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浅谈:为加强皇权统治,隋炀帝对“三台”的改革

浅谈:为加强皇权统治,隋炀帝对“三台”的改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新语 访问量:2156 更新时间:2024/1/16 18:10:55

艺得隋通事谒者温彦博,以为司马。艺以幽州归国,彦博赞成之。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

回看隋朝的历史政治发展就不难发现,自从高熲一党被清除之后,隋文帝时期的权臣基本被完全消除,直接导致了隋朝政治中心权力的真空。

自古以来,国不可一日无君,自然也不可一日无臣,权力的真空必然需要大量的文臣资源来填充,如此一来便为隋炀帝彻底掌权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提供了基础。

大业年间,隋炀帝对政治制度进行了“重构三省和改革权力模式”的革新,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加强皇权,以提高皇帝在决策之中所占据的比重。

仔细来说,隋炀帝时期进行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加强皇帝权力,一个就是调整中枢权力,针对这两个方面隋炀帝进行了不同的改变。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一、隋炀帝的改革

隋炀帝的改革有极大的个人意志延伸,史书中曾这样记载“每奏事,未尝不称旨”,这一句话描述的是斛斯政的从政态度,而隋炀帝对其信任度非常的高。

总体来看,大业年间绥阳帝所建立的官僚组织架构有着严重的“亲信”心态,在此基础上又设立了副职且权力分离,时不时隋炀帝还会派遣使者以达到监督的目的。

杨广这样的执政思想在隋文帝末年就已经初露端倪,他不设立宰相和台省主官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隋文帝旧臣对权力的把控,以加强皇权集中与皇权的统治。

在缺少主要官员的情况下,隋炀帝设立了“副贰官”并让自己的亲信来担任,副贰官说是副官,但主官若是不存在的情况下他就成为了实际行政主官,这也体现了隋炀帝加强个人执政体系建立的理念。

大业时期,隋炀帝经常外出巡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立了台省、六部职官以及营造东都等,三者几乎在同一时间建立并实施,相互独立且又相互依存。

何为“三台”?它主要包括御史台、谒者台与司隶台,其中御史台是隋文帝执政时期的旧制,三台中的谒者台与司隶台皆是大业年间由杨广所建立,三者有着极其庞大的官僚团队,后两者则有着强烈的地方政治色彩,

不过,隋文帝上台之后对御史台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这也是炀帝加强集权手段的一个重要体现。起义,隋炀帝对御史的人员构成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行政权力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侍御史在北朝时期的权力极大,而侍从官的出现慢慢分化了侍御史的权力,隋炀帝时期又设立了监察御史,对御史台的权力架构进行的改变。

隋文帝时期监察御史有着“杖节巡省,纠逖奸慝”的权力,但是到了隋炀帝时期跨州郡的行政权力,甚至于各州郡的军事权力也进行了相应的分割,都尉一职就是最好的例证。

那么,隋炀帝如何行使跨区域监督的权力呢?他重新设立了一种使者制度,也就是说由使者专门行使跨州郡的统筹权力,监察御史则主要统筹中央和地方的情况,比如打击豪强、惩罚贪官污吏等。

隋文帝时期,监察御史的设立大多是从地方上选取相关人员,但在隋炀帝时期,人员的选择多是从朝廷向地方上分派,以使得中央的权力、影响力不断向地方上扩散。

回首大业年间的历史政治,不难发现御史台是隋炀帝管理地方政策的重要职位子怀疑,他希望把御史台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以增强自己在管理天下时的话语权、决策权。

二、谒者台的实施和运行

上述提到了“三台”制度,御史台制度的改变和权力的延伸体现了隋炀帝加强集权统治的思想,那么谒者台与司隶台的设立又是为了什么呢?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新政策的尝试。

何为谒者台,用现在的话来说她更像是古代的一种使者、外交官,谒者台的主要工作就是出使宣谕等,也有钦差的意思代表皇帝在民间宣扬皇威以及为百姓处理冤案。

与谒者台伴随而出现的还有议郎、通直、将事谒者、谒者等多个职位,不同的等级的管理所出使的事务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辐射到了政治事务的方方面面。

从最早期的作用来看,谒者台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解决边疆的事务,也就是说隋朝与突厥之间的军事问题,好似我们现在的外交官一般,宣扬皇帝的权威和行使皇帝在军政大权上的权力。

