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秦赋2.0:最后的秦将,章邯与韩信的巅峰对决,没辱没老秦人

大秦赋2.0:最后的秦将,章邯与韩信的巅峰对决,没辱没老秦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阿豆谈历史 访问量:1468 更新时间:2024/2/29 18:15:18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当秦国的歌声还回荡在耳边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苦心经营,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国,会突然灭亡。

秦亡的如此之快,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甚至是后来无数人都想不通,于是写了各种文章来讨论秦王的原因。

明朝末年流传着一句话叫,传庭死明朝亡,说的是明朝大将孙传庭的事,王朝崩溃与名将拯救之间,本身就是一种英雄与时势的关系,相互影响。

不能说英雄全靠时势,也不能说英雄就能完全改变时局,章邯就是这样一个英雄,是秦末的最后一位名将,差一点就挽救了秦朝,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对章邯的评价很多人也是不屑一顾,以为章邯是瘸子里面挑将军,还说章邯最后投降项羽,感觉章邯也不怎么样呀。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章邯无疑是非常耀眼的一个,只是秦太短,楚又亡,汉太长,所有因素加起来,章邯就愈发的暗淡下去。

今天昭烈君就大家来了解一下,秦国最后的名将章邯,看一看秦人最后的风采。

(01)章邯不是小人物

讨论秦朝历史的时候,经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秦朝后期的名将都到哪里去了,怎么最后让章邯领兵呢?

言下之意就是章邯不过是个小人物而已,风云际会才让他临时组建了一支军队,打了几场胜仗,说这话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章邯之前是干什么的。

章邯是秦朝官员,如果没有这场农民起义,他大概率上会依照秦律,本分的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只不过章邯的工作有点特殊,他在给秦始皇修陵,他的上级也比较特殊,是当时秦朝的两朝元老,丞相李斯。

给死去的皇帝修陵可不是普通的工作,这个工作名义上的负责人可是李斯,具体的操办者是章邯,当时的职位是少府。

这可是位列九卿的帝国高级官员,所以章邯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小角色,而是秦帝国位列九卿的高级官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地位很重要的部长。

李斯能把修皇陵的事情交给章邯,也说明了章邯本身和李斯的关系很好,属于李斯的嫡系人马,而且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军功升迁。

章邯能够做到如此高的位置,而其后面领兵打仗绝不含糊,这说明章邯此前很可能也是凭借着军功升迁至此的。

历史上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人很多,但你有没有能力挽救败局,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当章邯知道了情势危急之后,主动请缨,要求率领修建骊山的刑徒抗击反秦势力。

这样的人,才是国之栋梁,而且不是说凭着一腔热血说说而已的人,章邯是真的有能力,历史上史可法就是典型的热血有余,而能力不足的人。

以李斯为首的朝廷同意了章邯的主张,而此时的秦帝国已经是危如累卵,因为已经有一只义军攻进了上百年都牢不可破的函谷关,如入无人之境,离咸阳近在咫尺。

这个离咸阳近在咫尺的人就是周文将军,周文受陈涉委任,率领数十万大军攻破函谷关,直逼咸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周文巨大的机会就在眼前,攻进咸阳一切的历史都可能被改写。

但改变历史的机会,稍纵即逝,周文没能及时攻进咸阳,却等来了章邯,章邯则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名将是如何炼成的。

(02)灭秦者,秦人也

名将是个称呼,但绝不是个泛滥的称呼,因为战争是残酷的,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亡,一将功成万骨枯,名将之路都是万骨在铺筑,是一场又一场胜仗在做背书。

周文站在了历史的关口,但很快就被章邯打败了,并被赶出了函谷关,秦朝喘了一口气,很快章邯一鼓作气,最终周文兵败被杀。

但这只是章邯表演的开始,在遇到项羽之前,这个舞台完全属于章邯,我们来看看章邯的战绩有多强,渑池之战周文战死,紧接着进攻荥阳。

这一路跟着陈胜吴广起兵的一大批将领都被章邯打败,进兵荥阳的路上反秦将领田臧战死,章邯又连续破邓说、败伍徐、斩蔡赐、降宋留,迫陈胜遁走至城父。

陈胜命张贺出城西迎战章邯,自己亲自在城楼监战,结果城张贺战死,从此陈胜不敢再战,闭关死守,最后在章邯的压力之下,陈胜被自己贴身的车夫庄贾杀死,开城降秦。

紧接着章邯四处平叛,当时的天下六国纷纷复国,章邯以一人之力,上演着灭六国的戏码,杀死了魏相周市和齐王田儋,魏王魏咎自杀,魏豹逃跑。

紧接着大破楚军于定陶,项梁战死,自此第一阶段的反秦斗争陷入了全面低谷时期,秦朝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但这种放松并没有持续多久。

