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为何要将自己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快60岁的尉迟恭?

唐太宗为何要将自己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快60岁的尉迟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璐璐说历史 访问量:2532 更新时间:2023/12/17 13:46:47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清·无名氏《说呼全传》

说到唐朝开国名将,你们想到的会是谁?秦琼殷开山?在我的印象中,尉迟敬德是最值得一说的。尉迟敬德原名是尉迟融,如果按照新唐书记载的话,名字是尉迟恭

对于尉迟恭的评价,李世民曾说过:“我拿弓箭,尉迟恭拿槊相随,就是百万敌军也难奈我何”。在唐太宗的眼里,只要是有尉迟恭陪伴在他身边,哪怕是面对百万敌军都不足为惧,由此推断,尉迟恭绝对是勇冠三军之人。

李世民曾经有让尉迟恭娶自己女儿的想法,询问到尉迟恭时,尉迟恭立马惶恐回绝。如果你知道其中暗藏的深意,你会觉得尉迟恭不仅勇猛,而且还是一个极具智慧之人。尉迟恭在没降唐之前,曾经和李世民做过敌人,当时李世民就有将他纳入自己麾下的意思。

620年,尉迟恭被唐军包围,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考虑到尉迟恭这个人的厉害之处,很多李世民身边的大臣都奏请李世民将此人除掉,而李世民觉得此人可用,于是派了使臣去劝降尉迟恭,尉迟恭觉得大势已去,归顺到了李世民的麾下。

李世民的大恩尉迟恭都记得,以至于听到李建成李元吉密谋后,将所听到的事情都告诉了李世民,这才发生了后面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才继承了皇位。李世民做皇帝期间,面对突厥的进犯,他派出了尉迟恭前去征讨。在尉迟恭的带领下,唐军将士很快就将突厥击溃。

随着功绩越来越高,尉迟恭心态有了变化,开始在朝堂上批评指责很多大臣,大臣们碍于李世民的面子,只能是忍气吞声。根据《旧唐书》记载:“敬德仗着自己功勋卓著,性子直,他经常在朝堂上和大臣们争辩。”

有一次尉迟恭和李世民喝酒,有些人排在他的前面,他说道:“你有什么资格排在我的前面。”李道宗上前调解,尉迟恭还把李道宗给打了,这下彻底激怒了李世民,李世民道:“朕经常看汉史,一直搞不明白为何刘邦身边的功臣为什么都不能全身而退,今天看到你的所作所为,终于明白了,是那些自持功高的犯下了错。”

这句话非常明了,尉迟恭听完后急忙叩头谢罪。很快,尉迟恭一改往日的态度,成为了朝堂上谦虚谨慎的大臣。后来尉迟恭被人举报想谋反,李世民亲自过问了他,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脱掉了自己的上衣,露出了身上的疤痕,李世民看到后表示:“你穿上衣服吧,我没有怀疑你。”

没过多久,李世民有了让尉迟恭娶自己女儿的想法。从年龄上来讲,尉迟恭当时50多岁,而李世民的女儿只有10多岁,两人足足相差三十多岁,做尉迟恭的女儿都够了。竟然让自己的女儿屈身嫁给他,这里面绝对是有说道的。

虽然尉迟恭一改往日风格,变得更加谦虚谨慎了,但是这是不是发自真心的呢?所以李世民用这么一出可以说是在试探尉迟恭,看看他是否真的低调收敛了。一旦同意了这门婚事,说明尉迟恭还没有收敛,觉得自己还是很厉害的,绝对配得上皇上的女儿,等待他的将会是杀头的危险,甚至是灭门的遭遇。

尉迟恭打心底里是做出了改变,也是不敢僭越,立马回绝了李世民:“闻古人富不易妻,臣也不想再娶”。李世民听完他说得这么一番话,停止了给他的恩赐。从李世民的处理结果就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想真把女儿嫁给尉迟恭,只不过是试探罢了,如果真想嫁,那么他会想方设法将尉迟恭说动。

尉迟恭在处理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仁德的一面,让自己避免了灭门之祸。后来,尉迟恭很少干朝廷政事,基本上都是在家中赋闲。因此,他的后半生生活非常安宁。公元658年,尉迟恭去世。

伴君如伴虎。因为贪图功名,自持功高而引火上身的不计其数,想想尉迟恭算是幸运的一个,最起码即使改过了。

曾经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为何现在消失了?其中的教训不能忘

古人说:“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什么意思?真的有道理吗?

古人说“宁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啥意思?有道理吗?

古人说“春宵一刻值千金”,精华在下半句,为何却无人愿意提起?

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被提起

《说呼全传》、《旧唐书》、百科资料等

题/李世民把女儿嫁给50岁尉迟恭,尉迟恭惶恐拒绝:若答应必被灭族文/寻历史真相-宥乾配图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盗用警告/本账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做伸手党!

