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传了两千年的孟姜女哭长城其实有多个版本?故事背后远比想象复杂

传了两千年的孟姜女哭长城其实有多个版本?故事背后远比想象复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旅游新计划哦 访问量:1954 更新时间:2023/12/14 16:07:13

孟姜女哭崩长城这一故事,想必大多数人早已耳熟能详。

人们惊叹于孟姜女的坚韧和毅力,却很少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

用坚硬巨石堆砌而成的长城,怎么就被孟姜女给哭崩了呢?

要知道,光是一块普通的长城砖,就重达15公斤。

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没有神力的孟姜女是不可能凭借哭声就哭崩长城的。

倘若如此,为何历朝历代的人又乐此不疲地考证这一故事细节的真实性呢?

不难看出,在孟姜女哭崩长城这一故事之中,纠缠着科学与传说这对“冤家”。

回溯历史,找寻孟姜女哭长城之原型

引领着孟姜女故事研究方向的顾颉刚先生认为,孟姜女这一故事主人公可在历史中找到真实原型。

她便是《左传》中记载的齐国“杞梁之妻”。

根据史书描述,杞梁当时意外战死沙场,其棺柩由齐国士兵抬运回乡。

然而,罔顾礼法的齐侯却下令,下妾不允许前往郊外吊唁。

痛失丈夫的杞梁之妻严词拒绝了齐侯的无理要求。

她一大早便跑到郊外迎接丈夫的灵柩。

在这里,《左传》基于整顿礼制的目的,将杞梁之妻刻画成了一个恪守礼法的妇人。

堪为当时世人的道德楷模。

只是战国时期,孟子不满《左传》将杞梁之妻仅作为道德模范的做法,便为主人公添写了几分情绪。

于是,在《孟子·告子下》中,面对丈夫尸体的杞梁之妻,多了“恸哭”的情节。

继孟子之后,越来越多的文人开了对杞梁之妻的“改造”。

嫌孟子改编得平淡无味的汉代刘向,在《列女传·贞顺篇》中“添油加醋”道:杞梁之妻枕着丈夫的尸体痛哭,哭了整整十天。

她的哭声不仅感动了过往的路人,还哭崩了面前的城墙。

可以看出,杞梁之妻故事流传至汉代,出现了最为重要的改编情节之一。

即,杞梁之妻为丈夫恸哭不已,以至于哭崩了城。

而这一改编情节的出现,也获得民众的无数好评。

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这简直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直接证明。

当然,怀疑“哭崩了城”这一说法的人也接踵而来。

汉代思想家王充便认为,杞梁妻的哭声纵然可以感动人,但绝不可能感动城墙。

道理很简单,城墙只是物质,它无法拥有喜怒哀乐,自然就无法与人心、精神达成共鸣。

按当下的说法,王充这一见解毫无疑问洋溢着唯物主义的精神。

既然王充的说法如此有说服力,为何人们还是执着于“崩城”一说呢?

这是因为当时的人虽然拥有些许唯物主义的精神。

但属实不大多,无法做到举一反三。

举个例子,文学家曹植便认为,纵然城墙是物质,但或许它也能有情。

毕竟,自然界也是存在着有情的物质。

比如说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向日葵。

因此,尽管“哭崩城墙”这一情节不是完全的合理。

但又不妨碍人们继续相信它。

而这一信念的力量,最终在隋唐时代,汇成了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动人心魄的“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定位隋唐,孟姜女哭长城故事框架基本成熟

