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潘仁美”是真的害死杨业的元凶吗?

历史上的“潘仁美”是真的害死杨业的元凶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微历史之中山古国 访问量:3068 更新时间:2024/2/7 3:40:14

这里说一位大家很熟悉的人物:潘美

可以说,潘美是一个被大家说烂了的人物(“翻案”典型)。我们也都知道,在小说《杨家将》中,潘仁美(原型潘美)嫉贤妒能,故意将老将杨继业置于险境,相继害死了杨继业与杨七郎,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奸臣、小人。

当然,我们说“演义”,有时候是根据史实加工,从而重新演绎的。潘美先生之所以被搞成“白脸”奸贼,也不是没有原因。

在雍熙北伐中,潘美作为西路军统帅,与大将杨业等攻入辽境,斩获颇多。然而随着东路曹彬所部大败于岐沟关,宋太宗急令西路军护送燕云四州归降百姓内迁。其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面对这种危急情况,监军王侁反对杨业稳步撤退的计划,强激其出战辽军。杨业不得已,只得领军出征,他要求宋军在陈家谷口列兵设伏,待杨业转战至此,便可里应外合,以相救援。

潘美便与王侁领所部在谷口列阵,结果王侁贪功先走,不按计划行事。潘美无可奈何,只得随后跟进,沿着交河西南方向行进二十里。等到听闻杨业兵败时,“即麾兵却走”。杨业转战至陈家谷口,眼见四处无一援兵,只得领亲兵死战,最终受伤被俘,绝食三日,死于辽营中。

关于这场战役,王侁是一个重要的责任人,这是无疑的,正是他的强迫与贪功、擅离直接导致了杨业所部的全军覆没。但把注意力转到主帅潘美身上,又能说他是无辜的吗?

在杨、王二人争论时,史料没有记载潘美的任何表态,我们大可认为,潘美默认了王侁迎战的提议。

而在同意杨业设伏陈家谷口的计划后,潘美既不能制住王侁的先行离开,自己又离开了谷口。在听闻杨业部兵败噩耗后,又直接撤离。这样说来,潘美又算不算杨业所部覆没的从犯呢?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潘美作为统帅的无奈,他所要拿的,是一个稳妥的计策,一个让部下尽量少做不必要牺牲的决定。对于潘美在云应之战中的表现,王夫之认为这是他为免得胜受猜忌的“避功”表现。

清代宗室爱新觉罗·昭琏也是持此种立场,他说:宋人伐辽之役,人皆怪曹(彬)、潘(美)二公,当时宿将,何以偾军至此,不知二人固有所避忌也。太宗性猜忌,高梁之役,自有弃军之耻,曹、潘咸太祖时旧臣,若使进克幽州,必招太宗之忌,鸟尽弓藏之感,良有以也。二将颇识其意,故济阳之师已至涿鹿,乃反退雄州就食,虽粗知兵者所不肯为。而彬顾不知耶,适为偾军之计耳。潘美亦然。

说潘美有不好说出口的苦衷,的确有几分道理。但正如民国历史作家蔡东藩所批评的,“(潘)美乃不信其言,反误信一忮刻之王侁,卒至(杨业)孤军应敌,力竭身亡,(王)侁之罪固不容诛,(潘)美之罪亦岂可逭?后人悯业嫉美,至生出种种讹传,目潘美为大奸,虽属言之过甚,然究非尽出无稽,以视曹彬之不伐不矜,相去尤远甚焉。”

所以,我们在为潘美“平反”时,既要看到他的无奈,也要正视他的错责。

标签: 杨业

更多文章

  • 害死“杨家将”开山祖杨业的元凶背景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杨业

    相信大家对于《杨家将》都很熟悉吧,在电视剧中养家的男儿战死沙场,逼得杨家女郎们上阵杀敌。在电视剧中,杨家将结局一个比一个惨,对于凶手也就是“潘仁美”狠的咬牙切齿吧。而在历史中,潘仁美其实就是北宋的名将潘美。在公元986年的时候,宋军兵分三路讨伐辽国,潘美当时率领云、朔、还有应的州行营向西去,最后胜了

  • 杨家将的后代在哪里?据说这个村子1000多人,大约一半是杨业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杨业

