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四次给项羽献策,都能实现吗?

韩信四次给项羽献策,都能实现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地图帝 访问量:4759 更新时间:2023/12/7 18:40:25

韩信是东海郡淮阴县南昌亭人,是韩氏宗亲,与战国时韩国最后一个王韩王安的血缘关系几百年了。韩信靠钓鱼卖钱糊口,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韩信家虽贫,尚有一宝剑,出入佩在身上,有一股恃才傲物的风范。

韩信钓鱼时,有一老妇人在河边漂洗线絮,人称漂母,常给韩信送饭吃。韩信常在南昌亭长家蹭饭,亭长妻子甚是厌烦,一次起早将饭煮好吃了,到早饭时间韩信赶来,却不剩一粒米,韩信便与亭长绝交。

市井上一班轻薄少年,见韩信如此贫困,却傲世轻物,便时常戏弄以为儿戏,韩信都不以为意。

一次在街上,韩信忽遇一个恶少年,拦住他讥笑道:“汝生得身体虽然长大,喜欢带着刀剑,其实不过胆小心怯而已。”

说罢,恶少年当着众人面前,狂言道:“汝若有胆量,可拔剑将我刺杀;如不敢,当由我胯下爬过。” 说罢,便张开两足,立在街心,面现鄙夷之色。

韩信举目端看其人,犹豫了一会,便俯伏地上,由他胯下爬过。市集众人见此情形,人人都笑韩信,说他胆小非好汉。

项梁从会稽郡北上,路过淮阴,韩信仗剑从之。韩信面圆口方、身材颀长挺拔,剑术更是超群,又是士出身,很快成为项梁亲兵之一。

项梁、项羽分兵时,韩信跟随项羽,担任执戟郎中,是亲兵队长之一,职位不高,但有一飞冲天的机会。

韩信喜欢献策,我们来看看他四次给项羽献策,为何都遭到拒绝。

【一、伏击秦军赵贲部】

公元前208年七月,项梁做出分兵的战略,自己率军围困濮阳,令项羽、刘邦南下,攻击济水一线,确保项梁军南侧没有敌人。

项羽和刘邦总兵力约四万二千余人,项羽军团兵力约两万五千,项梁把八千江东精锐骑兵全部给了项羽,项羽兵力约一万五千,都是精锐。

此时三川太守李由水陆并进来到鸿沟,恰好项羽刘邦刚拿下临济,截获李由派向章邯的斥候,得知李由舰队正进入鸿沟。

于是项羽刘邦南渡济水,衔枚疾走,来到睢水上的雍丘(今河南杞县)。此时李由舰队转入睢水,向雍丘开来。此战项羽刘邦斩杀三川太守李由,缴获大把物资。

后九月,定陶之战,项羽的叔父项梁阵亡。项羽闻叔父为秦兵所杀,自然嚎天动地,咬牙切齿。刘邦听闻,也潸然泪下,甚为伤感。此消息传到大军中,闻说项梁败亡,人人莫名惊恐,如丧考妣。项羽、刘邦、吕臣见军心动摇,恐章邯大军来攻,便引兵东还。

此时执戟郎中韩信毛遂自荐,希望项羽留下大把军备物资做诱饵,荥阳的秦军赵贲部必然派军队来取,韩信则率一万军队伏击,必能取得一场大胜。

然而项羽急于赶回争夺项氏和楚国的兵权,正是用兵之际,何况国难家危,哪有心情听韩信献策,自然是一口拒绝。在项羽看来,多杀几千秦兵,于事无补,此时最要紧是稳固楚国和项氏内部。韩信考虑的是局部战争,项羽的视野则是楚国乃至天下。

【二、越过太行山进入河东郡和关中】

公元前208年十二月,巨鹿之战,项羽擒王离,与章邯对峙。

章邯兵力不足,遂引兵退后以避之。项羽率众追上,秦军且战且退,一直撤到漳水南岸,仍然抵敌不住,几天后再撤到洹[huán]水南岸,重新形成对峙局面。

章邯接受王离的败兵后,总兵力有二十四万,几乎都是秦人,其中正规军十六万,民夫八万。章邯在洹水一线,正规军约有十万,民夫有三万。诸侯军在漳水北岸有二十五万六千余人马,其中项羽有十八万余人,赵国的张耳有三万余人,齐国的田都有两万,田安有六千,燕国的臧荼有两万。

