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

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家兴说史 访问量:2933 更新时间:2024/2/14 20:12:27

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成语,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而这句话也是来自于韩信一生的总结。韩信最初为刘邦效力是通过萧何介绍的,后来韩信之死也是萧何出谋划策,因此有了这个成语典故,其实有这样的结果,不是萧何反复小人,而实在是君心难测。

刘邦称帝之后曾做出过“白马之盟”的举动,他说“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怕那些异姓王造反,同时也是对那些开国功臣的打压,怕他们功高盖主。萧何这样没有异心的人后来都被刘邦怀疑,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让我们看看历史上是怎样风水轮流转的。

心思机敏,慧眼识珠

萧何是沛县人,也是一个满腹才华的有学问之人,凭借着人人能力在沛县混上了芝麻大的小官,平时为人处世时他的心思非常机敏,别人走一步看一步,他走一步看百步,不说是未雨绸缪,却也有着辨人识物的极高眼光,比如刘邦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邦当年也是个小官,泗水亭长,刘邦非常欣赏信陵君魏无忌的德行,平时里广结好友,对待朋友也非常够义气,一来二去萧何与刘邦志同道合成为了好友,并且以自己的职务之便,暗地里帮了刘邦的不少忙。萧何之所以这样善待刘邦,就是他慧眼识珠,认为刘邦非池中之物。

后来刘邦押解囚犯去修秦皇陵时,因大雨犯人逃跑了不少,刘邦知道到了地方也没办法交差,索性就遣散了众人,剩下几个无处可去的就跟随了刘邦逃向了芒砀山,县令知道此事就抓了刘邦的妻子吕雉,结果被萧何暗中通融将吕雉保释出来,这才有了之后的“吕后”,否则吕雉早就死在了牢狱之中。

推荐韩信,扶龙之功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起义逐渐遍布全国,秦国各地方势力纷纷跟着起兵造反,藏身在芒砀山的刘邦与萧何一商量,趁机起义,杀了沛县县令,刘邦自此被称为“沛公”,可以说萧何与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他们都是跟随刘邦的开国元老。

当刘邦抢先一步占领了咸阳时,他被眼前的金银与美女所迷惑,在樊哙等人的提醒下,刘邦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此时的萧何不贪财也不迷美女,凭借着多年的为官经验派兵包围了丞相御史府,并不准任何人出入,其目的是想掌握秦国财政实况的第一手材料,这让刘邦对此又敬又愧。

萧何得知韩信带兵非常厉害,便邀请韩信为刘邦效力,结果刘邦没当回事,韩信就半夜逃跑了。萧何听到消息后来不及告诉刘邦,便直接去追韩信,刘邦知道萧何找不到,以为萧何也跑了,后来看到萧何问,为何而跑,萧何才说出了月下追韩信去了。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不负众望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二人都立下了扶龙之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称帝之后,手里跟着一起打天下的基本都被封为王侯将相,但韩信居功自大,一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尤其在刘邦与项羽争斗的关键时刻,韩信摇摆不定,逼迫刘邦封他为王,让刘邦为此非常忌惮,江山社稷刚刚稳定时刘邦就拿下了韩信的皇权,贬他为淮阴侯。

这时候陈豨造反,韩信被贬心里不是滋味便与陈豨私下里串通,意思是说,你在那边反,我在这边接应,结果这事被韩信的家臣告密,刘邦此时正在攻打陈豨,家里的吕后得知此事就找萧何商量办法,于是萧何就给吕后出了个主意。

对外假称刘邦已经把陈豨捉拿回京,让朝臣都进宫庆贺,韩信听到消息后对此深信不疑,当初他留在刘邦身边就是萧何的原因,他不认为萧何能害他,结果韩信进宫后被埋伏的刀斧手拿下,韩信死前感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意思是说后悔当初没听蒯通的话直接造反,最后栽在了妇人和小人的手里。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为求自保,自毁名节

萧何帮刘邦除去了一大块心病,为此感到特别开心,又是封官又是封地,同时还给他派了500兵卫做护卫,萧何认为这都是刘邦对他的信任与奖赏,高兴得与大臣们同庆。正当大家饮酒作乐时,萧何下面一个叫召平的门客穿着素衣白服地走了进来,萧何为此非常恼怒,认为召平在咒他死。

召平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他与蒯通一样都是非常有计谋之人,只不过他投靠了萧何,他提醒萧何,这不是刘邦对他的奖赏,恰恰相反是对他产生了疑心。萧何感到不解问其原因,召平解释,你在京都本身就是安全之人,为何还要派500卫兵保护你呢?说是保护,其实是在监视你。

萧何听了之后吓了一身冷汗,第二天就按照召平说的,金银不要了,封地也不要了,安心做自己的分内事情,这才打消了刘邦的提防心理,但是让他没想到,他兢兢业业做事也出了问题。

当时刘邦在外打仗,萧何担任相国一职在家帮助刘邦打理江山,刘邦经常问身边人,萧何在家情况如何,下面的人告诉刘邦,萧何在家爱民如子,没事的时候就体恤民情,这让刘邦刚踏实下来的心又产生了疑虑,他怀疑萧何趁他不在家收买人心,以图谋造反。

当时萧何不知道刘邦打听他是何意,这时召平又说道,你离死不远了。萧何感到不理解了,我好好办事也不行?召平替他解释了疑虑,萧何一听恍然大悟,于是又按照召平给的馊主意,力求自保、自毁名节,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

