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何杀了涉嫌谋反的韩信,为何刘邦却对萧何动了杀心

萧何杀了涉嫌谋反的韩信,为何刘邦却对萧何动了杀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巴梓美 访问量:2298 更新时间:2024/2/14 18:18:34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一九六年),刘邦正在邯郸前线征讨阳夏侯陈豨叛乱,长安城中吕后和萧何就把淮阴侯韩信三族灭了,罪名是谋反。据说陈豨上任赵相国的时候,前去看望失势的老朋友韩信,韩信抓住他的手辟退左右走到院子中央,仰天长叹,我能跟你说句真心话吗。真心话可要大冒险。陈豨说,你敢说我就敢听。韩信说,你去的地方是天下精兵聚集地,如果有人告你谋反,第一次皇帝不信,第二次将信将疑,第三次你就死定了,跟我下场一样。不如咱俩里应外合造反吧。陈豨说,听你的。

陈豨造反之后,刘邦亲征平叛,让韩信一起走,韩信却装病不走,暗中派人通知陈豨说,你把事情搞大,我从内部接应你。于是和家臣带了一帮犯人,准备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就等陈豨派人响应。也就在等待的时间他的舍人(就是韩信府管家)派他弟弟上告韩信谋反,吕后和萧何商量,假传刘邦派人来了,陈豨死了,全体大臣一起开会庆祝。萧何亲自忽悠韩信,病了也得来。韩信来了,被五花大绑斩于长乐宫钟室。钟室为悬钟之室。韩信说,枉我英雄一世,今天不想被小人和女人算计了。这就是天命吧。他很快被灭了三族,一个活口没留下。

韩信死了不要紧,奇怪的是刘邦听到这个消息的态度。他马上让人拜萧何为相国,增加五千户封地,并派五百个士兵和一个都尉日夜守护。人们都去贺喜,只有一个卖瓜的召平前来贺丧。召平说,你大祸临头了,离死不远了。皇帝在前线搏命,你在长安享福,没有丝毫功劳反而加官进爵,淮阴侯刚被你搞死,他就开始怀疑你了。弄这么多保安你以为保护你啊,其实是对你动了杀机。你赶紧麻利推辞封赏,把家财都拿出来捐给前线,或许刘邦一高兴能留你一条小命。萧何照着做了,刘邦大喜。为何萧何杀了韩信刘邦却对他动了杀机,三条。

第一,杀韩信不是刘邦的意思,是吕后的意思。当时刘邦和吕后因为废太子的事已经势同水火,朝中重臣像周昌叔孙通陈平张良等人都明里暗里支持吕后,反对刘邦废太子,萧何也倾向于支持吕后,只有韩信没有表态。韩信虽然已经成为与樊哙夏侯婴为伍的侯爷,可是虎瘦雄风在,他的态度还是有分量的。刘邦本来准备搞定陈豨之后再议废太子的事,让韩信出面支持。没想到吕后趁着刘邦离开长安的机会把韩信灭了三族,一个活口没留下。告发他叛乱的舍人一家也死了。因此刘邦后来对戚夫人说,吕后羽翼已成,我也无可奈何。韩信不死他还有一线希望,韩信死了,他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第二,刘邦怀疑萧何吕后勾结想篡位。刘邦御驾亲征,留萧何镇守长安,本是极大的信任,可杀韩信这么大的事萧何居然来了个先斩后奏,连基本的汇报程序都没有,逼刘邦承认既成事实。其实韩信谋反案(如果韩信的确谋反的话)萧何本来有三个处理办法。第一,灭韩信三族。第二,杀韩信一人,留相关涉案人员供刘邦审问。第三,把韩信打入大牢等刘邦回来处置。其实作为留守大臣,杀韩信这样举足轻重的人物,最佳处理方法无疑是第三种。而萧何却在吕后压力下,或者说和吕后勾结起來不经刘邦同意就把韩信杀了,所以刘邦第一反应是把萧何控制住,等他回来再做定夺。萧何也幸亏遇到刘邦,花几个钱完事了,碰上朱元璋试试。韩信灭三族,萧何得灭九族。萧何的问题比韩信要严重一百倍。

第三,刘邦知道韩信案是冤案,韩信被萧何吕后合伙害死了。可惜二人做得太绝,把韩信三族灭了,一个活口没留下,刘邦连搞清事情真相的机会都没有。刘邦只好问吕后,韩信死时候留下啥话没有。吕后说,有,他说恨不能听辩士蒯通的话早造反。刘邦找蒯通一问,蒯通说我的确想让他造反,可惜他不听我劝告。然后说了一堆大道理,刘邦就把他放了。因为刘邦明白了,韩信是冤枉的,自己被吕后萧何算计了。更可怕的是韩信的死很快引发连锁反应,淮南王英布和燕王卢绾相继被逼反,刘邦想让孝惠帝出征未果,只好亲征英布,没想到竟然被流箭射中,回来没几天就死了。临死前才腾出手要灭吕后亲信樊哙,只可惜他的命令已经没人听了,吕后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陈平周勃为了自身安全,竟敢公然违抗圣旨,樊哙屁事没有。

