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暗渡陈仓进入关中,章邯为何毫无还手之力?

韩信暗渡陈仓进入关中,章邯为何毫无还手之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地图帝 访问量:3258 更新时间:2023/12/7 17:36:26

汉国大将军韩信暗渡陈仓,进入关中,攻克陈仓,汉军围攻章邯之弟章平的好畤,废丘的章邯为何按兵不动呢?

章邯军在都城废丘只有一万多人,而且新兵居多。此前章邯派几位亲信将领姚卬、周类、苏駔等率精锐接管各地,他没有足够兵力支援章平。

好畤之战时,夏侯婴也恰好在此时修通子午道,章邯更多了一份忌惮,不敢分兵支援好畤。

章平北上逃了,如果刘邦或卢绾指挥汉军,必然是要南下攻击废丘的。然而大将军韩信却力排众议,要进攻东南方的咸阳。内史保和赵贲入关中时有七万余大军,他们盘踞在咸阳附近,现在还有六万余人,个个顶盔掼甲,账面实力并不亚于章邯。

图-宝鸡,古陈仓

韩信攻击内史保和赵贲,简直匪夷所思,因为刘邦军团在好畤集结的兵力,仅两万余人。

内史保是赵高的亲信,赵贲是赵高的族人,章邯率军出函谷关,两人作为监军,另率一军跟随。

内史保和赵贲投降项羽时,与章邯军缴械投降不同,二人的军队是带甲投降的。

韩信在项羽身边担任执戟郎中时,真是把这些降将吃透了。赵高几乎杀绝了秦始皇的血脉,导致大批秦军不满,在老秦人看来,赵高可是大仇人。章邯曾利用这一点,不断派人游说两人手下的将领,试图兼并这支战力强劲的大军。项羽看在眼里,乐在心头,在楚人看来,关中当然是越乱越好,最好两部人马火并。

公元前206年九月,当曹参的先锋军出现在咸阳这座废墟外,内史保和赵贲的军队真是乱作一团。一场不算激烈的大战后,数千秦军投降,余者作鸟兽散,后来又有不少人投奔汉军。

赵贲麾下有一位骑都尉(军职四品)骆甲,是个来自陇西高原的老秦人,统率千余骑兵,很多人来自秦人发源地秦邑一带。赵贲垂涎这支骑兵的指挥权,多次想杀骆甲未果,两人早就势同水火。

骆甲不会为赵贲卖命,这点韩信琢磨透了,所以骆甲率众投降完全是意料之中。

还记得在中原与刘邦作战不利的秦将杨熊吗,赵贲状告其出兵不利,赵高便召回杨熊,斩首示众,赵贲顺利并其军。杨熊的亲弟杨喜,就成了赵贲麾下的郎中骑(军职十二品)。杨熊的堂弟杨武本来在章邯军中,如今在塞王司马欣麾下任郎中骑将(军职六品),相当于军司马,镇守下邽。

杨喜的郎中骑军职,地位约在百夫长与屯长之间,他非常年轻,认为杨熊之死,章邯也是有责任的,于是在赵贲军中隐忍,等待机会。

咸阳一战,杨喜脱离战阵,率几个死忠南走杜县,后投降汉军。杨喜立功不少,在垓下之战取一段项羽肢体,封赤泉侯,食邑1900户。

降卒有一位名叫吕胜的少年骑兵,骑射本领冠绝内史保、赵贲的大军。吕胜作为骑兵先锋,后来大杀四方,在垓下之战取一段项羽肢体,封涅阳侯,食邑1500户。

降卒中还有一位御史(官职七品)杜恬,他不擅长带兵作战,但精通秦朝法律制度,在刘邦建立汉帝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杜恬后来官至内史(官职二品),又迁为廷尉(九卿之一,官职二品),封长修侯,食邑1000户。

咸阳一战,汉军兵力不减反增,而且投奔的都是秦军人马,有不少将领还是独当一面的战争人才。

汉军在咸阳休整三天,重组军队,军团总兵力约七万四千余人,与从汉中出兵时相当,战损及降卒都上万了。其中己军三万九千余人,少了两千人,友军约三万五千多人,增加了两千人。如果是刘邦或卢绾指挥,下一步是围攻废丘,先集中优势兵力先灭章邯,然后才是司马欣和董翳

大将军韩信却下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军令,没有集中兵力攻击章邯的废丘,而是兵分四路出击。

图-韩信平关中

第一路,曹参率军八千,在废丘周边扫荡据点,孤立章邯。曹参没有足够的兵力完全困住废丘,主要是侦骑四出,步兵伏击,破坏章邯各种物资输送。

章邯麾下骑司马(军职六品)王周投降汉军,他是王离家族的人,王离军在巨鹿之战几乎是打到全军覆没也没有投降,这才是老秦人的气质。章邯的父亲内史腾是韩国人,章邯也不是在秦国出生的,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这笔账章邯怎么也躲不过去,王周投汉,纯属不愿效力章邯。后来王周在汉军拜将军,封高陵侯,食邑900户。

