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求凰》的故事众人皆知,为了追求卓文君,司马相如借琴曲表达思慕之意,从而成就一段爱情佳话。古往今来,多少有情人因《凤求凰》而终成眷属,美好的爱情总能让人如“飞蛾投火”一般。但仔细推敲方可发现,这种不顾一切的追爱方式并不靠谱,如果卓文君的父亲拒绝原谅女儿并伸出援手,他们的理想生活又能维持多久呢?而且,就连他们之间的相遇,都像是一场早有预谋的算计。
卓文君的出身相当不简单,父亲是富甲一方的商贾,凭借他的财力,卓文君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婆家。而且,卓文君长得漂亮颇负才情,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女,完全能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
只可惜造化弄人,卓文君的第一任丈夫新婚不久便去世,这件事影响到了卓文君的姻缘。当时的习俗风气还算开放,卓王孙将这个寡居的女儿接回了娘家,说明他还是非常宠爱卓文君的。司马相如的父亲也是商人,但家中实力无法跟卓文君相比,而且,他原来的名字(司马犬子)俗气无比,还是懂事后才自行改的名字。最令人揪心的是,司马相如有严重的口吃,于他将来的仕途影响很大。
为了培养司马相如,家人为他找先生教习抚琴舞剑、读书习字,幸好他自己比较刻苦,这才有了后面的机缘。司马相如的年少时期籍籍无名,即便捐钱做了个小官,依旧得不到皇帝的重用。直到后来遇到梁孝王等人,司马相如才有了得遇知音的感受。在那段时期中,司马相如与文人结交、得梁孝王看重,过着风光得意纸醉金迷的生活。只可惜,司马相如的好运气很快耗尽,梁孝王骤然去世,让司马相如再一次失去强有力的靠山。眼看着司马相如失意颓废,他的好友(临邛县令)王吉特意前来劝慰,并给他提供了去卓家赴宴的机会。当时,卓文君的才女之名早已远播,而司马相如更是心生向往,这才借着《凤求凰》表达求爱之意。看着席间风流倜傥的司马相如,卓文君芳心暗许,最终不顾一切扑向爱情,这就是传说中的“文君夜奔”。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相遇,是一场激烈的灵魂碰撞,有些人一见便是一生,再也没有心思钟意他人。为了跟司马相如在一起,卓文君抛弃家族与女子的自尊,至于私奔是对是错,只能感叹一句“有情饮水饱”。
为了躲避卓家人的追踪,卓文君跟随夫君一路奔波,好不容易才安顿了下来。只不过,对于成婚后的两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谋生,完全没心情思考风花雪月。后来,卓文君在临邛县城开了一家酒馆,当然,她最大的目的并不是赚钱养家,而是让父亲看到他们的处境。
卓王孙是远近闻名的大商人,他的女儿卓文君却卖酒为生,这是一件相当丢脸的事情。不得不说,卓文君相当了解自己的父亲,卓王孙虽然埋怨女儿的私奔,却不想看到她吃苦。纠结良久后,卓王孙给卓文君送去了很多嫁妆,就当是暂时承认了司马相如的女婿身份。
后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京中广为流传,卓王孙不想让女儿左右为难,这才真正地接纳了对方。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卓王孙其实非常可怜,自己家娇养长大的宝贝女儿,却为了男人为难父亲,这个老人想必非常痛心。
经历了重重风波以后,夫妇俩终于过上了安稳富足的幸福生活,当然,前提是卓文君娘家带来的巨额嫁妆。汉武帝登基后,也听说了那篇闻名遐迩的《子虚赋》,他非常认可司马相如的政治见解与才华。就这样,司马相如被召进皇宫得到重用,他的仕途终于有了转机。
时隔多年再次回到官场,司马相如褪去了以往的青涩无知,他费尽心思迎合汉武帝的心意,又作出了辞藻华丽的《上林赋》。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汉武帝狩猎时的英武身姿,果然让皇帝龙心大悦。在汉武帝的认可下,司马相如可谓是名利双收,也算对得起卓文君的义无反顾。
只是没想到,此时的司马相如却被一位茂陵女子所迷,陪伴卓文君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便回到家中,他的心思也挂念在外人身上。司马相如给卓文君写了一首数字诗,他的意思非常清楚,那就是对卓文君“无意”,这可是非常伤人的。幸好,卓文君不似那些深闺怨妇,以《怨郎诗》、《白头吟》、《诀别书》三首诗,成功挽回了丈夫的心。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相遇相知如童话一般美好,但是,现实比童话要残酷得多。司马相如或许仰慕卓文君的才名,却更注重卓家的财力,这是他仕途失意时唯一的“救命稻草”。至于卓文君,为了所谓的爱情而义无反顾,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万一司马相如是大奸大恶之人,她又该如何自处呢?经过一番努力,卓文君终于挽回了夫君,只不过,已经造成的伤害再难改变,她的付出并不值得。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