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蒙恬之死真的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吗?

蒙恬之死真的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根想说娱 访问量:3498 更新时间:2024/2/29 18:41:19

蒙恬秦始皇继位之后被得到重用,在始皇受命之下与李信攻打楚国,然李信用兵不当,差点致使十几万大军埋葬至此,但是蒙恬及时做出应变,方得保全了十几万大军的性命,而后,秦始皇派蒙恬攻打齐国,蒙恬也不辱使命,一举歼灭齐国残余势力。但是让蒙恬名震天下的却是因为北击匈奴这一战,这一战虽然耗时多年,但是却将匈奴所占领的土地尽数奉还,而且将匈奴彻底的打怕了。

匈奴人倘若听到蒙恬之名,浑身战栗,仿佛想到了极其可怕的事情,可以说蒙恬在军中便是信仰般的人物,几乎可以说功高震主了,但是秦始皇却对其更加宠信,甚至为了蒙恬,让其弟弟蒙毅官拜上卿,甚至和蒙毅共乘一辆轿子,此事在大臣们看来,有失君仪。但传到儒家之人的耳中,却是另一种态度。

在诸子百家共存的秦国,蒙恬是兵家之首,秦始皇以法开国,如此重用蒙恬岂不是与自己的理念所违背,秦始皇能统一六国难道会想不到这些吗?秦始皇认为在天下未平定之前,六国之人,各怀鬼胎,想要整合他们,必须以铁血手段将其镇压,以免六国残余势力反扑,在天下一统之后,更是需要极其严苛的法典进行震慑,不然不足以让六国百姓畏惧,这些也是为了再起动乱,而现在,秦始皇觉得天下已经平定,若再执行这么严重的法典,势必会引起百姓不满,到时候岂不是适得其反了。

其二,便是百家之乱了,在当时秦皇重用法家,其他诸家肯定不满,认为现在法家一家独大,现在都是如此,日后岂不是连他们的立足之地都会被蚕食,而始皇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是有些事情也要考虑百家的利益,同时秦始皇也非常的忌惮儒家,从当时儒家之人见始皇从来不跪也可以看出,所以始皇就将目光转到了蒙恬的身上。

蒙恬虽然出身将门世家,但却身世清白,而且亲近于他,所以始皇才扶持蒙恬,让其与其他诸子抗衡,因为兵家在百家之中地位也是靠前的,有了蒙恬的牵制,才能让始皇的位置做的长久,诸子百家也不敢和他正面对抗,而蒙恬恰好就成了始皇手中的筹码和棋子,若百家之中有那一家生起谋反之心,等待他的或许就是军队了。

秦国大将王翦,因为觉得自己功高震主立马解甲归田,不再过问朝中之事,或许王翦看到了秦王所面临的局势,故而不想当秦王的棋子,与百家起冲突,不然的话这兵家之首的位置便是王翦的了,因为王翦的领兵能力更在蒙恬之上。所以由此看来,王翦比蒙恬更加聪明。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李斯,法家代表人物,秦始皇不想再让法家独大,李斯可以说已经没有用处了,故而秦始皇死后,赵高与公子胡亥假拟圣旨,赐死公子扶苏与蒙恬,蒙恬心有不甘,可扶苏却没有怀疑,自己自杀了,后蒙恬向胡亥申诉无果,便也服毒自杀,这些事情的背后也有李斯的影子。因为李斯想要法家长存于世,所以,始皇一死,蒙恬也活不了多久了啊。

标签: 蒙恬

更多文章

  • 蒙恬不坑蒙拐骗一生为忠,那他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菜的肥哥标签:蒙恬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率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宠信。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于公元前214年,为了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由蒙恬将军率队从甘肃岷县开始修筑长城,向东蜿蜒至辽东地区,长约万余里,所以称之为万里长城。长城的建设对中原地区有着长久安定的

  • 蒙恬自杀后,三十万大军下场如何,有一部分被坑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蒙恬

    秦始皇当年率领秦军征战天下,统一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当了皇帝的秦始皇,感受到了北方匈奴带来的危机,就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攻击匈奴,这三十万大军来势汹汹,很快就收复河套草原,驱逐匈奴几百里,后来这三十万大军下场如何呢?蒙恬在边塞攻打匈奴的时候,秦始皇在考察的路途中去世了,当时本来是要立

  • 为什么说,蒙恬才是《神话》中的“第一男神”?

