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潘仁美是被冤枉的吗?非也,因私心害死杨业

潘仁美是被冤枉的吗?非也,因私心害死杨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青瑶书上 访问量:4126 更新时间:2024/1/4 1:16:40

潘美,字仲询,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北宋开国名将。

演义中的潘仁美

潘美,即传统戏剧《杨家将》和演义小说中的潘仁美。在中国民间,形同秦桧、贾似道之类的反面人物,是奸诈狡猾,残害忠良的大奸臣。

戏剧中潘仁美形象

他之所以成为杨家将的“死对头”,戏剧和小说这样认为:杨业归宋之前,曾枪挑潘仁美落马并刺了他十多枪,佘太君也曾将其射下马来,由此,潘仁美恨死了杨业夫妻,必欲除之而后快。

后来,潘仁美的女儿当了娘娘,他则爬上掌兵元帅的位置,遂借陈家谷口战斗的机会,害死了杨业。杨七郎回来搬兵,被潘仁美用酒灌醉拿乱箭射死;杨六郎再一次向他求救,又差点儿被他害死。

杨七郎之死

杨家忍无可忍告了御状,太宗这才知晓实情,传命党进夺了潘仁美的兵权,经左丞相寇准设计审理,弄清了潘“国丈”的累累罪行,由此他也成为人神共愤的奸臣。

而到了近代,史学家却普遍认为这严重不符合事实,害死杨业的另有其人,潘美是个大大的忠臣,历史真是如此吗?潘美真是被冤枉的吗?

潘仁美其人

潘美的父亲潘璘是一名小军官,常年在外戍边。潘美自小喜欢读书,长于文墨。26岁那年到后汉当了一名典谒,专门负责接待宾客和联络事务,后因不满后汉的统治,又跑到后周那里做事,认识了郭威义子柴荣,并受到其赏识,任其侍从。后来又参加了柴荣与北汉的高平之战,因功升至西上阁门副使,并结识了后来成为大宋皇帝的赵匡胤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初三,潘美积极参与“陈桥兵变”,为赵匡胤“黄袍加身”立下“首倡”之功。

赵匡胤黄袍加身

潘美在陈桥兵变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史料没有具体记载,但兵变后,赵匡胤待潘美极厚,“令美先见执臣,宣旨于中外”,成为赵匡胤心腹之臣。可见对于赵匡胤的篡位,至少潘美是不反对,甚至是“积极参与”的。

此事,潘美可以说办得极不地道,先不说他与柴荣关系亲厚,单是潘美是靠着柴荣的提拔,才一步步成为朝廷重臣这一点,说潘美“忘恩负义”并不为过。

后来,潘美又任漂州防御使,攻克军事重地郴州。6年之后,参加征伐南汉的战役,攻克广州,灭亡南汉,因功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兼岭南转运使,成为举足轻重的一路诸侯。

潘美

开宝七年(974年)九月,潘美参与征伐南唐的战争,为副元帅。他以奇袭的方式获得胜利。南唐破后,潘美被任命为宣徽北院使。宋太宗上台,改任为宣徽南院使。

陈家谷之战始末

大家都知道,人称“杨无敌”的杨业原属北汉,宋太宗北征时,随北汉主刘继元归降了宋朝。杨业虽是降将,但宋太宗久闻其名,对其归降,非常高兴,不但恢复他的本姓杨氏,并将其名改为单名"业"(杨业原名重贵,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名刘继业 )。并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兼郑州防御使。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杨业在雁门关之战中大破辽军,威震契丹。

杨业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共派出了东、西、中三路大军:东路军以曹彬为帅、崔彦进为副帅,为进攻幽州的主力;中路军以田重进为帅,出飞狐,以切断辽国西去的通道,孤立代北诸郡为战略目标;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帅,攻击代北诸郡。同时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为西路军护军。

西路军在接连攻下云、应、寰、朔四州后,打算挥师东进与中路东路大军合围幽州(北京),可惜的是东路曹彬大军贪功冒进,在岐沟关大败,中路军在飞狐口陷入苦战,被辽国大将耶律斜轸斩首数万级。

面对不利形势,宋太宗只得下令撤军,并令西路军掩护四州百姓南迁,南迁百姓行动迟缓,导致西路军被辽军追上。

宋太宗

面对如此形势,杨业认为不可力敌,应在陈家谷口设伏,以挡辽军。对杨业的合理作战方案,护军王侁不但提出异议,甚至恶毒攻击杨业畏敌怯懦,杨业不得已只得孤军深入,狙击寰州的辽军,方便大军和百姓撤离。

