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平投奔刘邦,被嫌弃盗嫂、昧金,他用26个字说服刘邦直接被录用

陈平投奔刘邦,被嫌弃盗嫂、昧金,他用26个字说服刘邦直接被录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新语 访问量:3710 更新时间:2024/2/14 15:40:19

古往今来,成功绝不是靠一个人孤军奋战而完成的,下级的成功也许是上级的提拔,但上级的成功也是对下级的知人善任,个人的成功大多数是一个团体的努力。

秦汉时期,陈平刘邦便是这样两个人,陈平的成功除了依靠自身的才能外,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和重任。

刘邦同样如此,他本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发现贤才,这也是其最终能够一统天下的秘诀。

不过,陈平与刘邦第一次相见却不是那么和谐,刘邦还以前者早年不良的故事来调侃:

你盗嫂的名声太差!

所幸陈平的确有两下子,仅仅一句话便赢得了刘邦的心。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贫而不怯,有胆有识

陈平是战国末期的魏国人,出生在战乱时代的他有着自己长远的志向,在他未来的生活中一直向着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并一件件的实现。

年少时陈平与哥哥陈伯住在一起,他们的家庭比较贫困,但陈平却并不因此而感到自卑,他小小的心灵里似乎早就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当时的他格外喜欢看书,尤其喜爱关于黄帝老子的知识,他的哥哥陈伯看到弟弟如此热爱书籍感到十分欣慰,当即告诉陈平:

你以后只管好好学习,家里的一应事务都不需要你操心。

不过,陈伯的妻子却看不惯陈平完全不顾家的行为,也为自己的丈夫要承担家里所有的农活而心疼。

因此,当外人问起为什么陈平在这样的贫困的家庭里,还能吃的这么魁梧的时候,陈伯的妻子露出一副厌恶的表情回答到:

“我们家的情况你也不是不知道,就别在这儿挖苦我了。我有个这样的小叔,还不如没有呢!”

后来,陈伯听到自己的妻子对弟弟不满的话语,索性就把妻子休弃并赶回娘家去了。由此观之,陈平的成功离不开哥哥的帮助,这也是陈平家的私事,对错与否暂时不做评价。

少年时期,陈平在周围百姓的眼里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有一年恰逢村里祭祀,因为陈平是这个村里有文化的人,大家都推举他在社庙中担任主持为大家分肉。

陈平将每一块肉都分的很均匀,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看着乡亲们赞扬的表情,他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因为这样的褒奖并不是他的心中所想。

“我的心愿并不只是在这里给大家分肉而已,如果我有机会能够驰骋天下,我陈平在哪里都会像今天一样公正!”

心思活泛,开始发迹

上述我们提及陈平家里贫困,而陈平本人又没有为家里做过任何贡献,完全不参与田间劳作,所以稍微富贵一点的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生怕跟着这样一个男人吃苦。

与此同时,陈平的内心也十分骄傲,不愿意娶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想要娶一个富人家的女儿,就这样陈平的亲事一直没有定下来。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

过了很久,当地有一个富人名叫张负,他的孙女儿嫁了五次,结果却五次丧夫,从此没有人再敢娶她,陈平却觉得这是一个机会,盘算着得到张负的青睐。

不知是意外还是巧合,陈平和张负在一户人家的丧礼上相遇了,前者因为家贫而来帮忙料理丧事以期得到报酬,后者则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高大威猛的青年。

也因为看到了张负,陈平在这户人家待了很久,后来张负便跟着陈平来到陈家。陈家确实很破旧,可眼尖的张负却观察到陈家外面的过道上,有许多富人留下的车轮的痕迹。

回到家后,张负就对自己的儿子说要把孙女嫁给陈平,他的儿子感到很不理解。

陈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陈平又不干农活毫无经济来源,为什么一定要把孙女嫁给这样的人,张负回答说:

“陈平这样相貌堂堂的人,是不会一直贫穷下去的,你等着看吧。”

