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波谲云诡,我们为您探奇解密,始终如一
俗语有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代沙场常胜将军韩信发迹肇于萧何的举荐和挽留,最后死于非命身败名裂也归因于萧何的谋划。萧何献计,配合吕后除掉韩信后,刘邦为表示嘉奖,给予萧何益封重赏。不料,这些赏赐却令萧何担忧后怕不已,暂不论这是否是刘邦的本意。
▲明代青花瓷器上人物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
刘邦与萧何情谊非同一般,二人既是君臣,又是最为亲密的朋友。早在刘邦还是一个小小亭长、市井混混之时,萧何就是刘邦的挚友,后来又成为最早追随刘邦起兵的重要人物之一。患难与共更容易建立真情,纵使在刘邦屡战屡败、抛妻弃子的关口,萧何仍旧站在他的身旁。
也许是刘邦深谙为君之道,在削弱群臣巩固权力的时候,他也没忘记加上萧何一份。在陆续翦除各地异姓诸侯的同时,刘邦时不时对萧何进行警醒恫吓,乃至于最后直接动手。萧何为人处世,素来以“老好人”的形象自居,他信守规矩意图规避风险,最后却被逼的连个好人也做不成。
▲秦代宫殿照
前206年,刘邦率军突破兵力空虚的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秦王子婴杀赵高献降。项羽入关后,违背约定,改封刘邦为汉王并催促他前往蜀地任职。刘邦下定决心与项羽一决高下,赴任途中一路招贤纳士,军阀混战之下,不少能人慕名而来,韩信就是其中之一。
不得不说,萧何识人眼光独到,认为韩信是可造之材,多次向刘邦举荐,而刘邦不以为意,只给了韩信一个小官敷衍了事。韩信受此怠慢含气出走,萧何不舍,跨马而追,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轶事。萧何第一次以老好人的身份,在刘邦韩信间居中调停,结果也算尽皆欢喜。
▲湖州楚霸王项羽塑像
起初,刘邦还以为萧何逃跑,面对萧何的“去而复返”,他有些错愕吃惊。随后责问萧何为何离开,萧何回复追用良将情势所迫,有如若不委以重任自己宁愿与韩信一同出走的意思。这次事件,反映出刘邦对萧何绝非完全的信任,萧何与韩信的趋合也有一定功利的成分在。
千百年后,提起萧韩两人,不少人只知其一,对萧何献计并出面实施计划杀死韩信则不知其详。人们只艳羡韩信的幸运和机遇,却少有人领略到韩信受骗伏诛,申辩呼救不得的失望悲哀。
▲淮阴侯韩信塑像
韩信纵横沙场,为刘汉开疆拓土,居功至伟。曾有谋士建议韩信自立,与项羽刘邦分成三鼎,韩信忠厚本分,拒绝了这一提议。西汉初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却不再被待见,一路被贬兵权尽丧,在楚王任上曾一度被刘邦以“谋反”罪名擒捉,后被贬为淮阴侯。饶是如此,近乎孑然一身的韩信仍令刘邦如芒在背。
正当此时,盛传韩信与部将陈豨(xī)谋划起兵叛乱,刘邦开始考虑借机除去这个心腹之患。前197年,陈豨在代地起兵叛汉,刘邦率军亲征,征召韩信同往,韩信以身体抱病为由没有应召,刘邦怀疑更甚,直至下定杀心。在刘邦默许下,由吕后出面与萧何商议对付韩信的策略,萧何为划清界限,主动表示亲自前往欺骗韩信入宫。
▲刘邦与萧何
结局很悲惨:韩信来不及辩解,就被押解诛杀,挣扎时尚高喊萧何救命。萧何这个老好人为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已经来不及与韩信谈论忠义之道,连忙把韩信抛向了利刃。
这是一次出卖灵魂的胜利,功成之后也没有弹冠相庆。刘邦为抚慰萧何,下旨增加萧何的封邑,赐资财无数,除此之外,还派了五百名士兵前往担任萧府的护卫。萧何自以为洗脱了嫌疑,还做着事后安享晚年的美梦,殊不知自己已然祸事将近。
有明白人提点萧何,刘邦如此重赏表示已心生疑虑,派遣兵士不过是监督的手段而已。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为打消刘邦对自己的担忧,一改往日作风,开始干一些坏事自污。可饶是如此,刘邦还是找了个理由把当时年过花甲的萧何塞进了监狱。不过情谊犹在,刘邦最后却也没痛下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