临行前,他与主帅潘美约定在陈家谷口汇合,以作接应。

杨业在寰州被辽军围困,王侁、刘文裕见势不妙不但不去救援,反而擅自逃跑,潘美见状不能制止,自己竟也擅自退却。

可怜杨业带军从中午战斗到傍晚才突围到陈家谷口,却发现没有潘美和王侁军队接应,杨业没办法只得率领剩下的军队与辽军死战,部下全部战死,杨业受伤落马后被擒,杨业誓死不降绝食而死。

杨业

潘美是害死杨业的帮凶还是元凶?

杨业之死,潘美是脱不开干系的,从宋太宗对他的处理可见一斑。《宋史》评说潘美“战于陈家谷口不利,骁将杨业死亡,美坐削秩三等”,回朝后,宋太宗对潘美进行追责,潘美由原来的检校太师连降三级,成了检校太保。

很多人认为杨业之死,王侁是罪魁祸首,但为何戏曲演义皆“抹黑”潘美,而对王侁“置之不理”呢?

王侁

潘美是元凶原因有三:

一、潘美不能控制王侁,非是不能而是不为。

潘美是主帅,王侁是监军。监军有监督之权,而主帅有决策职权,尤其是在军事层面。但为何一般监军都比较猖狂,很多时候都凌驾于主帅之上?这主要是因为监军一般是皇帝亲信,有密告之权。但潘美不是这种情况,无论是从职位、威望还是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信任度,潘美都要高于王侁,所以潘美不能制止王侁逃跑,还是在于潘美明哲保身,不愿得罪王侁。

这就好像岳飞之死,是怪秦桧还是赵构,如果赵构不是默许甚至支持,秦桧能害死岳飞吗?不能因为秦桧是直接责任,而忽视幕后推手赵构。所以杨业之死,潘美逃不脱领导责任以及纵容之责。

潘美

二、潘美自己也退却,是背后捅刀。

潘美身经百战,不是不知道自己擅自退却的后果,明知如此,只能说明潘美怕了,怕把自己也折进去。既然如此,就不应该答应杨业在陈家谷口接应。说轻一点,潘美这是毁诺,严重一点,这是见死不救、背后捅刀。

王侁是小人,众所周知,做出此事并不奇怪,而你潘美“素有忠信之名”,做出此等事来,你说杨业怨恨王侁还是潘美。这也是演义抹黑潘美,放过王侁的主因,“爱之深恨之切”!

杨业

三、潘美不救杨业,因害怕功高震主。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潘美害怕功高震主故意不救杨业。上面说到伐辽有三路大军,但只有潘美的西路军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他两路几乎都是以损兵折将而告终,潘美可以说是一支独秀。

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地为官之道,潘美应该是清楚的。如果杨业的出兵成功了,那是你杨业的功劳,失败了,如果我再救了你,岂不是功劳簿又增了一笔,“将军难免阵前亡”你杨业死就死吧,也怨不得我!

以潘美有负柴荣的行为来看,这不是不可能。

所以,杨业之死,潘美的责任并不在王侁之下,甚至犹有过之,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俞樾在《小浮梅闲话》中也说:“其时潘美为主将,不能辞其责耳。”

实事求是地说,潘美对于宋王朝的贡献,远远大于杨业。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因私心害死杨业的事实。

标签: 杨业

更多文章

  • 杨业“雁门关大捷”以三千宋兵对十万辽兵,为何杨业赢了?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杨业

    北宋灭北汉时,击败了辽大将耶律沙的几万援军,斩杀了五员敌将和上万士卒。这就使宋太宗增长了伐辽的勇气。不过,宋军将士出征日久,加之在北汉掳掠许多财物,所以,人人思归,不想伐辽。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六月,宋太宗不顾将士的反对,率主力从太原向辽的南京(今北京)进发。契丹易州(今河北易县)刺史刘禹举州投

  • 历史上的“潘仁美”是真的害死杨业的元凶吗?

