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阮小七做了一件事,不但救了自己,还让三位梁山好汉都得以善终

阮小七做了一件事,不但救了自己,还让三位梁山好汉都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利山 访问量:3236 更新时间:2024/1/25 23:05:49

一、阮氏三雄和七星聚义

《水浒传》中,亲兄弟有不少,比如宋江和宋清、谢珍和谢宝,张顺和张横等,当然还有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看这三兄弟的名字,其实已透露出这三位,可谓真正的“贫下中农”,犹如过去穷苦人家,给孩子起名叫什么“拴住”、“狗剩”等差不多。

甚至小编都怀疑,最初施耐庵设定的是兄弟七人,后来由于水浒好汉太多,所以施耐庵仅取了老二、老五和老七,三人入书。因为“七”这个数字,在中国一直都具有特殊意义。

据《汉书律历志》中言: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而《说文》中有曰:七,阳之正也。在天上有北斗七星,神话传说中有七仙女,《西游记》中有七大圣,现今有七位葫芦娃......

自然在水浒中,也必有“七的传奇”,这就是晁盖的七星聚义,晁盖晚上做了个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第二天,便是刘唐前来投奔晁盖,告知生辰纲的事情。

然后由晁盖、吴用、公孙胜、李唐和阮氏三雄,应了这个“七星聚义”的梦境,白胜是那道白光,一起劫了生辰纲后上了梁山。林冲火并王伦后,晁盖坐上了老大位置。从此揭开了水泊梁山好汉聚义的大幕,盖因“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现在,来看下阮氏三雄的长幼和绰号,阮小二为长兄,绰号:立地太岁。阮小五为次,绰号:短命二郎。阮小七为末,绰号:活阎罗。尤其要记住阮小七这个“活阎罗”的绰号,后面会专门提到!

二、阮氏三雄在梁山上的遭遇

自上了梁山后,这三兄弟便同进退,成为了晁盖的铁杆。但奈何随着天王晁盖被害后,宋江当上了老大,这三兄弟由于属于晁盖铁杆,对宋江不大服气,而遭到冷落。

在水浒108将大排名时,宋江的铁杆兄弟,混江龙李俊,后来者居上,排在了他们三人前面,成了梁山水军头领中的第一,等于成了三兄弟的领导。

阮氏三雄在跟随晁盖时,一直是风生水起,劫生辰纲、大败何涛等,但自宋江当了梁山老大后,李俊便从沉默中爆发,而力压三兄弟。所以许多人都戏称:阮氏三雄和李俊的遭遇,深刻说明了老大的重要性。

在宋江接受招安,随着征讨方腊的胜利,梁山好汉们已经所剩无几了,108将已成昨日黄花。好在阮氏三雄中的阮小七活了下来。但就在此刻,阮小七做了一件事!

三、阮小七做了一件事,却救了三人得善终

书中道:却说阮小七杀入内苑深宫里面......便把衮龙袍穿了,系上碧玉带,着了无忧履,戴起平天冠......跳上马,手执鞭,跑出宫前。三军众将,只道是方腊,一齐闹动,抢将拢来看时,却是阮小七,众皆大笑……

哪料阮小七此举,却惊动了童贯的两员战将,虽打仗很无能,但扣帽子的本领却高强,硬说阮小七是“学方腊”,意思就是说,阮小七要造反。阮小七立时大怒,差点杀了这两位,由此埋下了祸根。

回京后,阮小七就被告了一状,死了两个哥哥,拼死拼活得来的官职由此便丢了,被贬为庶民,阮小七便带了老母,回还梁山泊石碣村,依旧打鱼为生,奉养老母,以终天年,后来寿至六十而亡。

所谓塞翁失马,可见正是阮小七“秀龙袍”这事,却阴差阳错的救了自己一命。不然以阮小七曾得罪过朝廷官员,性格骜不驯等,若真当官当久了,必会被陷害。

且更让人称奇的是,就在阮小七丢官回乡后,这事便被柴进知道了,柴进立刻就想起了,在破方腊,自己曾做过方腊的驸马爷……于是柴进装病,主动辞官,回了沧州,最后无疾而终。

柴进能善终,真要感谢阮小七秀龙袍,因为对柴进来言,阮小七的遭遇,等于试探出了朝廷对梁山众人的态度,让柴进嗅出了“秋后算账”的信息,所以立刻辞官,相反再看宋江、卢俊义,这事他俩不知道吗?不可能!但却根本没意识到“风向变了”。

除了柴进外,扑天雕李应随后也意识到危险来临了,眼看柴进辞官而去,李应也很快称病,辞官而走,并拉走了鬼脸杜兴,一起做了富豪。

李应之所以比柴进反应慢一拍,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柴进是大周帝王柴荣之后,见识过大场面,明白官场中的玄妙,而李应却是富翁,自然对于官场上的风向等,不如柴进敏感,但他聪明就聪明在,盯住了柴进,而不是如卢俊义般完全看着宋江。

所以说,宋江哪怕到最后,都是有机会逃生,因为阮小七绰号叫“活阎王”,就等于说明他是梁山好汉中,生死之事的“风向标”,所以柴荣、李应、杜兴这三人在最后一刻,随着阮小七的离开,也纷纷离开而得了善终。

再看那些没有离开的梁山好汉们。首先是关胜,他因酒后坠马而死,此事堪称全书最离奇的事件,小编会日后会专门解读。还有朱仝,他必须要活得好好的,谁让他姓朱?《水浒传》成书在大明时期,皇帝姓朱!谁敢让他有个意外?