因此韩信案是吕后萧何背着刘邦一手制造的冤案,主要目的就是灭掉刘邦得力助手,为孝惠帝上位扫清障碍。所以《史记》说“吕后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兔死狗烹诛杀功臣的事大多是吕后干的,其实刘邦并不想这么做。

参考书目:《史记》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刘邦一家与萧何子孙恩怨700年,刘家江山最终断送在萧何后代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萧何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在庆功宴上,刘邦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刘邦认为,“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此三者,指的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的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的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今天,我们要

  • 萧何献计擒杀韩信后,刘邦对萧何的赏赐,却令他后怕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萧何

    历史波谲云诡,我们为您探奇解密,始终如一俗语有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代沙场常胜将军韩信发迹肇于萧何的举荐和挽留,最后死于非命身败名裂也归因于萧何的谋划。萧何献计,配合吕后除掉韩信后,刘邦为表示嘉奖,给予萧何益封重赏。不料,这些赏赐却令萧何担忧后怕不已,暂不论这是否是刘邦的本意。▲明代青花瓷器

  • 刘邦曾经几次怀疑萧何有不轨之心,萧何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萧何

    萧何是大汉的开国功臣,而且他还是刘邦的老乡,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刘邦的大汉江山,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萧何又当了丞相,他把大汉帝国经营的是井井有条。这样的萧何是大汉的功臣,刘邦还会怀疑他吗?答案是会,而且还不止一次怀疑他。我们选几次具有代表性的说一下。在刘邦和项羽争霸的时候,他们对峙在荥阳,当时这个仗

  • 萧何、张良以及韩信,汉初三杰哪1位才是建立汉朝最大的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萧何

    都说汉朝的建立,汉初三杰缺一不可,但依然有人有这样的疑问:萧何、张良以及韩信,究竟谁才是建立汉朝最大的功臣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见仁见智,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讨论一下。其实,如果把建立汉朝比作生孩子的话,萧何是爸爸,提供生孩子所需物资,韩信是妈妈,完成生孩子主要工作,张良是老

  • 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赏他500卫兵,萧何惊恐道:我大祸临头了

    历史人物编辑:超人做菜标签:萧何

    民间有个八字成语,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里提到的萧何,便是西汉开国功臣,他也被后人誉为“汉初三杰”之一。想当初,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才成就了后者的赫赫威名。可随着韩信的功高盖主,刘邦与吕后对他也颇为忌惮。就在这时,萧何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竟与吕后合谋将韩信诓骗进了长乐宫,然后将其杀死。从这里不

  • 淮阴侯韩信刚被诛杀,萧何为何就自毁名节?六百年后发现他很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萧何

    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这是《史记》中对萧何的评价。萧何刘邦登基为帝后,就称赞相国萧何立下了首功,萧何也成为刘邦最器重的一位大臣。在刘邦还是一个小混混的时候,萧何已经是县里有名的官吏。刘邦多次犯下过错,都是萧何替他兜着。等到刘邦有了一

  • 排功臣座次,刘邦为挺萧何,抛出一高论,萧何如愿以偿却犯下大错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萧何

    大汉开国,论功行赏,封爵是一件大事,排庙堂座次是另一件大事。在高皇帝刘邦心中,萧何之功当属第一,但那些战功赫赫的武将们却认为大汉第一功臣的座次应该给曹参。为平息众议,贬抑武将,抬高文臣,刘邦在朝堂之上很“粗暴”抛出了一个高论。刘邦问众武将:你们知道狗吗?众武将答:当然知道。刘邦又问:你们知道猎狗吗?

  • 韩信被吕后出死后,萧何说了这句话,直接体现了他的为人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萧何

    说起韩信,我们对这个人并不陌生,因为这个人在楚汉之争中和西汉初年地位太重要了。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也不可能建立西汉政权。西汉建立之后,韩信凭借个人的功劳被封为楚王,可见他的功劳之高。而且他和张良、萧何被称为汉初三杰。不仅如此,他还被后世封为兵家四圣之一,被后世誉为兵仙等称呼,这足以说明他的影响之

  • 韩信被杀,萧何冷冷地看着他的尸体,说出4个字,被人诟病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萧何

    想必大家都听过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吧。韩信成名前只是一个管军粮的小官。因长期不被重用,就准备随着其他人逃亡。身为丞相的萧何听闻此事,竟顾不上和刘邦打招呼就去追赶韩信。最后劝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韩信之后战功赫赫,最后被后世称为兵仙。但是为什么韩信最后的下场是被士兵绑住斩杀呢?而且为什么萧何会看着他的尸

  • 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被杀,萧何说4个字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萧何

    韩信和萧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都曾经为刘邦和汉朝做出了很多贡献。一开始韩信是萧何追回来的,后来韩信被杀,萧何说是为国锄奸,萧何一直忠于刘邦,这才得以善终。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值得我们深思。韩信和萧何都是刘邦的得力部下,曾经为刘邦的起义和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