随着隋朝的建立与覆灭,初唐文人意识到历史似乎存在着循环。

为了警示当代,避免人们重蹈覆辙,初唐文人在《同贤记》中彻底重塑了杞梁之妻的故事。

在《同贤记》中,杞梁之妻不再用丈夫的名,拥有了自己的姓名——孟仲姿。

她与杞梁相遇,结为夫妇。

杞梁原本是为秦始皇筑长城的兵役,因不堪忍受繁重的苦役,便奔逃于孟超。

不幸的是,监工很快找到了杞梁,威逼其回到长城。

新婚夫妇不得已只能分离,却不曾料到,这一分别便是永别。

回到长城的杞梁,工作没多久便劳累而死。

其尸骨与筑墙的石头一道成为长城的基石。

孟仲姿意外得知此事,奔赴长城恸哭。

她的哭声感天动地,哭倒了长城。

而长城一倒,杞梁尸骨也就出现了。

孟仲姿便背着丈夫的尸骨返乡。

在这里,前代故事中的不知名城墙摇身一变,成为更为坚固、更具影响力的长城。

要知道,长城在古代,往往被视作为保卫疆土的重要防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

可孟姜女的哭声却可以把这道防线哭出一个缺口。

可见其丧夫之痛的程度到了极致和顶点。

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长城的看法。

即,长城虽然起到防范外敌入侵的作用,但它的一砖一瓦都凝结了老百姓的血与泪。

因此,相较于前代的改编,《同贤记》是将孟姜女作为底层人民的代表,重点描写底层人民对封建王朝繁重徭役和暴政的反抗。

可以说是近乎完美地传达出了时代的心声。

也正是因此,孟姜女这一形象不再拘于个体,成为劳苦百姓的代表。

她的哭声,也不再是个体无力、悲愤的哭声,而是整个底层人民最为整齐、奏出最高音的共鸣。

换言之,仅是孟姜女个人的哭声,的确不足以使得长城崩塌。

但倘若是整个底层人民的共鸣,那么按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说法,长城也是极有可能崩塌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或许并不是真的相信孟姜女能哭倒长城。

他们相信的是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的力量。

这份信仰的力量足以使得坚固的长城轰然坍塌。

但它既可以压倒一切,也有可能成为瞬间的虚无。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信仰可能是虚无的存在。

因而,为了使这一故事看起来无懈可击、合情合理,人们开始寻找蛛丝马迹,以证明孟姜女的确能够哭倒长城。

强调真实,肯定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可能性

东晋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就曾记载了两则城墙无故坍塌的故事。

第一则故事发生在秦朝。

当时秦人在马邑筑城。

可不知怎么的,筑好的城墙竟然大段崩塌,只有那依着马匹走过痕迹的城墙才没有坍塌。

第二则故事发生在战国年间。

著名纵横家张仪受命在成都筑造城墙。

江面却突然浮现一头大乌龟。

只见大乌龟一路向城东南游去,游到目的地之后便暴毙而亡。

不解的张仪询问巫师。

巫师听闻,劝其沿着乌龟游泳的路线筑造城墙,否则城墙将会坍塌。

张仪一开始不信,非要照着自己的想法建造。

谁曾想城墙建成一次便坍塌一次。

无奈的张仪便依巫师所言,城墙果真不再坍塌。

因而人们坚信,既然各地的城墙都会无故坍塌,那么孟姜女的哭声,也有可能形成某种神迹。

那么,哭崩城墙不是不可能。

事实上,倘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也能解释城墙坍塌的原因。

众所周知,城墙的建设需要依照一定的建筑原理。

例如说,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建造城墙,也并不是所有的石块都能搭建成稳定的结构。

但由于不少帝王是心血来潮想要建城墙造,大部分竣工期限紧急。

前期的勘察工作不一定做得完善。

再加上建筑过程之中存在的偷工减料现象。

因而建筑不合规格的事也是常有发生。

倘若孟姜女哭诉的地方,恰好不适合建造城墙,那么的确可能给人造成城墙是其哭倒的印象。

更何况,孟姜女哭诉的方式的确有可能给城墙带来一定的压力。

一般来说,当人们悲痛到极点之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难以想象的力量。

换言之,如果孟姜女一边恸哭一边捶打城墙,她所迸发出的巨大力量是有可能撼动城墙的。

由于在历代流传的孟姜女故事版本中,鲜有对孟姜女哭诉的行为举止做具体描述。

这也就留给了人们充足的想象空间。

标签: 孟姜女

更多文章

  • 山海关孟姜女庙前的一副对联,很多人都不会读,到底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孟姜女

    秦朝当年遗留下来的万里长城,如今已经成了世界奇迹,被后人赞叹万分,经常有人去长城上感受那厚重的历史氛围,为秦始皇当年的丰功伟绩唏嘘。对后人来说,万里长城确实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但是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长城或许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在那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朝廷为修建长城,在民间招募了很多壮

