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面对胡亥的假遗诏时选择放弃反抗,选择自裁,这不只是扶苏的悲剧,更是秦朝的悲剧。昏君胡亥登位,三年就把秦朝败得一毛不剩。扶苏抛弃祖宗传下的江山,轻易地选择了自裁,这不仅是对自己没有半点责任心,也是对整个秦朝没有责任心。
令很多人不解的是,扶苏当时监管北方30万秦军,他在收到“遗诏”后难道就没怀疑过遗诏是假的吗,难道就没想过令30万大军开进咸阳,去一探真相吗?
不是扶苏不想,是他的力量不足以达成。
秦始皇暴毙,胡亥改遗诏,扶苏、蒙恬被赐死…………那两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听我细细道来。
秦始皇三十七年正月(秦汉以每年十月为正月),秦始皇带着胡亥、赵高、李斯及一帮亲信和一众队伍向东巡游,此时的扶苏已经被秦始皇发配到北方边境,去监管蒙恬手下的30万大军。
南方卑湿,出行大概三四个月,秦始皇就病倒了,此时的他还保留着一分倔强,不准身边的人谈到“死”这个字,也没有准备身后事和立储之事。这年七月,秦始皇一行人快马加鞭赶路到沙丘,秦始皇也在这里暴毙而死。
当时天下刚刚统一不久,秦朝根基不深,诸位皇子都在国都咸阳,而李斯等重臣还在国都以外的沙丘。
知道秦始皇死讯的,只有李斯、赵高、胡亥及三五个秦始皇亲信的宦官。为了防止秦始皇的死讯传出后天下动荡,这几个仅有的知情人选择把事情掩盖下来,计划着回到咸阳后才将真相公之于众。
秦始皇临死前将皇位传给了长子扶苏,令赵高将诏书传达至扶苏所在的上郡。可是赵高、李斯、胡亥等人合谋一番后,决定更改秦始皇的遗诏,赐死扶苏和蒙恬,更立胡亥继位。
于是一封赐死扶苏的假遗诏被送往上郡,扶苏看到遗诏后泪流满面,当即想要自杀。蒙恬劝他说:“皇帝令我率领三十万大军屯驻北方,又令你来监管我的军队,这是天下之重任,你怎能因为一纸诏书就要轻易选择自杀,怎知道这诏书是真是假?”可是扶苏不听劝告,最后还是自杀了。
这里我们分析一下,蒙恬说的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诏书是以秦始皇的名义下发的,诏书上盖着的也是皇帝玉玺,蒙恬怎能说诏书可能有假呢?在什么情况下这诏书会有假?
只有一个情况,这诏书一定是皇子中的某个人假造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胡亥假造的,诏书的目的就是铲除皇位继承人扶苏,来达到某人篡位的目的。
蒙恬既然说出了那番话,看来他已经猜到沙丘发生的事了。
自古以来,将军最高的自我修养就是不参与进内政。就算朝廷斗得热火朝天,将军都不该插足进去。
对于蒙恬来说,对他而言最好的做法,就是作壁上观,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继位与我何干!不管谁继位,我照样还算是做我的大将军!
所以蒙恬出于与扶苏两年的交情,才虚伪地、假情假意地安慰了扶苏一番,可实际上,他根本不愿意为扶苏的利益付出一分一毫,更别提为扶苏冒险反叛了。
他劝扶苏说:“诏书可能有假,咋俩亲身前往咸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查明真相后再死不迟!”
可是扶苏和蒙恬若真的都去了咸阳,他两人是什么后果呢?照一般情况来说,这事本就是扶苏和胡亥两人争夺皇位的斗争,和他根本就扯不上关系,所以蒙恬到咸阳后必定是啥事没有。
而扶苏的结局就很好预料了,他是胡亥必须要铲除的敌人,扶苏到了咸阳后必定会被处死。等扶苏死后,蒙恬作为劝扶苏自投罗网“功臣”,必定能加官进爵,就算不能加官进爵,他也必定能重新回到上郡做他的大将军!
扶苏听着蒙恬虚情假意的劝告时,心里必定是五味杂陈吧!他可能还感觉到了一丝可笑。
可这事真的与蒙恬没有关系吗?蒙恬就真的能独善其身吗?
蒙恬本来是啥事没有的,因为他的弟弟蒙毅曾和赵高结下了一些仇恨,多年过去了,赵高还是怀恨在心,欲诛蒙氏兄弟而后快。
于是赵高每天在胡亥面前说蒙氏兄弟的坏话,此时赵高已经成了胡亥的大功臣和大“忠臣”,他说的话胡亥当然是言听计从的。
于是蒙毅因“不劝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犯了遮蔽贤才之罪”而被处死,蒙恬因“弟弟蒙毅犯大逆不道之罪、与扶苏朋党比周”而被处死。
到最后,蒙恬还是被处死了,他留下遗言:“我虽然被囚禁,以我在军中的威信还是能反叛,我之所以不那么做,就是念及先帝的恩德啊!”
这个结果是蒙恬没料到的,因为他根本没发现,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派把扶苏下放到蒙恬那里做事时,蒙恬已经自动成了“扶苏派”了!从这时起,扶苏荣则蒙恬荣,扶苏死则蒙恬必死!
蒙恬最初为什么能聊到沙丘发生的事呢?他的弟弟蒙毅作为秦始皇的亲信也一同出巡了,秦始皇病重时派蒙毅去各地的大山名川为自己祈福,蒙毅在此时可能已经把沙丘的事告诉蒙恬了。
蒙恬早早地就知道了消息,可是好几个月的时间,他都没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害的蒙氏被诛灭,实在是可惜啊!
(完)
想了解秦朝的历史,最好的途径就是读《史记》,《史记》汇集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无数英雄人物成败起伏的经验,和司马迁毕生的心血,相信它定能让你收益终身。如有兴趣,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