跟秦灭六国时六国的愚蠢动作一样,六国灭秦的关键时刻,秦国内部同样的昏招频出,最严重的就是支持章邯的李斯倒台了,李斯死不足惜,但赵高一个阉人,哪里懂得军国大事,只会哄一哄秦二世而已。

这跟当年秦军压境,赵国杀死李牧没什么两样,李斯虽然人品很差,但毕竟是一路走过来的政治老手,一步步从基层做起,对秦国了如指掌,能力还是非常突出的。

赵高杀了李斯,自己做了丞相,顺带着把秦国主要岗位都抓在自己人手里,危急关头最忌讳换人,偏偏这个时候朝廷大换血,如此关头,又如此作死,灭秦的只能是秦人自己。

(03)章邯之死

赵高一人,万死不能辞其咎,但历史从来没有假设,当章邯遇到了项羽,巨鹿之战一代名将王翦的孙子王离战死,章邯步步后退,但部队尚在,防守反击是章邯的长项,一切还都有机会。

但赵高坐不住了,跟所有历史上俗套的剧情一样,两军相持之际,朝廷的奸臣派人来了,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儿,严令不能再退了。

章邯特意派了长史司马欣去朝廷亲自说明情况,但不要说见胡亥了,司马欣等了三天连赵高的面都没有见到,幸好司马欣留了个心眼,没有原路返回,要不然就被赵高截杀了。

章邯内外交困,外有千古名将项羽步步紧逼,内有奸臣赵高已经准备了要杀自己,情势变化眼花缭乱,赵高很快被子婴杀了,章邯最终也投降了项羽。

用投降是现在的说法,当时来说是定了盟约,秦王无道将来打下秦地,章邯来做新的秦王,关于章邯投降项羽究竟是在子婴投降之前还是之后,这个没有明确的记载。

按照李开元先生《秦崩》上的说法,章邯投降似是在子婴投降刘邦之后,如果是这样,那章邯实在没有可以被指责的地方,如果是在子婴投降之前,那章邯的行为的确于理有亏,但也完全可以理解,跟当年廉颇是一个处境,要么投降项羽要么被奸臣杀死,怎么选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但章邯最后的结局,表明他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作为大秦最后的名将,章邯没有辱没赳赳老秦的名声,用鲜血捍卫了秦人秦军最后的尊严。

章邯是被韩信杀死的,而且是战争中最残忍的方式,韩信围攻废丘,久攻不下章邯不降,这才是秦将最后的气节,降一次可以理解,你反复投降那明显就是贪生怕死之辈了。

最后韩信水淹废丘,章邯战死,章邯败了,但也说明了章邯作为一名将领,其实力之强,竟然逼着韩信用上了水淹这一招,因为水淹这一招实属无奈之举,灭了敌人也阻挡了自己进攻的步伐,不是万不得已,没人会用这个。

败给韩信丢人吗,一点都不丢人,韩信有多强只说一点你就明白了,此后两千多年,蜀中有很多政权,但没有一个能从蜀中进兵汉中成功的,包括后面被誉为神人的诸葛亮都不行,但韩信成功了,你说韩信强不强。

章邯之死,意味着大秦帝国的彻底终结,秦国没了,秦国的精神也没了,最后的将领也战死了,章邯这一生,足矣,虽败犹荣,因为对手是整个中国历史上都顶级的将领,项羽和韩信,一生有这两大对手,也算是无奈,也算是幸运。

标签: 章邯

更多文章

  • 一代名将章邯投降项羽的难言之隐,20万手下被杀换来一人活着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章邯

    在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这段历史时,我们总是绕不过这个人。他带着一支由奴隶和犯人组建起来的部队,镇压了过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大起义,击杀了楚国大将军项梁。凭着自己的这一路人马,扫平了函谷关以东的各路叛军。影视剧中的章邯他就是章邯,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说过,王离围追张耳和赵歇于巨鹿城时,章邯把自己的部队留驻

