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嘉怎么断定袁氏兄弟会自相残杀?从袁谭杀一重要谋士看出来。

郭嘉怎么断定袁氏兄弟会自相残杀?从袁谭杀一重要谋士看出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涛谈兵 访问量:2930 更新时间:2023/12/25 2:25:25

200年,袁绍官渡之战兵败,202年,袁绍忧愤而死。袁尚继承,袁谭不服,双方产生矛盾。

202年,袁谭驻屯黎阳。袁尚不给袁谭多兵,并派逢纪跟随,但及后因审配拒绝袁谭增兵的要求,而令逢纪被杀,二人更生嫌隙。

逢纪南阳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

袁绍逃离董卓势力范围时,与逢纪、许攸同到冀州。袁绍甚为赏识逢纪的智谋而重用。191年,逢纪提议利用公孙瓒攻击韩馥,实则提议韩馥和袁绍共同防御冀州,结果袁绍成功反客为主。官渡之战中令逢纪统军事。

逢纪被杀,说明袁氏二兄弟已经撕破脸。逢纪是袁尚手下的重要谋士,袁尚派他来袁谭的军队,是刺探军情和劝说袁谭抗击曹军,这样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因为袁尚派的援兵少,袁谭就下令杀死逢纪,古语有云:“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袁谭杀死逢纪,表明袁谭已经跟袁尚公开撕破脸了。郭嘉从袁谭杀死逢纪,推断出袁氏两兄弟的积怨已经公开,一旦曹军外力压迫消失,两个人一定会自相残杀。

203年,曹操围攻邺城。曹军诸将都希望攻破邺城,趁势消灭袁氏残余势力。郭嘉却提出奇策,建议退兵。他说:“袁谭和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这样的谋臣勾心斗角,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假装南征刘表,造成错觉,静观其变,然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曹军刚刚回到许昌,袁谭和袁尚就互相攻击,曹操乘机挥军北上,将袁谭和袁尚各个击破,因为郭嘉的妙计,是熟练运用兵法的结果,这一战由于符合用兵之道,曹军赢得轻松和顺利。

204年,郭嘉因功劳被封为洧阳亭侯。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曹操围攻邺城,邺城是袁氏经营多年的城池,易守难攻,袁氏兄弟凭借这个坚城固守,曹军短期很难攻克。从上图可以看出,刘备和刘表很有可能乘机攻击许都,还有一个袁熙,也是一股生力军,能够迅速从冀州北部支援,进攻曹军,刘表和袁熙南北夹攻,曹操很难取胜。郭嘉提出进攻刘表,也是一石二鸟之计,一是曹军回许都,扬言要进攻刘表,刘表也就慌忙布置防守,加固城池和囤积粮草,做好防守的准备,也就无力从背后进攻曹军。二是曹军假装进攻刘表,袁谭和袁尚已经撕破脸,积怨已深,肯定会自相残杀。

小结:郭嘉提出的一系列计策,都是熟练运用兵法的结果,符合兵法的内在规律,就可以在军事上避免失败,从而轻易获胜。由于郭嘉需要说服曹操,不得不披露一部分重要理由,为了保密,有的话不能说,造成神秘的预言家的假象。

标签: 袁谭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在袁绍,次要原因在淳于琼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淳于琼

    淳于琼是一位著名的、有能力的、高素质的武将。在汉灵帝的最后一年,八位校尉被任命为禁军。曹操和袁绍曾经是八校尉之一,曹操是典军校尉,袁绍是中军校尉,淳于琼,也是八校尉之一。袁绍在官渡战役中失败的关键,大多数人会认为乌巢的粮食被烧毁,而当时守乌巢的将军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当时,守乌巢的人叫淳于琼,早年被称

  • 张松主动向曹操进献西川,为何曹操却要把人撵走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张松

    文/寂寞的红酒《三国演义》是一部人们非常喜欢的古代名著。三国里有一个桥段,叫张松献西川。话说,张鲁派兵进犯西川,刘璋束手无策。属下张松毛遂自荐,到许都劝曹操进剿张鲁,解益州之围。张松原准备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并和曹操串联夺取西川。不料曹操见其相貌猥琐,为人高傲,不仅不予礼遇,还乱棍打出,搞得张松狼狈

