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布衣”天子汉宣帝刘询,一位比肩汉武帝却被人们忽视的伟大君主

“布衣”天子汉宣帝刘询,一位比肩汉武帝却被人们忽视的伟大君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度历史观 访问量:4029 更新时间:2024/2/5 9:32:16

刘询,年轻而充满智慧的君主,背负着复兴帝国的重任,他的统治注定不平凡。

汉宣帝登基时仅十八岁,年少而充满雄心壮志。他以睿智和果断的领导,带领汉朝走出了前任统治者留下的困境。他深谙民情,致力于改革内政,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然而,他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面对霍氏家族的政治压力,他以聪明的手腕和婉转的拒绝保护了自己的权力。在对西域的征服中,他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智谋,在匈奴和西域小国之间建立了强大的汉朝势力。

然而,命运对他并不宽容,他的生命太过短暂。尽管他努力地为国家谋划未来,但年仅四十三岁就英年早逝,使得汉朝再度陷入动荡。

刘询的故事应该被重新讲述,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和领导才能的君主,他的短暂统治期间带给汉朝繁荣和稳定。然而,他的早逝也让人们深思,一个杰出君主的离世如何影响整个帝国的命运。刘询的故事是一个富有戏剧性和深意的传奇,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和记住。

汉朝历史上的十一位皇帝中,刘询的经历可谓充满惊险曲折。

刘询被称为西汉时期的第二位"布衣皇帝",因为他经历了从皇族到平民,再从平民到皇帝的跌宕起伏。

公元前91年,刘询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他的父亲刘进是汉武帝刘彻的长孙,而刘询的祖父是武帝的太子刘据,因此他也被称为皇曾孙。

本应生活在尊贵的皇室环境中,刘询却遭遇了命运的嘲弄。

在他仅数月大时,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遭到陷害并被杀害。刘据的母亲皇后卫子夫选择自尽,而刘询的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姑姑以及其他家族成员都在长安被残忍地杀害。

幸运的是,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刘询逃过一劫,但他被关押在长安临时设立的官狱中。

然而,刘询在人生中迎来了一位极为重要的贵人。

当时,一位名叫丙吉的廷尉监受到武帝的命令,负责追查巫蛊之乱的真相。丙吉心知卫太子并没有参与叛乱,因此他在调查中发现了许多真相。

在监狱中,丙吉目睹了还在襁褓中的刘询的悲惨遭遇,深感心痛。他选择了两位忠厚谨慎的女囚胡组和郭征卿,让她们居住在一个宽敞干净的房间,照料刘询的生活,并偷偷为他们提供食物和衣物。

刘询多次生病濒临死亡,但都是丙吉让乳母使用药物医治,将他救活。由于刘询在幼年时经常生病,因此被取名为"病已",以祈求他的健康。

直到刘询成为皇帝后,他才改名为刘询。

因此,刘询宣布大赦天下,但可惜的是刘彻不久之后就去世了。幸运的是,丙吉及时将年幼的刘询接出宫外,并将他托付给史良娣的兄长史恭来照顾。

公元前85年,刘询的宗室身份终于得到承认,他开始过上散养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刘询经常离开宫廷,游历长安的陵墓和周边地区。他广泛结交各行各业的人士,深入民间,亲身体验了民众的痛苦和困境。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刘询的性格变得更加世故,为他后来的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能够洞察秋毫,整顿政务,减轻百姓的负担,这一切都源于他在市井间的游历和亲身感受。

公元前74年,大汉帝国再次陷入一次短暂的政治危机。先是皇位继承人刘弗陵去世,接着刘贺因为不守礼法,放纵荒淫被霍光废黜。帝国陷入了无人继承的困境。

然而,这一次丙吉再次站了出来,他向霍光奏报说,自己一直在照顾着武帝的皇曾孙刘病已,他具备出色的才能,为人正直端庄,行事稳重而又心怀谦和。他建议让刘病已继承大统。

对于刘询的品德,包括霍光府的官员在内的许多朝臣都一致称赞。最终,霍光采纳了群臣的意见。在公元前74年12月,刘病已继承皇位,改名为刘询,成为了汉朝的宣帝。从那一刻起,大汉帝国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

刘询成为皇帝并不代表一切都变得顺利,相反,挑战才刚刚开始。首当其冲的挑战是来自霍光家族,尤其是大将军霍光。

在公元前87年至公元前74年的那段时期,霍光如同一位政治巨人,掌握着朝政的大权。他的权势无人能及,特别是在他废黜昌邑王刘贺后,他更是牢牢地控制着整个国家的命脉,成为了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然而,让我们以一个不同的视角来重新描述这段故事。霍光,一个智勇双全的政治家,他的统治充满着权谋和策略。

在政治舞台上,霍光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政治手腕。他清楚地认识到汉朝内部的种种弊端和问题,他决心改变这一局面。