  • 章邯为何宁愿归降残暴的项羽,面对刘邦却宁死不降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章邯

    在公元前209年7月份,陈胜吴广起义正式爆发,随后,天下响应。当时秦朝的主力部队都在边境地区,内部的地方军队在起义军的攻势下一触即溃。很快,起义军的部队距离秦朝都城咸阳仅剩百里。眼看着起义军越来越近,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像秦二世建议赦免在骊山陵服役的几十万奴隶和刑犯,将他们组建成一支军队,用来阻击

  • 大秦最后的守护神章邯:拼尽全力为大秦续命,奈何却未能力挽狂澜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章邯

    《石鼻城》有言:雍人未有章邯怨,魏将犹存仲达精。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各朝各代都有着一些名将的存在,基于他们的努力,国家的安稳局势得到了一定程度上保障,而如果不是这些名将的存在,或许,许多朝代也无法延续其辉煌的统治。提到秦朝的战神,大家会想到很多人物,而在秦朝的历史上,也曾有这样一位被誉为

  • 如何评价大秦王朝的名将章邯?他的军事能力是否强于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章邯

    如何评价大秦王朝的名将章邯?他的军事能力是否强于项羽?实际上,很多人对章邯的军事才能过誉了。巨鹿之战实际上也不是项羽以弱胜强,真实的情况是,秦军才是弱势,秦军退回关内的路线早已被切断,章邯和王离已经成为悬在敌境的孤军。在章邯偷袭项梁成功之前,章邯已经败了好几仗了。首先,这个人有一点很厉害,那就是善于

  • 章邯:大秦最后的名将,智谋过人,以一己之力把秦朝拉回正轨!

    历史人物编辑:马全玉标签:章邯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函谷关危急在陈胜分派的各路军队当中,周文军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战果,不但以惊人的速度突破了函谷关,而且军队越打越多,抵达戏水东岸的时候,已经有了战车千乘,步卒数十万的规模,可想而知秦政府有多么不得人心。退一万步说,当时的人们即便真的向往过统一,

  • 秦朝末年猛如虎的神将章邯,为何楚汉战争时被各种虐?

    历史人物编辑:笔墨写今古标签:章邯

    纵观章邯一生的辉煌与落败,其反差太过强烈。在秦朝末年,函谷关以东的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反抗秦朝的起义,一时间,整个东方似乎都不是秦朝所拥有的了。陈胜作为起义的发起者,他的声势最为浩大,他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就拥有了几十万大军,并占据【陈】称王。陈胜的手下周文,率领一支几十万人的大军攻破函谷关,直逼秦朝的心

  • 曾经力挽狂澜的章邯,当面对着项羽和刘邦时,他的命运该何去何从

    历史人物编辑:怪味胡豆史标签:章邯

    章邯在《史记》中没有立传,但是这个人在秦末的战争中,是一个不可能绕过去的人物。可以说,他的一生左右着历史的走向。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他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走向了时代的反面。章邯的命运,也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他的无奈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一、力挽狂澜的章邯。章邯本身并不是武将出身,他在统兵打仗前,是

  • 如果章邯二十万大军没有选择投降,秦朝是不是还能延续下去?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章邯

    项羽率领的楚国军队在"巨鹿之战″中九战九胜,摧毁了涉间、王离率领的秦军,并迫使章邯的部队投降。由于这是秦朝在函谷关以东的最后两支主力部队,所以章邯的二十万大军的投降,的确加快了秦朝的灭亡速度。那么,假如章邯的二十万大军坚决不肯投降,而是宁愿与项羽血战到底,是不是就能延迟秦朝的灭亡了呢?基本上没有这个

  • 西汉二百年 汉高祖篇 第十八章 巨鹿之战(2)章邯降楚(连载21)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章邯

    此时的巨鹿已是岌岌可危。巨鹿城内的赵王赵歇如坐针毡,张耳不断向各国求援,可各诸侯援军终于到了巨鹿外围,却观望不前。无奈的张耳就将希望寄托在陈余身上,毕竟身在巨鹿北的陈馀手上还有几万军队,可就是迟迟不见陈馀动静。原来张耳、陈馀这对生死朋友易储出现了矛盾。为啥呀?为了军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

  • 一代名将章邯为什么不投降刘邦却归顺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章邯

    一代名将章邯为什么不投降刘邦却归顺项羽?一代名将章邯,曾经是楚汉战争中的重要将领,他率领着秦朝的残余军队在楚汉战争中曾经与刘邦军队交战多次,但最终他选择了归顺项羽。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我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章邯的背景和经历。章邯是汉代名将章勇的后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