谒者台制度的出现也当时隋炀帝的情况也有相互补充的关系,杨广经常南巡把重心放在了南方,若是想要对北方的军事加强掌控,必然需要谒者台这样一种制度的出现。

随着隋朝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其疆域辐射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国土的扩大也直接导致了谒者台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过,在大业中后期,谒者台的权力开始从边疆向内地进行辐射。

谒者台向内地郡县扩展以后,虽然名义上依然叫做谒者台,但却有着谒者、员外郎、谒者大夫和通事舍人的区分,不同的人物管理着不同的事情。

谒者和员外郎的主要工作就是出使地方,谒者大夫和通事舍人更像是一个中间人,用来沟通地方和朝廷的信息,虽然没有实际的权力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谒者台与明朝的锦衣卫制度多少有些相似之处,皇权特许宣传与表达皇帝的意志,也是皇帝获得地方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只不过他没有行政、刑罚权力。

总的来说,谒者官员是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也是皇帝在地方上设立的监督人员、沟通朝廷的部门,许多谒者官员看似仅仅只是地方不入流的官职,但其背后站着的却是皇权、皇帝,属于位卑但言重的官员。

御史台侧重于皇帝对地方官员的管控,谒者台则代表皇帝对地方官员进行信息的沟通,三台之一的司隶台职责又是如何呢?它更像是御史台和谒者台的一种结合体现。

三、司隶台是怎么一回事

司隶台官员的设立既有御史台的职责,也有谒者台的权力,但双方却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西汉时期,汉武帝曾设立刺史制度,刺史具备监督官员的权力,却在地方上没有固定的行政地点。

司隶台便有着刺史的这种特点,它不注重对地方上的管理和监察,其监督的主要体现就是把地方上搜寻而来的相关信息反馈给皇帝,从这些资料中皇帝则可以进行决策,以加强中央对地方权力的行驶与掌控。

相比较而言,御史台有监督的职责和行政权力,但却不经常向皇帝汇报。谒者台没有监督的权力,而它则直接向皇帝进行汇报,所以说司隶台官员的职责和监察御史、谒者官员有所重合。

隋朝时期,司隶台经常被废除、再建立,但即使如此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官职,代表皇帝对地方行政监督并反馈,而且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职位。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三台”所执行的监督、反馈和信息沟通等手段,是隋炀帝获得地方信息并执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进行监督,能够直接加强皇权在地方上的实施。

隋炀帝南巡、隋炀帝征讨辽东等,所需要管理的事情非常多、也非常频繁,这一事情三台的奏疏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隋炀帝在加强军权统治的时候,也可通过使者的汇报完成对地方行政的管理。

隋朝时期,隋炀帝设立的“两京”模式,即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他长时间在东都洛阳实施行政,必然会造成政治中心的偏移和官员阳奉阴违,若仅仅只以都城反馈而来的信息进行统治,无疑会造成效率慢、行政片面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台的出现则很容易解决了这个问题,既覆盖了行政管理的面积,又提高了信息反馈和行政管理的效率,可以说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制度体系。

三台中的御史台主要管理监督之权,司隶台的设立则对御史台进行了相应权力的补充,谒者台掌管出使来宣传皇帝的意志力和权力,麾下的人数足足有数百人之多,但司隶台依然对其有着相应的查漏补缺。

三台制度的设立体现了隋炀帝杨广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三台制度的出现体现了皇帝中枢对地方建立的一种支配理念,对后世皇权的行使影响极大。

当然,三台制度的建立在隋朝有着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毕竟隋炀帝的行政生活经常是“移动”的,也就是说巡查和三台之间可以相互互补、相互依存。

标签: 隋炀帝

更多文章

  • 来护儿为隋军统一担任向导,跟随隋炀帝东征高句丽,曾想解救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隋炀帝

    来护儿(?——618年),字崇善,祖籍南阳新野,曾祖时徙居广陵(后改称江都,治今江苏扬州)。关于姓氏来护儿出身江都来氏,江都来氏本出殷商子姓,因食采于郲,遂以为氏,后因避难去“邑”为“来”。秦末徙家新野,因而著籍于此,称为新野来氏,新野来氏人物著称于汉魏历史者,主要有来歙、来历、来艳、来敏等人。来歙

  • 隋炀帝是造福多,还是祸害多?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隋炀帝

    世人都说:我要是帝王,绝非杨广胡亥之流,要当也是他们父亲那样这种惊世骇俗、名扬天下的人才!可史书终究是他人所书,其中的一字一句所绘成的笔墨并非能道得清当时的种种过往。胡亥,大家都明白是秦二世;但是二世而亡却还有一个那就是隋炀帝。或许并不陌生这个名称,因为他在历史书上是专有的恶名昭著之徒,为人极其自私

