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总有些天才会横空出世,以过人的才华,震撼世人要求的功绩改变这个世界的局势,让大家目瞪口呆而又崇拜他,就好像,他们生来就该如此优秀,汉朝时候的霍去病就是这样,以其过人的才华打到漠北无王庭之后,就突然离开了人世。当然,历史的长河不会只有这样一位名将,多年后,在南朝的梁武帝时期也涌现出了这样一位名将,书童出身而没经历过战争,却能够指挥千军万马而百战百胜,立下赫赫功勋,扬白袍之名,他叫陈庆之,历史长河中,最有名的儒将。
陈庆之的出生已经不可考,不过肯定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因为富贵人家不会做书童,其实就是小厮,后来萧衍对他的评价“本非将种,又非寒家”可见一斑。502年萧衍登基,陈庆之得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毕竟是常年跟随萧衍的人,加上陈庆之敏锐的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因此也有了个官职,奉朝请,好歹有了官身,步入了仕途。中间又是岁月蹉跎,又是时光荏苒,这位名将应该是在纸上谈兵,磨练兵法,反正没有什么战绩,525年,41岁的陈庆之受命领军,北魏徐州刺史叛乱不成,投降南梁,陈庆之奉命前去接应,在萧衍看来,这是给自己潜邸旧人的捞功劳的好机会,于是陈庆之前去接应,回来后升任宣猛将军,开始走上了领兵之路。5月,北魏派兵和南梁对峙于徐州,陈庆之身先士卒逼近其垒,随后一鼓作气大破敌军而初露峥嵘,6月,梁军主帅投降,被魏军扰乱军心,乘势进攻,唯有陈庆之带领所部斩关夜退而保全。526年,安西将军进攻寿春,陈庆之跟随出征,魏豫州刺史修建两城以防御,结果被陈庆之攻克,几个月后北魏援兵没有到达而被陈庆之破城而入,这场战争梁军共破城52,以陈庆之为首功,获爵关内侯。527年,进攻涡阳,萧衍还命令韦放带兵和陈庆之等人会合,韦放所部较少,击退敌军进攻后决定固守待援,陈庆之和他意见相反,认为魏军远道而来已经疲惫,可以以逸待劳出击,说完就带领自己的两百部下突击,结果破其前锋而打击了魏军士气。随后又联合各部齐头并进,背靠涡阳和魏军对峙,随后开战前后上百场战斗而双方都不堪其烦,这时候传来了魏军绕道梁军背后修建营垒的消息,将士有些军心不定,陈庆之出现稳定了军心,之后乘着魏军以为胜券在握而放松警惕之时乘着月色突袭,连破4营地,敌军胆寒,涡阳主将投降。但是其他的城池还有一定的作战能力,这时候韦放挑选了30名俘虏放回,宣扬魏军已经战败的消息,随后陈庆之更是带领大军强攻,攻心为上,魏军已经抵抗的意思不强烈,也就被攻破了城池,至此,此战结束,再此设立西徐州。如果说这些都只是铺垫,陈庆之还没有扬名天下,那528年的那场动乱,给了他机会,北魏内乱,尔朱荣平定叛乱后大开杀戒,魏北海王投降萧衍,并请求他复国。萧衍考虑到牵制魏国的问题,派出陈庆之带着七千人北上复国,没错,只有七千人,元颢给予了陈庆之很高的官职,镇北将军,大都督,称帝后在陈庆之的护送下北上回国,战争一触即发。
529年,由于三齐叛乱而地方无法平定,尔朱荣带领主力东进,因此北伐的梁军得以乘虚而入,4月份和魏将丘大千大战,在兵力相近情况下,陈庆之一日破三城而迫使敌将投降,因此得封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等。之后北魏王爷带领两万大军驰援,于考城驻扎,陈庆之认为绕不过去,只能打于是水面筑垒,水攻之后进攻而城破,两万北魏军尽皆战死,俘虏了这位北魏王爷。之后直取大梁,所过之处无不望风而逃,魏帝派兵驻守重要战略要地,以保卫洛阳。元颢进入大梁后命陈庆之继续进攻荥阳,结果北魏7万精兵驻守,陈庆之久攻不克,随后平叛的尔朱荣派出先锋部队赶回,几千精锐骑兵迅速驰援荥阳,双方对峙于城下。这时候敌众我寡,梁军有些害怕,陈庆之安抚他们说,我们已经杀了他们不少人,怕是无法全身而退,而且他们30万,我们7000,不能和他们在草原交战,最好攻陷他们的城池,而且相互之间要信任,才能有一线生机。说完亲自擂鼓,梁军士气大振,随后攻破荥阳,杀了荥阳守将。不久之后元天穆带兵驰援,陈庆之挑选三千精锐背城而战破了敌军,元天穆败逃。随后进军虎牢而魏军弃城而逃,不战而胜,魏帝被迫撤出洛阳,元颢就这样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姿态进入洛阳称帝,第一号功臣陈庆之被封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可以说是危险的种子已经埋下,作为梁国臣子,接受北魏册封,日后谁能容你?不久之后元天穆等人再次反扑,结果还没交锋就被陈庆之吓退,逃的逃,降的降,梁武帝再次嘉奖他(估计也有些敲打的意思),因为一路所向披靡,前后47战,破32城而全胜,又身穿白袍而有了“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的谚语,可见陈庆之的强悍,把不可能变为可能。随后元颢乘胜追击入河北,和其他藩王交战,结果遇到了尔朱荣被击退,至此一蹶不振回到朝野开始变得昏庸而朝野失望,那边尔朱荣集合军马,调动各地精锐准备反扑,这边的元颢反而对白袍将军变得不再信任,那结果可想而知。陈庆之为了战略主动曾带领一万军队阻击尔朱荣,然而在实力面前计策都没用,三天之后被迫撤军,而拥护元颢的十万大军在尔朱荣面前,被杀的溃不成军。随后元颢被杀,陈庆之所部仅剩数千人,打算撤回南梁,结果遇上山洪暴发,撤退的梁军损失殆尽,唯有陈庆之一人假扮僧人逃回南梁,萧衍以其有功(七千人把北魏闹的天翻地覆)封其永兴侯。529年曾带兵平叛,不到20天就斩首敌将,535年进攻豫州失利而还。536年,在援兵未到时大破候景,且能够放粮安置灾民,539年去世,谥号“武”。
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位征战一生而少有败绩的战将,居然拉不动弓。而且他擅长鼓舞士气,打运动战而明白扬长避短,因此打出了赫赫声名,一代名将,不外乎如是。我想,如果不是那场山洪,他可能带着那些军队就撤回南梁了,不过,就算如此,也不负名将之称,悠悠白袍,赫赫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