当刘邦回来之后,老百姓拦路告御状,揭发萧何的“丑恶嘴脸”,刘邦一看涉案金额达数千万之多,表面上装作气得不行把萧何打入了大牢,心里却乐开了花,原来萧何没想图谋不轨。不久在大臣们的求情下放了萧何,萧何从狱中出来,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光着脚向刘邦请罪,刘邦才就此不再怀疑萧何。

小结

萧何也是经历了刘邦的重重怀疑之后才保下了性命,安稳地度过了晚年,由于萧氏一族深得萧何的低调真传,家庭的福荫保持了二百年之久。600年后,萧何的二十四世孙萧道成灭了刘氏后人所建立的刘宋,在建康南郊登基称帝,国号齐,是为齐高帝,史称南齐。

刘邦一直提防萧何,担心篡位自己的江山,结果600年后萧何的后代真就灭了刘姓江山而称帝,不得不说是天道有轮回,风水轮流传。

参考资料:《史记》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他是云台28将之首,刘秀把他当萧何,二人曾同床共寝,却一夜未眠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萧何

    东汉开国之间光武帝刘秀能从王莽篡汉的乱世中脱颖而出,除了刘秀的个人能力外,其麾下一干将领也是功不可没。为了表彰也为了安抚,汉明帝将跟着父亲刘秀打天下的将领,选出28位杰出代表依次排序,分别画以肖像,史称云台28将。这28人个个功勋卓著,而且没有一个是皇亲国戚,他们代表是军功,是东汉的荣耀。不过这28

  • 萧何为保命贪污,赤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萧何

    常言道,权力是把双刃剑,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无尽的享受,同时也会因为权力的排他性让自己处在风尖浪口。在历史上所有追求权力的人,难免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当他们身居高位的时候,野心也会随之滋生,面对皇位之上的存在,到底是选择永远臣服还是选择取而代之,这都是一个很让人揪心的问题。以汉刘邦为例,就多次经历这样的

  • 刘邦曾经三次怀疑萧何有不轨之心,萧何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萧何

    刘邦我们都知道,是大汉的开创者。同时,我们也知道若是没有萧何,肯定也没有刘邦的大汉江山。那么,刘邦和萧何的关系到底好不好呢?在说这一件事之前,我想说一个关于萧何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当了皇帝,萧何是丞相。按道理说萧何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了吧。可是,人们发现萧何有一个怪癖,这个怪癖就

  • 刘邦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何没有杀萧何?因为萧何连自己家人都卖了!

    历史人物编辑:大马猴历史标签:萧何

    刘邦能打败项羽,建立大汉帝国,主要的原因在于刘邦能善于用人也善于拉拢人。许许多多的谋臣武将舍生忘死地为刘邦卖命。大汉帝国建立初期,刘邦手底下的能人有很多,但之后,这些人都被刘邦以各种理由清除掉了,比如韩信,比如英布,还有彭越等等。然而有个人在刘邦还是亭长时候就追随刘邦,而且功劳很大,直到刘邦死去,他

  • 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赏他500卫兵,萧何惊恐道:我要大祸临头

    历史人物编辑:韦超标签:萧何

    大家都知道韩信和萧何的故事,其中有一句成语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意思就是说韩信的成败是和萧何有关。就好比在刘邦最需要人的时候,是萧何把怀才不遇的韩信推荐给刘邦,让韩信成为了大将军,有了用武之地的。韩信对萧何是抱有感激之情的!正是因为韩信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才让他成为那个时代最为顶尖的军事天

  • 韩信亡于萧何之计后,萧何望着他的尸体,还是说出了心里话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萧何

    有一个成语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确切的意思,其实这牵涉到西汉开国初期的两个历史人物,韩信与萧何。对于韩信来说,他一生中的命运,成功固然是因为萧何,最后失败身死却也是因为萧何,冥冥中的种种巧合,实是令人不胜叹息。秦朝末年,秦始皇去世以后因为继位的秦二世过于昏庸,于是原本就已经极

  • 萧何前往秦丞相御史府是为何?萧何推荐韩信,为何韩信会跑了?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萧何

    公元前206年10月,秦王子婴设计杀了丞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于是,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将士们都趁乱抢掠金银财物,连刘邦也忍不住,趁着空闲,跑到秦宫中去东张西望。当他看到秦宫中华丽的装饰,成堆的金银珠宝,还有一群群的美女,也不觉飘飘然起来,甚至贪恋秦宫的富贵而舍不得离开。 唯独萧何,进入咸阳后

  • 萧何杀了涉嫌谋反的韩信,为何刘邦却对萧何动了杀心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萧何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一九六年),刘邦正在邯郸前线征讨阳夏侯陈豨叛乱,长安城中吕后和萧何就把淮阴侯韩信三族灭了,罪名是谋反。据说陈豨上任赵相国的时候,前去看望失势的老朋友韩信,韩信抓住他的手辟退左右走到院子中央,仰天长叹,我能跟你说句真心话吗。真心话可要大冒险。陈豨说,你敢说我就敢听。韩信说,你去的地方

  • 刘邦一家与萧何子孙恩怨700年,刘家江山最终断送在萧何后代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萧何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在庆功宴上,刘邦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刘邦认为,“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此三者,指的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的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的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今天,我们要

  • 萧何献计擒杀韩信后,刘邦对萧何的赏赐,却令他后怕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萧何

    历史波谲云诡,我们为您探奇解密,始终如一俗语有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代沙场常胜将军韩信发迹肇于萧何的举荐和挽留,最后死于非命身败名裂也归因于萧何的谋划。萧何献计,配合吕后除掉韩信后,刘邦为表示嘉奖,给予萧何益封重赏。不料,这些赏赐却令萧何担忧后怕不已,暂不论这是否是刘邦的本意。▲明代青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