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两朝风云侯景之乱后萧绎为何不搬到建康,而在江陵称帝?

两朝风云侯景之乱后萧绎为何不搬到建康,而在江陵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天地 访问量:3502 更新时间:2023/12/17 20:10:13

侯景之乱几乎摧毁了整个南梁,而平定这场乱局的湘东王萧绎在历史上也留下了骂名。正是由于他拥兵自重且都留不前,才纵容侯景对国家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害。在这场乱局之中,他以勤王的名义起兵,却不是为了营救被困建康的萧衍和萧纲,而是为了争夺皇权。他在战争上阳奉阴违,坐视侯景围攻建康皇城,只是为了兄弟萧纶等人争夺皇位。直到萧衍和萧纲死后,萧绎才再次起兵东进与侯景展开激烈战争,最终平定了这场乱局。可萧绎在自立为称帝后,却不搬入首都建康,而继续留在封地江陵。这时南梁群臣们议论纷纷,朝局也因此而不稳。

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是侯景之乱中起兵勤王的重要南梁宗室王爷之一。在这场迁延日久的战争中,萧绎手下的将领们出了很大的力,为平定侯景之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他麾下的王僧辩和陈霸先两人,更是在战争中表现得出类拔萃。他们不但击败了侯景攻打江陵的十万大军,还逆袭夺回南梁首都建康,可以说是平定这场内乱的最大两位功臣。作为两大功臣的顶头上司,萧绎也称为这场乱局平定后的最大受益者。他在江陵自立为帝,重建了南梁朝廷,让南梁的国祚得以延续下来。

按照中国古代的规矩,作为皇帝应该是在首都登基即位的,而且在太庙也有着一系列的登基流程,这样称帝才具备合法性。但是萧绎并没有如此操作,只是把封地江陵改作陪都,其他所有一切照旧。他这样的操作也就引起了很多朝廷大臣的猜疑,出现了政局不稳的情况。再加上他自己并不是萧衍认定的法定继承人,所以在兄弟之间形成非议,为他在兄弟相残中败亡埋下了隐患。于是有人提出了问题,萧绎难道不知道首都建康的政治意义么,为什么他不在建康即位登基,白白放过了这个名正言顺登基称帝的机会?

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发现萧绎没有选在在建康称帝是多重原因决定的。建康固然有着很重要的政治意义,得到建康后也会赢得门阀士族的支持,但在侯景之乱后却也存在很大的隐患。由于在侯景之乱中建康受到极大的破坏,在城防和安全上已经不能满足作为首都的需求,这是萧绎不选择建康作为南梁朝廷所在地的首要原因之一。经过了侯景、王僧辩等多支军马的反复攻伐,建康这个昔日中华最为繁华的城市已经破败不堪。此事的建康别说作为首都,就是养活普通人都成了问题,又怎么可能作为首都存在呢。

建康昔日繁华之时,是南梁门阀士族聚集之地,这里可以说是繁花似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城市。可是在侯景之乱中,不仅这座大城市被毁于一旦,而且常住建康的门阀士族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靠近建康的三吴之地门阀士族,在这次内乱中损失最为惨重,可以说是家族势力被侯景连根拔起。在他们受到如此惨重损失之时,萧绎却打着勤王的旗号阳奉阴违。他一边高呼剿灭侯景营救萧衍和萧纲的口号,一边却在战争中出工不出力,把矛头对准了自己的兄弟部队,为的就是争权夺利。

萧绎只是萧衍的第七子,无论如何也是没有当皇帝的机会的。虽然说昭明太子萧统已经去世了,他的长子豫章王萧欢也早逝,但萧欢的长子萧栋的呼声也在萧绎之上。而皇太子萧纲更是萧衍亲自立的,在法定程序上最有继承权。在他的兄弟之中,萧衍第六子萧纶也是勤王的重要统帅之一,以顺序而论也比萧绎更具有继承权的优势。所以萧绎要当皇帝,必须要将上述的阻碍一一拔除。所以对萧绎而言,快速剿灭侯景平定乱局对他没什么好处,反而借侯景之手杀死皇位的竞争者才是他最想要看到的。

正是由于这种争夺皇权的考虑,萧绎才在剿灭侯景的战争中阳奉阴违,让军队出工不出力,致使侯景坐大,建康陷入了乱战之中。这种乱战不仅仅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使得建康的萧氏宗族、门阀士族损失惨重。后来王僧辩攻破建康,又进行了一轮迫害和屠杀,这让建康成了人间地狱。

