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蒙恬率领的30万蒙家军,最后却成为秦朝的陪葬品,实在令人惋

蒙恬率领的30万蒙家军,最后却成为秦朝的陪葬品,实在令人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家有卖萌旺 访问量:4984 更新时间:2024/2/29 18:41:24

个人、家族乃至一个组织的命运,和国家以及时代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当时代发生变化的时候,个人以及家族的命运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点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在历史长河中,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秦始皇身边的亲信军队蒙家军,在秦始皇建功立业的过程中,曾经立下汗马功劳,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后来蒙家军也有过辉煌时期,只是后来随着秦始皇的离去,蒙家军的结局也开始糟糕起来,那么最后蒙家军究竟去了哪里呢?

蒙家军的辉煌时期

说到蒙家军,我们当然会想起历史上特别厉害的大将军蒙恬,毫无疑问蒙恬就是曾经蒙家军的首领,也就是在蒙恬的指挥带领下,蒙家军才能够逐渐发展起来,并且一直效忠于秦始皇,换言之这是一支秦始皇的亲信军队,如果国家有危难,他们就要派上用场。

在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蒙家军就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天下统一,蒙家军的功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很快蒙家军就接到了新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去收拾一下匈奴。熟悉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匈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频繁骚扰中原地区,所以很多国家都修筑长城来抵御匈奴,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匈奴依旧蠢蠢欲动,所以秦始皇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蒙恬率领着三十万蒙家军去河套地区与匈奴展开大战,并且战胜匈奴,将其赶出河套地区,这一战在抗击匈奴的历史上,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的,也就是蒙恬的这一战,让匈奴很长时间不敢再来骚扰秦朝。

随着这一战的胜利,蒙家军已经算是达到了最辉煌的阶段,接下来秦始皇为了能够继续保卫边疆,就把蒙恬的三十万蒙家军留在边疆地区,并且让他们开始修筑长城,这个时候修筑长城,其实主要就是把之前六国修筑的比较零散的长城合并起来,让其更加充分保卫国家。

也许就是蒙恬的军队修筑长城时间久了,再加上距离秦始皇距离太远了,在冥冥之中,这支曾经彪悍的军队,似乎被秦始皇遗忘了,又或者说随着历史的发展,这支军队变得越来越没有发言权了,甚至开始逐渐不被重视。

蒙家军的过渡时期

秦始皇与公子扶苏两人在性格上有些不和,后来就把扶苏弄去边疆当监军了,扶苏所去的地方,正是蒙恬和蒙家军所在的地方,后来扶苏与蒙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起来,只是可惜他们的命运最后都联系在了一起。

秦始皇晚年追求长生不老,在经过三番五次的各种尝试之后,秦始皇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在临死之前,他还是打算把皇位传给长子扶苏,可是扶苏远在千里之外,就是这段遥远的距离,给了赵高和李斯等人篡位的机会。

赵高和李斯两人相互联合起来,不仅杀死了蒙恬的弟弟蒙毅,担心其去通风报信,此外还改写诏书,将传位给扶苏的诏书改成传位给胡亥,这样一来,扶苏的皇位就彻底晾凉了,不过赵高等人还不放心,必须对扶苏以及蒙家军来一个一网打尽。

赵高拟写假诏书给扶苏和蒙恬,说秦始皇要赐死他们两人,扶苏一直和秦始皇有些不和,所以就自杀了,蒙恬深知秦始皇不会这样做,其中必然是有着阴谋的,但是为了表示自己对秦始皇的忠心,还是选择自杀而亡。

其实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要是蒙恬没有这种绝对的愚忠思想,他和扶苏两人联合起来,动用三十万蒙家军,完全是可以搞清楚真相的,要是按照这样的思想去做事,也许历史都会重新改写,只是可惜有时候一个人最大的优点,往往在关键时候会成为最大的缺点。

蒙恬死后,胡亥登基成为秦二世,王翦孙子王离成为蒙家军的第二任首领,不过以王离的地位和战绩来看,确实他也配得上这样的位置,只是当时的秦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就连国家的命运,都很难确定了,更何况是蒙家军的命运呢?

蒙家军的消亡

秦二世胡亥尚且年幼,赵高在宫中胡作非为,甚至指鹿为马也没有人敢道出真相,在这样的情况下,秦朝的很多忠臣或者有能力一些的人都被赵高杀害了,随着最后李斯的去世,赵高更加目中无人,肆意妄为,终于引起整个天下的不满。

陈胜吴广起义等农民起义在各种逼迫下揭竿而起,那些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六国贵族,也趁乱开始行动起来,秦朝一下子变得支离破碎,战火纷飞,这个时候王离以及章邯等人率领大军去平叛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等人的起义算是平叛了,可六国贵族的新躁动,却成为对秦朝威胁最大的势力。

要说秦朝最大的优势,确实就是军队足够强大,就算秦朝已经支离破碎之际,诸如王离、章邯等人依旧可以率领军队取得诸多胜利,甚至连六国贵族的一些叛乱,也被他们消灭了,王离率领蒙家军打算与章邯在赵国汇合,将赵国一举歼灭,免得夜长梦多。

当双方人都赶到巨鹿的时候,赵国自己知道命不久矣,遂寻找六国贵族的帮助,楚国的熊心派出项羽去支援赵国,项羽的爷爷项燕以及叔叔项梁都死在了秦朝的剑下,尤其是爷爷项燕,更是死在了王翦的手下,王翦的孙子就是王离,此刻项羽不顾一切,破釜沉舟也要去报仇。

