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有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就是被世人称为“智圣”的诸葛亮----忠臣楷模、兼智慧的化身。但中国有句老话:“饮水思源”,说起诸葛亮,就不能不提一个人----司马徽。
有一天刘备去拜访司马徽,问天下之大,谁能称得上先生口中的俊杰?而这个被称为“镜水先生”的司马徽,一口就说出了诸葛亮的名字,对他给予了很大的肯定。这也就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出师表》等,那么多的历史事实。在汉末那个年代世人皆追名逐利,而诸葛亮却是一个隐居山村,不问世事的世外居士。那么为什么司马徽在刘备面前说话那么有分量呢?而司马徽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对诸葛亮就能已与肯定呢?可见这个人也不简单啊!
在那个群雄割据的汉灵帝末年,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阡陌固守,甘愿隐居阳宅故里,躬耕度日,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名士庞德公送的“水镜先生”也就是这么来的。在隐居的一生里,他不愿谈论是是非非,更不愿意对别人说长论短,总是喜欢说:“好、好、好”,人们也亲切的称他为“好好先生”。他虽然才德兼备,但为人也非常的低调。
邻居家的猪丢了,把他的猪牵走,他也不为所动,等邻居亲自把猪送回来,他还表示对人家衷心的感谢。还有一次,有位名士去拜访司马徽,那时他正在干农活,名士的家仆对其出言不逊,却不料正是他本人,等他梳妆打扮之后与名士见面,也仍是恭恭敬敬的待人。
司马徽虽一生隐居,远离仕途,未享荣华富贵。但也是隐士中的高人,才德都是不可估量的一位。诸葛亮虽英明一世,授予千年不止,但是他的命数早已被司马徽言中“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并称诸葛亮虽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生不逢时很难助刘备完成功名大业。慧者,可谓司马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