上场了。
因为之前帮杨光这家伙建了一座宫殿,让杨光对我的印象还不错。再加上我本身就是以战功起家,杨光对我的能力也是比较信任的。于是,在两位老将军之后,杨广命我数万大军奔赴淮南!正是这数万大军,成了我未来所有的资本。
经过我手下数万淮南兵,我一跃成为当时隋朝最强的军队,杨广那家伙,也越来越倚重我了。公元614年,齐国的孟让县发展起来,一下子扩张到数百人之下。虽然孟让人多,但我不怕他。因为孟让这个泥腿子,本来就不太会打仗。在他的指挥下,也是乌合之众。果然,就在一个月后,我做了一个小把戏,杀了他。孟让麾下数万人,我杀了一万多,俘虏了几万!。
经此一战,我的实力再次迅速膨胀。因为此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嫡系军队,那几十万俘虏,我直接吃掉,全部化为我自己的力量。
又过了一年,615年,杨广再次去挑衅突厥,在雁门被突厥包围,当时我毕竟是隋朝最大的军队首领之一,当然要去救军。但最后,土耳其人在我的军队到达那里之前就撤退了。而这件事之后,杨光知道了我当时的表现,知道了我当时几乎拿出了所有的家底准备救他,也更加信任我,我做了河都关防。次年,我率军讨伐另一支起义军葛潜余部,让我俘虏了数万人。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