他废黜了昌邑王刘贺,这一举动虽然引起了争议,但却显示出了他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执着追求。他以独特的智慧和洞察力,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霍光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充满决断力和果断性。他不畏权贵,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为国家利益着想。他的才能和领导力使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然而,霍光的统治也并非毫无争议。他的手段和权力滥用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抗。但无论如何,他的政治手腕和智慧为汉朝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为后来的统治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询对霍光家族的政治压力感到逼近,他深知自己的实力尚不足以完全掌握朝堂。面对霍光的归政提议,他巧妙地拒绝了,同时暗中积聚力量。

在这段时间里,霍光的妻子霍显暗中毒杀许皇后,企图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然而,刘询选择了接纳这一安排。他明白,他需要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

而这个时机终于到来了。面对刘询夺权的行动,霍氏家族感到恐慌,愤怒充斥胸怀。他们决定孤注一掷,发动政变。他们计划先消灭刘询的亲信,然后废黜刘询,立霍禹为皇帝,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然而,在他们的计划尚未实施之际,却被人告发。霍云、霍山选择了自杀,而霍显、霍禹等人被捕。霍禹被腰斩,霍显被处死,霍皇后被废黜。与霍氏家族有关的数千户人家被处决。

这样,霍家在朝廷中盘踞了十几年的势力被一举歼灭。刘询终于获得了大权,他毫不犹豫地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刀阔斧地推动着帝国的变革。

刘询即位之初,汉朝的势力范围在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而天山以北则是匈奴的势力范围。

刘询采取的策略是先消灭盘踞在西域的匈奴势力,然后逐个对付不服从的西域小国。

在他即位的第一年,他联合西域大国乌孙攻击匈奴,俘虏了近四万名匈奴人,掠夺了七十多万头牲畜。匈奴冻饿而死的人数不可胜数,匈奴势力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在剪除了西域最大的敌人之后,刘询派遣大军先后击败了龟兹、车师、莎车等国,汉军的声威震慑了整个西域地区。

前60年,他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并修筑了军事堡垒,统一指挥天山以南和以北的地区。汉朝的法令也正式颁布于西域。

在汉朝的历史长河中,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被视为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这个故事的视角,将聚焦于一个勇敢的汉朝将领,他以非凡的胆识和决心,奋力开辟西域辽阔土地的征程。

刘询,身为汉宣帝,深知西域对于汉朝的重要性。他意识到,只有稳定西域,统一各族人心,才能巩固汉朝的统治。因此,他决定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地区纳入汉朝的管辖范围。

这项决策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许多人认为西域遥远辽阔,人民异族众多,实施统治难度极大。然而,刘询并不畏惧困难和挑战,他相信只要用智慧和力量,就能开创出一片属于汉朝的疆域。

他派遣了一支由精锐将士组成的大军,向西域进发。这支军队历经千辛万苦,穿越艰险的沙漠和峡谷,面对恶劣的气候和敌对的部族。他们与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战斗,征服了强大的敌人,稳定了局势,重建了秩序。

刘询并非仅仅满足于军事征服,他更注重治理和发展。他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促进西域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他建立了军事堡垒和商贸路线,加强了与中原的联系。他鼓励各族人民参与汉朝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使西域成为一个多元而繁荣的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域都护府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各族人民感受到汉朝的温暖和宽容,他们以汉朝为榜样,逐渐融入了汉文化的怀抱。

刘彻,虽然具备雄才大略和威武的战功,但他面临着经济崩溃的困境,尤其是晚年的巫蛊之乱使国家基础动摇不安。同时,连年征战也导致国库枯竭,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几乎重演了秦朝的覆灭。

然而,汉宣帝刘询作为他的继任者,在内政和外交上展现了明君的风范,避免了前任君主的弊端。

在他的统治时期,汉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各个四方的部族纷纷归附,国力达到了顶峰,被后人称之为“孝宣之治”。

刘彻虽然是位杰出的君主,但他的一大缺憾是寿命太短。他在十八岁继位,只统治了二十五年,年仅四十三岁就英年早逝。或许是因为他年轻,没有留下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导致他去世后汉朝走向衰落。

刘彻的过早离世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他的继任者是汉元帝刘奭,由于年幼且缺乏明智的领导能力,汉朝在他的统治下开始走向衰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刘询

更多文章

  • 昭君的真实面貌还原后,才知为何汉元帝不留下她,而将她嫁到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汉元帝

    诗仙李白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这首诗中的“明妃”指的就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据说王昭君容貌十分出色,连在天空中飞翔的大雁看见她的颜值后都忘记了展翅飞翔,最终从天上落了下来。说到这里不免让人心生疑惑,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那么拥有如此绝

  • 昭君的真实面貌还原后,才懂为何汉元帝不留下她,而将她嫁到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汉元帝