双方从一月对峙到三月,为了巩固后方,确保粮草充足,项羽令张耳率本部人马,陆续进占邯郸等原赵国城邑。

项羽一时难以突破章邯的防线,执戟郎中韩信第二次毛遂自荐,愿率军三万越过太行山,从河东郡进入关中,那时秦朝廷必然令章邯撤兵,届时就只需追着章邯打。项羽没有同意,此刻项氏的战略不是迅速灭秦,而是在战争中不断壮大,为战后的分封做准备。

何况关中并没有乱,秦人在关中至少还有十万兵力,项羽不可能拿自己的项家军去冒险。

随着项它在东郡攻城略地,刘邦在砀郡也在给秦军制造麻烦,魏王豹在东郡不断壮大,韩王成在颍川郡游击,项羽反而不急于入关中,局势的发展有利于诸侯军,更有利于项家军。

【三、南下太行山袭击章邯背后】

项羽和章邯对峙三四个月后,韩信第三次毛遂自荐,愿率军三万,从太行山南下河内郡,绕到章邯后面夹击。

执戟郎中韩信第三次毛遂自荐,愿率军两万,从太行山方向南下,绕到章邯的后方河内郡。如此一来,章邯进退维谷,要么投降要么败亡。

韩信是从纯军事的角度考虑,项羽的想法就要复杂得多。赵王歇迁都信都后,招兵买马,在“赵王”这块金字招牌的号召下,附近城邑纷纷投诚,其兵力由一万多迅速扩张到四万以上。项羽令张耳去招降邯郸等赵国旧地,就是要遏制赵王歇的发展,然而张耳的兵力也迅速从三万余扩张到六万余。

如果韩信率军南下,那无论是洹水一线的项羽军,还是南部的韩信军,都将面临硬仗,诸侯军锦上添花可以,没人会去打头阵的。

项羽认为韩信的提议不错,但不能派项家军南下,为了削弱张耳,便要求张耳派军翻越太行山南下。结果张耳派司马卬、申阳统率一万兵,越过太行山南下。后来司马卬、申阳拿下河内郡和三川郡部分城邑,从背后包抄了章邯,完成了韩信的计谋。

【四、抢在刘邦面前灭秦】

公元前207年七月,项羽、章邯设盟于洹水之南、殷商故墟之上,章邯投降项羽。

章邯投降后,被项羽囚禁在楚军大营,由将军长史司马欣和护军都尉董翳统率秦军。秦军所有将士都放下兵器,所有军械和粮草都交给诸侯军。

章邯的秦军总兵力约二十万余人,几乎都是秦人,其中正规军十四万余,民夫六万余。项羽军团有三十四万七千余人马,其中项羽有十九万余人,赵国的张耳有六万余人,司马卬有两万余人,申阳有万余人,齐国的田都近三万,田安有七千,燕国的臧荼近三万。

如果俘虏人数接近己方,怎么办呢,当年白起是直接坑杀。项羽对章邯和司马欣有承诺,一开始并不想杀俘。

此时刘邦从南阳郡攻击武关,执戟郎中韩信第四次毛遂自荐,愿率军五万从河内郡进入河东郡,然后渡过黄河,抢在刘邦面前灭秦。然而项羽并没有富余的兵力,章邯有二十万降卒,三川郡的内史保和赵贲也都还没投降,最主要刘邦还没有攻克武关的迹象,毫无入关的征兆。项羽再度拒绝,灭秦大势已成,项羽不急于入关中,而在为战后的分封做准备。

【四次献策,为何四次拒绝?】

韩信四次毛遂自荐,项羽拒绝四次。在项羽看来,韩信每次献策都要开分基地,分兵开辟一个新战场。当初武臣离开陈胜就称赵王,韩广离开武臣就称燕王,这些事犹在眼前。

在韩信看来,项羽几乎从不任用非项氏将领或亲信为统帅,即使英布、蒲将军也不过是充当先锋。而项缠、项它、项声、项冠这些人几斤几两,项羽心里当然有数,但仍委以重任,韩信看不到自己的出头之日。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陈诚对此年轻将领的宠爱,堪比月下追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陈冠任标签:韩信

    陈诚最喜欢青年将领,对这些少壮派爱护得不得了。1941年,第六战区对固守宜昌的日军防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反攻,第2军一个团,打得比较出色,突入日军防线内。可惜,后继部队没有及时跟上。日军被该团打得狼狈逃窜,可是,后来见突进来的部队就只这一点兵力,两旁的日军马上封锁了突破口,用钳形攻势夹击突入的这个团,

  • 韩信被告发谋反,刘邦要出兵平叛,陈平:陛下能打得过韩信吗?

