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但是,人的本性就是不信邪,在长久的历史上,总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也总有人想要规避、甚至逃避税收。
想知道你都交了哪些税吗?想知道法制咖们到底是怎么逃税的吗?想知道古今中外,“税收”二字酝酿出了多少趣事和丑闻吗?尽在路上读书《税收那些事儿》。
在西汉末年,有一个疑似历史穿越者,而且还大开金手指,成了皇帝。他,就是戏说历史中著名的王莽。
有人说,如果我们把王莽的种种行为搁到放大镜下看,简直就让人匪夷所思。你看他,搞废除奴婢,搞土地国有化,热衷发明创造,让自己的大小老婆穿齐膝小短裙,等等,简直让人怀疑他就是21世纪穿越回去的一名新潮80后。
当然了,穿越是不可能穿越的,咱们还是要相信科学。不过,王莽确实提出了很多超前的政策,其中,就有咱们要说的税收这一块。
问问大家,今天咱们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家可都知道?两个大头,增值税和所得税。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流转税,又叫流通税,就是商品生产了、流通了,那就得交税。而所得税就不一样了。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都是对“所得”交税。这个所得,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各种收入,对企业来说,就是扣掉成本以外的利润。
关于所得税,早在西汉之后、王莽新朝的时候就出现了!王莽新朝什么时候?公元9年到23年。
那王莽改制提出的所得税是什么样的呢?和现在就很像。
第一,各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都要纳税。不管你是采矿的、狩猎的、打渔的、放羊的、养蚕的、纺织的、行医的、算命的、行商坐贾、卖艺开店,统统都要交税。
第二,纳税人交的不是一个固定数目的税,也不是根据营业额来交税,而是根据利润来交税。“除其本,计其利,十一分之,而以其一为贡。”就是把经营得到的收入,刨除掉经营花费的成本,得到利润以后按照10%的税率来交税。
第三,自主申报、官吏核实,如果有隐瞒不报或者申报不实的,就拘捕当事人,没收全部经营收入,并罚劳役一年。
总之,这种对所得征税的思想,不管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开创性的。只不过,有开创性,未必是一件好事儿。
王莽的“所得税”,害苦的是小农民
王莽对工商业的经营利润,制定了一个所得税。要求纳税人自主申报,不报会倒大霉。
王莽的这个所得税,针对的是一切工商业从业者。按他这个路子,黄药师的六弟子,开铁匠铺的冯默风,也得交税。可这些人的经济状况如何呢?很多都不怎么样。
还记不记得汉初的文景之治?治是治了,农民要交的农业税,确确实实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有些年一分钱都不收。在那个主要以农业为主的时代,政府不收农业税了,皇帝拿什么给官员发薪水?各级政府靠什么运转?所以,别看文景之治农业税一减再减,可还有别的税。皇帝不靠农业税,还可以靠人头税。
可这么一来,就导致了一个什么后果呢,那就是对于有钱人来说,农业税少了,那买地,就变得得特别划算了。如此一来,就出现了土地兼并,于是,有钱的就更有钱,没钱的很难变得有钱,再加上当时各种社会制度的影响,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到了西汉末年,已经是豪强四起。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没能让西汉的政权变得更加巩固,反而大部分进了豪强的口袋。比如,王莽的王家,就是当时大大的一方豪强,虽然王莽是王家里比较穷酸的一门。
豪强壮大了,谁变弱了呢?一个是中央政府,再一个就是农民。因为土地被兼并,很多人就成了失地农民、到处流浪,为了生存,不得不做点小买卖混口饭吃。还有的人,虽然手里还有地,可总是被豪强欺压,日子也过得很辛苦,只好做点针线活贴补家用。
结果呢,王莽的所得税政策一来,这些穷得叮当响的,统统变成了工商业从业人员。本来就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了免得被饿死才干起了工商业,谁知道还要交一笔额外的税,这谁肯干呢?
现在有的历史学者评价,说王莽改制是为了底层老百姓好,它的失败是因为太理想化,而且触动了豪强贵族的利益。
咱且不说这个论述对不对,咱要光说他这个所得税政策,可真是太脱离底层老百姓的实际情况了。搞出这么一个政策,再加上豪强欺压,再加上连年天灾,小老百姓还有活路吗?老百姓活不下去了,社会治安不就混乱了?做贼的做贼,当强盗的当强盗,赤眉军、绿林军就这么起来了。
根据《汉书·王莽传》的记载,王莽最后是被一个叫杜吴的商人给杀了。杀死了还不够,还被几十个人争先恐后地分尸。脑袋被悬挂示众,一群老百姓还冲上来打,甚至把他的舌头都给切下来分着吃了。你看看,不给百姓活路的人,百姓又怎么会给他活路呢?
有了王莽这么个惨烈的失败榜样,后来的封建统治者们,也都记住了教训。什么周公旧礼、井田王制,统统都不再搞了。至于所得税?王莽那家伙搞的制度,能好吗?不关心、不研究、不使用。
就这样,“所得税”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昙花一现后,就被打入冷宫两千年,再也没重新出现在封建社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