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光武帝为何“废郭立阴”?明代大学者直言:阴丽华手段不输武则天

光武帝为何“废郭立阴”?明代大学者直言:阴丽华手段不输武则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豆豆子 访问量:4960 更新时间:2024/1/13 16:42:43

刘秀作为东汉开国君主,在后世中的存在感似乎并不高,有人说这是因为刘秀的能力并不高,推翻王莽建立的“新朝”完全是因为他是刘邦子孙,天生具有大义名分,更何况他还得气运眷顾,被称为“位面之子”。

其实,刘秀创建东汉王朝时,西汉已经不复存在,也就是说他的皇位并不是从老刘家继承而来,而是靠真刀实枪打拼下来的,而且刘秀仅是刘邦的九世孙,在推恩令的一代代施行下,刘秀和皇家的关系已经十分淡薄。

值得一提的是,刘秀能够取得成功,少不了真定郭家的倾囊相助,而郭家就是他第一任皇后郭圣通的娘家,然而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刘秀非要废掉郭圣通的皇后之位,转而立原配阴丽华为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将此事的原因归结于刘秀与阴丽华之间的爱情,但对于废后那么重大的事件,仅仅与爱情联系在一起,显然不足以令人信服,而明朝就有一位大学者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内容颠覆人们的认知。

“位面之子”刘秀

刘秀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到了他这一代基本上已经和皇室没有什么关系,9岁时,成为孤儿的刘秀和兄长刘縯被叔叔接到南阳抚养,刘秀也就成为普通农民。

与哥哥喜欢行侠仗义不同,刘秀性格颇为沉稳,他想通过读书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在新朝建立之后,刘秀来到长安求学,也就是在长安见到华丽的王莽卫队之后,刘秀才发出那个著名的感叹: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这或许只是草根刘秀的一个美好愿望,但他不会想到,此后没几年,这个愿望竟变成了现实。

王莽制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引发天下动荡,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湖北“绿林军”与山东的“赤眉军”,刘秀兄弟看到天下大乱也揭竿而起,不过因为本身装备差、人员少,刘秀等人加入了绿林军。

后来绿林军拥立汉室后裔刘玄为帝,这令王莽大为恼火,派出42万大军前往征讨昆阳、宛城一带的绿林军,而随后爆发的昆阳之战则证明了刘秀是当之无愧的“位面之子”,连老天都在帮助刘秀。

当时王莽军42万,而昆阳等地的绿林军则不到万人,双方实力悬殊,刘秀率领13骑突出重围找来一万多援兵,仍不能弥补这人数上的巨大差距,可就在此时,天空出现异象,大风、暴雨齐出,在诡异天象的帮助下,刘秀硬是凭借这区区两万多人,打赢了昆阳之战。

娶阴丽华,立郭圣通为后

打赢昆阳之战后,刘秀原本以为会受到重赏,可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个噩耗,哥哥刘縯被更始帝刘玄找个借口杀了。

刘秀自知不是刘玄的对手,于是强忍悲痛向刘玄请罪,丝毫不提昆阳之战中立下的功劳,同时也不与刘縯旧部往来,刘玄因刘秀功劳太大而投鼠忌器,不敢轻易诛杀他,只能暂时封其为“武信侯”以示安抚。

当然,刘秀手中的兵权也被刘玄剥夺,而无官一身轻的刘秀此时却想起了曾经的梦中情人阴丽华,于是主动向阴家提亲,迎娶了阴丽华,刘秀最终还是实现了少年时期吹过的牛。

两人新婚不过三个月,刘秀就被刘玄征召去河北招抚各方势力,其实对于是否派刘秀去河北招抚,刘玄也拿不定主意,毕竟河北情况复杂,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而刘秀的能力又太强了,怕他势力壮大,最后刘秀通过巴结左丞相曹竟及其子尚书曹诩才使更始帝刘玄下定决心:

更始数欲遣光武徇河北,诸将皆以为不可。是时左丞相曹竟子诩为尚书,父子用事,异劝光武厚结纳之。及度河北,诩有力焉。

刘秀刚来到河北时也是一筹莫展,为了打开局面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他娶了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正是有了郭家与真定王的支持,刘秀才得以在河北扎根并拥有与刘玄一较长短的实力。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开创了东汉王朝,在打天下过程中,出钱出兵的是郭家与真定王,一路陪伴刘秀的则是郭圣通,但在建国称帝后,刘秀又想起了自己的“白月光”阴丽华。

哪怕郭圣通为刘秀生下了长子刘疆,称帝后的刘秀也没有立即册封郭圣通为皇后,而是将阴丽华接到身边,两人同封为贵人,按照刘秀本意,他更希望立阴丽华为后,但此时天下尚未完全平定,还需要郭家的支持,再加上阴丽华也主动推辞皇后之位,刘秀这才册封郭圣通为后。

阴丽华的“手段”

本是原配,却主动推辞后位,在斗争成为常态的后宫中,阴丽华可谓是一股清流,她也因此获得后世的赞誉,可在十六年后,刘秀还是废掉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转而将阴丽华封为皇后。

看起来郭圣通被废一事完全是刘秀偏爱阴丽华的结果,但在这场影响到东汉朝堂的巨大变局中,阴丽华果真没有使用一点手段吗?明代思想家李贽就曾将阴丽华评价为手段堪比武则天的人。

先来看看刘秀废掉郭圣通的理由:

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

看看刘秀对郭圣通的评价,除了说其有“吕、霍之风”外,还说她不能抚循它子,这句话的含义很深,要知道当初武则天能够当上皇后就是因为她以自己的女儿为代价嫁祸王皇后,难道阴丽华也曾对某个皇子公主狠下杀手?

