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袁绍官渡之战兵败,202年,袁绍忧愤而死。袁尚继承,袁谭不服,双方产生矛盾。
202年,袁谭驻屯黎阳。袁尚不给袁谭多兵,并派逢纪跟随,但及后因审配拒绝袁谭增兵的要求,而令逢纪被杀,二人更生嫌隙。
逢纪南阳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
袁绍逃离董卓势力范围时,与逢纪、许攸同到冀州。袁绍甚为赏识逢纪的智谋而重用。191年,逢纪提议利用公孙瓒攻击韩馥,实则提议韩馥和袁绍共同防御冀州,结果袁绍成功反客为主。官渡之战中令逢纪统军事。
逢纪被杀,说明袁氏二兄弟已经撕破脸。逢纪是袁尚手下的重要谋士,袁尚派他来袁谭的军队,是刺探军情和劝说袁谭抗击曹军,这样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因为袁尚派的援兵少,袁谭就下令杀死逢纪,古语有云:“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袁谭杀死逢纪,表明袁谭已经跟袁尚公开撕破脸了。郭嘉从袁谭杀死逢纪,推断出袁氏两兄弟的积怨已经公开,一旦曹军外力压迫消失,两个人一定会自相残杀。
203年,曹操围攻邺城。曹军诸将都希望攻破邺城,趁势消灭袁氏残余势力。郭嘉却提出奇策,建议退兵。他说:“袁谭和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这样的谋臣勾心斗角,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假装南征刘表,造成错觉,静观其变,然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曹军刚刚回到许昌,袁谭和袁尚就互相攻击,曹操乘机挥军北上,将袁谭和袁尚各个击破,因为郭嘉的妙计,是熟练运用兵法的结果,这一战由于符合用兵之道,曹军赢得轻松和顺利。
204年,郭嘉因功劳被封为洧阳亭侯。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曹操围攻邺城,邺城是袁氏经营多年的城池,易守难攻,袁氏兄弟凭借这个坚城固守,曹军短期很难攻克。从上图可以看出,刘备和刘表很有可能乘机攻击许都,还有一个袁熙,也是一股生力军,能够迅速从冀州北部支援,进攻曹军,刘表和袁熙南北夹攻,曹操很难取胜。郭嘉提出进攻刘表,也是一石二鸟之计,一是曹军回许都,扬言要进攻刘表,刘表也就慌忙布置防守,加固城池和囤积粮草,做好防守的准备,也就无力从背后进攻曹军。二是曹军假装进攻刘表,袁谭和袁尚已经撕破脸,积怨已深,肯定会自相残杀。
小结:郭嘉提出的一系列计策,都是熟练运用兵法的结果,符合兵法的内在规律,就可以在军事上避免失败,从而轻易获胜。由于郭嘉需要说服曹操,不得不披露一部分重要理由,为了保密,有的话不能说,造成神秘的预言家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