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背信弃义的萧何,一切都是为了天下苍生,萧何心中的无奈

背信弃义的萧何,一切都是为了天下苍生,萧何心中的无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韩韩说娱乐 访问量:3640 更新时间:2024/7/2 14:39:21

前言:世人皆知,刘邦统一天下,离不开三个人的帮助,韩信张良萧何,他们三个人各自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被称为汉初三杰,共同辅佐邦夺取了天下,我们就是看一下一心为国为民的萧何。

入城后并无贪乐,先存书籍

刘邦攻破咸阳后,见到了咸阳宫殿的奢华,当时的军队大多都是穷苦出身,哪里见得这种富丽堂皇,将士们都得意忘形,纷纷抢夺钱财,连刘邦都觉得眼花缭乱,开始沉浸在温柔乡之中。唯独萧何咸阳城一破,立马带人进了丞相御史府,将府中秦朝有关的各种书籍,地图等全部整理分类,方便日后的查阅。

这些书籍文献通晓各地地形,民俗、强弱形式等等,对刘邦以后征战全国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也为西汉成立后制定法制条令的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参照,同时也能更精确地了解到各地民众的生活状态,方便了战后体恤安抚民生。

以为苍生,不得不背信弃义,诛杀韩信

刘邦夺取天下后,异姓诸侯此时手中权力过大,刘邦身受诸侯王之乱的害处,开始剥夺了韩信的齐王王位,将其贬为淮阴侯。被剥夺王位的韩信,对刘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当得知陈豨叛乱时,韩信决定暗中与他联合。当刘邦平定陈豨时,有人告发韩信意欲作乱,于是刘邦的妻子吕后联合萧何,对韩信下手。萧何定计,说是刘邦为了庆祝平反了叛乱来宴请大臣,韩信起初根本不信,后萧何亲自去请韩信,韩信这才相信,韩信入宫后,立刻遇到伏兵将他捉住,继而斩首。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毫无疑问韩信与萧何乃是好友,不然韩信也不可能冒着危险只身前来宫中赴宴,或许觉得萧何此举背信弃义,站在韩信的角度也确实是这样,估计韩信死前最恨的人也是萧何了。

可是若站在天下百姓的角度来想就不是这样了,韩信意图作乱已成事实,韩信占据诸侯国中国力强大的齐国,一旦发生叛乱,战乱一开,倒霉遭殃的往往只能是天下的百姓,史书记载萧何正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人,自春秋战国到汉朝的成立连年的战争早已让民众苦不堪言了,萧何正是知道民众在战争期间受到的疾苦,所以萧何用计骗韩信前来赴宴实属心中无奈,为了天下的苍生,萧何宁愿背负上背信弃义的骂名也不得不这么做了。

存亡之际,犹不忘为民请命

由于萧何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人,整整数年时间,百姓口中纷纷夸赞,后来国内起了战乱,刘邦带兵前去征讨,萧何负责在后方为刘邦输送粮草物资,每次输送之时,刘邦都会问相国在做什么呢,使者就回答相国一向都是爱民如子,为百姓谋取福利,在后方做安抚、体恤民生的事,刘邦每次听到这个回答后,也不再多说话。

后来使者报给了萧何,萧何找来门客商量,心中明白这是刘邦已经对他产生不满跟猜忌了,萧何此时在百姓中声望已如日中天,一旦后方作乱刘邦在前方将进退两难,门客劝萧何如果想保住性命就要收敛百姓钱财,欺压百姓才可以。萧何心中又是万般无奈,要他做出欺压百姓的事来无异于强人所难,萧何只能无奈听取了门客的意见。

后来刘邦回朝收到了民众的告状书,刘邦把告状书交给萧何,让萧何自己去找民众谢罪,萧何就算到了这种时候,还不忘记为民众谋取福利,想要为百姓求得上林苑的土地,让民众来进行耕种。因为这次事件,萧何虽然受了牢狱之灾,但是却保住了性命,可见萧何心中那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和政治智慧。

其实对比鸟尽弓藏的张良,萧何确实没有张良功成身退的潇洒,世上又有几人能做到像张良一样在功成名就时身退呢,更何况新成立的西汉正是百废待兴需要治理的时刻,纵观萧何一生,一心都在为国为民,无愧于治国能臣这个称号。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萧何有一后人,生前一心要当和尚,晚年混的没饭吃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萧何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从杜牧的诗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南朝佛教是非常的兴盛的。南北朝时期,不光民间的佛教大盛,而且还受到皇帝的推崇,南朝的皇帝梁武帝萧衍(萧何的后人),不光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吃斋念佛的,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

  • 韩信被处死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仰天长叹:终不负天下苍生!

