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108将上梁山之前,并不是在一起,而是分为不同的小组。他们也并不是同时归水泊,而是分批次,直到71回才彻底大团圆。本来,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毕竟人物太多,作者要分主次地写,他们身份地位也都不一样,上山缘由也不同,分批次上山,是必要的事情。
然而,总有人据此说,梁山分为很多派系,诸如五大派系,九个派系三个嫡系等等。甚而还有人公然说,李应、卢俊义等人痛恨吴用;桃花山孔氏兄弟,清风山几位头领都是宋江的嫡系。孙立排名不如解珍解宝,是被打压了等。
这其实,根本不合作者本意,属于阴谋论。
书中七十一回,作者在开篇的赋文中已经说过了,“八方共域,异姓一家”。这就表明大家都是好兄弟,一家人。
另外,好汉们大聚义时,曾经立下誓言。
宋江为首誓曰:“……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鉴察,报应昭彰。”誓毕,众皆同声共愿。
从“共存忠义于心”“同声共愿”等词完全可以看出来,他们是一条心。
立誓是结义时的誓愿,这种桥段在古代小说甚至历史中,也是有的。比如刘关张结义,瓦岗寨群雄结义,羊角哀与左伯桃结义等。近代以来,一些人结义都用三柱半香,就是据此而来。三炷香,是为了羊左之交的“仁义”;刘关张的“忠义”;108将的“侠义”。
而那半柱香,则是因为瓦岗寨的“有仁无义”,因为程咬金、徐茂公、秦琼等人,最后都与单雄信决裂了。他们之间,或有仁心,但无义气。
据说结义点三柱半香,源自明末清初的洪门,可见连黑帮都信奉108将之间的情义。只是不知道为何,现在一些读者乃至学者总是以己度人,硬是把同心协力的梁山好汉,解读为四分五裂,各怀鬼胎的小人,实在令人费解。
你不能用后人的眼光,或者自己的角度,来批判书中的人物。站在作者角度,用那个时代的思维来解读,才能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否则,西游中恐怕也没几个好人了。猪八戒、小白龙、沙和尚都该死,因为他们吃人无数;佛祖和老君等也有罪过,他们放任地面的妖怪,危害人间,纵容部下烧杀抢掠;就是猴哥,也不完美,他做官却偷吃蟠桃,监守自盗,大闹天宫,盗吃仙丹,踢翻八卦炉,搞得人间多了一座火山……连他自己都说惹下了大祸。
可实际上呢?后人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对他们都是褒奖的,还奉他们为菩萨圣人英雄。
同样框架结构和故事主题,同样都曾经下界为妖,同样有过罪愆,为何读者厚西游而薄水浒,赞唐僧师徒而贬梁山好汉呢?
还有人说,宋江打压了孙立,因为孙立立功很多,排名反而不如后辈的解珍解宝。
其实书中都说了,“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石秀排名33,孙立能高到哪里去?再说了,乐和与顾大嫂排名更低呢,怎么没人觉得宋江打压他们,就因为孙立武功高(其实也不如石秀高)吗?排名又岂能都论武功?
书中多次说过,排名天定,多简单的事儿呀!而且从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就已经说过,这算是官方设定。后人不顾这个事实,还非要说排名是宋江搞的鬼,实在是应该多读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