    历史人物编辑:青史君呀标签:韩信

    公元前201年,一位大臣神色慌张地跑到刘邦面前,喘着气说:“陛下,不好了!韩信谋反了!”刘邦大怒,要去讨伐韩信,陈平犹豫半晌,问:“陛下能打得过韩信吗?”韩信,出身普通百姓之家,他好兵学,有大志,但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不事生产,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陈胜、吴广起义后

  • 韩信第一战,完成诸葛亮的梦想,水平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韩信

    公元前206年七月,刘邦拜治粟都尉韩信为大将军,总览北上三秦全局,太尉卢绾也暂时交出大印和兵符。此时刘邦50岁,项羽26岁,韩信22岁,刘邦此举可以说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尽管麾下反对声一片,刘邦仍力排众议,疑行无成,疑事无功。练兵场上,韩信身形本就颀长挺拔,顶盔掼甲,更比诸将高出一截,隐然一股统帅风范

  •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他的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韩信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之前总以为韩信不过是刘邦手下一员大将,与萧何、张良并称为“汉初三杰”,是大汉的开国功臣。这几天韩信研究比较多,同时翻阅大量史料,一下子把我震惊了,韩信真的了不得。一、他的成就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韩信所指挥战争中竟然百战百胜、无一败绩,而且王、候、将、相于一身,该成就千古仅他一

  • 与韩信同名且同命的韩王信不想惹事,但为什么会被刘邦逼反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韩信

    大家一定会记得外交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弱国无外交。其实世间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我们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活动缩小为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外联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行为,大家不难发现,“弱国无外交”的情况比比皆是。因为在利益博弈的关系之中,弱势的一方通常是没有太多选择权的。我们常说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

  • 韩信为何能被称为韩国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韩信

    前言韩信,战国时期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被誉为“韩国第一谋士”。他既是秦朝和汉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一、生平概述韩信,字复,河南南阳人。生于公元前231年,卒于公元前196年,享年36岁。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家境贫寒。韩信从小聪明伶俐,善于观察和思考,学习能力极强。他曾在家

  • 刘邦有战神韩信,为何无法在正面战场击败项羽?难道韩信打不过?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韩信

    韩信先是从军,加入了项梁的军队。项梁死后,跟随项羽成为了一名执戟手。偶尔给项羽提点建议,项羽都没有采纳,所以项羽分封诸侯之后,韩信就没有再跟随项羽,而是跟着刘邦去了汉中。如此一来,他就彻底错过了两位战神并肩作战的机会。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军事家,但项羽是唯一的霸主。无敌的项羽,靠的是自己的勇猛打仗?历史

  • 韩信落到吕雉手里,为何刘邦坐视不管,韩信死得到底冤不冤?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韩信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获得了胜利,统一天下建立了汉朝。刘邦的胜利不仅仅靠他出色能力,他手下的数名大将更是功不可没,其中为他征战沙场的韩信被称为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大奉献,然而这样一个重要功臣最后却落到吕后的手里并且被杀,刘邦为何坐视不管,韩信死得到底冤不冤?汉

  • 为什么韩信点兵要多多益善?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韩信

    这个典故其实是来自刘邦称帝之后,当时刘邦宴请功臣,并且发了一番言论,说他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取得天下,是因为他有张良,萧何和韩信。并且刘邦把他们三个称为汉初三杰。刘邦还问了韩信,你说我带兵打仗,最多能带多少人呢?韩信告诉刘邦,你呀最多能带十万,再多了你就玩不转了。韩信这样说当然是有理由的了。因为整个楚

  •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韩信

    作者:华德阳被封为楚王的韩信,可谓衣锦还乡。韩信重赏了一位老大娘,因为在他落魄时,连饭也吃不上,这位洗衣服的老大娘,尽管贫穷但心地善良,在漂洗的这段时间内,每天都把自己带的干粮分给韩信吃。韩信脸皮也够厚的,作为一个青壮年,连饭也吃不上,竟然依靠大冬天在河里洗衣服以此养家糊口的老大娘,而且还心安理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