    历史人物编辑:刘懿凡凡标签:萧何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作为开国功勋而名留青册,被奉为“神帅”的,韩信无疑是其中之一,并且是其中最为璀璨的存在之一。萧何,作为韩信的伯乐,既成就了韩信,又毁了韩信,韩信死后,萧何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世人对韩信一生的评价。如果要解读韩信一生,那么一定离不开一个人,那个改变了他一生

  • 萧何最终能够得以善终,确实让人很佩服,原来是因为这些?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萧何

    很多熟悉历史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身为帝王,因为权力很大的原因,基本上不允许有人能够越过他们的权利,所以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最终也很难善终,比如在刘邦时期他在做上皇帝,尤其是晚年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疑心很重的人,曾经有很多跟随他的人都没有能够得以善终,都被他杀死了,还是以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让人很疑惑的就是萧何

  • 沛县起兵时,萧何名望更高,为何众人却拥戴刘邦当老大?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萧何

    表面上看,是萧何害怕失败牵连家人,遭到灭族;深度追究的话,则是萧何能力体系有限,驾驭不了刘邦的那些好友。一、萧何是书生,害怕牵连家人俗话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意思就是他们太过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缺乏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勇气,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萧何就是这类人。萧何在沛县相当有影响力,一度还有到咸

  • 本是刘邦上司的人才萧何,因何会甘愿奉刘邦为主?

    历史人物编辑:莹莹美食记标签:萧何

    他在年轻的时候,凭借着自身出众的才能,在王朝内部担任一定的官职,他自身有着许多的优点,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极深,而且他的性格非常好,善于与人进行沟通与交往。无论从哪一点来看,二人都没有任何的可比性,而且当时刘邦从官职上来看,还是他的下属,当时刘邦因为还没有定性,以至于在生活中时常招惹各种麻烦,每次都

  • 刘邦称帝后打击开国功臣,萧何功高盖主,为何能够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萧何

    刘邦称帝后,大肆抨击开国功臣,萧和恭大如天主。为什么他的结局很好?.因为开国国王首先看到的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政权是否稳固,是否受到威胁。那么当权的萧何是如何独善其身的呢?1、萧何是刘邦的上司,也是刘邦的恩人萧何和刘邦是老同乡,都是沛县人,只是萧何比刘邦更早入朝做官。萧何任沛县大夫

  •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像萧何这样的人还有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萧何

    咱们常说成也萧何败萧何,那么历史上还有哪些人也是如此呢,小编就来盘点下。第一位,庞涓,此人跟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可是说是正经的师兄弟,按理说两个人应该互协互住,共图大业,可是庞涓呢,先出道,身居高位后,想着师弟还没着落,就派人请孙膑,孙膑来了以后,那才能比他还高一截,就嫉妒了,然后就献谗言,把孙膑

  • 霍去病与匈奴作战6年,匈奴人为他写了一首诗,道尽辛酸泪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霍去病

    自从匈奴这个强国诞生在大草原上的第一天起,它就与中原王朝爆发了接连不断的战争。从秦朝到西汉中期,这场战争被推向了高潮,最初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杀敌十万夺取700里的河套地区,匈奴被打得没了脾气,胡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抱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蒙恬也被秦二世胡亥下诏处死,匈奴人乘此时机回到河

  • 霍去病:年少轻狂,却有天纵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在17岁的少年正当时,打出千秋功业,万里江山。有一次,汉武帝问“要不要学兵法?”霍去病却说“顾方略何如不治学古兵法。”,用现代话讲就是打仗是随机应变的事,学死板教条没有用处。就是这么的狂,感觉长安城都容不下他的抱负。于是,他干脆率领八百名轻骑,深入大漠,长途夜袭匈奴,最后是歼敌两千,军队全身而

  • 北击突厥、东征高丽,李世民的“霍去病”为何被冤成“岳飞”?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霍去病

    大唐李渊父子在马背上征服天下,初唐名将如云,除了二李、尉迟恭等人,李唐宗室人员也有许多名将,例如李神通,李孝恭和李道宗。其中李道宗是一代名将,打遍天下,西灭吐谷浑,东征高句丽,北击突厥,亲自护送文成公主去西域,可惜晚年惨遭千古奇冤,一代名将结局悲惨。也有很多历史剧丑化了他的形象,实在令人惋惜。锋芒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