    历史人物编辑:韩锐标签:蒙恬

    电视剧《神话》播出于2010年,如今在某瓣的评分是7.5分,评分参与人次高达5.8万。该剧在当时能够爆火,不仅是因为该剧翻拍自影视巨星成龙主演的同名电影,更是因为该剧的选角比较出色。曾参演该剧的如,胡歌、白冰、张萌、陈紫函、金莎、丁子峻等人现如今,在圈内都有不错的知名度。其中,胡歌和丁子峻在《神话》

  • 坚韧勇猛,智谋卓绝。蒙恬战国历史上的传奇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蒙恬

    蒙恬,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和军事家。他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他机智而聪明,精通兵法,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的事迹和故事感人至深,影响了无数人。蒙恬的最大特点是非常坚强。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危险。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参加了军队并征战四方,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士兵。在他

  • 大秦名将蒙恬:不仅是名将,更是笔神、筝神

    历史人物编辑:用图记历史标签:蒙恬

    大秦名将蒙恬廉颇、王翦、白起、李牧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蒙恬严所属的蒙氏家族三代都是秦朝的名将,他的爷爷无战无胜,接连占领了一个曹魏三国的100个城市。他的父亲蒙穆因其名、名将王奎联手攻占楚国,两次大败楚军(项羽的爷爷)被迫自杀,楚王束手就擒,最终消灭楚国。蒙静是与大秦帝国一起成长的一代名将,当时

  • 蒙恬自杀前留下两句话,一向铁石心肠的曹操为何每读一次哭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蒙恬

    蒙恬自杀前留下两句话,一向铁石心肠的曹操为何每读一次哭一次?文/观心通史曹操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他是三国时期众多势力中,综合实力最强的领导者。曹操不但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造诣极高的文学家,他曾创作过《短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著名诗歌。曹操的一生功绩非常多,争议也非

  • 蒙恬临死前说了什么?曹操每次都以此为警示,看一次哭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蒙恬

    《述志令》中,曹操一开始介绍了自己的出生和功绩,接着强调其他人怀疑自己有篡位的野心。他列举了齐桓公和晋文公两个例子,想表达的意思是自己会效仿他们二人,称霸天下后仍尊重天子。当他写到秦二世要杀害蒙恬时,感慨道:“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那么,让曹操如此感动的是什么?蒙恬自杀前到底说了什么?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蒙恬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下,皇帝始终都是国家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当时国家最高的权利和荣誉。为此秦始皇嬴政在一统六国后,就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刻在玉玺上,以彰显中国帝制的独裁性和君权神受理念。可以说在旧时封建礼教下,人们普遍都认为臣对君、子对父必须是绝

  • 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何曹操每读一次就哭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蒙恬

    蒙恬临死前的一番言语,确实是感人至深的,而且曹操每读到一次,蒙恬临死前说的话,他就会流一次泪。那么,蒙恬临死前说的到底是什么话呢?我们翻阅《史记》来看一下。【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背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大致的

  • 世人都以为蒙恬姓“蒙”,其实,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蒙恬

    自周武王灭商以来,中国人都一直以“礼”为标准,“礼”是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而一套《周礼》更是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在周朝时期,封建观念极为严重,甚至严重到除了嫡长子之外别的子嗣都无法继承姓,因此先秦时期就有了“称姓不称氏”的习俗。我们常说秦赵同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秦赵的祖先都是同一个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