第二路,将军郦商在陈仓休整一个月了,于是加授陇西都尉,率军八千西上陇西高原。郦商这一路定陇西六县,郦商麾下骑都尉靳歙斩四名车司马、四名军侯,十二名骑百夫长。靳歙也凭借此战功劳拜将,战功节节攀升。随后郦商东进,在陇东高原破雍将军于焉氏,周类军于栒邑,苏駔军于泥阳。

第三路,周勃率军八千北上追击章平,攻击泾水中游漆县的章平、姚卬军,破之。随后周勃追击到汧水上汧城,这里也短暂成为秦国都城,再破章平军。此时郦商已经从陇西回到陈仓,章平又西逃到陇西。周勃的任务就是追击章平,所以与郦商交换战区,他一路西追。章平再逃入白马羌的势力范围,周勃跟到西县,击败白马羌首领盗巴,虽然没抓到章平,等于在郦商之后再次扫荡了陇西。周勃回到废丘途中,又攻下了郿城、频阳等。

第四路,刘邦与韩信东进司马欣的塞国。此时刘邦跟前的己军只有一万五千余人,至于身后三万五千多友军,只要刘邦打一个洛阳那种败仗,立刻就会仓惶退兵。韩信如此兵行险着,他把司马欣看得透透的。

司马欣的塞国,东有函谷关,东北有临晋关,东南有武关,南有峣关,也是四塞之地,因此称为塞国。

韩信早看破三秦的内部矛盾,雍国内部有许多互不统属的军事力量,塞国和翟国何尝不是如此?

汉军首先来到高陵,守将车司马(军职六品)王竟果然率军投降。此时刘邦拜刘贾为将军,这是刘氏宗亲第一个将军。刘贾的祖父与刘邦的祖父是兄弟,属于第四代亲属,至于刘邦的兄弟和侄子这种近亲,无人担任过将军。此后王竟就跟着刘贾,南征北战,立功不少,军职是都尉(军职四品),封甘泉侯,食邑不祥,甘泉宫是秦国宫殿,王竟的食邑可能在2000户以上。

几天后汉军兵临塞国都城栎阳城下,秦国修筑咸阳城之前,这里也曾短暂作为都城,此处投降的人就更多了。

骑都尉(军职四品)李必,率领一支千余人的骑兵投降。彭城之战后,为了阻击西楚骑兵,刘邦授灌婴为中大夫令(卫尉,九卿之一),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重组骑兵军团。结果骆甲运气不好,在彭城之战后的阻击战中就阵亡。李必跟着灌婴,作战不算积极,却拜将军,封戚侯,食邑1000户。

秦将杨熊的堂弟郎中骑将(军职六品)杨武,镇守下邽,派人送来降书。刘邦很欣赏这个青年人,不过他消极怠工,立功不多。在垓下之战的乌江河畔,杨武取一段项羽肢体,封吴房侯,食邑700户。

杨武是主动来投的,他投降的理由与堂弟杨喜一样,都是痛恨赵高、章邯、司马欣、内史保、赵贲这些人,认为他们联手害死了杨熊。此前杨喜在杜县已经投降汉军,所以杨武毫不犹豫献出了下邽城。

栎阳之战还没打,栎阳西边的高陵和东边的下邽都丢了,栎阳的骑都尉也率一支骑兵投降。

塞王司马欣作战能力可是远不及章邯,甚至可以说不适合为将,他的心思不在战场上,是个八面玲珑之人。

司马欣不知道麾下还有多少人会投降,说不定栎阳城门就被哪个降将打开,然后汉军蜂拥而入,司马欣不敢多想。

然而韩信却忽然不打了,派使臣上门劝降,这可正中司马欣下怀。

韩信开的条件很简单,不投降,就立即攻破栎阳,诛司马欣三族。若司马欣肯投降,则仍为塞王,汉军绝不踏入栎阳一步,司马欣可保全塞国军队,但要提供粮草,必要时还得和汉军一起东出函谷关。

韩信的条件比当初项羽的条件好多了,项羽是要求章邯军缴械的,只要能保有军队,司马欣还有什么理由拒绝?

