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何、曹参是害怕被诛九族,才推举刘邦当首领的吗?

萧何、曹参是害怕被诛九族,才推举刘邦当首领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逸凌人物集 访问量:1955 更新时间:2024/1/17 0:30:04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这句话讲的是刘邦当“沛公”的故事。

沛县的县令看到天下风起云涌,到处都在造反,同时四面八方的郡县,都在纷纷宣布独立,脱离秦朝统治。或者组建军队,以求自保。于是沛县县令也想这么干。萧何曹参对沛县县令说,你是秦朝的官员,你想把队伍拉起来,让大家跟你干,恐怕很难。你想干成大事,最好的办法,是把刘邦这样逃亡的英雄豪杰请回来。他们有人气,在他们的帮助下,才能获得成功。

于是沛县县令就派人去请刘邦。刘邦带着一百多号人回来,到城门外。沛县县令见刘邦人马众多,手下又是一些“张牙舞爪”的人,心里害怕,就不放刘邦进城。于是萧何、曹参等人和刘邦里应外合,杀掉沛县县令,把刘邦迎进城中。

这时候,自然需要有一个人来领导沛县。于是萧何、曹参等人共同推荐刘邦当沛公。萧何、曹参等人为什么要推荐刘邦呢?《史记》就说了上面那段话。意思是说,萧何、曹参都是文吏,担心如果将来造反不能获得成功的话,会被诛九族,所以才共同推举刘邦。

不过这句话明显是司马迁的个人猜测,未必是萧何、曹参心里真实的想法。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司马迁的猜测是不太正确的。因为萧何、曹参就算不承头,只要跟着刘邦造反,最终结果是一样的。秦朝本身有“连坐”的刑法,一个人如果犯了罪,他的邻居就算没参与,也会受牵连,更何况还是造反这样的大罪。所以如果造反不成功,承头的人自然会被诛九族,其他参与的人也绝对不会被饶恕。总之,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走上了造反这条路,一旦失败了,就绝对没有被饶恕的希望。

那么萧何、曹参之所以拥戴刘邦为沛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显然是因为刘邦有领袖气质,他有亲和力,能够把大家聚集在他身边,而且他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同时又有比较刚毅果敢的决断能力。再加上刘邦从小有很多灵异的地方,古人是很相信灵异的,因为有灵异,肯定会觉得刘邦非同凡响。所以萧何,曹参等人才会觉得刘邦是一个恰当的领导者,因此才推荐他。

(参考资料:《史记》)

标签: 曹参

更多文章

  • 曹参:在萧何死后接任丞相,不务正业醉生梦死,为何得到一致好评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曹参

    “重读史记”第一季 第三十二期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我讲了萧何。今天这一讲,我要讲的是一个跟萧何密切相关的人物,他就是西汉第二任丞相,曹参。说起曹参,你可能不熟,但是跟他有关的一个成语你肯定听过,就是“萧规曹随”。“萧”指的是萧何,“曹”指的是曹参,这个成

  • 为何小小的沛县会有萧何、樊哙、曹参等众多优秀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曹参

    楚汉相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平民力量战胜贵族力量的历史事件,代表以平民力量作为主导的刘邦,凭借自己的努力带领自己的同乡兄弟,一步一步的击败了项羽,最终获得了天下的霸权,这件事在历史上来看可以说是非常励志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可能也会有所疑问,就是为什么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沛县,会诞生很多天才如曹

  • 地痞刘邦为何能成为官员萧何和曹参的领导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曹参

    公元前209年,刚刚建立十年多的大秦帝国陷入混乱,陈涉在蕲县发动起义,很快占领了陈地,自称为楚王。又派武臣、张耳、陈余等人去赵地。秦朝的政府军打不过败走,八月,武臣占领赵地自立为赵王。在陈涉的带领下,大秦王朝的各郡县纷纷相应起义,他们杀死主要官吏,自立为王。而此时,沛县也在预谋着这样的一场起义,这个

  • 文韬武略、留下生前身后名的大汉相国曹参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曹参

    曹参的名声并不如萧何、韩信、张良,可能有些朋友对他不熟。但在遥远的秦末汉初,他却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以相国的身份治国有方,留下了生前身后名,为百姓称道。曹参,跟刘邦是老乡,也是沛县人。在秦朝时为主管刑狱的官员的属吏。在当时已经颇有些名望了。在汉高祖刘邦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就以近臣的身份跟随刘邦。曹

  • 萧何死前为什么举荐曹参接任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曹参

    萧何、曹参是杀沛县县令,立刘邦为“沛公”,与刘邦一道在沛县起兵反秦的两位汉代开国功臣。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定“元功十八人位次”,萧何居首,曹参第二,足见其在功臣中的地位。萧何的贡献,一是楚汉战争中留守关中安抚秦民,为前线输送兵卒粮草,使刘邦战败后常得到补充,从物质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二是任

  • 刘邦病逝后,曹参在府内饮酒作乐,有何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阿宝标签:曹参

    历史上的汉朝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觑,汉朝在历史上存在了四百年之久,只不过中间出现了一个新朝。虽然出现了新朝,但是汉朝的文化并没有断裂,古代的时候,西方朝代称中原人为汉人,就与汉朝有很大的关系。汉朝在最初建立的时候,最大的强敌就是匈奴,只不过凭借汉朝自身的发展,最终打败了匈奴。西汉在建立的过程中,肯

  • 闲聊强汉曹参当丞相后看似“萧规曹随”,其实是包藏祸心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曹参

    “萧规曹随”是非常著名的成语,其背后描述了萧何去世后曹参继任为西汉丞相的故事。成语的故事讲述了曹参继任丞相后无所作为,被汉惠帝刘盈责备,他以跟随前任丞相萧何制度的理由来应对。时至今日,很多历史书上对“萧规曹随”的事情进行了高度的赞扬,认为曹参坚持萧何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才让西汉从建国初的窘迫中脱离出

  • 西汉宰相“曹参”为何“不务正业”,还能成为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曹参

    引言公元前193年,西汉相国萧何病危。汉孝惠帝亲自上门探望。汉孝惠帝问道:“假如您百年之后,谁可以再接任相国一职啊?”萧何回答:“皇上,您最了解自己的臣子了,您说吧。”汉孝惠帝道:“曹参怎么样呢?”萧何道:“陛下圣明,如果能用曹参,臣死而无憾了!”就这样,曹参成了西汉的第二位相国。在位期间,经常“不

  • 酒徒丞相曹参,其实并不比萧何差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曹参

    文 / 子玉 曹参至死心里都特别拧巴,刘邦为什么将萧何拔为功臣集团的第一名,还给了他“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的高度评价。在刘邦眼里,萧何不仅助力自己取得了天下,他建立的一系列制度更是维持汉帝国持续运转的源动力,就是所谓的万世之功。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曹

  • 曹操究竟姓什么,他究竟是名相曹参之后,还是夏侯氏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墨史浅吟V标签:曹参

    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即便是有史可寻的人物、事件有很多,经过很长的时间以后,可能原本一些很简单的事情,却让后人产生了无数困惑。别说是国外的种种难以回答的问题了,单说我们国家都有许多历史遗留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准确的回答。比如历史上很多帝王称帝之路,很多都是很迷糊的、不可信的,因为称帝很多时候意味着阴谋,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