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尉迟恭玄武门之变立下首功,深受器重,为何晚年却不敢出门?

尉迟恭玄武门之变立下首功,深受器重,为何晚年却不敢出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宫史说 访问量:3045 更新时间:2024/1/19 4:00:57

尉迟恭晚年并非是不出门,而是自己玩自己的,不与外界往来。《旧唐书》中记载:“(尉迟恭)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此前,尉迟恭虽也有很高地位,却也鲜少出征。

由此可见,早在贞观初年,尉迟恭便已经很低调了。除他以外,程知节(程咬金)、秦叔宝等老将都十分低调、他们不仅很少参与战事,也鲜少在朝堂上发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治国之策的明显变化

以《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的记载,不难发现:尉迟恭、程知节与秦叔宝等人,皆有一个共同身份,那就是“秦王府旧将”。

秦王是李世民登基之前的爵号,毫无疑问,尉迟恭、程知节等人的确是李世民的心腹武将。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在登基以后,这些人都得到了很高的待遇。

但也仅限于此。以尉迟恭为例,玄武门之变后,其食邑猛增到1300户,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并列。得此殊荣的武将,唯有尉迟恭一人。

其他“秦王府旧将”虽然差了点,却也获得了丰厚赏赐,个个位列国公,好不风光。然而,他们当时还没意识到,这或许是李世民给予他们的一种补偿。

李世民登基后不久,便提出了以文治国的政治主张。

据《资治通鉴·唐纪九》记载:“上(李世民)谓长孙无忌曰:‘贞观之初,上书者皆云:“人主当独运威权,不可委之臣下。”又云:“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唯魏征劝朕:“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朕用其言。’”

乱世用武,治世行文。李世民虽然是马上皇帝,却在登基之后虚心纳谏,并迅速调整好心态,选择以文治手段处理朝政。如此一来,以军功起家的尉迟恭、秦叔宝等人,难免会遭遇冷落。

除此之外,李世民也不好再“任人唯亲”。虽说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这些“秦王府旧将”出力颇多;但对已成为皇帝的李世民来说,如何平稳四方局势、提拔不同派系的文臣武将入仕,才是重中之重。

这其中,关陇贵族集团要占据重要地位。隋唐二代皆定都长安,且实行了“关中本位”政策。李氏本就出身于关陇贵族,是以李世民想要坐稳皇位,自然要发挥本土优势。

与此同时,他还要吸收江南士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朝与北朝划江而治,江南地区也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隋炀帝几次下扬州,也是想取得江南士族的支持。尽管他失败了,但引以为鉴的李世民却仍要考虑江南士族的意见。

而随着关陇贵族与江南士族的入场,再加上李世民通过科举考试提拔的一些寒门人才,属于功勋集团的“秦王府旧将”,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小。到了此时,他们也明白了:此时的李世民,并不太需要那些老臣。

如果他们识趣,如秦叔宝、尉迟恭等人,保持低调,那看在过往功劳的份上,李世民依旧会给予他们颇高待遇。但如果不识趣,如侯君集、张亮等人,竟意图谋反,等待他们的,自然便是残酷镇压。

二、玄武门之变后的创伤

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不仅救过李世民性命,还带兵威逼李渊,令其退位。若李世民站在亲王的角度,尉迟恭的确当列为首功,这也是他日后封赏能堪比长孙无忌的主要原因。

但李世民若站在皇帝的角度,便不得不承认,尉迟恭虽然忠心可鉴,但他的行为却是不可取的。

因为尉迟恭越是高调,世人便越是会想到:他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才得到李世民器重的。

说白了,这与李世民的私心有关。他自己是通过造反上位的,但当了皇帝后,他自然不希望后代子孙效仿他。于是,李世民曾不止一次强调“君臣之义”。

所谓“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李世民多次强调这个观念,便是在告诫朝臣与子孙后代,不要再想着叛变。

可“打脸”来得总是很快,魏王李泰逼得太子李承乾不得不谋反后,李世民杀心大起,不惜把侯君集等人处死,又借此狠狠警告了一番其他“秦王府旧将”。

秦叔宝、尉迟恭,皆在此列。

三、尉迟恭甘心“摆烂”

秦叔宝逢人就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这句话,就是说给李世民听的。秦叔宝自知“秦王府旧将”处境堪忧,遂有意强调自己立下的汗马功劳,终是得以幸存。

尉迟恭为人耿直,没有立即反应过来。李世民见他不开窍,便故意问他:“人或言卿反,何也?”尉迟恭却梗着脖子硬怼道:“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馀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

好在,尉迟恭人虽耿直,却并不傻。在怼过李世民后,他又当众脱去衣服,露出上面的各种疤痕。李世民感到羞愧,垂泪道:“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

这事虽看似有些“乌龙”,实则却是尉迟恭与李世民两人之间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李世民更信赖的侯君集,都能与李承乾一起造反,更别提其他人了。所以在这之后,他难免会对这些参与过玄武门之变的老部下们生出猜忌之心。

对此,尉迟恭心知肚明。他“解衣投地,出其瘢痍”的目的,只是为了向李世民表明自己的立场:他与侯君集不一样,自己是永远忠诚的。虽说李世民当即表达了对尉迟恭的“信任”,但后者也明白:

自己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身上带有“造反”标签,就算李世民能相信他,但保不齐有人会以此为借口,对他进行攻讦。因此,尉迟恭晚年只好尽量保持低调,不参与朝堂纷争,从而为尉迟家族留下了一条后路。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标签: 尉迟恭