司马欣率三万多人马,与汉军相隔十五里扎营,骑哨四出,严加防范。

而翟王董翳,其实早就率了两万人,驻扎在洛水下游,三秦中他的实力最弱,不想牺牲自己去和汉军拼命,因此一直观望。现在司马欣投降了,汉军的使臣也到了军中,董翳顺势投降,但也保留上郡的地盘和翟王的称号,似乎并无损失。

在这两个月的战争中,不少秦朝旧部投降汉军,包括郎中骑将(军职六品)吕马童,郎中骑将(军职六品)杨武,骑司马(军职六品)王周,车司马(军职六品)王竟,这些都是中级将领,可统兵千人。

关中老秦人硬骨头多,这么大批量投降,有两大原因。一是不愿效力章邯、司马欣、赵贲、内史保,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项羽率军入关中后,破坏力导致关中倒退五百多年,此时的景象,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阳时相似。二是刘邦曾在咸阳约法三章,对关中百姓秋毫无犯,给秦人的印象还算可以。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萧何联合吕后诛杀韩信,韩信的后裔为何却对韩信感恩戴德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韩信

    古人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真可谓形象地总结了韩信与萧何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就没有后来扬名后世的“兵仙:韩信了。同时,如果不是韩信信任萧何,他又怎么会被轻易诛杀。虽然萧何联合吕后诛杀了韩信,但是韩信的后裔却对萧何感恩戴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公元前197年,陈豨反叛,刘邦亲

  • 韩信四次给项羽献策,都能实现吗?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韩信

    韩信是东海郡淮阴县南昌亭人,是韩氏宗亲,与战国时韩国最后一个王韩王安的血缘关系几百年了。韩信靠钓鱼卖钱糊口,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韩信家虽贫,尚有一宝剑,出入佩在身上,有一股恃才傲物的风范。韩信钓鱼时,有一老妇人在河边漂洗线絮,人称漂母,常给韩信送饭吃。韩信常在南昌亭长家蹭饭,亭长妻子甚是厌烦,一次起

  • 陈诚对此年轻将领的宠爱,堪比月下追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陈冠任标签:韩信

    陈诚最喜欢青年将领,对这些少壮派爱护得不得了。1941年,第六战区对固守宜昌的日军防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反攻,第2军一个团,打得比较出色,突入日军防线内。可惜,后继部队没有及时跟上。日军被该团打得狼狈逃窜,可是,后来见突进来的部队就只这一点兵力,两旁的日军马上封锁了突破口,用钳形攻势夹击突入的这个团,

  • 韩信被告发谋反,刘邦要出兵平叛,陈平:陛下能打得过韩信吗?

    历史人物编辑:青史君呀标签:韩信

    公元前201年,一位大臣神色慌张地跑到刘邦面前,喘着气说:“陛下,不好了!韩信谋反了!”刘邦大怒,要去讨伐韩信,陈平犹豫半晌,问:“陛下能打得过韩信吗?”韩信,出身普通百姓之家,他好兵学,有大志,但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不事生产,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陈胜、吴广起义后

  • 韩信第一战,完成诸葛亮的梦想,水平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韩信

    公元前206年七月,刘邦拜治粟都尉韩信为大将军,总览北上三秦全局,太尉卢绾也暂时交出大印和兵符。此时刘邦50岁,项羽26岁,韩信22岁,刘邦此举可以说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尽管麾下反对声一片,刘邦仍力排众议,疑行无成,疑事无功。练兵场上,韩信身形本就颀长挺拔,顶盔掼甲,更比诸将高出一截,隐然一股统帅风范

  •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他的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韩信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之前总以为韩信不过是刘邦手下一员大将,与萧何、张良并称为“汉初三杰”,是大汉的开国功臣。这几天韩信研究比较多,同时翻阅大量史料,一下子把我震惊了,韩信真的了不得。一、他的成就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韩信所指挥战争中竟然百战百胜、无一败绩,而且王、候、将、相于一身,该成就千古仅他一

  • 与韩信同名且同命的韩王信不想惹事,但为什么会被刘邦逼反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韩信

    大家一定会记得外交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弱国无外交。其实世间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我们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活动缩小为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外联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行为,大家不难发现,“弱国无外交”的情况比比皆是。因为在利益博弈的关系之中,弱势的一方通常是没有太多选择权的。我们常说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

  • 韩信为何能被称为韩国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韩信

    前言韩信,战国时期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被誉为“韩国第一谋士”。他既是秦朝和汉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一、生平概述韩信,字复,河南南阳人。生于公元前231年,卒于公元前196年,享年36岁。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家境贫寒。韩信从小聪明伶俐,善于观察和思考,学习能力极强。他曾在家

  • 刘邦有战神韩信,为何无法在正面战场击败项羽?难道韩信打不过?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韩信

    韩信先是从军,加入了项梁的军队。项梁死后,跟随项羽成为了一名执戟手。偶尔给项羽提点建议,项羽都没有采纳,所以项羽分封诸侯之后,韩信就没有再跟随项羽,而是跟着刘邦去了汉中。如此一来,他就彻底错过了两位战神并肩作战的机会。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军事家,但项羽是唯一的霸主。无敌的项羽,靠的是自己的勇猛打仗?历史

  • 韩信落到吕雉手里,为何刘邦坐视不管,韩信死得到底冤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韩信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获得了胜利,统一天下建立了汉朝。刘邦的胜利不仅仅靠他出色能力,他手下的数名大将更是功不可没,其中为他征战沙场的韩信被称为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大奉献,然而这样一个重要功臣最后却落到吕后的手里并且被杀,刘邦为何坐视不管,韩信死得到底冤不冤?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