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黔首显威名
项梁是秦朝末年乱世中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枭雄。项梁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世代为楚将,为楚国出生入死,其父项燕是末代楚国的大将,为国捐躯于秦楚战争。项梁是战国贵族和秦朝黔首的结合体,太史公司马迁并未在《史记》中为项梁专门立传。可在《项羽本纪》,在项梁战死定陶之前,项梁完全像是这本纪中的主角,项羽反倒是配角了。项梁战死后,项羽才在真正意义上登上天下舞台,为天下人所周知。项梁是六国遗贵,却在秦朝郡县活得相当滋润,即便是被株连和杀了人有案底,也在吴中地区吃得开。
吴中士大夫和官吏们以交好项梁为荣,每逢吴中有大事发生,他们便会寻来项梁主持。而在一次次的主持大规模仪式和活动当中,项梁将自己的兵法和谋略进行实践运用,并在交往和调动宾客子弟中,项梁了解到吴中绝大部分人的才干和品行,也在这种行动中得到了历练。史书中还记有这么一件事:“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项项羽叔侄是六国“余孽”,还违反过坐过牢和犯下杀人罪过,项梁还敢带着项羽前去看灭六国的秦始皇帝嬴政。这份气度,实属罕见。
心狠手辣真枭雄
当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时,会稽郡守找到表面兄弟的项梁,表示要拉项梁干票大的,称王称霸。项梁心中立马有了思量,安排侄子项羽迅速杀了会稽郡守起事。项梁也在解决完会稽郡守一事后,迅速搭建起领导班子,统治整个会稽,期间并未出现什么反抗项梁统治的过激行为。可见项梁人脉之广、人品之好和操守之公信力。“众乃皆伏。於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之后项梁开始了争霸之路。
当陈胜属下前来向项梁求援,项梁二话不说就渡江西进,而在西进过程中,原是东阳令史的陈婴带领两万青壮主动投靠项梁,而黥布、蒲将军也率军归附,项梁军一下子就膨胀至六七万人,虽是没经过多少训练的乌合之众,却好在全都是青壮年,上几次战场见见血就成精兵了。如此情景,颇有现代爽文小说中的,身带王霸之气的主角登场,各路人马纷纷前来投靠。项梁之威名和才干,可谓是响彻江南了。当时陈胜已死,陈胜旧部秦嘉便投机倒把,拥立楚国王室后裔景驹为新楚王。
景驹、秦嘉等人没什么实力,却有着佯装有着虚伪的大义名头,准备拿着这楚王名号号令原来的楚国人。可惜,这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没料到项梁是位猛人。这假楚王想夺项梁的兵权,想领导项梁,项梁直接率军将其一网打尽,全部干翻,壮大了自己。之后,沛公刘邦主动归附了楚军。项梁是善于听良谏的枭雄,布衣之身的范增前去游说:“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後也。”
气运不足太可惜
项梁觉得甚有理,便派人寻得楚怀王散落在民间、正给人家放羊的熊心,立其为楚怀王,而项梁自称是武信君。明眼人都知道,楚怀王只是找来的傀儡,真正的话事人是项梁,整个新楚国朝廷上上下下,全部都是项梁一手任命和提拔的。楚国,是项梁的楚国。之后项梁率领的楚军,接连大破秦军:东阿秦军、追击秦军、定陶再破秦军。秦军感觉就像土鸡瓦狗,项梁领军攻之即溃。奈何,正值春风得意之时,章邯集结所有秦军,偷偷摸摸地给楚军来了记狠的,项梁运气实在差,当即战死。若是他有刘邦的一半运气,何至于此啊。
项梁未死,楚怀王熊心就不可能排挤项羽,刘邦也不会得到先向关中而去的差事。最最主要的是,项梁在世,项羽和刘邦都是项梁麾下的大将,分工合作,各战一方,有摩擦有矛盾,但肯定没有争权的必要;毕竟刘邦顶头上司是项羽的叔父,比不得比不得。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沛公、项羽乃攻定陶。你看,就这,刘邦挑战项羽的地位,必须过了老练成熟的项梁这一关,这可能吗?项梁可不是项羽那种有妇人之仁的莽夫,说杀你就杀你,绝不含糊。如果刘邦威胁到项羽,项梁绝对会果断地挥起屠刀向刘邦军砍去,不死不休,不信你看楚假王景驹和大司马秦嘉的下场。
因此,若是项梁在定陶一战死里逃生,刘邦绝不可能威胁到项羽的地位。可惜啊,项梁气运不足。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