    历史人物编辑:微历史之中山古国标签:杨业

    这里说一位大家很熟悉的人物:潘美。可以说,潘美是一个被大家说烂了的人物(“翻案”典型)。我们也都知道,在小说《杨家将》中,潘仁美(原型潘美)嫉贤妒能,故意将老将杨继业置于险境,相继害死了杨继业与杨七郎,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奸臣、小人。当然,我们说“演义”,有时候是根据史实加工,从而重新演绎的。潘美先生之

  • 害死“杨家将”开山祖杨业的元凶背景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杨业

    相信大家对于《杨家将》都很熟悉吧,在电视剧中养家的男儿战死沙场,逼得杨家女郎们上阵杀敌。在电视剧中,杨家将结局一个比一个惨,对于凶手也就是“潘仁美”狠的咬牙切齿吧。而在历史中,潘仁美其实就是北宋的名将潘美。在公元986年的时候,宋军兵分三路讨伐辽国,潘美当时率领云、朔、还有应的州行营向西去,最后胜了

  • 杨家将的后代在哪里?据说这个村子1000多人,大约一半是杨业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杨业

    像很多戏迷喜欢听戏曲《佘太君要彩礼》那一段,我也曾听母亲吟唱“一两星星二两月……”那精彩的片段,这是什么的情景下使其佘太君如此大胆向圣上要彩礼呢?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六十多岁的皇帝,而狮子大开口呢?她的女儿是谁?此女子便是杨八姐,在游春之际偶遇穿便装民间私访的皇帝,皇帝春意怒放,一下子被杨八姐

  • 疯子皇帝宋英宗,在位四年,彻底改变了北宋朝局,给灭亡埋下种子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宋英宗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我们今天的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绝大部分都是宋朝奠定下来的。宋朝在经济文化上的高度发达,让很多文人对宋朝都心向往之,如果问你想穿越回去什么朝代,很多人的回到都是宋朝。但只要是再具体一点,那肯定是想要穿越回去宋仁宗时代的宋朝,因为那是整个宋朝经济文化政治都超级

  • 宋英宗濮议之争始末上:为了父亲的名义,台谏官和执政官辩论赛

    历史人物编辑:旧匣子1标签:宋英宗

    濮议,是影响北宋政局的大事件之一,从治平元年五月二十八由宰相韩琦首倡尊礼濮王事宜,到治平二年四月初九英宗下诏讨论,再到治平三年正月二十二曹太后手书执政表示同意,历时十八个月,实际争执九个月。所争论的内容,简单说就是过继给宋仁宗赵祯的嗣子宋英宗赵曙,该如何称呼他的本生亲父濮王赵允让,是该叫爹(皇考)还

  • 赵元份:宋太宗赵光义四子,宋英宗亲爷爷,可惜王妃是一个悍妇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玮聊娱乐标签:宋英宗

    赵元份作为宋太宗赵光义的四子,性格有点憨厚,就是太老实了,王府大权被王妃把持。赵元份969年出生,母亲是任太仪,本名赵德严,后来改名赵元俊,在986年封为雍王时,再一次改名为赵元份,历任加兼侍中、威武军节度使,淳化年间,兼领建宁军,改宁海、镇东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加中书令,永兴、凤翔节度使,永熙年间

  • 曹皇后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却屹立不倒,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宋英宗

    在北宋时期的宋仁宗赵祯是一位明君,他知人善用,励精图治,在他执政的40多年,宋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后来人们称那个时期叫做“仁宗盛世”,并且称为赵祯是宋朝最伟大的皇帝,然而每一位成功的皇帝的背后都有一位强大的女人,在赵祯的背后的那位女人就是慈圣光献皇后曹氏,很多人认为曹氏只是一个花瓶,可她经历宋仁

  • 宋英宗未曾善待仁宗的公主,为何一辈子疼爱曹丹姝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宋英宗

    宋朝是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政治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发明是出自宋朝期间,在这期间还发展出了和儒学并驾齐驱的理学和心学,可谓是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宋朝共在历史上存续了319年,共历经18位皇帝。但是不知为何,宋朝有好几位皇帝几乎都是无后人继承皇位的,他们的孩子生下

  • 宋英宗赵宗实登基后,为何称病让曹太后垂帘听政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宋英宗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皇权更迭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使新皇帝无法亲政,出现了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状态。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频繁出现,大多数都是因为新皇帝年幼无法执政而导致的。但宋英宗赵宗实即位的情况却令人不解,他即位时已经是三十一岁的成人了,不可能没有执政的能力。然而他在即位的第一年内依旧无法亲政,反而以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