还真有可能,公元41年,刘秀与阴丽华所生皇子刘衡突然夭折,而在四个月后,郭圣通就因“度田”之事被废,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其中有猫腻。

毕竟郭圣通已经是皇后,而且受到的宠爱不比阴丽华少(郭圣通为刘秀生下五子一女),没有必要通过谋害刘衡而获取什么利益,唯一的解释就是刘衡之死或许出自阴丽华之手,这样一来,也就可以理解为何李贽这样评价阴丽华了。

结语

不过,这也只是关于刘秀“废郭立阴”谜团的一种猜想,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不管如何,阴丽华都不可能像史书中所描述得那样完美,毕竟能在后宫中打拼成皇后并一直恩宠不衰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毫无心机的“傻白甜”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标签: 阴丽华

更多文章

  • 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和阴丽华之间真有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阴丽华

    “娶妻当得阴丽华”,是刘秀年少时许下的铿锵誓言,犹如他老祖宗刘邦那句“大丈夫当如是也”,亦好像我们小时候说要当警察、要当科学家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刘秀和刘邦都把梦想化成了现实,我们大多数平凡人只是年少无知说说而已。由于刘秀这句话是为了追求心中的女神,所以更是极易给人玫瑰色的想象——想当年,张柏芝、说

  • 如果你是曹操,你也会毫不犹豫地杀死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刘丽说历史标签:孔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作为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曹魏在三国时期占据了大半江山。曹操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开始崭露头角,此后曹操一路征战,经过了一统北方后,实力大增,不过曹操想要南下,可是天不奉时。假如曹操南下成功,那么赤壁之战就会胜利,由此说来天下统一就不远了。可是曹操经过统一北方后,造成

  • 孔融在北海担任国相时,有没有对抗曹操的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孔融

    孔融在汉末天下士人中名气很大,但是执政能力不足。在董卓入朝秉政后,孔融多次忤逆董卓,董卓便把他任命为青州北海相,打发出朝廷,毕竟眼不见心不烦。在这里我说一个知识点:当时北海的行政区划是郡国,也有郡王在位,所以北海国的“太守”就应该称为“相”,简称:北海相。罗贯中是明朝人,对汉代的官职不熟悉,所以在《

  • 他是说死孔融的人难怪大家都绕着他走

    历史人物编辑:多梦生活标签:孔融

    “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北海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把大一点的梨子让给别人。孔融,字文举,出生在山东曲阜的大儒世家,是孔子的十九世孙。孔融在任内“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政绩,后来入朝被曹操任为太中大夫。孔融喜好抨击时政之弊,常常和领导对着干,最终得罪了曹操,惹来杀身之祸。孔

  • 曹操为什么要杀掉孔融的子女,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这就是历史么标签:孔融

    我们从小听到大并教授给后代的孝顺故事就是孔融让梨,孔融年纪很小就懂得谦让的事情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但是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作为文圣人孔子的后代,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受到社会的推崇和尊敬才对,为什么长大后的孔融会被曹操杀掉,并且连他的子女都除掉,历史之中真的存在这件事情吗?孔融和曹操的矛盾使得曹操对他

  • 三国迷局:曹操为什么要先后杀害杨修、孔融和华佗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孔融

    曹操在东汉末年乱世而起,善于捕捉机会,好生经营,终于掌握军权,立战功受封,他成为讨董先锋,收降黄巾军,入朝为相,实施一系列改革,恢复民生巩固统治。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个时代的先锋,对于一个时代的贡献,但是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杀戮心太重,疑心病重,身边的谋士,鲜有能够善始善终的。譬如说杨修、孔融、荀彧、崔

  • 孔融教你如何让领导哑口无言!曹操:敢怼我?后果自负!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孔融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首,才华很高,可以打99分,少给一分是怕孔融骄傲;但是在治理地方、统率军队方面,只能给孔融打1分,多给1分是怕孔融有了信心再去乱搞。孔融在怼人方面,或者说是作死方面可以说很有天赋,我们来看看孔融如何怼自家的领导曹操同志吧。一、武王伐纣曹操打败袁绍后,刚刚占据了邺城。曹丕猴急猴急的就把

  • 求贤若渴的曹操,为何非要杀掉名士孔融,原因让人反思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孔融

    孔融是孔子的第19世孙,东汉末年担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名士“建安七子”之一。袁绍的儿子袁谭进攻孔融,迫使孔融向西逃走,最后奔赴许昌,被征做太中大夫。孔融生性耿直,喜宴宾客,好评时政,最后也因为这一点引来了杀身之祸。孔融小时候就因为给哥哥让梨的故事,广为人们传颂,称赞他懂礼仪。孔融十三岁的时候,他的

  • 段子:孔融让梨的原因你还记得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红芳标签:孔融

    中文课老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要学生写出孔融让梨的动机在交上来的答卷中,答案主要可分成四类:a、梨烂了;b、当时孔融正好牙疼;c、这样好叫拿梨的人帮他做作业;d、为了要成名。中文老师怅然。这婚结的都快怀疑人生了得瑟!有本事继续得瑟呀脑袋瓜子,是不是有点嗡嗡嗡的响啊来个老太太,就地一躺,画美不

  • 4岁让梨的孔融,全家都是狠人

    历史人物编辑:感性的生活说标签:孔融

    01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鲁国(山东曲阜)人。其家学渊源,老爹孔宙,官至泰山都尉;高祖父孔尚,钜鹿太守;七世祖孔霸,三朝元老,给汉元帝上过课,是帝师;二十世祖更是了得:儒家学派总掌门,圣人孔子。02孔融的大哥叫孔褒。“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语出刘义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