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史记|骗婚富豪女,司马相如是这样子设计“阴谋”的

揭秘史记|骗婚富豪女,司马相如是这样子设计“阴谋”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摩擦知识火花 访问量:2077 更新时间:2024/3/1 11:29:05

卓文君是一个为爱痴狂的女子。

一见倾心,听琴知音,趁夜私奔……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令多少人羡慕这对才子佳人,从一见钟情到“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千古佳话传颂至今。

然而,这段故事却被误解了两千多年,在司马迁看来这其实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史记》中记载,这段看上去纯真又美好,让人心驰神往的爱情故事,其实就是一个“阴谋”。

司马相如宦游不遂

司马相如还有一个名,叫“狗子”。贱名好养活,或许汉代就有这样子的风俗,“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父母希望他像小狗一样快乐健康地长大。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司马迁常规写法,起先介绍人物籍贯。司马相如从小就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在完成学业后,因为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将父母给的名字改成相如。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司马相如凭借家中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汉景帝,做了武骑常侍。

在《张释之 冯唐列传》中司马迁说,“以赀为郎”,实际上就是“捐官”。而且作为侍卫,官服以及配套工作需要自备,作为“郎”薪水不足以补偿开支。司马相如免官后“家贫”以及卓文君看到婆家“家徒四壁”的原因在此。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司马相如满腹才华而无用武之地。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随梁孝王来京师的是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善于游说的人。

司马相如的长项是辞赋,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而武骑常侍“非其好(志向,爱好)也”,“因病免,客游梁”,借生病为由辞职,旅居粱国。

粱孝王让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乃著《子虚之赋》”。

临邛令“屈尊敬贤”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又赶上粱孝王去世,司马相如只好返回老家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办法可以维持自己生活。

毕竟,司马相如宦游多年耗费太大,而且也没有赖以谋生的技能。

在这关键时刻,临邛县令王吉出来帮忙了。

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

因为,“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司马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于是,司马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舍都亭”,两人既然相交已久,而且关系相当不错,为什么安排在一座小亭子中暂住?这是故事中隐藏的秘密。

“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这句话中司马迁用了一个“缪”字,古代汉语字典解释为“伪诈,假装”。王吉佯装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如果安排在家住宿,无论怎么“假装恭敬”,别人是看不到的。

这便是“阴谋”的开始。

“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起先,相如尚且相见。后来他便称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表现得更加谨慎恭敬。

作为县令王吉天天来拜访,最后竟吃了闭门羹。“看客”不免会猜测这个人究竟是谁?县令为何如此恭敬?引起大众的兴趣,必然会在民间广泛流传,司马相如和王吉的目的达到了。

卓王孙愿者上钩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临邛县里富人多,象首富卓王孙家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

《货殖列传》中明确,“蜀中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卓王孙家因为冶铁成为当地富豪,到底有多富有呢?“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拟于人君。”用富甲一方来形容并不为过,就像一方诸侯一样。程郑也是冶铁致富,“富埒(等齐)卓氏”。

临邛县有富人!这便是司马相如和王吉“阴谋”的目标,而司马相如家贫又无法谋生。

“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二人”是谁?从上下文来看卓王孙和程郑,两人商量说:“咱们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吧。”“并召令”,两人一起邀请县令赴宴。

司马相如的“阴谋”顺利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当县令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聚集了上百人。“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到了中午,去请司马长卿,长卿却推托有病,不肯前来。

“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王吉不敢坐下吃饭,然后亲自前往都亭迎接相如。

司马相如与王吉“作秀”拿捏得很巧妙,为了烘托人物,压轴出场不算,还需要县令亲自邀请。难道王吉就不怕再次吃闭门羹?

“相如不得已,强往”,相如不得已,装作很勉强的样子,前往卓家。“一坐尽倾”,当司马相如一到卓家,在座的百十人无不为之倾倒。

司马迁描写的还是比较搞笑的,将客人们对司马相如的好奇比喻为其风采折服。当然,那时大家席地而坐,好奇而起身看一下“神秘人物”而已,竟然被司马迁说成“为之倾倒”。客人们好奇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县令三番五次地拜访,赴宴需要这么多人等待。至于司马相如的风采到底如何后文有交代。

司马相如宴会鼓琴

“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酒兴正浓时,临邛县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说:“我听说长卿特别喜欢弹琴,希望聆听一曲,以助欢乐。”