呼延灼最后为大宋战死,因为他是北宋大将呼延赞之后,杨家将的后代杨志死了,忠义无双的关羽后代,关胜死了,怎么着也要有一人,来捍卫祖先荣耀吧。

如今,就剩下宋江、卢俊义、吴用、花荣、李逵还活着,但随着活阎罗阮小七最后离开,这五人死得一个比一个惨,卢俊义坠河而死,宋江喝毒酒而死,李逵被宋江骗喝毒酒而死,等于被宋江害死,吴用和花荣吊死在宋江坟前……

标签: 阮小七

更多文章

  • 阮小七在水下凿穿了高俅大型海鳅战船的船底,是真是假?

    历史人物编辑:矿明讲史标签:阮小七

    殿帅府太尉高俅奉旨征剿梁山泊,挑选一万五千精锐御林军,征调十路节度使各带一万人马,还有刘梦龙的一万五千水军,十三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梁山泊。八百里水泊是梁山的天然屏障,芦苇蒹葭遍布,港汊水湾极多,易守难攻。高俅不熟悉水情地形,吃了水战的亏,两次水路进攻都告失败。高俅下令停止进攻,招募工匠民夫,征集大树

  • 《水浒传》中那个偷喝御酒,敢穿龙袍的阮小七为什么不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刘规说娱乐标签:阮小七

    说到水浒传,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个个都是胆大包天的人物,天不怕地不怕,敢和朝廷作对,大多数都是一些强盗头子,谁都敢惹谁都敢杀。其中就有像武松,鲁智深和李逵这样的人物。但是这三个人还是有自己的底线的,对于惹不起的人还是会退避三舍。李逵就是其中之一,李逵虽然凶猛强悍,但是却是欺软怕硬的主,在梁山中有很多李逵

  • 梁山好汉活阎罗阮小七,因穿着龙袍戏耍被贬为平民,60岁寿终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阮小七

    阮小七,绰号"活阎罗",是梁山英雄中第三十一条好汉,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六位。阮小七在阮氏三兄弟中年纪最小,跟随两个哥哥行走江湖,干下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在黄泥冈和晁盖等用药酒麻倒青面兽杨志,劫了生辰纲。浔阳江上救宋江,打败官军。梁山泊里驾舟踏浪,先打败何涛,再打败高俅,水中的功夫,令梁山好汉们刮目

  • 此人在水浒中陷害阮小七,但历史上他却是抗金殉国的忠魂!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阮小七

    相信看过小说原著《水浒传》的朋友,对“王禀”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此公在两部电视剧中没有登场,两部电视剧在南征方腊时也总是草草收场)王禀身为朝廷大将,出现在《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的第一百十七回中,也是宋江率军和方腊鏖战乌龙岭的时候,王禀跟随枢密使童贯和赵谭一起,去宋江军中赍赏,得知宋江连日损兵折将,便

  •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如果你看懂阮小七的清醒,你就读懂了水浒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阮小七

    戏曲《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中有一首名为《寄生草》的曲子,其中有一句唱词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但是鲁智深拥有一颗佛心,路见不平便要拔刀相助,甚至不惜惹上官非,算不上无牵无挂。《水浒传》中真正“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人,应该是许多人忽视的阮小七。一、活阎王阮小七阮小七第一次出场是在七星聚义一章,托塔天王晁

  • 阮姓为何能成为越南第一大姓?莫非真是水浒传中阮小七的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半仙儿标签:阮小七

    在中国一个人的姓氏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家族与身份的归属,长久的历史孕育出无数个姓,古代皇帝的姓氏对于平民百姓还是需要避讳的存在。除了常见的王、李、林等姓氏,有一个姓氏在中国十分少见,在越南却成为了第一大姓,正是阮姓,那么这个姓氏的由来是如何的?对于阮姓的缘由众说纷纭,有个说法称阮姓来源于《水浒传》中

  • 足坛108将(第31位活阎罗 阮小七)

    历史人物编辑:常晓锋标签:阮小七

    前言记得2008年,当时CCTV5天下足球栏目做过专题节目《足坛108将》,将当时世界足坛上百位巨星与名著《水浒传》当中的一百单八将相对应。时过境迁,14年过去了,不少球星已经退役,年轻球员登上舞台,于是突发奇想,策划盘点当今足坛现役球员的一百单八将。争取每天更新1位人物,喜欢的朋友请收藏合集!以下

  • 为什么阮小七能被评为“上上人物”?阮小七披龙袍是故意的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阮小七

    水浒传中,有一位好汉被评为梁山众好汉中的“上上人物”,那便是阮氏三兄弟里的老幺阮小七,阮小七有什么本事?那就是水里的本事很厉害,要说起水里的本事,梁山上比阮小七厉害的人不少,他的两个哥哥的水性和武功就比小七强,更别说混江龙李俊、船火儿张横、浪里白条张顺了。这些人的排名都在阮小七的前面。那为什么又说阮

  • 能伏在水下七天七夜,张顺为何如此“逆天”?看他历史原型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张顺

    《浅说水浒》第518期(文/焦目)说过很多次梁山的马军头领和步军头领了,像卢俊义、林冲等五虎将、史进等八骠骑以及鲁智深、武松等,都是马步军中的高手。他们代表的是梁山猛将实力,从他们的战绩可以发现,他们在水浒中是一流的,别说辽国,就是方腊和朝廷军,顶多也只是和梁山在伯仲之间,而不是超越。马步军中高手多

  • 中国竞翔部长张顺奎谈“关键鸽”与“五六论”

    历史人物编辑:车师傅标签:张顺

    上海滩鸽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信鸽获得高位奖,贵在“一滴血”,这意思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赛鸽均含有优秀的血统,因而当某一赛程竞翔出现冠军,便有人把此鸽的“某一滴血”言传出来,使之上代血系身价百倍。张顺奎觉得此话有理,但不全面。他在长期育鸽竞翔过程中,提出“五六滴血”和“关键性种鸽”的论点,这就是说在现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