  • 孟姜女庙一副“奇对联”,难倒众多才子,郭沫若微微一笑轻松读出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孟姜女

    正所谓千古才情万古对,一些用词精炼、意味悠长的对联,能流传百世,深深烙印在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里面。但对联的魅力,不仅在于工整凝练、朗朗上口的的语言,其中的一些“怪联”、“绝对”,更让人不禁大呼妙哉妙哉。在山海关孟姜女庙前,就有这样一个奇联。对联中的字,简单到每个都是认识的:上联是海水朝落;下联是浮云

  • 孟姜女庙一副“奇对联”难倒众多才子,郭沫若微微一笑轻松读出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孟姜女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讲究一个文雅,这文雅就是高于俗气的存在,文人们喜欢呆在一起吟诗作对,以彰显自己的文学水平和与常人不同之处,可以说是高雅人士的必备社交活动。王羲之的传世名作《兰亭集序》就是描绘了文人们聚集在一起对对子的场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对子、对联往往成为文化水平的

  •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但是历上史哭倒城墙是另有其人,只不过是后人讹传演变成孟姜女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传说在秦始皇时候,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刚结婚三天,范喜良就被征调去修长城,不久就死在长城脚下。时值深秋,孟姜女亲手缝制了棉衣准备带给丈夫,历尽千辛万苦才来

  • 孟姜女真的姓孟?这只是一个流传了两千的谬误,真相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初心标签:孟姜女

    穿越剧的主人公在遇到一些历史名人的时候都会闹出一些笑话,比如像胡歌版的神话中就有这样一段尴尬的偶遇。当时的胡歌正被抓去修长城,他在这里遇见了范喜良。胡歌很激动啊,毕竟这也是个历史名人,就问他他的老婆是不是叫孟姜女。范喜良摇摇头,说不是,没听说过这个人。胡歌也是蒙了,难道历史都是骗人的么,不是说因为范

  • 山海关孟姜女庙前有一副对联,很多人不会读,郭沫若称:天下奇联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孟姜女

    “诚之所感,城为之崩”孟姜女为悼念亡夫,痛苦三天三夜,最后竟哭倒八百里长城,这就是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的《孟姜女哭长城》。根据有关史料和地方县志记载,许多百姓们为了纪念两人凄惨的爱情故事,历朝历代在全国各地都修建了孟姜女庙。但在如此众多的庙中,只有山海

  • 原创木偶剧《长城长》将迎首演 孟姜女故事传递民族魂

    历史人物编辑:五月的鲜花标签:孟姜女

    根据北京市文艺创作“一城三带”的定位,以长城文化为创作主题,我们木偶艺术剧院新编原创木偶剧长城长——孟姜女的故事,经过两年的精心打磨,将于2月1日在我们木偶艺术剧院大剧场首演。该剧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讲述的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不再是悲情故

  • 辟谣:《阿房宫赋》写的不是真的,也没有孟姜女哭长城这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孟姜女

    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大诗人大文学家杜牧,他曾经写过一篇赋叫《阿房宫赋》。在这篇文章之中他生动地再现了阿房宫给你的这种基本的面貌,其中有这样的几句话: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这段话给我们透露了两个方面的关于阿房

  • 孟姜女把长城哭开一“缺口”,几千年后,这段长城成国家一级文物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孟姜女

    中国历史发展数千年,诞生了很多爱情传说,其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都在为这个痴情的女子叹息,关于这个爱情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在人们感叹爱情凄美的同时,也对其中的故事着迷,究竟孟姜女哭倒的长城位于哪里呢?史学家研究之后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孟姜女故事当中的长城名为小

  • 历史上孟姜女的原型是谁?她真的哭倒长城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孟姜女

    2016年上映的电影《长城》,是张艺谋导演携手奥斯卡影帝马特达蒙为观众呈上的视觉盛宴,影片讲述了欧洲雇佣兵和长城的故事,用3D巨幕投影出一个个玄幻而又扣人心弦的情节。自古以来,以长城为故事背景的故事和传说不胜枚举,其中当属“孟姜女哭倒长城”最为人熟知,说是暴虐的秦始皇为修长城而强征壮丁,农民范喜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