这句话中“奏”字,应解释为“进献”。一来表示恭敬的样子;二来明确王吉有所准备。相交好友会弹琴岂能不知?宴会展示才能究竟是“自娱”还是“娱人”,我们再继续往下看。

“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卓王孙有个女儿叫文君,这时刚守寡不久,很喜欢音乐。这才是他们“娱乐”的目的!也是“阴谋”的核心。

“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司马相如又是“假装谦虚”辞谢一番,然后弹奏了一两支曲子。

司马迁一点也不替本家隐瞒,继而揭开了司马相如厚颜无耻的“阴谋”。

“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所以司马相如佯装与县令王吉相互敬重,而用琴声暗自挑逗诱发卓文君的爱慕之情。“缪”字再次使用,说明一切都在两人的预料之中。“寄心于琴挑逗卓文君”说明两人对卓王孙家了解的非常详细,情节设计也十分周密。

“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雍容”:仪表温文,举止大方。“闲雅”:娴静文雅。“都”:美,漂亮。司马相如到临邛时,车马跟随其后,仪表堂堂,文静典雅,甚为大方。

司马相如“招摇过市”并未引起轰动,因县令“敬重”而在坊间流传。这表明从进临邛之初,他们便谋划并执行这一切。

卓文君夜奔相如

如果说“一座尽倾”,客人们被司马相如的风采折服。而对于卓文君来说,芳心被挑动的却是琴声。

“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待到卓王孙家喝酒、弹奏琴曲时,卓文君从门缝里偷偷看他。

无论是“招摇过市”,还是县令“敬重”,又或是琴声的挑动,总之年轻守寡的卓文君好奇了。“心悦而好之”,看到他不由得心中小鹿乱撞;听琴声知曲意,脸红耳热心驰神往。

但是,“恐不得当也”,卓文君又怕不能匹配为夫妻。毕竟,自己守寡在家,且心情如何向对方表达呢?

其实,卓文君的担心纯粹多余了。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酒宴结束之后,相如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女,大献殷勤。从此可以看出,整个“阴谋”策划的是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司马相如,相如便同卓文君急忙赶回了老家成都。

司马相如的“阴谋”到此并没有结束。“家贫,无以自业”的状况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家居徒四壁立”,卓文君进家一看,空无一物,只有四面墙壁立在那里。“家徒四壁”的成语来源于此。

当垆卖酒分家产

当卓王孙得知女儿卓文君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儿极不成材,我不忍心伤害她,但也不分给她一个钱。”虽然有人劝说卓王孙,但他始终不肯听。

对于卓王孙的说法,为什么明确不分家财呢?莫非卓王孙已经完全知晓了司马相如的企图?“人或谓王孙”,这“有的人”究竟是谁呢?据我猜测应该是王吉派来的说客。

“文君久之不乐”。“有情饮水饱”,看来为爱私奔的卓文君并不幸福,原因只能出在司马相如身上。还有一句话叫“贫贱夫妻百事哀”,也就是说司马相如娶卓文君并非真爱。

“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卓文君劝司马相如一起回临邛,哪怕向兄弟们借贷也完全可以维持生活,不至于在成都这样子困苦。

司马相如与文君一起回到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变现买下了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

在临邛做卖酒生意,应该正经营生吧。然而,在成都就不能卖酒了吗?这恐怕也是司马相如“阴谋”的一部分。

“而令文君当垆”,“垆”为酒店中放置酒坛的土台子;“令”表示司马相如安排。司马相如让文君亲自坐吧台应对顾客之事。“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司马相如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在闹市中洗涤酒器。

如果司马相如自己当垆卖酒,而不与雇工洗涤酒器,让卓文君待在家里,无须抛头露面难道不可以吗?仅节省一个人工而已。

这又是故意为之,而且有理由相信司马相如是主谋。如此做法只为让岳父蒙羞,富豪的闺女干起了下作营生。

果然,“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耻辱,因此闭门不出。啪啪打脸了,临邛首富私奔的女儿竟然当街卖酒,女婿像雇工一样干活。

“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些兄弟和长辈看不下去了,便轮流劝说卓王孙。

“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史记·列传第五十七 司马相如》

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家中又不是缺少钱财。如今,文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子,长卿本来也已厌倦了离家奔波的生涯。他虽然贫穷,但确实是个人才,完全可以依侍。况且他又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这样轻视他呢!

