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名将杨素,前线尚未开战的时候,却要先斩杀三百余名部下

隋朝名将杨素,前线尚未开战的时候,却要先斩杀三百余名部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雷说历史 访问量:3528 更新时间:2024/1/18 21:56:49

每逢乱世必有人才,这句话着实不假,隋唐时期由于战事频繁,所以也孕育了不少后人耳熟能详的名将,这些将领当中,杨素是一位战斗力和军略都十分出众的将军,这一点在当时十分难得。

杨素一生征战数百场,从剿灭北齐,到后来的讨伐南陈、抵御突厥等等,一生当中的战斗几乎做到了战无不胜,为隋朝的稳定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杨素每战必胜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有后人总结过,那就是他每逢打仗之前,几乎必须动一次杀意,而他的目标既不是敌军政要,也不是对方大将,而是自己人。杀自己人还能成为名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听下文,我们一同分析。

杨坚在建立了大隋王朝之后,为了让自己家族的统治能够长久,他对后代的要求十分严格,杨广年轻时候不敢被父亲知道他过奢靡的生活,而在地下偷偷建造宫殿的事情,就是这个原因。而对自己的小儿子杨谅,杨坚的要求一下就宽松了下来,杨谅虽没有被指定为太子,但是在诸多皇子之中,他有着最为强劲的权势,原北齐境内的地盘,几乎都被封给了他。

杨广为了登上皇位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在年轻的时候假装无欲无求,还最后上演了一出弑父大戏,这才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杨广在真正即位之前,弟弟杨谅其实一直在为得到继承权做准备,尤其是此时赶上北方边境受到突厥骚扰,杨谅见到此等好机会,以抵御外敌之名私下招兵买马,表面上要与突厥作战,实际上对自己的哥哥剑拔弩张,随时准备开打,而杨坚去世之后,杨广终于有了机会处理自己这根心头上的刺,就伪造了一张诏书,传杨谅进京。

杨谅也不是白给的,看到诏书的时候就已经心里有数——诏书必定是有人伪造的,因为隋文帝还活着的时候曾经偷偷和他说过,凡事自己亲自拟写的诏书,在“敕”字旁边会点一个墨点,作为“防伪标识”。而杨广此时还觉得自己的假诏书做得天衣无缝,殊不知杨谅已经十分警觉,哥哥为了皇位,必然不会放过自己,所以他要先下手为强!

杨谅虽然不是草包,但是也并非一个善于领兵作战的人,他的雄厚实力基本都来自隋文帝给他的照顾,而非自己的打拼。杨谅苦苦思考了几天几夜,决定带领军队先往西边出发,用的名义就是清君侧,而这次出兵的矛头就直指到了杨素的头上。

其实从出发点上,杨谅的决策就已经跑偏了,杨素虽然权力很大,但是夺取统治权的始作俑者是杨广,如果说杨广欺君弑父,出兵征讨的话那是天经地义,可是上来就要讨伐老臣杨素,这兵出得就有些不明不白。杨谅的下属裴文安也劝谏过这个问题。

如果快速出兵直捣黄龙的话,杨广一定不会料到这种情况,就会被打的措手不及,杨谅觉得说得不错,就更改了自己的战略,任裴文安为柱国,大军全体准备,直奔杨广的势力中央而去。

杨广这时候才刚刚即位,无论是军心还是兵力都不如准备已久的杨谅,只可惜裴文安的劝告,杨谅只听了一半,等到杨谅的军队达到了蒲州的时候,杨谅莫名其妙地下令让手下撤兵,这个从来没有经历过流血与战争的小儿子,还是输在了见识上。

《隋书·卷十·列传第十》:谅大悦。于是遣所署大将军余公理出太谷,以趣河阳。大将军綦良出滏口,以趣黎阳。大将军刘建出井陉,以略燕赵。柱国乔钟葵出雁门。

杨广听说自己那娇生惯养的弟弟对自己居然敢动杀心,生气之余更是惊恐,他派出久经战阵的老将军杨素前去抵御叛军,杨素的能力朝中人人皆知,大家都相信他能够一举消灭叛军,让刚刚站稳脚跟的杨广避过这次灾祸。但是杨素虽然勇猛,其手中兵力却只有区区数万,可能只有叛军人数的十分之一,面对如此的实力差距,杨素这仗可并不好打。

再说杨谅这边,他本人不擅长打仗,可不代表手下没有能打的人,面对兵力差距,杨素采取了一个金蝉脱壳之法,他让副将带兵在正面和叛军对垒,自己领着一支精兵绕到了敌人后方,他计划只拨三百余人守着营寨,自己带领全部手下准备出击奇袭。

杨素等了许久,不见部下回来报告,他就亲自去军营转了一圈,结果发现不少士兵都觉得此行有去无回,在互相争抢那些守营的名额。杨素一听这还了得,仗还没打就有人大肆动摇军心,这样一来士气大乱,还怎么打仗?

