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成语,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而这句话也是来自于韩信一生的总结。韩信最初为刘邦效力是通过萧何介绍的,后来韩信之死也是萧何出谋划策,因此有了这个成语典故,其实有这样的结果,不是萧何反复小人,而实在是君心难测。
刘邦称帝之后曾做出过“白马之盟”的举动,他说“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怕那些异姓王造反,同时也是对那些开国功臣的打压,怕他们功高盖主。萧何这样没有异心的人后来都被刘邦怀疑,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让我们看看历史上是怎样风水轮流转的。
心思机敏,慧眼识珠
萧何是沛县人,也是一个满腹才华的有学问之人,凭借着人人能力在沛县混上了芝麻大的小官,平时为人处世时他的心思非常机敏,别人走一步看一步,他走一步看百步,不说是未雨绸缪,却也有着辨人识物的极高眼光,比如刘邦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邦当年也是个小官,泗水亭长,刘邦非常欣赏信陵君魏无忌的德行,平时里广结好友,对待朋友也非常够义气,一来二去萧何与刘邦志同道合成为了好友,并且以自己的职务之便,暗地里帮了刘邦的不少忙。萧何之所以这样善待刘邦,就是他慧眼识珠,认为刘邦非池中之物。
后来刘邦押解囚犯去修秦皇陵时,因大雨犯人逃跑了不少,刘邦知道到了地方也没办法交差,索性就遣散了众人,剩下几个无处可去的就跟随了刘邦逃向了芒砀山,县令知道此事就抓了刘邦的妻子吕雉,结果被萧何暗中通融将吕雉保释出来,这才有了之后的“吕后”,否则吕雉早就死在了牢狱之中。
推荐韩信,扶龙之功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起义逐渐遍布全国,秦国各地方势力纷纷跟着起兵造反,藏身在芒砀山的刘邦与萧何一商量,趁机起义,杀了沛县县令,刘邦自此被称为“沛公”,可以说萧何与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他们都是跟随刘邦的开国元老。
当刘邦抢先一步占领了咸阳时,他被眼前的金银与美女所迷惑,在樊哙等人的提醒下,刘邦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此时的萧何不贪财也不迷美女,凭借着多年的为官经验派兵包围了丞相御史府,并不准任何人出入,其目的是想掌握秦国财政实况的第一手材料,这让刘邦对此又敬又愧。
萧何得知韩信带兵非常厉害,便邀请韩信为刘邦效力,结果刘邦没当回事,韩信就半夜逃跑了。萧何听到消息后来不及告诉刘邦,便直接去追韩信,刘邦知道萧何找不到,以为萧何也跑了,后来看到萧何问,为何而跑,萧何才说出了月下追韩信去了。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不负众望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二人都立下了扶龙之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称帝之后,手里跟着一起打天下的基本都被封为王侯将相,但韩信居功自大,一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尤其在刘邦与项羽争斗的关键时刻,韩信摇摆不定,逼迫刘邦封他为王,让刘邦为此非常忌惮,江山社稷刚刚稳定时刘邦就拿下了韩信的皇权,贬他为淮阴侯。
这时候陈豨造反,韩信被贬心里不是滋味便与陈豨私下里串通,意思是说,你在那边反,我在这边接应,结果这事被韩信的家臣告密,刘邦此时正在攻打陈豨,家里的吕后得知此事就找萧何商量办法,于是萧何就给吕后出了个主意。
对外假称刘邦已经把陈豨捉拿回京,让朝臣都进宫庆贺,韩信听到消息后对此深信不疑,当初他留在刘邦身边就是萧何的原因,他不认为萧何能害他,结果韩信进宫后被埋伏的刀斧手拿下,韩信死前感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意思是说后悔当初没听蒯通的话直接造反,最后栽在了妇人和小人的手里。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为求自保,自毁名节
萧何帮刘邦除去了一大块心病,为此感到特别开心,又是封官又是封地,同时还给他派了500兵卫做护卫,萧何认为这都是刘邦对他的信任与奖赏,高兴得与大臣们同庆。正当大家饮酒作乐时,萧何下面一个叫召平的门客穿着素衣白服地走了进来,萧何为此非常恼怒,认为召平在咒他死。
召平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他与蒯通一样都是非常有计谋之人,只不过他投靠了萧何,他提醒萧何,这不是刘邦对他的奖赏,恰恰相反是对他产生了疑心。萧何感到不解问其原因,召平解释,你在京都本身就是安全之人,为何还要派500卫兵保护你呢?说是保护,其实是在监视你。
萧何听了之后吓了一身冷汗,第二天就按照召平说的,金银不要了,封地也不要了,安心做自己的分内事情,这才打消了刘邦的提防心理,但是让他没想到,他兢兢业业做事也出了问题。
当时刘邦在外打仗,萧何担任相国一职在家帮助刘邦打理江山,刘邦经常问身边人,萧何在家情况如何,下面的人告诉刘邦,萧何在家爱民如子,没事的时候就体恤民情,这让刘邦刚踏实下来的心又产生了疑虑,他怀疑萧何趁他不在家收买人心,以图谋造反。
当时萧何不知道刘邦打听他是何意,这时召平又说道,你离死不远了。萧何感到不理解了,我好好办事也不行?召平替他解释了疑虑,萧何一听恍然大悟,于是又按照召平给的馊主意,力求自保、自毁名节,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
当刘邦回来之后,老百姓拦路告御状,揭发萧何的“丑恶嘴脸”,刘邦一看涉案金额达数千万之多,表面上装作气得不行把萧何打入了大牢,心里却乐开了花,原来萧何没想图谋不轨。不久在大臣们的求情下放了萧何,萧何从狱中出来,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光着脚向刘邦请罪,刘邦才就此不再怀疑萧何。
小结
萧何也是经历了刘邦的重重怀疑之后才保下了性命,安稳地度过了晚年,由于萧氏一族深得萧何的低调真传,家庭的福荫保持了二百年之久。600年后,萧何的二十四世孙萧道成灭了刘氏后人所建立的刘宋,在建康南郊登基称帝,国号齐,是为齐高帝,史称南齐。
刘邦一直提防萧何,担心篡位自己的江山,结果600年后萧何的后代真就灭了刘姓江山而称帝,不得不说是天道有轮回,风水轮流传。
参考资料:《史记》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