更多文章

  • 同为重量级隋唐英雄,为何李世民重用尉迟恭不重用秦琼?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尉迟恭

    在关于隋唐英雄的评书演义里,秦琼被塑造的有勇有谋重情重义,必须找一颜值担当的帅哥来演,而尉迟恭被塑造成五大三粗一黑汉,有勇无谋鲁莽冒失,成为隋唐版张飞。其实这是对历史真实极大的歪曲。事实恰恰相反,秦琼才是只有匹夫之勇的角色,而尉迟恭却有勇有谋,因此李世民一直重用尉迟恭而不重用秦琼,至关重要的玄武门一

  • 门神是谁?不止秦叔宝和尉迟恭,竟有人将太监作为门神!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尉迟恭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门神的类别,共分为六类;也从源头介绍了门神从桃人到年画的演变;还介绍了民间门神习俗的禁忌。每当过年,我们就可以看到卖门神年画的,年画上的人总是张牙舞爪,让人感到害怕,后来才听到家长说,这是秦叔宝和尉迟恭,是帮助李世民平定天下的功臣。知道了门神的内在美,就再也不害怕他们瞪得圆鼓鼓的

  • 李世民想把女儿嫁给尉迟恭,得知后却开始修道,表示我想成仙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说者标签:尉迟恭

    历史的每一代皇帝,都有属于自己的政治手段,只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和地位,说到最伟大的君主莫过于李世民,不仅带着群臣横扫天下,还建立了大唐帝国。在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特别喜欢用政治手段则是帝王之术,而这个帝王之术,让他的心腹尉迟公那可是苦不堪言。李世民想把女儿嫁给尉迟恭,得知后却开始修道,表示

  • 唐太宗为何要将自己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快60岁的尉迟恭?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尉迟恭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清·无名氏《说呼全传》说到唐朝开国名将,你们想到的会是谁?秦琼?殷开山?在我的印象中,尉迟敬德是最值得一说的。尉迟敬德原名是尉迟融,如果按照新唐书记载的话,名字是尉迟恭。对于尉迟恭的评价,李世民曾说过:“我拿弓箭,尉迟恭拿槊相随,就是百万敌军也难奈我何”。

  • 双面人尉迟恭:是勇冠三军的铁血悍将,还是淳朴忠厚的磊落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趣趣大盘点标签:尉迟恭

    无论是在正史野史中还是在小说演义中,尉迟恭都是以勇冠三军的无敌勇将形象示人!传说尉迟恭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一副标准武将形象。在《隋唐演义》中,他是隋唐第十五条好汉,御果园救驾,十招之内战败单雄信;在《贞观之治》中,他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勇将,宣武门之变,一箭射杀李元吉;在《薛丁山征西》中,尉迟

  • 真正的秦琼啥样呢?为什么他的历史地位不如尉迟恭?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尉迟恭

    虽说秦琼是个唐人,但我们却能经常见到,因为他被唐太宗封为门神后,便时时站在门口。门神有两位,另一位是猛将尉迟恭。不过秦琼跟黑大汉尉迟恭相比,吃亏在身体不过硬,贞观十二年(638年)就去世了,而尉迟恭在显庆三年(658年)才去世,整整晚了二十年。早死与晚死的差别可大了,尉迟恭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

  • 唐朝浮雕秦叔宝和尉迟恭流落海外,文物局怎么找回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哎呀君读历史标签:尉迟恭

    1994年春,一伙盗墓贼来到了河北省曲阳县西燕川村,他们运用爆破手段和挖竖井的方法打开一座千年古墓,不仅将墓中随葬品洗劫一空,连同镶嵌在甬道和前室的十块浮雕都通通盗走,并将这批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贩卖到香港。1995年,考古人员开始对这座墓进行保护性发掘,根据墓内遗存文物和墓志,发现这座墓室的墓主人是

  • 真想不到,门画上除了秦叔宝和尉迟恭,还有一员三国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尉迟恭

    《过年时贴了门画,方知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博大精深》《真想不到,门画上除了秦叔宝和尉迟恭,还有一员三国猛将》(本文中所有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喜欢“毅说人文与历史”的历史、人文解说,请关注我,谢谢)在中国民间,门画就是年的象征,过年必须贴门画。门画已经不仅仅是新春佳节的装饰,它更具有

  • 秦叔宝和尉迟恭之所以会成为门神,却和他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尉迟恭

    秦琼和尉迟恭,这两个生活在隋末唐初的名将,每逢过年过节,人们总是会把这两人贴在门上,为何这样呢?据悉,秦琼和尉迟恭被后世尊为门神,而贴门神是自古有之。古人认为,门户为全家人每天出入之要津,必须驱邪镇鬼,才能保全家人平安。但是,亲们可知,古时最早的门神并不是秦琼和尉迟恭,据南朝梁宗懔在其《荆楚岁时记》

  • 《隋唐演义》天下第十七条好汉尉迟恭,其实也是一员福将

    历史人物编辑:旅行者文史标签:尉迟恭

    尉迟恭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住在山后麻衣县城。他出山比较晚,天下反王大部分都已经被消灭,独大的是唐朝李渊的势力。可是他机缘不好,定阳王刘武周派遣元帅宋金刚来选先锋官,让他没有选择。而且尉迟恭是个莽夫,没有多少是非观念,不知道谁是正统、谁是反王。尉迟恭长得身长一丈、面如锅底,一双虎眼,两道粗眉,腮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