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1947年的春天,我国华北地区却发生了一起破天荒的逃兵惨案,导致我军22人被国军麾下的土匪残忍屠杀,其中包括了5名党政高级干部。
这事还得从1947年4月2日开始说起,从中共中央在冀东地区第一次的党代表大会的召开说起。
黎明前的准备,敌军眼皮底下的会议
1947年初,我们正处于解放战争如火如荼的时期,在党和领导的英明带领和精准部署之下,冀东地区的解放军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多次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我军已由被动御敌转为主动攻守,从且战且守变为冲锋进攻。
看得出来,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号角即将吹响,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因此考虑到全国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中共中央领导人一致认为,将冀察热辽部队划拨给东北野战军部队。
为了两个地区饿的中央分局领导能协同反攻作战,也为了华北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能统一部署,更是为了对全国解放战争的具体情形和实际形势做出精确的判断,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冒险召开这次党代会议。
为什么说到冒险,是因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地址在林西,当时国共双方在当地都有控制区,因此我军与敌军的距离屈指可数,呼吸都近在咫尺。
(图为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地区第一次党代会遗址)
尽管危险,但是参会的11个代表团都兴致高涨,士气高昂,因为从会议的决策和部署中似乎能呼吸到解放后的新鲜空气,能感受到解放后明媚的阳光照耀在祖国大地。
在会议过程之中,大家对全国解放形势做了正确分析,都总结了各自地区作战的经验教训,各部队还磨合得非常好,解决了冀察热辽齐聚力量反攻的问题。
因此各部队的代表团领导人都期待着尽早回到军分区驻扎地,部署接下来的作战方案,给士兵们传达此次会议的精神和所得,一鼓作气,反攻为胜,解放全中国。
当时,东北野战军已经发动了栾东战役,所以冀东代表团的领导人苏林燕和李中权将自己装备精良的警卫排,派遣去护送冀察热辽地区给东北野战军的一万余发子弹。
没有了警卫排,冀东代表团就显得形单影只了,于是冀察热辽军区为了保护冀东代表团的安全,派遣了一支热河地区的警卫连作为警卫护送代表团,还特别下令22军分区务必出动一个团的兵力,警戒赤峰方向可能袭击的敌军。
于是,这一支100余人的热河警卫连,护送着72人的冀东代表团,行走在苍茫的热河大地上,一时间风卷尘沙起,马蹄声不绝于耳。
大家都信心百倍,宛如这是一次打完胜仗之后的回家路,但是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他们最后一次沐浴阳光,在马背上挥洒汗水和青春。
不经意间的危险,柴胡栏子村遇袭
心有希望,脚下生风,22军分区的警卫连和冀东代表团经过两天两夜的紧急行路,来到了热北赤西县的小村庄,柴胡栏子村。
这是一个贫穷的小村庄,总共只有30来户人家,但是村民都很友好,军民鱼水情,恨不得把家里好吃好喝的都给解放军拿出来。
为了更好地保证部队的休整,也为了更好地隐藏足迹,冀东代表团的领导苏林燕和李中权决定分散休息,冀东代表团在柴胡栏子村休整,骑兵警卫连到距离柴胡栏子村2里外的彩凤英子村休整。
一来呢,村子小住不下,二来这个片区属于国军的控制范围,不远处的赤峰就驻扎着国军的军队,分散休整可以相互观察国军的动向,一旦开战还能迅速支援。
冀东代表团的领导人苏林燕在入夜前特意强调,一旦遇上突袭,必须携带重要资料快速突围,向警卫连移动,保证军事机密的完整。
可是往往意外就是发生在不经意间,也是在不可能中发生的可能,苏林燕和李中权没有想到,多年战乱导致热河地区盘踞着各式各样的土匪窝子。
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巧合,柴胡栏子村的西南方向本该悄无人烟,却无声无息地歇息着千余名土匪,他们正打算去投靠国军93军暂编22师。
于是,我军和即将投靠国军的土匪就这么歇息在了同一个片区之上。
起初,李中权看到这一伙土匪的时候,还想着西南面或许不会是敌人,还亲切地打招呼,没想到对方回击的却是冰冷的枪炮声和漫山遍野的嘲笑声。
显然,他们是想抓我军的干部去纳“投名状”。
李中权马上反应过来,那些人就算不是敌人,也绝对不是朋友,于是立刻派哨兵去村里调集代表团,苏林燕等也都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突如其来的战斗一触即发,双方都在枪炮声中摸清楚了对方的身份,尽管冀东代表团个个训练有素,但是人数上的巨大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再怎么身经百战,火力上的差距也是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了的,代表团上下最好的装备就是一支长枪,剩下的都是短枪手枪。
反观对手,机关枪、狙击枪、甚至是迫击炮都是说上就上,说来就来,火力悬殊之大,令人缓不过来神。
幸好村里的防御工事能作稍微的抵挡,李中权马上让通讯员抓紧时间去通知2公里外的骑兵警卫连。
2公里,很快就到,一切都来得及!况且警卫连装备更好,只要警卫连来了,就能马上逆转局势了。
代表团等着救命,骑兵警卫连不知去向
敌军因为装备精良,每一次小人数短距离的冲击都是对代表团致命的打击。
尽管如此,代表团的每一位战士都在拼命抵抗,誓死不退,因为他们都相信援兵就在不远的地方,朝着他们狂奔而来。
可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敌军越逼越近,眼看就要守不住了,援兵为何还迟迟不来?怎么回事呢?