    相传汉元帝在东巡归途中,意外遇见了一位容貌出众、美丽绝伦的姑娘,她就是昭君。元帝深为她的美貌所倾倒,当即将她选为皇后。然而,一场匈奴的阴谋却让昭君身陷险境,被迫嫁给了匈奴的单于。这个美丽的女子为何最终无法成为皇后,汉元帝是否知道她的遭遇,一切真相是否被深埋在历史长河中,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古老哀婉的故

  • 典故“当熊” 冯婕妤大吼一声挡住狗熊,她能从熊口救下汉元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汉元帝

    汉元帝有一次带着众嫔妃去虎圈看猛兽相斗,突然有一只大狗熊从圈里跑了出来,直奔汉元帝而去。众嫔妃和侍卫吓得全跑了,只有冯婕妤大吼一声,挺身向前挡住了狗熊,汉元帝才得以逃命。冯婕妤叫冯媛,是汉元帝刘奭(shì)的妃子,是左将军冯奉世的女儿。冯媛入宫一年后给汉元帝生下一个男孩子,这就是后来的中山王刘兴(不

  • 西汉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汉宣帝选错接班人,汉元帝独尊儒术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汉元帝

    汉朝刚开局的时候,压根就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治国。所以刘邦和吕雉,基本上就是什么管用便用什么,并没有章法可言。汉文帝的老妈薄姬是个性格孤僻的人,没事儿就喜欢读《道德经》,结果连带着儿子、儿媳一起,养成了无为而治的习惯。因此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采取了道家的无为而治。这种做法,虽然对民间有休养生息的效果,可

  • 在国家即将灭亡之际,还能横扫外敌,这就是汉朝的战力! 汉元帝时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趣说人标签:汉元帝

    在国家即将灭亡之际,还能横扫外敌,这就是汉朝的战力!汉元帝时,就因匈奴单于背信弃义,斩杀大汉使臣,惹得「陈汤」率军千里转战,一路破城,斩杀了犯境的匈奴单于首级。战后在给汉元帝的奏章里还宣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仅为使臣和边疆居民报了仇,还大大震慑了大汉疆域外的各外族势力。公元192年,“董卓

  • 皇帝也憋屈,管谁叫爹是大学问,刘秀被迫认大他69岁的汉元帝为父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文轩标签:汉元帝

    一、看题目有点让人摸着头脑,叫爹能有什么问题呢?那就先讲个故事吧。汉哀帝刘欣登基后,奶奶傅氏就迫及待地向他提了个要求:追封刘欣的父亲定陶王刘康为皇帝,同时加封他母亲为太后,加封自己为太皇太后。原来汉哀帝的皇位并不是从父亲手中继承的,而是继承了伯父汉成帝刘骜的帝位,他父亲刘康只是一个藩王,汉成帝无后,

  • 因为这位美女的一句话,汉元帝随手一指,却断送了百年西汉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树人谈史标签:汉元帝

    汉元帝刘奭有个英明神武又痴情的老爹汉宣帝,但是他自己却一样都没继承。治理江山的水平没有多少,偏偏还喜欢上演爱江山不爱美人的戏码。在汉元帝刘奭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非常喜欢一名妾氏。这名妾氏复姓司马。良娣是当时身为太子府上,作为太子娶进府中的一种封号。因为位份仅仅低于太子妃。因此也是一种宅院女人名分过高

  • 她连克2位未婚夫,依旧能成为汉元帝的皇后?颜值即正义真好使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汉元帝

    王政君是著名“疑似穿越者”王莽的亲姑姑,也是大汉王朝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元帝可能大家不熟悉,毕竟属于青铜级别的皇帝,他老爹汉宣帝刘询也就是刘病已,那可是最强王者了。早年王政君被老爹嫁给了一个普通人家,结果还没过门,这男人就挂了。王政君的老爹王禁不免皱了皱眉头:这闺女克夫的潜力啊!于是乎王禁又把王政君

  • 昭君出塞前,匈奴向汉元帝还提了一个要求,过分之极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汉元帝

    昭君出塞这个故事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曾经有个电视剧就演了这段时间的历史,剧中昭君是因为清高不肯贿赂画师,导致一直没有被汉元帝宠幸,最后阴差阳错下嫁给了匈奴。与剧中不同的是,昭君并不是自愿嫁去匈奴的,而是被汉元帝赐给匈奴的。《汉书》中曾记载过,呼韩邪在被其兄打败后,自愿归入汉朝,并且想要与汉朝联姻

  •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认比他大69岁的汉元帝为父?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汉元帝

    #头条创作挑战赛#汉光武帝刘秀,之所以认比他大69岁的汉元帝为父是为了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在古代特别讲究血统跟传承,只有认汉元帝为父才能证明皇位的合法性。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但是由于王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太过激进,使得民怨四起,统治基础分崩离析,导致各地叛乱不断,最终号称汉高祖刘邦九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