  • 三国迷局,曹操为什么冷落张松,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张松

    曹操在进行北方大扫荡的时候,汉中的张鲁和益州的刘璋也没闲着,他们两时有军事摩擦,张鲁见曹操初定北方,为求自保,赶紧向曹操示好,刘璋一看,不甘人后。派出别驾张松,去见曹操,也向曹操示好,结果曹操见张松样貌丑陋,身形短小,一副小人的样子,曹操心里的厌恶之心,顿时由心而起,不理张松,曹操放弃了这次收复刘璋

  • 三国迷局,曹操因什么冷落张松,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

    历史人物编辑:炘然读历史标签:张松

    曹操从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前,用9年的时间,消灭了袁氏三兄弟、并州高干以及打垮了乌桓,成为北方独一无二的霸主。接下来,曹操趁刘表病死,准备南下夺取荆州,当曹军走到新野的时候,刘表不肖的儿子刘琮竟然举手投降了,曹操就这样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荆州。与此同时,有三方势力比较紧张,那就是寄居樊城的刘

  • 若非此人,曹操必定重用张松,最后必一统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张松

    《三国演义》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刘璋听说张鲁要来进犯,吓得束手无策,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前去许都,要说服曹操攻打汉中张鲁,解益州之围。张松长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但很有才干,可过目不忘。但是在见到曹操之后,却是不被曹操礼遇。言语顶撞曹操,被乱棍打出。而事实上张松此行的目的也并非是

  • 广纳贤才的曹操为什么不重视张松?难道是因为他其貌不扬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张松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争霸,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运筹帷幄的贤才之人。而曹操向来广纳贤才,唯才是举,一时间也引得很多有志之士前来投奔,曹操的麾下有许多能臣志士,像戏志才、郭嘉、荀彧、荀攸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谋臣。但是,有一人却不得曹操的欢喜,这个人就是张松。张松虽说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但是他谋略过人

  • 张松、法正、李严为何叛刘璋而投靠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张松

    我们按照正史来说说刘璋而非《三国演义》里的刘璋,来分析张松、法正、李严等人为何叛刘璋而投靠刘备,刘璋字季玉,宗室,生卒都不祥,可见这个人在历史上实在是太“渺小”,并没有在历史上掀起浪花,但刘璋毕竟一方诸侯,军阀,刘璋是益州牧刘焉的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典型的官二代。现在比较可以确定的是,在

  • 张松与刘备图谋被揭发,张松身死,刘备伤感道:张肃杀了我的内应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张松

    公元212年,益州别驾张松与刘备图谋西川的密谋,被其兄长张肃,张肃怕惹火上身,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益州牧刘璋,刘璋知道这个事情后,当即派人将张松斩杀,不久,这个消息被刘备所知,刘备知道后,伤感地说道:是张肃杀了我的内应啊!随后他就命令大军整装集结,为后续的大战做准备。张松,蜀郡人,他是益州牧刘璋的下属

  • 刘备夺取益州的领路人——张松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张松

    诸葛亮《隆中对》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对于刘备、蜀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赤壁之战后,刘备终于占据了荆州五郡之地,下步的战略方向就是夺取益州了。然而“益州险塞”,攻取益州哪有那么容易,这时一个人物的出现,使刘备夺取益州成为了可能,他就是张松!张松是益州牧刘璋的别驾从事

  • 一向爱才的曹操为何要赶走前来投靠的张松?枭雄的想法果然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张松

    熟悉曹操的人都知道,他为人虽然阴险狡诈,但身上也有不少优点,比如他韬略过人,毫不做作,是一个有魄力的枭雄,而且十分爱才,求贤若渴。说到爱才,那就不得不提一提曹操与张松之间的故事。当初张松前来投靠曹操时,却被一向爱才惜才的曹操赶走,实在令人不解。要知道,张松可关系着益州的得失,而且张松本身也是一个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