    像很多戏迷喜欢听戏曲《佘太君要彩礼》那一段,我也曾听母亲吟唱“一两星星二两月……”那精彩的片段,这是什么的情景下使其佘太君如此大胆向圣上要彩礼呢?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六十多岁的皇帝,而狮子大开口呢?她的女儿是谁?此女子便是杨八姐,在游春之际偶遇穿便装民间私访的皇帝,皇帝春意怒放,一下子被杨八姐

  • 疯子皇帝宋英宗,在位四年,彻底改变了北宋朝局,给灭亡埋下种子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宋英宗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我们今天的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绝大部分都是宋朝奠定下来的。宋朝在经济文化上的高度发达,让很多文人对宋朝都心向往之,如果问你想穿越回去什么朝代,很多人的回到都是宋朝。但只要是再具体一点,那肯定是想要穿越回去宋仁宗时代的宋朝,因为那是整个宋朝经济文化政治都超级

  • 宋英宗濮议之争始末上:为了父亲的名义,台谏官和执政官辩论赛

    历史人物编辑:旧匣子1标签:宋英宗

    濮议,是影响北宋政局的大事件之一,从治平元年五月二十八由宰相韩琦首倡尊礼濮王事宜,到治平二年四月初九英宗下诏讨论,再到治平三年正月二十二曹太后手书执政表示同意,历时十八个月,实际争执九个月。所争论的内容,简单说就是过继给宋仁宗赵祯的嗣子宋英宗赵曙,该如何称呼他的本生亲父濮王赵允让,是该叫爹(皇考)还

  • 赵元份:宋太宗赵光义四子,宋英宗亲爷爷,可惜王妃是一个悍妇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玮聊娱乐标签:宋英宗

    赵元份作为宋太宗赵光义的四子,性格有点憨厚,就是太老实了,王府大权被王妃把持。赵元份969年出生,母亲是任太仪,本名赵德严,后来改名赵元俊,在986年封为雍王时,再一次改名为赵元份,历任加兼侍中、威武军节度使,淳化年间,兼领建宁军,改宁海、镇东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加中书令,永兴、凤翔节度使,永熙年间

  • 曹皇后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却屹立不倒,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宋英宗

    在北宋时期的宋仁宗赵祯是一位明君,他知人善用,励精图治,在他执政的40多年,宋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后来人们称那个时期叫做“仁宗盛世”,并且称为赵祯是宋朝最伟大的皇帝,然而每一位成功的皇帝的背后都有一位强大的女人,在赵祯的背后的那位女人就是慈圣光献皇后曹氏,很多人认为曹氏只是一个花瓶,可她经历宋仁

  • 宋英宗未曾善待仁宗的公主,为何一辈子疼爱曹丹姝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宋英宗

    宋朝是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政治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发明是出自宋朝期间,在这期间还发展出了和儒学并驾齐驱的理学和心学,可谓是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宋朝共在历史上存续了319年,共历经18位皇帝。但是不知为何,宋朝有好几位皇帝几乎都是无后人继承皇位的,他们的孩子生下

  • 宋英宗赵宗实登基后,为何称病让曹太后垂帘听政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宋英宗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皇权更迭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使新皇帝无法亲政,出现了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状态。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频繁出现,大多数都是因为新皇帝年幼无法执政而导致的。但宋英宗赵宗实即位的情况却令人不解,他即位时已经是三十一岁的成人了,不可能没有执政的能力。然而他在即位的第一年内依旧无法亲政,反而以称病

  • 本为赵家宗族子弟,为何宋英宗能够成为储君,继承宋朝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宋英宗

    曾有记载:“昔人有言,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信哉!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对于宋英宗赵曙本人而言,能成为皇帝对他来说是极其意外的。还是因为宋仁宗没有儿子,他这才被接入宫中抚养,长大之后便接受皇帝对他的考验,担任过右羽林军大将军,泰州防御史等官职。对于这

  • 宋英宗时朝廷多次征召王安石入京,他为何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宋英宗

    王安石是宋朝最著名的宰相之一,在历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后世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主持的“熙宁变法”也被称为”王安石变法“,被认为是积极有效的强宋政策。他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因其文采斐然,也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实在熙宁变法之前王安石就已经名闻遐迩了,是宋朝文坛的风流人物之一。可是他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