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护儿(?——618年),字崇善,祖籍南阳新野,曾祖时徙居广陵(后改称江都,治今江苏扬州)。
关于姓氏
来护儿出身江都来氏,江都来氏本出殷商子姓,因食采于郲,遂以为氏,后因避难去“邑”为“来”。秦末徙家新野,因而著籍于此,称为新野来氏,新野来氏人物著称于汉魏历史者,主要有来歙、来历、来艳、来敏等人。来歙是“为面之子”汉光武帝麾下的大将,来护儿是来歙的十八世孙。来氏在晋朝衣冠南渡后来到江南地区,迅速站稳脚跟,而且成长为当地颇有影响的家族, 来氏从此以江都(广陵)为籍贯。
早孤立志
来护儿少年早孤,受伯母吴氏抚养成人,在伯母的悉心照料下,来护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忠厚仁义,“
护儿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来护儿的伯父在侯景之乱时被当地的土豪恶霸陶武子杀害,伯母每次和来护儿说起这件事都悲戚不止,来护儿每每想起此事都怒发冲冠,因此矢志为伯父报仇。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到了,在陶武子结婚之际,来护儿与好兄弟数人趁乱斩杀了陶武子,并把陶武子的脑袋砍下来放在大伯的墓前祭奠,之后为躲避官府追捕,藏匿了几年才最终露面。“
始,侯景之乱,护儿世父为乡人陶武子所害,吴氏每流涕为护儿言之。武子宗族数百家,厚自封植。护儿每思复怨,因其有婚礼,乃结客数人,直入其家,引武子斩之,宾客皆慑不敢动。乃以其头祭伯父墓,因潜伏岁余。会周师定淮南,乃归乡里。”
建功立业
太建十三年(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命贺若弼出镇广陵,来护儿“
幼而卓荦,初读《诗》,至‘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因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专事笔砚也!’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隋军到此,来护儿便投奔隋军,来护儿因为从小家就住在广陵长江边的白土村,熟悉长江一带的地形以及军事设施布置情况,因此行军总管贺若弼令其充当间谍,来护儿为隋朝大军渡江作战做了向导,因此得到隋文帝的大力提拔。“
贺若弼之镇寿州也,常令护儿为间谍,授大都督。”
开皇十年(590年),江南豪强高智慧起兵反隋,杨素出任行军总管,率军赴江南平叛,当时,叛军屯据浙江(钱塘江)东岸,营垒连绵百余里,战船布满江面。来护儿向杨素献前后夹击之计,亲率数百艘轻船偷渡浙江,以奇兵突袭敌后,火烧叛军营垒。杨素则趁机从正面进攻,大破叛军,叛将高智慧兵败逃入海中,被来护儿一直追击到闽中一带,最终被彻底镇压,战后,来护儿因功进位大将军,升任泉州刺史,封襄阳县公。
来护儿
来护儿讨平高智慧的余党盛道延,改任建州总管,他又与蒲山公李宽讨平婺州汪文进叛乱,进位柱国,封永宁郡公,隋文帝为了嘉奖来护儿的功劳,特派画工绘下他的画像。
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遣使召来护儿入朝,赐其宫女以及宝刀、骏马、锦彩等物,不久,来护儿返回建州,长子来楷被留在京师,以千牛备身之职担任皇帝的禁卫武官。
忠心为主
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来护儿再次被征召入朝,历任右骁卫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右翊卫大将军,改授光禄大夫,封荣国公,当时,隋炀帝对来护儿的礼遇之隆,满朝无人能及,来护儿的所作所为也当的起这份荣耀。
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杨广巡幸江都,来护儿也随驾前往,炀帝为了让来护儿“衣锦昼游”,特意赏赐财物、祭品,让他祭扫祖先坟茔,宴请乡中父老,又让三品以上官员全部前往来家祖宅,畅饮一日,朝野传为盛事。“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杨广一征高句丽,护儿率水师先抢滩登陆,来护儿命来整出战消灭了高建率领的企图偷袭敢死队,但是大军来到平壤城下,高句丽军诈败,来护儿立功心切,带领4万精兵入城,被伏兵杀得大败。未及宇文述陆路大军到来,水师已基本丧失战斗力。
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杨广二征高句丽过程中,杨玄感起兵造反,声势浩大。来护儿在没有皇帝圣旨的情况下便宜行事,回军攻打杨玄感,最终平定了叛乱,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
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来护儿率水军在大黑山登陆,准备直接闪击平壤,高句丽王高元准备投降,杨广命令大军切勿轻举妄动,“
十一年,又率师渡海,破高丽奢卑等二城。高丽举国来战,护儿大破之。将趣平壤,高元震惧,使执叛臣斛斯政诣辽东城下请降。帝许之,诏护儿旋军。”来护儿想要发动大军直接攻入平壤,灭掉高句丽,“
护儿集众军谓曰:‘三度出兵,未能平贼。此还也,不可重来。今高丽困弊,野无青草,以我众战,不日克之。吾欲进兵,径围平壤,取其伪主,献捷而归也。’于是拜表请行,不肯奉诏。”但是众将士均持反对意见,“
长史崔君肃固争之,以为不可。护儿曰:‘贼势破矣。吾在阃外,事合专决,宁征得高元,还而获谴,舍此成功,所不能矣。’君肃告众曰:‘若从元帅,违拒诏书,必当奏闻。’诸将惧,乃同劝还师,方始奉诏。”来护儿感慨万千,再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灭亡高句丽了,因为他已经预感隋朝将走向黄昏,但是此时的来护儿并没有别样的想法,甚至还一直追随隋炀帝杨广左右。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杨广第三次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道
:“自皇家受命,将四十年,薄赋轻徭,户口滋殖。陛下以高丽逆命,稍兴军旅,百姓无知,易为咨怨,在外群盗,往往聚结,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出师命将,扫清群丑,上禀圣算,指日克除。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为国尽忠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煽动兵变,弑杀隋炀帝杨广。来护儿听到叛变的消息之后想要到行宫里解救杨广,但是走在半路被叛变将士俘虏。他得知炀帝已遇弑,叹道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叛军将来护儿杀害。“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来护儿在瀛州任职期间,深得治下百姓爱戴。他离任时,遭到百姓的极力挽留,以致多日未能出境。“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秦琼
秦琼早年“
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吏怪曰:‘士卒死丧,将军未有所问,今独吊叔宝何也?’护儿曰:‘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邪?’”后来,秦琼果然成为唐朝开国功臣,爵至国公。
言而总之,来护儿是一名良将,为隋朝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戎马一生却没能马革裹尸,被叛军所杀,但是来护儿忠心护主,忠于国家,为国立功,为君王万死不辞,对于来护儿的任何美好的评价都是不为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