李中权忍不住大声吼叫:“警卫连呢?救援呢?他们怎么还没到?去彩凤英子村通报的人回来没有?”
李中权声音刚落下,雨点般的枪林弹雨细数朝他的方向射了过来,差点就被射成了马蜂窝。
这时有人过来报告说:“喊了两拨人去彩凤英子村了,里面一个人都没有,连马匹牲口都不见影子”。
李中权听到这话,急得破口大骂,不敢置信但是又心存希望:“快去找,一定要找到救援,不然我们今天全部都要死在这里!”
虽然内心就像泼了一盆凉水,透心凉,但是还是再次派人过去找,可惜得到的答案依旧是没有人,什么都没有。
敌人已经尽在咫尺,到了这个地步李中权和苏林燕等人仍旧在拼死抵抗,并且下令焚烧所有重要的机密文件,打算与敌人鱼死网破。
紧急情况之下,领导们在想办法保住军事机密,保不住也不能让敌人得到。
而领导身边的那些人,都在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领导穿上,自己套上领导的衣服,然后把他们往相对安全的方向推。
警卫员们都明白,这种情况之下,自己的安全远没有领导的安全重要。
可是同样是八路军,领导们又岂会让自己的警卫员为自己挡枪子。李中权等人纷纷说道:“哪有紧要关头干部就脱下衣服的?就算死也不能让你们死在前头,与其这么牺牲,不如我们搏一搏,齐心协力朝东边突围冲出去,冲!”
“冲!”
整齐而响亮的一声怒吼之后,大家都冒着枪林弹雨朝东边冲出去,刚开门就是迎头一击,立刻中枪牺牲一个战友,紧接着李中权冲在最前面,苏林燕也在冲出去几十米后就中枪。
看着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倒在血泊之中,李中权满含热泪但是不敢停下,虽然他的身上也是无数的弹孔,鲜血直流,索性都没有伤在要害上。
等跑出柴胡栏子村两三百米远之后,一路紧紧尾随的敌人瞄准李中权的背部,一枪射穿了胸膛,鲜血立刻从李中权的身上喷涌而出,李中权支撑不住终于倒地。
苏林燕的警卫员便一把将他扶了起来,两眼悲痛地告诉他:“苏林燕牺牲了,副政委也牺牲了,他们再也起不来了!”
李中权悲不自胜,身边的战友和他肩并肩那么多年,无数战场都胜利而归,再艰难的环境都扛过来了,今天却栽在了这么一个小村庄,一群土匪手里,实在不甘。
李中权恨得咬牙切齿,悲愤交加,虽然即将失去意识,但是还是凭借那股子毅力,站了起来。
他知道现在不是哀痛的时候,但是还来不及擦干泪水和血水,就毫无意识地被警卫员搀扶着向安全的地方跑去。
之后救治的时候才发现,李中权背后中的那一枪,离大动脉仅仅只有1毫米;而他手臂上中的枪,直接穿透了前臂骨和手肘骨,其他大大小小的伤更是不计其数。
后来李中权回想起来说:“我这一生参加革命,打了那么多战役,唯独只有那一次,我真的以为自己要去见马克思了……”
他们一直跑到彩凤英子村,果然向通讯员说的没有半分活人的影子,那么那么大一支骑兵队,去了哪里呢?
