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称帝后,听到功臣要谋反,张良只让刘邦封赏一人就解决了这事

刘邦称帝后,听到功臣要谋反,张良只让刘邦封赏一人就解决了这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盏历史 访问量:1647 更新时间:2023/12/7 22:42:28

原创文|笔挥江山

图片|源自于网络

刘邦当了皇帝后,是分了几批对功臣们进行了封侯的。第一批得到封赏的当然是最为重要的人了,比如说张良萧何曹参周勃夏侯婴灌婴等人了。

这些人也是最大的侯,像张良、曹参等人都是封了一万户食邑,这也就是所谓的万户侯。

在刘邦封了第二批侯之后,隔了好久都没有提封侯的事情,这个时候很多没有得到封赏的人,他们就不干了。

这些人觉得像刘邦这样分封天下,一出手就是万户侯,多少地都不够分的。

所以,这些人很担心若是分到自己的时候,自己就没有东西可分了怎么办?还有自己到底会不会被分封,他们都是心里没谱的。

于是,这些没有得到分封的人就开始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来应对这件事。他们想的是要谋反,说刘邦就是一个百姓,他用了三年的时间反秦,四年的时间反项,总共七年的时间就当了皇帝了。刘邦能做成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做成。

所以,他们打算是要谋反了。

正好在他们商量这个事情的时候,刘邦和张良他们在高处往下望。刘邦发现下面的人三五一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但是,不知道他们是在说什么?

这个时候刘邦就问张良,你觉得他们是在干什么呢?

张良说他们在商量谋反呢!

刘邦一听大吃一惊,现在暴秦已经被除掉了,项羽也被自己打败了,天下也已经归于太平了,为何他们要谋反呢?

张良当然知道刘邦的疑惑了,他就告诉刘邦,现在您分封了几批的侯。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得到分封呀,他们是怕您把这个事情给忘了,再就是怕别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没有地可分了。

所以,他们就行要谋反。

很显然这件事不是小事情,若是功臣谋反,刘邦的天下就不安稳了。要如何解决这个事情呢?

还得是张良给他出谋划策!

张良说这个事情事实上也不难办,我问您一个问题,您此生最痛恨的一个人是谁呢?而且这个人也是众所周知的!

刘邦不用想脱口就说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雍齿

当年刘邦起义的时候,让雍齿守护自己的大本营也就是丰邑。刘邦出去打仗去了,可是,当刘邦回来的时候,雍齿竟然投降了。

雍齿也是当时的一个豪杰,他的名声在刘邦之上,对于让刘邦领导,他是对刘邦不满的,所以,他就选择了背叛刘邦。

刘邦想要攻打丰邑城,但是,几次进攻都是无功而返,为此刘邦还大病了一场。最后,是刘邦找项梁借了八千骑兵,才把雍齿打败重新夺回了丰邑的。

雍齿先是逃跑,后来又投奔了刘邦!

刘邦不计前嫌,饶恕了他。但是,这不代表刘邦不恨他,而且所有的人都知道雍齿背叛过刘邦,是刘邦最为痛恨的人。

张良告诉刘邦,只要大家都知道您是最痛恨雍齿的就可以了。您赶紧把雍齿封为侯,可以说只要把他们都封为侯,这个危机就不攻自破了。

刘邦也是聪明人,他当然明白其中的缘由了。刘邦到了第二天,就开始把众位将士们聚集在一起,然后说要封雍齿为侯。

什邡侯就是这个雍齿。

当大家都看到雍齿被封为侯了,然后他们就都很开心了。这个时候他们讨论的是,连雍齿这种叛将都被封为侯了,我们这些人可是忠心耿耿的呀,我们再差也不可能比雍齿差吧。

所以,所有的人再也不讨论谋反的事情了。他们都回去等待封侯了,最终他们也是如愿以偿了。

所以说张良还是拥有大智慧的人,每当刘邦遇到危机的时候,都是张良轻而易举的给刘邦解决了。

不过,张良并没有跟刘邦多久,在刘邦当稳了皇帝之后,他就退隐山林了,也正是因为他归隐了,所以,刘邦才没有找过他的事!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他差点令刘邦失去天下,为何说了一句话之后,刘邦就把他放了?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刘邦

    汉朝开创者刘季夺取天下的经历十分神奇,用我们的话来说,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一群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个个是人才,不是擅长政略,就是作战勇猛,要不干脆就有勇有谋。即使缺某一方面的人才,恰当的时候就会有人投靠。这种开挂的人生,差点也被颠覆,原因就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在当时就是一个小小的谋士,甚至根本就不出名