杨素盛怒之下传来那三百守营将士,抓起来全部斩杀,一个不留,而且战收的时候要让全军在旁观看,如果还有人打仗的时候想着退却,那便是同样下场。军心因此被稳住了,杨素带兵突袭,大获全胜,叛军接战不久就连连溃退,四散逃亡,甚至自相践踏死亡的人数比被斩杀的还多。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七隋纪一:素将济江,使始兴麦铁杖戴束稾,夜,浮渡江觇贼,还而复往,为贼所擒,遣兵仗三十人防之。

杨素治军,的确十分严格,但是就像上文举的例子一样,此等关键时刻如果不拿这三百人的人头祭旗,怎么可能有后面的大胜呢?所以杨素虽然手上有不少自己士兵的鲜血,但他杀的都是临阵退却、怀有二心的人,对于有功的手下,他向来都是赏罚分明的。作为隋朝的元老级别将领,杨素一生战功无数,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只可惜杨素对于杨广的暴行不予劝告,反而十分支持,所以在后世评价才不高。

参考文献

《隋书》《资治通鉴》

标签: 杨素

更多文章

  • 杨素的双面人生,一边是天赋异禀,一边是冷酷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杨素

    但凡从战火中走出来的人,天生具有一种冷漠感,他们不会为儿女情长所牵绊,如果对利益有损,他们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消除不利带来的影响。在隋朝就有一位这样的人,他叫杨素,他一生征战无数,从北齐打到南陈,再大破凶悍的突厥人,杨素的前半生不是在征战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征战的路上。可是这样一个能征惯战的人,大家提起他

  • 文武双全一代名臣,却劣迹斑斑、争议满身—从杨素看封建君臣困局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杨素

    文:正史漫谈图:来自网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封建王朝士大夫阶层的人生指南。但这种积极的入世态度,却并非永远受统治者欢迎:当内忧外患之际,封建帝王自然求才若渴,以功名利禄甚至"知遇之恩",调动人才替自己卖命;在天下太平之时,在绝对排他的皇权眼中,能臣、功臣带来的威胁,却恰恰与其能力成正比。所

  • 杨广与大臣杨素之间发生的2件“不可思议”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小铁子说历史标签:杨素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生病了,便召了杨素、柳述等几名大臣进宫侍候,太子杨广也被召住进了大宝殿。杨广心中估计他的老父亲杨坚这次可能是不行了,就想着老父亲死后自己该怎么接受帝位,需要准备些什么呢,杨广越想越糊涂,直接就写了一封密信送给同党杨素,向杨素咨询当皇帝的注意事项。杨素收到信后,便诚恳地把杨广的

  • 隋朝四大名将盘点,杨素排第一,第四战力最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挺好玩儿标签:杨素

    大家好,欢迎来到明心读文史。今天我给大家评说一下隋朝时期的四大名将。我这里说的可不是《隋唐演义》中的名将,当然,排名第一的也不是哪个力大无边的李元霸,而是大家从心里面不怎么愿意接受的奸雄杨素。按历史公认的排名,他们依次为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下面我根据其简历,结合史料记载对其之间的优劣进行一

  • 大隋第一奸臣杨素,府中绿帽横飞!

    历史人物编辑:聊卿吟史标签:杨素

    隋朝第一权臣杨素非常有意思,三个古代爱情故事的历史典故,和他有关;不幸的是,三个典故中,他都失去了自己的一个女人。而这三个爱情故事历史典故分别是成人之美、破镜重圆、红拂夜奔。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权臣之路。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他是正儿八经的弘农杨氏,比杨坚都正宗。弘农杨氏

  • 杨素-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杨素

    杨素在小说演义中是以文臣的身份出现的,为隋朝开国功臣,位列宰辅,封越国公,权倾朝野。其实,杨素是个文武全才,不论军略,智计,权谋,眼力都是当世冠杰。但是因为儿子杨玄感兵变失败,再加上自身的操守问题,导致杨素后世名望不高,他的用兵才能被大大的低估了。杨素出身弘农杨氏,将门之后,其祖父杨暄官至北魏辅国将

  • 古代名将之十二大治军高手:杨素的治军方式最特别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杨素

    武功鼎盛的古之名将,不一定善于治军;弱于战略战术的,治军也不一定不强,两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霍去病和曾国藩。霍去病行军打仗吃得好穿得好,还玩踢球,而他的士兵却饿肚子,饭菜宁愿倒掉,也不给自己的士兵,与士兵同甘共苦不一定善于治军,但反之,不能与士兵同苦就一定治不好军。曾国藩则完全相反,他弱于战略战术,在左

  • 隋炀帝封杨素为楚国公为什么表明杨广希望杨素早点去死?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杨素

    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封杨素为楚国公。因为楚国是春秋战国的一等大国,所以“楚”在汉朝之后是地位最高的封号之一。皇子都很难得到“楚”的封号,隋炀帝封杨素为楚国公可谓巨大恩宠。但后世很多人都认为:隋炀帝封杨素为楚国公表明隋炀帝是希望杨素早点去死。众所周知,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嫡次子,杨广是通过

  • 文成武就,赫赫楚公-杨素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杨素

    《隋唐英雄传》里面有一个角色树立的很好,忠心耿耿,舍身为国,南下平陈,北定突厥,血战六十四路烟尘,最终命丧江都,排名天下第八的靠山王杨林。当然,忠心耿耿的靠山王历史上是没有的,不过杨林此人是糅合了很多人为原型,比如培养秦琼,是张须陀;皇室亲王,战功赫赫,是杨坚之弟,大将军杨爽;而南下平陈,扶持社稷,

  • 隋朝第一权臣活曹操杨素

    历史人物编辑:聃者徐史也标签:杨素

    杨素,字处道。隋朝第一权臣。(544年—606年),杨素系关陇集团出身,又是弘农杨氏嫡系血脉。隋朝第一门阀世家。在北周时期就高居拜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与杨坚(二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不是一个祖宗)关系亲厚、在杨坚篡位以后,十分受隋文帝杨坚的信任和重用,亲率大军平定南陈,以此封越国公。在杨广和杨勇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