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联的历史,或许就不用我在去多多阐述了,毕竟现在的网络搜索引擎非常的发达和快速。那么有这样一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在明朝时期,有这样一个文学家,他在思想上强调复古。虽然他在思想上是这样的,但在另一方面他也是取得了很多的成就的。对联就是他的兴趣。这个人就是李梦阳。
李梦阳在自己年少求学的时候就碰到这样的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当时自家读书时,看见有一个孩子和自己是同名。当时的李梦阳已经是一个郎中了;并且还是一个文学家,自己的成就很多人都是望尘莫及的。当时她看到自己的名字和一个孩子的名字是一样的时候,自己心中的傲气就来了。
于是对孩子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这样好不好啊,如果我出一个上联,你回答一个下联。如果你答不上来的话,你就改名字好不好,不然你丢了梦阳的脸呢?孩子的年龄看起来并不是很大,李梦阳以为孩子见自己气势汹汹的样子,以为他会认怂。但是孩子并没有这样,而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于是李梦阳说: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孩子听完,一时间并没有说出答案。在片刻思索以后孩子说: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其实不得不提及孩子所对的下联以及李梦阳的上联,上联的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大臣,上联的意思是虽然名字是同一个却不是同一个人,从侧面来挖苦了一番孩子。
而我们反观孩子的下联,不管是魏无忌,还是孙无忌,都是无所谓的。你其实都不必去忌讳李梦阳的心中大惊,原来这个孩子的水平这么高,让他对孩子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