标签: 尉迟恭

更多文章

  • 双面人尉迟恭:是勇冠三军的铁血悍将,还是淳朴忠厚的磊落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趣趣大盘点标签:尉迟恭

    无论是在正史野史中还是在小说演义中,尉迟恭都是以勇冠三军的无敌勇将形象示人!传说尉迟恭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一副标准武将形象。在《隋唐演义》中,他是隋唐第十五条好汉,御果园救驾,十招之内战败单雄信;在《贞观之治》中,他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勇将,宣武门之变,一箭射杀李元吉;在《薛丁山征西》中,尉迟

  • 真正的秦琼啥样呢?为什么他的历史地位不如尉迟恭?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尉迟恭

    虽说秦琼是个唐人,但我们却能经常见到,因为他被唐太宗封为门神后,便时时站在门口。门神有两位,另一位是猛将尉迟恭。不过秦琼跟黑大汉尉迟恭相比,吃亏在身体不过硬,贞观十二年(638年)就去世了,而尉迟恭在显庆三年(658年)才去世,整整晚了二十年。早死与晚死的差别可大了,尉迟恭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

  • 唐朝浮雕秦叔宝和尉迟恭流落海外,文物局怎么找回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哎呀君读历史标签:尉迟恭

    1994年春,一伙盗墓贼来到了河北省曲阳县西燕川村,他们运用爆破手段和挖竖井的方法打开一座千年古墓,不仅将墓中随葬品洗劫一空,连同镶嵌在甬道和前室的十块浮雕都通通盗走,并将这批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贩卖到香港。1995年,考古人员开始对这座墓进行保护性发掘,根据墓内遗存文物和墓志,发现这座墓室的墓主人是

  • 真想不到,门画上除了秦叔宝和尉迟恭,还有一员三国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尉迟恭

    《过年时贴了门画,方知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博大精深》《真想不到,门画上除了秦叔宝和尉迟恭,还有一员三国猛将》(本文中所有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喜欢“毅说人文与历史”的历史、人文解说,请关注我,谢谢)在中国民间,门画就是年的象征,过年必须贴门画。门画已经不仅仅是新春佳节的装饰,它更具有

  • 秦叔宝和尉迟恭之所以会成为门神,却和他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尉迟恭

    秦琼和尉迟恭,这两个生活在隋末唐初的名将,每逢过年过节,人们总是会把这两人贴在门上,为何这样呢?据悉,秦琼和尉迟恭被后世尊为门神,而贴门神是自古有之。古人认为,门户为全家人每天出入之要津,必须驱邪镇鬼,才能保全家人平安。但是,亲们可知,古时最早的门神并不是秦琼和尉迟恭,据南朝梁宗懔在其《荆楚岁时记》

  • 《隋唐演义》天下第十七条好汉尉迟恭,其实也是一员福将

    历史人物编辑:旅行者文史标签:尉迟恭

    尉迟恭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住在山后麻衣县城。他出山比较晚,天下反王大部分都已经被消灭,独大的是唐朝李渊的势力。可是他机缘不好,定阳王刘武周派遣元帅宋金刚来选先锋官,让他没有选择。而且尉迟恭是个莽夫,没有多少是非观念,不知道谁是正统、谁是反王。尉迟恭长得身长一丈、面如锅底,一双虎眼,两道粗眉,腮边

  • 历史上有哪些作死的名将?唐朝时期的尉迟恭算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尉迟恭

    自古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古代跟随皇帝南征北战的大将更是如此,即使不作死都还可能小命不保,更何况那些偏偏要剑走锋芒尝试作死的名将呢?作死真的把小命丢掉的名将太多了,比如年羹尧、韩信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不过我今天不打算说这种类型的人,我想说一个最后结局较好的作死名将,那就是唐朝时期的尉迟恭,这个大将足

  • 唐初两大名将,尉迟恭和秦叔宝,两人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尉迟恭

    秦叔宝和尉迟恭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两大悍将,由于战斗力超级强悍,被后人把他俩画像贴在门上当门神辟邪镇鬼。秦叔宝很早在李世民帐下效力,尉迟恭要晚一点,两人曾经打过一仗,两人到底谁赢了呢?武德二年十一月,宋金刚带领尉迟恭先后攻陷晋州和浍州,河东告急,李世民率领秦琼前往征讨,双方在柏壁扎营对峙。十二月,李孝

  • 比秦琼尉迟恭还猛的隋唐猛将:中箭后暴怒冲锋,一人杀溃八千敌军

    历史人物编辑:青春不辜负标签:尉迟恭

    一、《隋唐演义》中的猛将隋唐之际是一个牛人辈出,猛人遍地的时期。尤其是那些猛将们,更是一个赛一个的不可思议。比如在决定天下归属的四平山之战中,一人就爆锤掉一百二十万人马,打服十八路诸侯的李元霸——当然,这个人物是虚构的。不过却并不妨碍,李元霸作为大唐猛将代表,叱咤在《隋唐演义》中。因为第二位好汉便是

  • 过年为什么要贴门神,尉迟恭和秦琼为何能成为门神?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尉迟恭

    过年为什么要贴门神,尉迟恭和秦琼为何能成为门神?门神,即守卫门户受民间信仰的神仙,人们认为贴上门神可以守卫家庭,保平安、卫家宅、驱邪避鬼,一般都在农历除夕时贴于门上,门神非常受民间的欢迎爱戴。据史书记载,周朝就有了贴门神的习俗,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发展革新。门神有驱邪类、祈福类、宗教类、文官类、武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