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封杨素为楚国公为什么表明杨广希望杨素早点去死?

隋炀帝封杨素为楚国公为什么表明杨广希望杨素早点去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追溯历史传奇 访问量:3165 更新时间:2024/1/25 0:57:34

大业二年(606年),

隋炀帝杨素为楚国公。因为楚国是春秋战国的一等大国,所以“楚”在汉朝之后是地位最高的封号之一。皇子都很难得到“楚”的封号,隋炀帝封杨素为楚国公可谓巨大恩宠。但后世很多人都认为:隋炀帝封杨素为楚国公表明隋炀帝是希望杨素早点去死。

众所周知,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嫡次子,杨广是通过扳倒自己的大哥杨勇当上的太子,进而成为隋朝皇帝的。而在杨广扳倒杨勇的过程中,杨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杨素一手把杨广推上了皇帝宝座。因此杨素在隋炀帝登基后可谓权倾朝野、无人可比。

然而隋炀帝是很猜忌杨素的,原因有二:第一,有脑子的皇帝都不会接受大臣的权势能够威胁自己的皇权,更何况隋炀帝还是一个刚愎自用的皇帝;第二,隋炀帝登基后一直想要打破隋朝政坛的“关陇本位”格局,而杨素是关陇集团的代表,是打破“关陇本位”的主要障碍之一。

但鉴于杨素的威望和对自己登基的巨大贡献,隋炀帝不好直接杀了杨素。因此隋炀帝希望杨素最好早点自然死亡,自己做场“君臣相知、生荣死哀”的政治秀就完事了。

大业二年(606年),

隋炀帝收到了观天相的太史的一份报告:隋的分野要死大人物(

言隋分野有大丧

)。

按照中国古代的“分野理论”,

隋(随)和楚属于同一分野,“

隋分野有大丧

”可以被理解为“

楚分野有大丧

”。隋炀帝在得知“

隋分野有大丧

”后立刻将杨素的爵位由“越国公”改为“楚国公”。关键的是,隋朝当时没有楚王,被封为“楚国公”的杨素成为当时唯一的封号为“楚”的封爵之人。

也就是说,隋炀帝封封杨素为楚国公大概率就是要让杨素应了

隋分野有大丧

”的天象,也就是要希望杨素早点去死。

标签: 杨素

更多文章

  • 文成武就,赫赫楚公-杨素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杨素

    《隋唐英雄传》里面有一个角色树立的很好,忠心耿耿,舍身为国,南下平陈,北定突厥,血战六十四路烟尘,最终命丧江都,排名天下第八的靠山王杨林。当然,忠心耿耿的靠山王历史上是没有的,不过杨林此人是糅合了很多人为原型,比如培养秦琼,是张须陀;皇室亲王,战功赫赫,是杨坚之弟,大将军杨爽;而南下平陈,扶持社稷,

  • 隋朝第一权臣活曹操杨素

    历史人物编辑:聃者徐史也标签:杨素

    杨素,字处道。隋朝第一权臣。(544年—606年),杨素系关陇集团出身,又是弘农杨氏嫡系血脉。隋朝第一门阀世家。在北周时期就高居拜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与杨坚(二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不是一个祖宗)关系亲厚、在杨坚篡位以后,十分受隋文帝杨坚的信任和重用,亲率大军平定南陈,以此封越国公。在杨广和杨勇的太

  • 射雕英雄长孙晟:一招离间计,让崛起的突厥再也无法强盛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旧日历史标签:长孙晟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威胁,强如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等,甚至有的入主中原取而代之。活跃于隋唐的突厥因为中原战乱而逐渐崛起,却因一个人的离间之计使得崛起的突厥发生内讧,逐渐分裂,给了中原王朝喘息的机会,再也无法强盛起来。长孙晟(公元552年-公元609年),字季晟,小字鹅王,河

  • 隋朝第一神射手长孙晟,曾一箭双雕,离间突厥部落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长孙晟

    杨坚可以说是长孙晟的伯乐,因为年少时候的他,根本就没有才华展示的机会。但是。当遇到杨坚之后,他的命运也随之而变。长孙晟是个很开朗的人,天资聪慧,不但爱读书,并且还很善于骑射,身体素质也是非常的好。当时北周是很崇尚武艺的,在贵族里面,只要谁习得了一身好武艺,都会觉得自己了不起,而这些贵族子弟,在长孙晟

  • 从和亲使者到突厥克星,看长孙晟如何“一箭双雕”平外患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长孙晟

    长孙晟在历史上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没什么文化,却智谋超群,是隋朝著名的谋略家、外交家,也是隋朝削弱突厥势力、平定突厥外患的最大功臣;他武艺高强,留下的成语“一箭双雕”流传至今,一生却没指挥过重大的战役,但突厥兵将却畏之如虎,称其为“霹雳将军”,后世也将其列入《名将传》;他历仕北周、隋朝两朝,一生

  • 以夷制夷有多强,李世民岳父长孙晟离间突厥,堪比卫霍百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长孙晟

    导语:突厥,作为古时一个强有力的部族,在当时也是赫赫威名,然而东突厥、西突厥都尽破败于唐朝,可想而知强唐的威能。但,全然归功于李唐却略显偏颇,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即使隋王朝的荒唐被大写特写,可终归留下了不少利在千秋的大事,突厥的衰败便是其一,主导者名为长孙晟,好巧不巧便是李世民的岳父。贞观三年(

  • 高颎为隋文帝重臣,但在立太子问题上站队错误而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高颎

    高颎是隋文帝的宰相,也是隋朝全面建设最重要的功臣,隋文帝的重要政绩,比如平定三方之乱、建设大兴城(长安城)、括户、平陈统一、分裂突厥等等,高颎都在其中发挥了绝对的主导作用。他身居宰辅之位长达十九年,为隋文帝立下汗马功劳。而隋文帝也一直对他报以绝对信任,君臣之遇可以说本该成为千古美谈。但开皇末期,高颎

  • 得罪独孤皇后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隋朝第一谋臣高颎被贬为庶人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高颎

    隋文帝杨坚统治下的隋朝之所以强悍富裕如斯,离不开高颎的辅佐,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高颎,隋文帝的政绩会大打折扣。高颎是真正文武兼备的重臣,他为帝国的未来操碎了心,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比如杨广,比如杨谅,而最不该得罪的就是独孤迦罗。当然这种得罪并不是一种故意或者说是自己能感知到的行为,而

  • 辅助隋文帝杨坚开创隋朝功臣高颎位极人臣,最后却被杨广给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高颎

    在大隋的建立过程中有一个开隋九老,他们指的是大隋朝开国的九位功臣,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说唐演义全传》,评书《兴唐传》中的人物,分别是伍建章、高颎、杨林、贺若弼、鱼俱罗、邱瑞、韩擒虎、定彦平与杨素。但是这里面的人物有根据小说评书虚构的,比如伍建章、邱瑞、定彦平;还有的是根据历史人物为原型创造的人物,比

  • 宰相高颎被免职,隋朝政治的分水岭,从此由盛而衰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馆标签:高颎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在历史上像流星一样璀璨。隋朝初期政治动荡的根本原因是太子之争,而太子杨勇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开国元勋老宰相高颎被免职,而失去支持。宰相高颎被免职,成为隋朝政治的分水岭,从此隋朝由盛而衰。那高颎是因为什么被免职的呢?其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一、卷入太子之争早在开皇五年(5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