  • 隋炀帝为何要三征高句丽?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隋炀帝

    隋朝历经两代就灭亡了,后世在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时总少不了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大业八年,隋朝大军惨败,大业九年,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时杨玄感造反,隋炀帝不得不撤军,大业十年,在隋朝第三次征讨高句丽时,民间爆发了多场农民起义,最终隋朝不得不向高句丽议和。其实隋炀帝之所以这么执着征讨高句丽,是有着长远的打算的,

  • 浅谈隋炀帝的功与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隋炀帝

    隋朝可谓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数不多的成功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隋朝的建立标志着自西晋灭亡、南北近三百年战乱纷争时代的终结,南北方人民在经历几个世纪的对立状态后终于重新归于一统。然而,取得如此成就的隋朝,却仅仅存在了三十七年,只传了两代,就被后来的唐朝所取代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短命王朝。隋朝和秦朝一样,在

  • 隋炀帝为何如此不受待见?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隋炀帝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每个朝代几乎都会出现败家的帝王。这些帝王败家的情况有很多种,但遭到后人唾骂,被史家口诛笔伐的往往都是那些荒淫无道的昏君。诸如沉迷在酒池肉林中,耗尽民脂民膏的商纣王;为博红颜一笑,不惜在烽火台上戏诸侯的周幽王;抛开朝堂事务,罔顾百姓死活,一味追求享乐的秦二世;即便沦为阶下囚,仍不恋旧

  • 选对女人,做老婆有多重要?看看李靖与红拂女的故事,有大感慨

    历史人物编辑:北方寻历史标签:红拂女

    隋朝末年,李靖和妻子在客栈歇脚。妻子正梳妆,突然闯进来一个胡子拉碴的黑脸大汉,直勾勾地盯着她。李靖很生气,要打人。妻子使眼色,叫李靖别动。她恭敬地和这个黑脸大汉打招呼,唠家常。不料,妻子的这一举动,帮李靖和妻子改变了命运。这位胡子拉碴的黑脸大汉就是历史上颇为传奇的虬髯(qiúrán)客,因赤髯如虬,

  • 聪明女人,选夫婿有多厉害?看红拂女夜奔李靖的故事,思维大提升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红拂女

    李靖年轻落魄时,有一回去求见大司徒杨素,想在杨素这找份工作。但杨素瞧不上李靖,对他态度傲慢,李靖失望而去。谁知,杨素身边的一位美女看中了李靖。从此,李靖的命运开始发生逆转。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爷爷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父亲李诠为隋朝打工,官至赵郡太守。李靖自幼聪明,仪表魁伟,而且爱研习兵法,再加上

  • 金超群的虬髯客颇具豪气,潘迎紫的红拂女差强人意

    历史人物编辑:文成发艺标签:红拂女

    《游龙惊凤》,金超群的虬髯客颇具豪气,潘迎紫的红拂女差强人意故事以隋末唐初为背景,讲述了虬髯客、红拂女、李靖3人的不平常经历。曾以公正廉明、铁面无私包青天一角红遍大江南北的金超群,塑造虬髯客。虬髯客在民间传记里,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人物。据说他是江南人士,名叫张仲坚,家财豪富,天生雄武,并得昆仑奴亲

  • 《游龙惊凤》最早认识的红拂女,又美又飒,扮演者年龄令人超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萌瑟旅行标签:红拂女

    笔者小时候酷爱看各类电视剧,特别是古装剧。那时候电视剧的主题曲也特别好听。记得有一首歌《遇上你是我的缘》,至今笔者还能哼唱出这首歌的旋律,脑海中就浮现出红拂女在空中飞着旋转的情节。要说笔者最早知道红拂女,应该是一部名叫《游龙惊凤》的电视剧。这部剧年份比较早,大概是1999年播出。对于小孩时期的笔者而

  • 红拂女:慧眼识英雄,深夜投奔李靖,一生相随终成一品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红拂女

    老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即便迫于生计,很多人会暂时地处于一种十分窘迫的生活中,但是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迎来自己的曙光。在我国野史中,有着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名叫红拂女,生来就命运多舛、在各种阴差阳错中,沦落成为了一名靠出卖色相、武艺来生存的侍女。不过所幸红拂女慧眼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