后来村子里的村民才说,骑兵看到土匪人数众多,枪炮声又响个不停,部队马上就吓得慌了阵脚,连长和指导员自顾自地往林子躲起来了。
一百多人的骑兵警卫连,因为害怕,将冀东代表团70余人抛在了脑后,对70余条鲜活的生命不管不顾,只管自己逃命。
因为害怕,他们就临阵脱逃,身为骑兵警卫连,他们甚至一枪都没有开,放任自己的战友自生自灭。
更可恨的是最后,这支骑兵连竟然毫发无伤地回到了22军分区的驻地。
听到这里,李中权一口鲜血喷射而出,虽然他们已经累到实在走不动,但是作为八路军,他们不能连累百姓。
于是找了一头毛驴,驮着身负重伤的李中权,朝东南方向继续狂奔。
援军到来,终于得救
尽管筋疲力尽,但是他们还是一刻都不敢停下,因为敌人还在身后穷追不舍。
驮着李中权的毛驴最后也走不动了,步子慢慢缓了下来,迷迷糊糊的李中权望着眼前的景象,悲从中来,他摇摇晃晃地举起手枪,打算用尽最后的力气,做最后的战斗。
车到山前必有路,千钧一发之际,一发发子弹从身前飞过来,还伴随着一阵阵悦耳的马蹄声。
原来,十几公里外的援兵到了,这是一支自己的队伍,是一支真正的骑兵连。
这才是真正的战友啊!
冲在前面的骑兵连干部对李中权和警卫员说:“我们先去阻击敌军,随后会有医疗队来照顾你们,你们等着就好……”
这时候的李中权,听到这句话终于安心了,极度紧绷的精神也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了,紧接着失血过多的他实实在在地晕了过去。
当他再次醒来之时,已经在医疗队的病床上躺着了。
(吴中权)
这一仗,打得太过于惨烈,冀东代表团的损失更大!冀东代表团一共牺牲22人,其中有5人是我当我军的高级干部将领。
偏远的贫苦小乡村,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棺材来安葬他们,所以最后不得不拆掉农民朋友家里仅有的柜子才得以顺利安葬。
而这些烈士,也是在之后全面解放之后,才重新安葬进了烈士陵园。
牺牲的那5名高干,全部都是抗战时期就从红军一路过来的,每一位都是抗战期间屡立战功才升为将领的。
我相信如果没有那场战役,或者保护他们的骑兵连与他们共存亡,那么他们一定能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英雄。
一时间失去了5位高级干部,事态如此严重,损失这么惨重的战事,必然第一时间就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
毛主席看完之后,悲愤交加,说道:“一定要对这支骑兵连军法处置!天涯海角都要围剿到那群土匪,让他们血债血偿!”
后来,得到主席“军法处置和血债血偿”的命令之后,那支抛弃战友的骑兵连吓得四散而逃,连长和指导员被枪决处死,以儆效尤。
而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土匪也都闻风而逃,在我军的追击之下土崩瓦解。而土匪头子,混在了国军里,躲了几年,最后也恶人有恶报,被革职后病死在了包头市。
另一个躲得时间最长的土匪是任芳伍,先是躲进了深山老林,后又到一个大山里隐姓埋名生活了下去,一直到1970年之后才被顺藤摸瓜找出来,将其抓捕归案,实行了枪决。
至此导致我军伤亡惨重的土匪们都一一伏诛,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虽然他们的死亡换不回我们烈士的生命。
毛主席勃然大怒下的“军法处置”,相信一定可以抚慰去世先辈们的在天之灵。
军规威严,也是为了给战士们一个满意的交代,更是对国法党纪的庄严维护。
虽然那时候没办法好好安葬那些烈士,但是我们国家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更不会让他们留在遥远的山村。
1971年,这些牺牲在柴胡栏子村的烈士,被运回了烈士陵园,他们会在那里永久安息。
那5位牺牲的高级干部,我们要永远地记住他们的名字,这些人民英雄分别是:
“苏林燕、王平民、胡里光、王克如、冀光”。
青山有幸埋忠骨,愿先辈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