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重文轻武,宋朝名将狄青因为这些奇葩理由被贬,抑郁而死

宋太祖重文轻武,宋朝名将狄青因为这些奇葩理由被贬,抑郁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翟梦迪 访问量:2286 更新时间:2023/12/27 14:51:51

我们中国历史一向都讲究文武结合,马背上打天下,文章中求太平。这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让他长远的发展下去。这些毕竟都是我们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得出来的结果,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一定会存在试验期,比如我们今天说的宋朝。

因为之前在五代十国那个时期都是武将在治天下,所以社会很混乱,百姓生活不安定,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就决定实行重文轻武的战略方针,以此来削弱武人的地位。而且他还认为文人都是那种文弱书生,即便是贪污起来,也不会比武将更过分的。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宋朝的各级地方官都是文臣担任,武将都不能参掌最高军事机密。这样一来,官职最高的武将见了文臣也得行礼问好。所以,经过这么一折腾,武将的地位那是直线下降。而科举则成为了很重要的制度。后来像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诗句就应景而生了,大家都把考状元当成了无上的荣耀,甚至是比收复故土都光荣!

另外在宋朝还有一个制度,就是当兵的人都得刻字。之前大将狄青因为立下了战功,所以皇帝愿意把他脸上的字给去掉,但是狄青却拒绝了,因为他不愿意忘记自己的出身。结果他因为武将的身份,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抵制,大家都主张让皇上罢免了他。然后就开始找各种理由上奏,但是凡上奏的奏章当中都没什么有力的罪证,就连欧阳修上奏写了好长一篇,却没有一点罪名。

于是各种歪门邪道的理由就出来了,说什么武将属阴,水属阳,刚刚发过的大水就是老天爷看到狄青还在为官对朝廷的警示。皇帝生病,大臣们也说是因为皇上每日忧心事太多,好不容易恢复了,忧心事可以解决,但是可疑人却还未除去。总之,近几年国家发生的大事,或者是传说狄青家里的事都成了大臣们要除去他的理由。于是已经为枢密使四年的狄青最终还是被罢官了,就算如此,朝廷也仍然放心不下,隔那么两个星期就会派人去“慰问”一下他,搞得狄青本来就被谣言中伤,心里难过,这种监视更是让他觉得每次来人都是他的末日,就怕又出什么事情怪在他头上,就在这种惶恐当中,没过半年,就抑郁而死了。

标签: 狄青

更多文章

  • 此将军被誉为当代狄青,疆外血战,马革裹尸,二十万父老含悲跪迎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狄青

    1942年夏,一群衣衫褴褛的中国士兵步履艰难地穿行在缅甸的原始丛林中,他们一个个饱含着热泪,面露坚毅的神色,轮流抬着一具已经腐烂的尸体,在缅甸找不到棺木,将士们就把军装脱下来裹在这具尸体。那些军装什么军衔都有,士兵、尉官、校官,一件裹一件,层层叠叠……无论荆棘丛生,道路怎么难行,他们都不肯放弃这具尸

  • 大臣:狄青要谋反!皇帝:何出此言?大臣:他家狗头上长龙角?

    历史人物编辑:老蔡搞笑集标签:狄青

    大臣:狄青要谋反!皇帝:何出此言?大臣:他家狗头上长龙角?自我国秦汉之际开始,华夏这片土地上无论王朝怎样的更迭,汉人由来已久的那种尚武传统却是不曾改变或是减弱,尤其是汉朝之际,可以说是达到了尚武风气的巅峰,然而在到了宋朝之际,因为出于对统治地位的担心,有着极为严重的“重文抑武”的思想,使得朝堂之上武

  • 狄青,死于政治谋杀的名将,宋朝为何容不下一个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狄青

    “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为好儿”这句话出自北宋名臣王铚编写的《默记》,是韩琦怼给部下求情的面涅将军狄青的。当然,从狄青和韩琦的品行来看,这个出了名的“狄汉臣受辱事件”似乎也不太可能发生。但是,王铚却用这句话说出了一个无比扎心的事实,那就是整个大宋朝对军人群体的蔑视与警惕。狄青,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帅到戴面

