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二世对百姓造反气愤,叔孙通一句话解开其心结,结果葬送了秦朝

秦二世对百姓造反气愤,叔孙通一句话解开其心结,结果葬送了秦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薛明旺 访问量:772 更新时间:2024/1/16 18:11:00

不可否认,秦始皇是一位难得的英武帝王。

他年幼继位,几经隐忍,利用嫪毐事件,一举铲除吕不韦、赵太后、嫪毐三人的势力,最终将秦国的大权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

此后,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将山东六国挨个平定,过程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最终一统六合,登基称帝,自称始皇帝。

放眼天下,秦始皇深觉孤单,毕竟天下已经握在手中,无敌多么寂寞。

为了让子孙后代们坐稳江山,秦始皇也是不辞劳苦,制定了不少利于统治的措施,甚至他幻想着他打下来的天下会传承万世,所以还规定了后世继位皇帝的称号,即秦二世、秦三世、秦四世,直到秦万世……

只是他没有想到,他的子孙后代很不争气,尤其是他的亲儿子胡亥,根本不是一块当皇帝的料,在赵高的胡作非为下,秦朝最终二世而亡。

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想必肠子都能悔青,想不通身边怎么就养了赵高这个白眼狼?

说来倒也不能全怪赵高,秦二世的无能才是最根本的原因,秦始皇继位之初,路上的拦路虎可远比赵高要有本事得多,最终他们不还是匍匐在了秦始皇的脚下?

秦二世胡亥和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了,奈何赵高将秦二世推向了皇帝之位,同时也将秦帝国推向了覆灭的深渊。

在赵高和秦二世的高压之下,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同时也吹响了山东六国纷纷复国的号角,面对百姓的造反,秦二世便召集博士、儒生询问方略,结果他们的回答令秦二世很不高兴。

正当秦二世要发火的时候,叔孙通一句话解开了他的心结,结果葬送了整个秦朝。

那么叔孙通究竟说了什么?

叔孙通的儒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秦朝是个很霸道的时代,统治天下的核心思想是:法,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以至于还上演了一出焚书坑儒的戏码。

不得不说,这种印象并不客观,只要我们对秦朝的历史进行抽丝剥茧的研究,便能发现,焚书和坑儒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历史事件。

秦始皇确实焚书了,不过并不是将天底下所有的书都烧了干净,而是只烧的那些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而深究背后的原因是为了加强统治,如果以当时的眼光来看,这点是可以被理解的。

要说坑儒,这点就有些冤枉秦始皇,秦始皇确实坑了几十个人,不过他们的身份并不是儒生,而是术士。

那位骗了秦始皇感情和秦朝金银珠宝、童男童女的徐福就是一位术士,他们整日里花言巧语,将自己塑造得很是神秘,似乎有通天之能,可是结果就是一群骗子罢了。

秦始皇就是被徐福给气坏了,才会对咸阳的术士进行惩戒,毕竟他们都是一丘之貉,换句话说,这些术士被坑也是罪有应得。

至于说为何会演变成坑儒,这是由于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故意抹黑,秦始皇并反感儒生,相反对儒生还很重用,叔孙通就是个例子。

秦始皇统治后期,叔孙通凭借着自身的儒学修为,成为了秦朝的待诏博士,秦二世登基之后,便成为了正儿八经参政议政的博士。

叔孙通的变

秦二世继位之后,秦朝已经面临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险境地,陈胜吴广的起义,更是让秦二世如坐针毡。

面对如此危急关头,秦二世便召集博士、待诏博士和儒生们询问方略,毕竟在秦二世的印象中,这些人总能想出一些应对的办法。

他对这些人说:

由楚地来的戍卒攻占了不少地方,各位先生认为该当如何?

这些博士们听到秦二世的询问之后,觉得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智慧了,便纷纷回答说:

百姓造反这是不可赦免的死罪,当此之时,陛下不应该犹豫,应该立即发兵平叛,毕竟这事可不能拖,拖得越久对秦朝的统治危害越大。

按照我们的思维,这种回答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陈胜吴广等人确实造反了,还不去平叛,难道等着他们打到咸阳不成?

可是他们的回答,让秦二世很不高兴,直接勃然大怒,甚至脸色都变得极为难看。

看着这种情况,叔孙通立即站了出来,他对秦二世说:

现如今,天下一家,先帝毁掉郡县的城墙,销毁天下的兵器,就是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兵打仗了,况且陛下圣明,法律完善,四海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哪里有人想着造反?陈胜吴广之流不过是偷鸡摸狗的小贼罢了,又何足挂齿?

秦二世听到叔孙通的回答很是受用,心结也随之打开了,其他的儒生看到秦二世的态度转变,也纷纷附和说百姓没有造反,只是盗贼罢了,而有些不懂察言观色的儒生坚持说造反的,尽皆被秦二世关进了监狱。

叔孙通的能

叔孙通的话,虽然解开了秦二世的心结,但却在秦朝灭亡的道路上添了一把干柴烈火,后来起义军所向披靡,咸阳已危如累卵。

叔孙通二话不说,带着一些肯跟着他的儒生便逃出了咸阳,去投靠了项梁,项梁去世后,叔孙通又投靠了刘邦。

刘邦对儒生的厌恶是发自骨子里的,他对叔孙通等人就很看不上眼,叔孙通倒也很能忍,面对刘邦的羞辱,他丝毫不以为意,得知刘邦不喜欢儒生的服饰,他立即换掉了儒装。

在刘邦面前,叔孙通从来不对他讲儒家的那套大道理,更没有向刘邦推荐自己身边的儒生,反而推荐了很多盗贼出生的壮士。

刘邦很是喜欢,便也拜了叔孙通为博士,可是跟着叔孙通的那些儒生可郁闷坏了,他们背地里暗骂叔孙通不是个人物。

叔孙通听闻之后,便对这些儒生说:

如今汉王正冒着危险打天下,身边需要的是壮士,而不是你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你们等着,我不会忘了你们。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身边围绕着一群连大字都不认识的莽夫,在刘邦上朝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礼节,总会大呼小叫,一言不合之后,甚至还会再朝堂上干仗。

刘邦很头疼,叔孙通立即对刘邦说,自己和其他的儒生们能为汉朝制定一套礼仪制度,保证让这些莽夫变得“知书达理”。

此话正中刘邦心坎,而在刘邦的支持下,一套沿袭后世数千年的封建礼仪制度便应运而生,看着莽夫们变得听话,刘邦大为开心,并对叔孙通说:

我今日才知道天子的尊贵。

而在叔孙通的推荐下,跟着他的儒生们尽皆成为了汉朝的大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由此可见,叔孙通的行为虽然很令人不耻,但他却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当真能称得上职场老油条。

参考文献:《史记》等。

(图网,侵删)

标签: 秦二世

更多文章

  • 始皇不立皇后,间接致秦二世而亡,“母仪天下”的皇后有多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秦二世

    在中国古代,皇后作为“六宫之主”,对皇权的统治与稳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皇后制度是皇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皇帝制度相辅相成,实现了内廷、外朝之间的有机联动。“皇后”也因此与“皇帝” 一道成为了封建时期权力象征的核心符号。但皇后制度的确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相反,它必须接受历

  •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单单留下了子婴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秦二世

    祖龙秦始皇病逝以后,胡亥与宦官赵高、丞相李斯等人合谋,篡改了秦始皇遗诏,杀死了当时的皇位继承人扶苏,使得胡亥得以篡位成功,胡亥因此成为秦二世。但是,虽然沙丘政变取得了成功,依然让所有参与此次密谋之人做贼心虚,一方面秦始皇余威尚在,另一方面,胡亥、赵高等人唯恐自己篡位的事实败露。因为,按照秦国的宗法制

  • 赵高牵来一头驴对秦二世说道陛下我给你买了台兰博基尼

    历史人物编辑:罗炜标签:秦二世

    话说秦朝末年一个普通的一天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笑容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赵高年老糊涂了,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

  • 同为秦朝皇帝,秦二世陵墓已被开发成公园,陵墓设计很有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青春有佳人标签:秦二世

    西安最著名的景点就是秦始皇陵了,这是世界的奇迹,因此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来此参观,兵马俑的壮观为世人惊叹,但是,秦二世的陵墓又在哪呢?由于秦始皇陵名气过于巨大,很多人都忽视了秦二世的存在,其实,秦二世也是有陵墓的,只不过被秦始皇陵的风采掩盖了,现如今已经被开发成了公园,供人游玩赏景。这个地方除了本地

  • 李斯为什么选择昏庸的秦二世,不选择精明的扶苏,原来早已经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玺哥串串标签:秦二世

    相信大家对于秦始皇手下的李斯应该有所了解,这个人在秦国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可是这个人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导致他被诛灭三族,最后被斩首示众。相信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他选择了昏庸的秦二世胡亥,而不是选择一个比较有能力的扶苏。其实这和他的年轻的时候有关系,曾经的李斯只不过是楚国中的一个小官吏,那个

  • “暴君”秦始皇,为何没人造反?秦二世一上台,为何就反了天了?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秦二世

    大家对古代的一些开国皇帝很了解,尤其是封建王朝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国经过几代君王的努力,终于在秦始皇的时候统一了六国。秦朝开创了不少先例,与此同时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奠定了一系列基础,虽然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却十分短命,只存在短短的15年。后人对秦朝评价褒贬不一,史官记载的秦朝也不一样,当然

  • 秦二世:临死之前许下三个愿望;赵高:被子婴诛杀三族!活该!

    历史人物编辑:老杨聊网事标签:秦二世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阎乐逼宫,要秦二世自行了断。按说做这种勾当,最要紧的就是速战速决,最担心的就是夜长梦多。也许稍稍耽搁一阵,就会有人带兵过来勤王,又或者变生肘腋,部下的心理防线忽然崩塌,发生哗变。所以站在秦二世的角度,唯一的办法就是拖延时间,而站在

  • 嬴政统一天下前,几乎没出过一个昏君,为何到秦二世变了?

    历史人物编辑:老王头谈历史标签:秦二世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之间纷争不断,每一次国王的交替都有可能导致国家的覆灭和衰败,曾经一度强大的晋国就是因为主君太软弱,而导致国家被三个家臣瓜分,这种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屡见不鲜。秦国无昏君但是有一个国家却是一个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秦国,秦国从开国到一统天下都没有什么特别离谱的昏君,几乎每一朝的国君都在

  • 秦二世将嫔妃和工匠赶进秦陵地宫,封死宫门,只有一人逃出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秦二世

    和佛赏花去/文陕西临潼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古墓,2200年来至今未被打开。这便是秦始皇陵,它的设计者是秦国丞相李斯,共征集了72万的劳工,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从秦始皇13岁开始修建,历时39年的时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

  • 秦始皇女儿陵墓被专家打开,棺内一片狼藉,专家:秦二世太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秦二世

    秦始皇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被誉为千古一帝,他还幻想着自己是始皇帝,子子孙孙会不断的延续下去,遗憾的是,秦始皇虽然在位期间,采取了严苛的法家制度来管理全国,但是对于自己的子女继承问题,却始终没有合适的保护手段。 在秦始皇三四七年(公元前210)十月份,已经过了五十岁的秦始皇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