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秦始皇是一位难得的英武帝王。
他年幼继位,几经隐忍,利用嫪毐事件,一举铲除吕不韦、赵太后、嫪毐三人的势力,最终将秦国的大权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
此后,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将山东六国挨个平定,过程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最终一统六合,登基称帝,自称始皇帝。
放眼天下,秦始皇深觉孤单,毕竟天下已经握在手中,无敌多么寂寞。
为了让子孙后代们坐稳江山,秦始皇也是不辞劳苦,制定了不少利于统治的措施,甚至他幻想着他打下来的天下会传承万世,所以还规定了后世继位皇帝的称号,即秦二世、秦三世、秦四世,直到秦万世……
只是他没有想到,他的子孙后代很不争气,尤其是他的亲儿子胡亥,根本不是一块当皇帝的料,在赵高的胡作非为下,秦朝最终二世而亡。
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想必肠子都能悔青,想不通身边怎么就养了赵高这个白眼狼?
说来倒也不能全怪赵高,秦二世的无能才是最根本的原因,秦始皇继位之初,路上的拦路虎可远比赵高要有本事得多,最终他们不还是匍匐在了秦始皇的脚下?
秦二世胡亥和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了,奈何赵高将秦二世推向了皇帝之位,同时也将秦帝国推向了覆灭的深渊。
在赵高和秦二世的高压之下,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同时也吹响了山东六国纷纷复国的号角,面对百姓的造反,秦二世便召集博士、儒生询问方略,结果他们的回答令秦二世很不高兴。
正当秦二世要发火的时候,叔孙通一句话解开了他的心结,结果葬送了整个秦朝。
那么叔孙通究竟说了什么?
叔孙通的儒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秦朝是个很霸道的时代,统治天下的核心思想是:法,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以至于还上演了一出焚书坑儒的戏码。
不得不说,这种印象并不客观,只要我们对秦朝的历史进行抽丝剥茧的研究,便能发现,焚书和坑儒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历史事件。
秦始皇确实焚书了,不过并不是将天底下所有的书都烧了干净,而是只烧的那些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而深究背后的原因是为了加强统治,如果以当时的眼光来看,这点是可以被理解的。
要说坑儒,这点就有些冤枉秦始皇,秦始皇确实坑了几十个人,不过他们的身份并不是儒生,而是术士。
那位骗了秦始皇感情和秦朝金银珠宝、童男童女的徐福就是一位术士,他们整日里花言巧语,将自己塑造得很是神秘,似乎有通天之能,可是结果就是一群骗子罢了。
秦始皇就是被徐福给气坏了,才会对咸阳的术士进行惩戒,毕竟他们都是一丘之貉,换句话说,这些术士被坑也是罪有应得。
至于说为何会演变成坑儒,这是由于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故意抹黑,秦始皇并反感儒生,相反对儒生还很重用,叔孙通就是个例子。
秦始皇统治后期,叔孙通凭借着自身的儒学修为,成为了秦朝的待诏博士,秦二世登基之后,便成为了正儿八经参政议政的博士。
叔孙通的变
秦二世继位之后,秦朝已经面临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险境地,陈胜吴广的起义,更是让秦二世如坐针毡。
面对如此危急关头,秦二世便召集博士、待诏博士和儒生们询问方略,毕竟在秦二世的印象中,这些人总能想出一些应对的办法。
他对这些人说:
由楚地来的戍卒攻占了不少地方,各位先生认为该当如何?
这些博士们听到秦二世的询问之后,觉得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智慧了,便纷纷回答说:
百姓造反这是不可赦免的死罪,当此之时,陛下不应该犹豫,应该立即发兵平叛,毕竟这事可不能拖,拖得越久对秦朝的统治危害越大。
按照我们的思维,这种回答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陈胜吴广等人确实造反了,还不去平叛,难道等着他们打到咸阳不成?
可是他们的回答,让秦二世很不高兴,直接勃然大怒,甚至脸色都变得极为难看。
看着这种情况,叔孙通立即站了出来,他对秦二世说:
现如今,天下一家,先帝毁掉郡县的城墙,销毁天下的兵器,就是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兵打仗了,况且陛下圣明,法律完善,四海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哪里有人想着造反?陈胜吴广之流不过是偷鸡摸狗的小贼罢了,又何足挂齿?
秦二世听到叔孙通的回答很是受用,心结也随之打开了,其他的儒生看到秦二世的态度转变,也纷纷附和说百姓没有造反,只是盗贼罢了,而有些不懂察言观色的儒生坚持说造反的,尽皆被秦二世关进了监狱。
叔孙通的能
叔孙通的话,虽然解开了秦二世的心结,但却在秦朝灭亡的道路上添了一把干柴烈火,后来起义军所向披靡,咸阳已危如累卵。
叔孙通二话不说,带着一些肯跟着他的儒生便逃出了咸阳,去投靠了项梁,项梁去世后,叔孙通又投靠了刘邦。
刘邦对儒生的厌恶是发自骨子里的,他对叔孙通等人就很看不上眼,叔孙通倒也很能忍,面对刘邦的羞辱,他丝毫不以为意,得知刘邦不喜欢儒生的服饰,他立即换掉了儒装。
在刘邦面前,叔孙通从来不对他讲儒家的那套大道理,更没有向刘邦推荐自己身边的儒生,反而推荐了很多盗贼出生的壮士。
刘邦很是喜欢,便也拜了叔孙通为博士,可是跟着叔孙通的那些儒生可郁闷坏了,他们背地里暗骂叔孙通不是个人物。
叔孙通听闻之后,便对这些儒生说:
如今汉王正冒着危险打天下,身边需要的是壮士,而不是你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你们等着,我不会忘了你们。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身边围绕着一群连大字都不认识的莽夫,在刘邦上朝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礼节,总会大呼小叫,一言不合之后,甚至还会再朝堂上干仗。
刘邦很头疼,叔孙通立即对刘邦说,自己和其他的儒生们能为汉朝制定一套礼仪制度,保证让这些莽夫变得“知书达理”。
此话正中刘邦心坎,而在刘邦的支持下,一套沿袭后世数千年的封建礼仪制度便应运而生,看着莽夫们变得听话,刘邦大为开心,并对叔孙通说:
我今日才知道天子的尊贵。
而在叔孙通的推荐下,跟着他的儒生们尽皆成为了汉朝的大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由此可见,叔孙通的行为虽然很令人不耻,但他却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当真能称得上职场老油条。
参考文献:《史记》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