在项羽视死如归的精神支撑下,楚军越战越勇,短短三天时间不到,秦朝的数十万大军就被项羽灭了,也就是在和项羽的大战中,蒙家军算是彻底消亡了。

就算还剩下一些比较少的蒙家军残余部分,后来也被匈奴趁火打劫给吞并了,毕竟在巨鹿之战后,匈奴明白秦朝没戏了,于是就开始继续侵入河套地区,这个时候的秦朝,没有任何能力去抵挡匈奴的入侵,而处于战争中的其余六国势力,也不愿意分散注意力去做这件事情,因此导致匈奴变得更加强大,汉朝时期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威胁之一。

结语

蒙家军的兴起与灭亡,和秦朝的历史息息相关,在一个时代的命运面前,我们会发现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的命运,显得实在渺小,随着秦朝的消亡,蒙家军想要自保,确实难上加难,不过他们能够在那种危急存亡的关头,依旧誓死保卫国家,这种精神已经足够名垂青史!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标签: 蒙恬

更多文章

  • 蒙恬之死真的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吗?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蒙恬

    蒙恬在秦始皇继位之后被得到重用,在始皇受命之下与李信攻打楚国,然李信用兵不当,差点致使十几万大军埋葬至此,但是蒙恬及时做出应变,方得保全了十几万大军的性命,而后,秦始皇派蒙恬攻打齐国,蒙恬也不辱使命,一举歼灭齐国残余势力。但是让蒙恬名震天下的却是因为北击匈奴这一战,这一战虽然耗时多年,但是却将匈奴所

  • 蒙恬不坑蒙拐骗一生为忠,那他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菜的肥哥标签:蒙恬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率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宠信。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于公元前214年,为了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由蒙恬将军率队从甘肃岷县开始修筑长城,向东蜿蜒至辽东地区,长约万余里,所以称之为万里长城。长城的建设对中原地区有着长久安定的

  • 蒙恬自杀后,三十万大军下场如何,有一部分被坑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蒙恬

    秦始皇当年率领秦军征战天下,统一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当了皇帝的秦始皇,感受到了北方匈奴带来的危机,就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攻击匈奴,这三十万大军来势汹汹,很快就收复河套草原,驱逐匈奴几百里,后来这三十万大军下场如何呢?蒙恬在边塞攻打匈奴的时候,秦始皇在考察的路途中去世了,当时本来是要立

  • 为什么说,蒙恬才是《神话》中的“第一男神”?

    历史人物编辑:韩锐标签:蒙恬

    电视剧《神话》播出于2010年,如今在某瓣的评分是7.5分,评分参与人次高达5.8万。该剧在当时能够爆火,不仅是因为该剧翻拍自影视巨星成龙主演的同名电影,更是因为该剧的选角比较出色。曾参演该剧的如,胡歌、白冰、张萌、陈紫函、金莎、丁子峻等人现如今,在圈内都有不错的知名度。其中,胡歌和丁子峻在《神话》

  • 坚韧勇猛,智谋卓绝。蒙恬战国历史上的传奇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蒙恬

    蒙恬,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和军事家。他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他机智而聪明,精通兵法,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的事迹和故事感人至深,影响了无数人。蒙恬的最大特点是非常坚强。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危险。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参加了军队并征战四方,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士兵。在他

  • 大秦名将蒙恬:不仅是名将,更是笔神、筝神

    历史人物编辑:用图记历史标签:蒙恬

    大秦名将蒙恬廉颇、王翦、白起、李牧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蒙恬严所属的蒙氏家族三代都是秦朝的名将,他的爷爷无战无胜,接连占领了一个曹魏三国的100个城市。他的父亲蒙穆因其名、名将王奎联手攻占楚国,两次大败楚军(项羽的爷爷)被迫自杀,楚王束手就擒,最终消灭楚国。蒙静是与大秦帝国一起成长的一代名将,当时

  • 蒙恬自杀前留下两句话,一向铁石心肠的曹操为何每读一次哭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蒙恬

    蒙恬自杀前留下两句话,一向铁石心肠的曹操为何每读一次哭一次?文/观心通史曹操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他是三国时期众多势力中,综合实力最强的领导者。曹操不但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造诣极高的文学家,他曾创作过《短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著名诗歌。曹操的一生功绩非常多,争议也非

  • 蒙恬临死前说了什么?曹操每次都以此为警示,看一次哭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蒙恬

    《述志令》中,曹操一开始介绍了自己的出生和功绩,接着强调其他人怀疑自己有篡位的野心。他列举了齐桓公和晋文公两个例子,想表达的意思是自己会效仿他们二人,称霸天下后仍尊重天子。当他写到秦二世要杀害蒙恬时,感慨道:“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那么,让曹操如此感动的是什么?蒙恬自杀前到底说了什么?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蒙恬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下,皇帝始终都是国家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当时国家最高的权利和荣誉。为此秦始皇嬴政在一统六国后,就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刻在玉玺上,以彰显中国帝制的独裁性和君权神受理念。可以说在旧时封建礼教下,人们普遍都认为臣对君、子对父必须是绝

  • 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何曹操每读一次就哭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蒙恬

    蒙恬临死前的一番言语,确实是感人至深的,而且曹操每读到一次,蒙恬临死前说的话,他就会流一次泪。那么,蒙恬临死前说的到底是什么话呢?我们翻阅《史记》来看一下。【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背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大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