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理想的破灭:王莽新政失败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理想的破灭:王莽新政失败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家兴说史 访问量:2127 更新时间:2024/2/19 9:23:01

王莽,历朝历代批判的乱臣贼子,因为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就给了野心家和别有用心的人口实,但王莽直到在新台被起义军斩首,还有很多追随他一起赴死的人的你可以说这些人被王莽所蒙蔽,但也不得不说王莽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他推行的新政尽管不合时宜,但是确实也是针对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采取的措施,尽管过于理想化,但也是一种尝试和努力。

王莽成为皇帝,除了得到了王氏外戚的鼎力支持外,很多刘氏宗室也支持他,那是因为很多人认为王莽代表了天命,王莽苦心经营多年,维护道德楷模的形象,着力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完人形象,为此他的三个儿子先后死于非命。王莽的长子失手杀死了一个奴婢,这在那个时代并不算什么大事,很多王氏子弟做得更过分,但对于王莽而言却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会给王莽留下污名,于是在王莽的逼迫下,他的长子只好自杀了。而王莽的二儿子因为替汉平帝说话,也被王莽害死了,因为汉平帝喜欢淳于长而不喜欢王莽。至于王莽的小儿子,也没能摆脱噩运,两个哥哥的死让他心有余悸,尽管做了太子,还是诚惶诚恐,生怕那一天父亲为了名誉和面子又要拿自己开刀。

王临作为王莽的小儿子,和王莽的一个婢女有染,这个婢女就是王莽夫人身边的贴身侍婢,王临担心自己的丑事被王莽发觉,于是和这个侍婢合谋,准备谋杀王莽。他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在信里面写道:“哥哥都是三十多岁就死于非命,我马上也到这个年龄了,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样,可能也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了!”王莽发现了这封信,不免对王临产生了怀疑,于是妻子的葬礼,他并没让王临参加,随后对那个侍婢严刑拷问,那个侍婢受刑不过,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王莽于是令王临自尽,这样一来王莽的三个儿子都死在了他的手里,他的夫人也因为伤心过度,先是双目失明,而后撒手人寰,王莽为了权力,维护自己的形象,彻底成为了孤家寡人。

王莽属于正史里最早实现禅让的人,他没有通过武装推翻政府的方式,而是通过相对温和的办法,不断地为自己造势,到了最后天下人都要求他继位,他把自己一步步推向了顶峰,这背后是王莽苦心经营多年,不择手段的结果,过去只有舜禹才提到过禅让,而王莽是践行的第一人,他不贪图钱财,因此他可以把自己的钱财拿出来发给大家,还可以给全体官员涨工资,还可以建造很多“经济适用房”,给那些需要的人居住,发生灾荒的时候,他就吃素不吃肉,能够做到克己服人。

王莽登上帝位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就是土地改革,把全国的土地都无偿征收,收归国有称之为王田,也就是国家的土地。每个人一百亩地,耕者有其田,要彻底改变商鞅变法以来的土地私有化,因为王莽看到了土地私有化导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这在汉哀帝时,已经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王莽推行井田制,想用王道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是豪强们怎么可能把土地交出来呢?王莽还废黜了奴婢制度,以后不能叫奴婢了,只能叫私属,还禁止买卖。这政策看上去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因为豪强们不甘心土地被国有化,而农民们没有土地,又不能卖身为奴,生活得更加艰辛,因为他们根本分不到土地。要保证土地国有化,就需要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但豪强和农民都不支持,儒生们又没有能力,王莽的改制只存在理论上的合理性,现实却是无法操作的,因此王莽的土地国有化改革注定失败。

王莽在其他方面的改革大同小异,如盐铁官营,王莽把资源又全部集中起来,但这么做在汉武帝时期就被纠正过,国家过度的干预,只会让经济更加失序,但王莽把汉武帝时期这些错误的策略又恢复了。很多人说王莽是个穿越者,认为他的思想超前,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王莽不是超前而是复古,他推行王道,想以“纯儒”治国,但这么做本身就是行不通的。他只看到了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面现象,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实质。汉代治国经历了两个阶段,建国之初国力衰弱,因此推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这时候的国策是道黄老之术,也就是道,顺其自然遵从自然规律。到了汉武帝时期则推行“外儒内法”,一方面崇尚儒学,但另一方面重用酷吏就是明证,如张汤、致都乃至后期的江充都是酷吏代表。

我们把王莽和霍光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二人的区别,霍光这个人在研究盐铁官营问题的时候,组织了一次辩论,让人和桑弘羊辩论,因为霍光认为自己在经济上不是专家,自己的看法难免偏颇有失公允,因此他组织了专家辩论,这样问题就清楚了,开边兴利的国策导致了后期的穷兵黩武,这是汉武帝统治后期最大的问题,既然大家达成了共识,那么就改正,这叫有理有据有方法,容易获得认可和成功。反观王莽,他不贪财,可以把土地分给穷人,可以把钱财用于拉拢人,但是缺少建立长效机制的眼界和能力,因此当王莽手里的资源枯竭后,他的统治也就到了尽头。他通过匿情留名的办法,获得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支持,连乞丐都认为王莽是天选之子,这说明王莽动员能力强,但这些办法只能收一时之效,属于阴谋诡计而不是治国之道,因此王莽改制,导致社会各个阶层都怨声载道。