于是,两家就这样结亲了,出嫁前张负还对孙女说决不能因为陈家贫困而看不起人家,反而要认真侍奉。

不得不说,张负的眼光确实不错,在此之后陈平果然越来越富有,还受到了项羽的赏识被封为信武君、任职都尉。

得到赏识,大展雄才

陈平在乡亲间的声望一点点提高,婚姻大事也顺了他的心意,人生中后期陈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实现他睥睨天下的理想。

然而,项羽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王者,与刘邦的多次较量看似取得了成功,但无形中却又为失败埋下伏笔,若是一直跟着他必然会身死道消、心愿落空。

鸿门宴中刘邦逃出生天,之后以韩信为大将军打败项羽、攻下殷地,算是成功平定三秦逐鹿中原。当时,愤怒的项羽打算杀掉镇守殷地的将领,其中就包括了陈平。

陈平感到很害怕连夜就坐船逃走了,在逃跑期间他还遇到了海盗,但陈平为人聪慧很有计策,于是他立刻脱下了衣服,光着上身帮船夫划船。

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

海盗看到他浑身上下不像有钱的样子,就这样把他放走了。再到后来刘邦广招天下贤才,陈平受到了举荐来到了刘邦身边,二人相谈甚欢、一拍即合。

刘邦当即就任命他为都尉,还让陈平做他身边的参乘,“空降”的陈平得到了重用,周围就有人开始心生不满,他们就向刘邦不断进言说陈平品行不端。

大致意思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昧金”和“盗嫂”,刘邦再贤明也经不住众人三番五次的进言,内心有所怀疑之下就召来陈平询问一二。

听说这件事的经过后,陈平从容不迫的回答道:

“诚臣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这短短二十八个字说出来后,刘邦立马打消了对他的怀疑,同时还对陈平有了更好的印象,更加重用他。

得到君主赏识的陈平自此平步青云,成为了刘邦手下著名的谋士,而他也的确做到了一心为刘邦服务。

那么这二十八个字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呢?大致就是“如果我有可用的地方,大王您就采用;假如我没什么可用的地方,金银珠宝都在这里我也不要,您就请撤了我的职,杀掉我吧!”

这句话不就是刘邦想要的嘛,我有用你就用,不用就拉倒或者就杀了我,反正我陈平没权没势,也不会对你产生什么大的威胁,你赏赐的东西我也没花。

这样显浅易懂的道理一说,自然让刘邦开怀大笑,可以说陈平的回答非常有情商。

他没有直接回答刘邦的询问,而是站在人才难遇伯乐的角度进行反击,让他在汉营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加入汉营后,陈平先后为立邦出了六条计策,既为刘邦夺取天下做出了贡献,也救过刘邦的小命,更是在西汉之初铲除割据的藩王立下大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也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

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会总是留给有智慧的人陈平恰恰就是既有能力又有准备的人。无论是读书还是娶亲,亦或是后来的对答,陈平内心永远有清楚的认知,永远有未雨绸缪的思想。

这样他才会受到赏识,才会得到重用,进而才能获得成功。不仅仅是陈平,也不仅仅是那个时代,当今的我们依然需要不断积累这样的能力,并且具备这样的高情商,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刘家人出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周家人对出下联,霸气十足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刘邦

    在中国,我们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中,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以双联的方式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富有韵律的词汇。而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仅承载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据说,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刘邦的英雄,他曾经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了一代名将。而在后来,又有一位名叫刘备

  • “盗嫂受金”的陈平,为何获刘邦重用?他对刘邦说的一句话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刘邦

    引言冯梦龙说: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智慧、谋略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智者不知凡几,而这些人也凭借对智谋的合理运用,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一笔。汉初谋士陈平,便是其中之一。以严谨著称的司马光,将他比之周朝微子,吴国伍