也正是因为如此,建康的萧氏宗族、门阀士族、官员军队、庶民百姓都是比较仇恨萧绎的。他们虽然没有力量反抗萧绎的统治,但也会让萧绎害怕重返建康后受到安全上的威胁。而江陵是萧绎的封地,也是起兵之地,从安全和民心上更有保障,所以在他看来江陵比建康更适合建立南梁朝廷。

从当时的军事环境来看,江陵比起建康也更有利于萧绎军队在未来的军事行动。建康虽然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六朝古都,但在军事环境上还是比较差的。除了长江天险和江南的财富以外,军事上没有太多的优势。尤其是它处于长江的下游,对于顺江而下的攻击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使它直接站在了战争的第一线。虽然城防军队可以依托长江地利进行防御,但在总体战争形势上是处于劣势的。尤其是建康被侯景之乱严重破坏,作为后勤基地的三吴之地被连根拔起的态势下,建康是绝不可能守住由长江上游发起的进攻的。

与建康相反,江陵所在的荆州却没有在侯景之乱中受到太大的伤害。他既有长江中上游的地理优势,又处于中国古代第二大粮食主产区,可以说是兵精粮足。侯景十万大军逆流而上攻打江陵数次,都被萧绎手下的王僧辩、陈霸先等人击败。这其中虽然有着军队统帅指挥的因素,但荆州军的精锐是不可或缺的。在建康已经破烂不堪的情况下,固守荆州是萧绎的最佳选择,也是在南梁乱局中占据优势的第一选择。可以说对比江陵和建康两座大城在当时政治军事格局中的状态,选择江陵作为重建南梁朝廷之地是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在平定侯景之乱后,南梁的乱局并没有终止,而是进入了新的状态。由于萧纲被侯景处死,侯景先拥立萧统的孙子萧栋为皇帝,后又将其废除囚禁,所以萧氏宗族中继承权出现混乱,皇位之争愈演愈烈。王僧辩攻破建康后,萧绎派心腹朱买臣处死了萧栋兄弟三人,使得皇位之争陷入一片混乱。萧绎的弟弟萧纪在益州称帝,逃到西魏的萧统之子萧詧也在宇文泰支持下南归,南梁陷入了新一轮的皇位之争中。萧绎虽然在诸王之中实力最强,但在经过平定侯景之乱的损耗后也需要休整,所以根本来不及回都建康。

从军事发展来看,无论是益州的萧纪,还是西魏的萧詧,都处于长江上游,对于江陵是具备一定地理优势的。萧绎从江陵出发攻打,还能勉强能应付,可如果迁都到建康,对方的优势就更大了,等于是白白把荆州的有利地势扔给了对方。在这种局势下,萧绎自然要分轻重缓急,建康的政治意义再重要,也比不上江陵在军事上的巨大作用。因此萧绎在政治和军事上权衡利弊,选择江陵作为南梁陪都,并在此重建南梁朝廷是有过深思熟虑的。虽然此人人品极为卑劣,但不得不说在政治和军事上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但是萧绎与宗族兄弟争夺皇位掀起的内乱让南梁大伤元气,尤其是在平定了益州萧纪之后,更是使得南梁国力陷入了最低点。在此境况下面临引狼入室的萧詧及其带来的西魏军队,疲惫至极的南梁军队难以抵抗,最终江陵城破,萧绎以败亡而告终。从这个角度看,萧绎虽然在军事上做了最佳的选择,但在政治上却犯下了不可弥补的错误。他的称帝登基看似胜利了,其实却让南梁一步步地走向深渊,国家的失败也成了他最大的失败。由此看来,当政治上陷入最大失败的时候,以图在军事上挽回便成了极大的奢望。

标签: 萧绎

更多文章

  • 侯景与萧绎角逐,攻打小城却吃力不讨好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萧绎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侯景自从攻下台城,将梁武帝饿死在台城之中后。他就扶持太子萧纲为皇帝,从此开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然而,侯景的影响力有限,梁武帝的诸子都对侯景很不满。纷纷要讨伐侯景,这使得侯景寝食难安。而在各位藩王之中,笑到最后的当属梁武帝七子湘

  • 潘玉儿的悲惨命运,因她长得太美而惨死,她的尸体士兵们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史前小魔王标签:潘玉儿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少美女,不过相对来说女人太美也不一定就是好事,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位命运非常悲惨的女人,她从小小的艺伎做到贵妃的位置,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最后还是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惨死在牢狱之中,然而即便是死了之后的她,还是让士兵们给惨无人道的羞辱了。这位漂亮的女人叫潘玉