  • 宋朝名将狄青,因为这句口头禅,被朝廷猜忌,最终抑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小舟说史标签:狄青

    这篇文章我们来说说宋朝的名将狄青。狄青是一个十分勇猛的大将,他的脸上有刺字,擅长骑射,所以都被人称为“面涅将军”。在和西夏打仗的时候,他每次都是带着一个铜面具,披头散发地冲在前面,所向披靡。所以西夏的军队每次看到他的时候都没有人敢阻挡在他面前。就是因为他作战勇猛,所以慢慢地就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后来他

  • 北宋名将狄青为什么会被贬官,他是欧阳修害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狄青

    “流水的宰相靠嘴炮,外放的倒霉蛋全国跑”——此乃宋朝一大奇观。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宋朝官场,那就是“三个文官狗咬狗”,明朝党争厉害?比起宋朝那就是孙子。还好,北宋立国传统好,蛤蟆文官随便噪。老赵家兄弟重文轻武,对文官比较优待。文官们“呱呱”乱叫,对错没事随便咬,咬好了我上你下,咬不好你上我下。

  • 对抗西夏三战三败,狄青事件后,北宋武将为何如此“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狄青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的这首词,在当时险些为他惹来了大麻烦。因为在别有用心之人眼里,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怯战心理。这是当时他在对抗西夏时所作,那时候的北宋三战三败。其实,这对于北宋而言都是家常便饭之事。而北宋武将为何如此"无能"?因为它几乎没有打过什么漂亮的战役。究其原因,还是缺乏

  • 为什么说狄青因为“胆小怕事”,反而赢得了更多尊重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狄青

    为什么原著说狄青“胆小怕事”更受尊重呢?这批将领更是位高权重,但作为逐渐失去光彩的北宋军界,狄青能建功立业更难能可贵。军队在作战中起到了奇效,因为北宋将士对这样一位“闻风丧胆”的指挥官敬而远之,全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自然更高。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件事还得从狄青和西夏的那一战说起。狄青虽然捷报频传,守住了

  • 北宋难得的将星狄青,是如何剿灭南蛮叛乱的?南蛮为何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好运说历史标签:狄青

    北宋仁宗时期,隶属于扈州(今广西沪宁县)西南之地的南蛮,名为广源州的地方,有韦居氏、黄氏、周氏、侬氏四个大家族,后来侬氏家族的势力逐渐兴盛,其前酋之子侬智高占据安德州,僭称大南国,建元景瑞,意欲入贡中原赵宋朝廷,成为其藩属国,抵御交趾的李朝,却没想到被宋廷拒绝,索性一怒之下发动了叛乱,出兵攻打宋朝的

  • 狄青明明已经逆袭,为什么又被打回原形?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狄青

    每个屌丝都在寻找逆袭之路,有不少人成功了,也有不少人失败。且看这4位历史名人的悲剧和教训。狄青:摆正你的心态,不是每个人都能当老大北宋名将狄青,是标准屌丝出身,从士兵一步一步升到大将,最后当了枢密使——北宋掌管军队的最高官员。逆袭到这个程度,在北宋一朝绝无仅有。军中大小将士,无不以狄青为榜样。狄青似

  • 举荐无数贤才的欧阳修,为何要多次弹劾名将狄青?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狄青

    欧阳修是宋朝最著名的贤臣、伯乐。一生惜才爱才的他,曾向宋仁宗举荐过无数贤才,其中就包括曾巩、苏轼、王安石等名臣。既然欧阳修如此爱才,那他为何反复弹劾名将狄青呢?对于强敌环绕的北宋而言,弹劾狄青无异于祸国殃民之举。要知道,当时的狄青是宋廷为数不多的名将、猛将。欧阳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狄青作战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