  • 他是刘邦最恨的人,为什么刘邦不杀他,反而给他封侯,让他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刘邦

    如果要给刘邦最恨的人排个名次,跟他争霸天下的项羽估计都进不了前十。恰恰相反,刘“亭长”还多次在重要场合赞颂项羽的勇武。那西汉的开国皇帝“刘大亭长”最恨的人是谁呢?他的同乡——雍齿。刘邦为什么最恨雍齿呢?因为雍齿背叛过刘邦。在秦末大起义中,刘邦也在沛郡丰邑起兵。起兵之后的刘邦开始四面出击扩充地盘,可是

  • 一位是刘邦喜欢的妃子,一位是贤内助的吕后,刘邦却选择了她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刘邦

    历史上的刘邦本是一个混混,人到中年依然是一事无成,不但如此他还有一身的坏毛病,不但好色还喜欢喝酒,刘邦在沛县泗水亭亭长的时候,一次他奉命押解犯人的时候喝醉了酒,有几个犯人就趁机逃走,等到刘邦醒酒之后知道犯下了大罪,只有死路一条。刘邦心想反正跑了一个是跑,不如把剩下的几个逃犯都放掉算了,于是他一个人一

  • 陈平投奔刘邦,被嫌弃盗嫂、昧金,他用26个字说服刘邦直接被录用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刘邦

    古往今来,成功绝不是靠一个人孤军奋战而完成的,下级的成功也许是上级的提拔,但上级的成功也是对下级的知人善任,个人的成功大多数是一个团体的努力。秦汉时期,陈平与刘邦便是这样两个人,陈平的成功除了依靠自身的才能外,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和重任。刘邦同样如此,他本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发现贤才,这也是其

  • 刘家人出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周家人对出下联,霸气十足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刘邦

    在中国,我们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中,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以双联的方式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富有韵律的词汇。而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仅承载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据说,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刘邦的英雄,他曾经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了一代名将。而在后来,又有一位名叫刘备

  • “盗嫂受金”的陈平,为何获刘邦重用?他对刘邦说的一句话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刘邦

    引言冯梦龙说: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智慧、谋略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智者不知凡几,而这些人也凭借对智谋的合理运用,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一笔。汉初谋士陈平,便是其中之一。以严谨著称的司马光,将他比之周朝微子,吴国伍

  • 为什么感觉刘邦的性格如此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科霖标签:刘邦

    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感觉刘邦的性格如此矛盾?最近在看资治通鉴,一开始楚怀王派遣刘邦的原因是因为刘邦是长者且宽厚,但是文中反复提到刘邦傲慢无礼。在入关中时能提出约法三章关爱百姓,却遇到危险是可以将骨肉推下车。难道对外表现都是装的吗?”刘邦的性格确实很矛盾,他既有宽厚仁义的一面,也有傲慢无礼的一面。他既

  • 刘家人出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周家人对下联,霸气十足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刘邦

    在一个小城镇里,有两户邻居刘家和周家,平日里关系非常好。一天,刘家人突发奇想,给周家出了一个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意在展现自家的名人堂。周家人接到对联后,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拿了一段时间后,回了一个下联:“周瑜黄盖周杰伦”,引得刘家人和周家人都大笑不止。从此以后,两家人经常相约出对子,有时候是一

  • 韩信灭掉齐国后,给刘邦“报喜”,刘邦大喜之际,心中却暗起杀机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刘邦

    汉高帝四年十月(公元前203年)的一天,刘邦显得格外焦虑,他与项羽在荥阳一带鏖战一年多,却一直没有击退楚军,反而几次险些丢掉性命,凭借自己目前的兵力并不是项羽的对手,他只能等待韩信支援的好消息。不久一位信使千里迢迢从齐国来到荥阳战线,觐见汉王刘邦,他告诉刘邦韩信已经将齐国歼灭,刘邦听后大喜,拿下齐国

  • 他跟刘邦同一天生日,汉朝建立被封为异姓王,却背叛刘邦远逃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刘邦

    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希望自己被兄弟背叛,古代也是一样的,而且古人非常的重义气,一般的,如果选择了跟兄弟一起打天下,那么,肯定待遇啥的都会很好,在汉朝历史上,刘邦就不曾亏待过跟自己一起长大的兄弟,但是却遭到了背叛。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对待他的兄弟们都是不错的了,基本上那些跟他在沛县起家的兄弟,建国之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