为了博取虚名,王莽耗尽了自己所有的资源,最后只能在渐台和他的支持者们一起灰飞烟灭。

标签: 王莽

更多文章

  • 王莽篡汉的经过王莽篡汉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悄然几度秋色凉标签:王莽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新朝的皇帝,也可以称为建兴帝或者新帝,在位时间是公元8年到公元23年,算是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之一。王莽篡权说的主要就是在西汉末年时期,王莽运用计谋夺得西汉时期的政权的历史事件。王莽篡汉的经过王莽一抓回政权马上就清除了外戚的势力,立刘箕子为汉平帝,他还用真心哭诉的行动为汉平帝祖母冯太后

  • 王莽:创新者还是复古派?王莽到底是不是穿越者?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王莽

    西汉末年,已经深处高龄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正坐在自己的宫殿里。她是汉元帝的皇后,极其长寿,已经送走了三任皇帝。虽然她是王家人,但是已经出嫁到皇室数十年,心中早就认定自己就是刘家人,要守护刘家的江山。而现在,她的侄儿将要篡夺这片她守护了将近几十年的皇位,她是完全无法接受的。很快,宫外便传来消息,陛下即将到

  • 王莽改革的历史意义,「穿越者」王莽?为何最后身首异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王莽

    今天我们从土地制度聊聊颇有争议的新朝,就是王莽篡汉后建立的新朝。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啊,曾一度被称为未来人。那他究竟做了什么呢?王莽篡汉之后,他实施了一个所谓的“托古改制”,王莽其实就是想要试着解决当时社会尖锐的矛盾。这个托古改制里面,针对土地制度就有很多的探讨。从秦朝以来,土地私有制被

  • “穿越者”王莽,一手烂牌打出王者轰炸的华丽效果

    历史人物编辑:YES星球标签:王莽

    众所周知,历史上很多皇帝要么是自己打下江山,要么就是拼爹拼妈继承皇位,可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竟然是“民选”出来的,真的假的?答案是:真的,这个人靠着“人设”一步步俘虏人心成功上位,然后为即复古又超前的骚操作跌下神坛,以至于死后,头颅还被后朝收藏近300多年。他就是被后人戏称为“穿越者”的王莽,因为他

  • 王莽:不可思议的“穿越者”?逆天发明领先世界1000年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王莽

    地皇四年九月,69岁的王莽站在城楼上,看着绿林军的士兵攻入城内,却无计可施。最终他被商人杜吴所杀,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大新朝也随之灭亡。王莽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的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基本都是“巨奸”二字。但是现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为他正名,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是一个

  • 疑似穿越者王莽,头颅被割传了272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王莽

    公元23年10月6日的战乱中,王莽被商人杜吴斩首杀死,首级被悬于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分裂了王莽的尸体。王莽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他推行的“王莽改制”,可以说是非常超前,甚至后世说他是“最早的社会主义践行者”。可是史书上对于他的记载,多半来源于“篡汉”,撇去这些政治因素不说,王莽确实是把大汉朝拦

  • 为何说王莽是一位穿越者?看王莽穿越的4大证据,只能服气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王莽

    在西汉与东汉之间,有一个存在了16年的王朝,是被王莽所开创的新朝。虽然新朝的存在时间比较短,对世人也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甚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有这个朝代,但是王莽的大名却名满天下。王莽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自然不是因为他当过皇帝,而是因为他被称为“穿越皇帝”。一是,王莽当上皇帝以后,制定了一连串的改革政

  • 为什么王莽被杀后从东汉到晋都收藏着王莽的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王莽

    根据《晋书·张华传》记录:“军火库着火了……所以汉高的蛇刀、王莽的斗、孔子的鞋子等历代珍宝都被烧毁了。”王莽的头颅一直作为“宝物”保存在宫中,直到两百多年后被一场大火烧毁。也就是说,王莽死后,他的人头已经被皇宫收藏,经过宣汉、东汉、曹魏,传到西晋。王莽的脑袋是个什么“宝贝”?王莽所在的王氏是西汉末年

  • 历代皇帝为什么要珍藏王莽的头颅?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王莽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问杜吴王莽的尸身在

  • 异类王莽,心有天下,奈何生不逢时!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王莽

    历史就像一个迷宫,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从入口探索到出口,而历史人物也常常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仅仅是通过他人只言片语的评价,就很难真正深入了解到他真实的样子,在这一点上,西汉王莽就是典型代表,白居易斥他为伪君子,甚至写下诗歌:“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