  • 皇帝卖肉,贵妃买酒——看东昏侯与潘玉儿这对活宝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张桃子标签:潘玉儿

    皇帝会专宠一人吗,中国历史上这种例子还挺多的,比如历史上的唐玄宗专宠杨贵妃。明宪宗专宠万贵妃。但专宠一人,还有受虐倾向的,在中国历史上,首先想到的就是南北朝时期,南齐萧宝卷。萧宝卷,是萧鸾的次子,生母早亡,由潘妃抚养。他从小就口吃,说话不清楚,所以,也不太喜欢跟人讲话,性格有些孤僻,但是,他特别擅长

  • 萧宝卷滥杀大臣,16岁登基19岁被杀,萧衍发檄文讨伐说:执迷不悟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萧宝卷

    萧衍联合齐将攻入建康城的那一夜,萧宝卷听到军队闯进后宫的声音,连忙从北门溜出,宦官黄泰平举刀砍伤了他的膝盖,他摔倒在地,骂道:“奴才要造反吗?”另一名宦官张齐不由分说一刀砍下了他的头。公元501年,南朝齐的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称帝。随后,任命萧衍为左仆射征东大将军,统领大军进攻建康城。建康城里的齐废帝

  • 步步生莲的“创始人”—南朝皇帝萧宝卷的宠妃潘玉儿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萧宝卷

    大家好,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步步生莲”这个词语的意思,那大家知道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吗?说起步步生莲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她就是步步生莲的“创始人”,南朝皇帝萧宝卷的宠妃潘玉儿,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她的一生。潘玉儿,又名潘玉奴,本名俞尼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在下面的文章中统称她为潘玉儿。潘

  • 好色顽劣杀戮成性的奇葩皇帝南齐东昏侯萧宝卷

    历史人物编辑:小白兔乖乖标签:萧宝卷

    萧鸾是南齐武帝萧赜孙子萧昭业在位时的辅佐朝政,大权在握,他先把萧赜的孙子萧昭业废掉立其弟萧昭文为帝,后又废掉萧昭文于494年自立为帝,史称齐明帝,他将萧赜子孙杀光,还不停地杀萧氏藩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萧鸾称帝后立萧宝卷为太子。其实萧宝卷本来有个哥哥叫萧宝义,可惜的是,哥哥是庶出,又身有残疾,所以皇

  • 梁武帝萧衍灭掉南齐第6帝萧宝卷,创立梁朝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萧宝卷

    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使得南京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至今在南京仍留有许多与战争有关的地名,也留有多处古战场遗址。白门,这个称呼南京人可能觉得陌生,但在历史上,白门的地位相当显赫。白门是六朝古都建康的南大门,又名宣阳门,位于今天南京常府街与太平南路交汇处以南一带。白门是建康城

  •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宇文赟

    引文北周宣帝宇文赟可谓是皇帝当中的“一朵奇葩”,他从578年(阴历)六月即位,到580年(阴历)五月驾崩,刚好做了两年的皇帝。两年之内,宇文赟为所欲为,不但废黜了贤臣,败光了北周国运;而且还破天荒般,册封了五位皇后。本来,“多后并立”的场面,已经够让人“开眼”了;可是,奈何宇文赟觉得还“不够”,他还

  • 宇文赟父子之死皆非杨坚所为,为何对伽罗发的毒誓还会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南军标签:宇文赟

    宇文赟父子的死并不是杨坚杀的,宇文赟是纵欲无度死的,宇文赟的儿子宇文阐是被曼陀唆使阿史那太后杀的,可杨坚就喜欢发毒誓,可一发毒誓,在以后的光景中果然都应验了,杨坚是一个喜欢发毒誓的皇帝,更严重的是杨坚发的毒誓每个都应验了,你说杨坚你既然做不到还发这么严重的毒誓,这是在作死自己啊,这不一会儿对青梅竹马

  • 立了五位皇后的北周女婿宇文赟 最后被老丈人杨坚杀子夺位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宇文赟

    说起杨坚,大家都知道他是隋朝的开国之君,只可惜隋朝没坚持多久,就被他的儿子杨广给祸害没了。影视资料-杨坚这杨坚在起异心之前是北周的一名武将,他为了能接触政治中心,便将自己十三岁的女儿杨丽华嫁给了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宇文赟。从小被父亲管教严苛的宇文赟后来在老子宇文邕的葬礼上一点儿也不难过,还说“这老家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