“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卓王孙被逼无奈,只好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文君同司马相如回到了成都,买田地置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

“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原来并非如同你想象的那么美好!至少从司马迁的记录来看,卓文君爱上司马相如,完全是中了司马相如的“美男计”,而司马相如骗娶卓文君只为财产,自谋生路的“阴谋”。二千年来传颂的爱情故事背后竟然隐藏着这样肮脏的秘密。

(图据网络,侵删。)

标签: 司马相如

更多文章

  • 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童生巧妙对出下联

    历史人物编辑:寞雨说本地标签:司马相如

    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童生巧妙对出下联!关于对联的历史,或许就不用我在去多多阐述了,毕竟现在的网络搜索引擎非常的发达和快速。那么有这样一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在明朝时期,有这样一个文学家,他在思想上强调复古。虽然他在思想上是这样的,但在另一方面他也是取得了很多的成就的。对联

  • 司马相如的爱情这么理解,唯有相思无尽时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司马相如

    谈到爱情时,人们总能想到许多感人的故事。从诗经的“关雎合鸣”到唐诗的“除去巫山不是云”,从宋词的“不思想、自难忘”再到明清传奇的“牡丹亭还魂”。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永恒的话题。即便连佛教故事亦不免凄美的相恋。如彼岸花、阿难与摩登伽女等。文本上的故事总是免不了润色加工。或是歌颂相爱的热烈,或是伤悼别

  • 司马相如的表白情话和诗经里的一位前辈的情诗,谁又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可真算是个满身都是故事的人,他本身就长得英俊潇洒,又是风流倜傥。关于他的传说十分的多,就这样一个在政治上几无建树的文人,太史公司马迁也还是为他站台,专为他来一集他的辞赋说到司马相如,此人跟如今常在娱乐圈风口浪尖的话题人物有得一拼。他本是西汉时蜀郡成都人士,喜爱读书,又酷爱击剑,他的父母给他起

  • 鲁迅: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司马相如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个人物,他就是司马相如,相信大家对他不陌生,包括不限于司马相如的负面言语,特别是关于他才子风流之争,我就不再赘述了。鲁迅在他的故作《汉文学史纲要》中把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曾说过:“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深有感触。司马相如是西汉年代时期的赋家,即赋

  • 司马相如汉赋绝佳,又平定西南,为何被夺权免官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司马相如

    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是汉朝最为兴盛的时代,这个时代出了不少历史级的名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刘彻手下的名人名臣极多,司马相如绝对是排在前列的一位。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他被列为“汉赋四大家”之一,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少有人知道,汉武帝时代的外交、军事方面,司马相

  • 原来美好的爱情故事都是假的,卓文君嫁给司马相如不久后,司马相如就出轨了!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卓文君

    说到《白头吟》,著名的诗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可谓是流传至今,作者是西汉时期大名鼎鼎的才女卓文君。她和汉代著名的文人司马相如之间的爱情到如今还是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佳话,多少女子都希望觅得自己那位可以白头到老的如意郎君。可实际上,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并没有流传下来的那么美好。二人的爱情故事

  • 穷小子司马相如爱上了卓文君,但最后的结局,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爱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卓文君

    秦朝的时候有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孟姜女为了寻找自己的丈夫范喜良,最后日夜哭泣感动上天让长城一段直接毁坏,这才看见了他丈夫的尸体,先不说这个故事的真假,但两个人一样的身份和家庭背景,看起来是绝对真爱没有错误了,后世人有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的,但却没有人质疑双方爱情的真实性。到了西汉的时候,又发生了一段

  • 当年嫁给黑人拳王,三年抱两娃的香港女孩卓文君,如今怎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卓文君

    世人做事讲究"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其实就是表达了,人活在世上不能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生活,如果一个人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做事全凭心意,那造成的后果都需要自己承担。但明朝唐寅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都说明不在乎世人眼光,才能过得更潇

  • 丈夫变心,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前面还有一句更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卓文君

    古往今来,有很多奇女子名垂青史,西汉时期的卓文君就是其中的一位,卓文君是一位蜀中女子,父亲是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卓文君不仅出生于这样的富商家庭,她本人也足够优秀,她生得眉如远山、面如芙蓉,还通晓棋琴书画,堪称一个绝代风华的才女,这样一位女子,曾经也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终也收获了岁月静好的相

  • 日久生情太漫长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 让我更相信一见钟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爱吃夜宵标签:卓文君

    “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这句浪漫的句子出自,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所谓“一见钟情” ,从字面意思来看,说的是两个互相不认识的男女,一见面就彼此生了“喜欢”的感觉。反观“日久生情”,指的是两个人相处的久了,自然就慢慢产生了感情。一见钟情在如今这个速食年代,很多人说“一见钟情”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