  • 为什么感觉刘邦的性格如此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科霖标签:刘邦

    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感觉刘邦的性格如此矛盾?最近在看资治通鉴,一开始楚怀王派遣刘邦的原因是因为刘邦是长者且宽厚,但是文中反复提到刘邦傲慢无礼。在入关中时能提出约法三章关爱百姓,却遇到危险是可以将骨肉推下车。难道对外表现都是装的吗?”刘邦的性格确实很矛盾,他既有宽厚仁义的一面,也有傲慢无礼的一面。他既

  • 刘家人出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周家人对下联,霸气十足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刘邦

    在一个小城镇里,有两户邻居刘家和周家,平日里关系非常好。一天,刘家人突发奇想,给周家出了一个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意在展现自家的名人堂。周家人接到对联后,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拿了一段时间后,回了一个下联:“周瑜黄盖周杰伦”,引得刘家人和周家人都大笑不止。从此以后,两家人经常相约出对子,有时候是一

  • 韩信灭掉齐国后,给刘邦“报喜”,刘邦大喜之际,心中却暗起杀机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刘邦

    汉高帝四年十月(公元前203年)的一天,刘邦显得格外焦虑,他与项羽在荥阳一带鏖战一年多,却一直没有击退楚军,反而几次险些丢掉性命,凭借自己目前的兵力并不是项羽的对手,他只能等待韩信支援的好消息。不久一位信使千里迢迢从齐国来到荥阳战线,觐见汉王刘邦,他告诉刘邦韩信已经将齐国歼灭,刘邦听后大喜,拿下齐国

  • 他跟刘邦同一天生日,汉朝建立被封为异姓王,却背叛刘邦远逃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刘邦

    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希望自己被兄弟背叛,古代也是一样的,而且古人非常的重义气,一般的,如果选择了跟兄弟一起打天下,那么,肯定待遇啥的都会很好,在汉朝历史上,刘邦就不曾亏待过跟自己一起长大的兄弟,但是却遭到了背叛。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对待他的兄弟们都是不错的了,基本上那些跟他在沛县起家的兄弟,建国之后,都

  • 刘邦成功关键在哪?看过刘邦一生和彭城决战,答案并非会用人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刘邦

    引言:明白自己的上限,明白自己的特长,是人生成长的必由之路。这点上,有无数历史前辈给出了答案。比如: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就是如此,一个好酒及色的齐国君王,空有雄心但能力其实不咋地,遇见仇人管仲之后,在鲍叔牙举荐下不仅放下仇恨,还全心信任,终于收获了春秋首霸,但管仲一去,他就作死,最后作死了自己不说,还丢

  • 项羽欲找刘邦单挑,刘邦却说了8个字,如今却成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刘邦

    刘邦的兴起和项羽的兴起,是不一样的。同样是看秦始皇出游,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这反映了作为下层农民,想走上更高地位的看法。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这是没落贵族的思想。秦统一全国以后,过去的六国的贵族们,不甘心自己地位的失去,处心积虑的想要恢复。项羽欲找刘邦单挑,刘邦却说了8个字,如今却成千

  • 刘邦当上皇帝后,老是有人在朝廷打架骂人,刘邦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刘邦

    刘邦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朝廷还是一片混乱,当然并不是说,朝廷那些官员都尸位素餐,只能工资不干活,而是说,朝廷没有规矩,上朝下朝随随便便。见了皇帝刘邦的面儿,吆喝一声:“三哥,吃饭了没有?”议事的时候,稍不如意就跳起来破口大骂:“俺入他奶奶,俺不同意!”没有一点儿规矩。这时候,曾经在秦朝当过博士的叔孙通

  • 樊哙不仅是刘邦亲戚,还2次救了刘邦,为何刘邦却派陈平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刘邦

    "樊哙与吕后串通一气,陛下百年之后,樊哙会与吕后图谋不轨"本就对吕后干预朝政不满的刘邦,听到这句话深以为然,深思熟虑过后,刘邦决定采用陈平之计,让周勃去军中斩杀樊哙,以消除后患。但让人疑惑的是,刘邦本事平平,能够打下汉朝天下,全靠一帮老兄弟的誓死追随,而樊哙曾两次救刘邦于水深火热之中,单凭这份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