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参只当了三年宰相,为何前前后后,出现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

曹参只当了三年宰相,为何前前后后,出现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蒋雅各 访问量:1939 更新时间:2024/1/13 16:14:31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但是围绕在曹参身边的,有非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些事情,一般人看起来可能顺理成章。不过如果仔细读,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可思议。那么,有哪些不可思议,怎么来理解这些不可思议呢?

(曹参)

不可思议的事情,首先是从刘邦托孤开始了。

按照《史记》的记载,刘邦去世前,把吕后叫到床边,给她交代后事。

吕后问刘邦,如果萧何死了谁当宰相?刘邦说曹参当宰相。吕后又问,曹参死了呢?刘邦说,王陵可以当宰相。但是王陵这个人性格刚直,应该让陈平和他一起当宰相。吕后又问,王陵和陈平死了以后,又由谁来当宰相呢?刘邦说,那是很久远的事了,已经考虑不了那么多了,就由后人来考虑吧。

事实上,吕后一朝宰相的顺序,完全是按照这个来安排的。

这里就出现了两个不可思议。

第一个不可思议,是刘邦给吕后托孤的话,肯定只有吕后一个人听到,别人是不可能听到的。那么,这个话是谁说出去的呢?吕后是不可能说出去的。因为这是人事机密。一旦说出去了,就会惹出很大的麻烦。当宰相的顺序早就定,但万一中途出现一个什么问题,那怎么办呢?比如曹参、王陵、陈平等人出了问题,受了处分,乃至于造反,还让他们当宰相吗?如果不让他们当宰相,刘邦当年的托孤,有什么意义呢?再一点,对于王陵、陈平来说,需要等到萧何、曹参都死后,才能当宰相,他们能够等到那个时候吗?他们会不会巴不得前面的人早死呢?

这就说到第二个不可思议,刘邦托孤这个话,本身就有毛病,仿佛他是阎王,知道萧何、曹参、王陵、陈平这几个人死亡的时间。知道先是萧何死,萧何死了以后曹参死,曹参死后以后才是王陵和陈平死。刘邦当阎王了,这怎么可能!

(萧何)

萧何死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时吕后让萧何推荐接班人,萧何只推荐了曹参一个人。这个话其实也说明,吕后没有把刘邦托孤的话说出去。如果她说出去了,那么她也不用问萧何谁来接班了。毕竟刘邦早就安排在那里了,直接让曹参入朝就是了,还用问吗?

接着,曹参一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时,立马就让家里收拾东西,说要进京当宰相。家里的人都很奇怪,说还没有宣布呢,你怎么就确定是你当宰相呢?

怎么来理解曹参的这个行为呢?有三种可能:一是萧何预先给曹参说过;二是吕后在萧何去世前,就已经给曹参透露过;三是不但萧何给曹参说过,吕后也给曹参说过。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刘邦、萧何与吕后都会选曹参呢?

曹参当宰相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的故事。这个故事曾受到广泛赞誉,它有太多正面的意义。比如一个统治者应该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而不应该好大喜功,去追求一些虚妄的事情。比如后一任领导者,不应该为了追求政绩,擅自改动前一任领导者制定好的政策,从而让老百姓无所适从。比如农耕社会的统治者,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折腾,让老百姓安定在土地上劳动生产。比如汉朝初年由于经历了长久的战争,国家一穷二白千疮百孔,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休养生息。汉朝后来出现了“文景之治”,而“文景之治”政策,显然就是发源于“萧规曹随”的。

刘盈

但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不管怎么说,统治者在用人的时候,都会用那些很有才干能干事的人,绝对不会用那些碌碌无为,什么事儿也不干的人。曹参是获得了刘邦、萧何、吕后、刘盈每个人都肯定的,他的能力肯定是非同一般的。大家正是看出他能干事,而且能干好事,所以才一致推荐他当宰相。但是他当了宰相以后,当刘盈让他干事的时候,他竟然什么也不干,这实在是让人费解的。曹参能忍住不干事吗?他不怕被天下人评说他是庸才吗?

曹参这样的表现,如果仔细想想,实际上也是能够想明白的。

曹参虽然是一个武将,但是他其实是一个八面玲珑,同时又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因为八面玲珑,所以他和谁的关系都处理得好。因为审时度势,因此他知道应该投奔谁才是正确的选择。

韩信对刘邦的那些哥们儿兄弟是瞧不上的,刘邦的那些哥们儿兄弟,也瞧不上韩信。刘邦封大将的时候,周勃灌婴等人,都觉得大将应该封给自己。最后刘邦封了韩信,应该说周勃、灌婴是不高兴的。不高兴,与韩信的关系肯定不会好。但是曹参并没有参与其中,后来他还跟着韩信打仗,和韩信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刘邦建国以后,让大臣们评定谁的功劳最大。大臣们一致认为,曹参的功劳最大。事实上,曹参的功劳,是不可能有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相比的。曹参的功劳并不大,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曹参的功劳大呢?显然与曹参的人缘好有莫大的关系。

(吕后)

正因为曹参的人缘好,因此无论是刘邦、萧何,还是吕后、刘盈,都认为他是宰相合适的人选,才会推举他为宰相。

刘邦托孤的时候,肯定只和吕后一个人说过。但在顺序上,可能不是后来司马迁写的那样。大约刘邦说的是曹参等几个人适合当宰相,并且特别强调王陵、陈平不能够单独当宰相。

萧何死之前,肯定和曹参说过,要推荐他为宰相。曹参才那么肯定,他就是宰相人选。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吕后也和曹参说过,等萧何死后,让他来当宰相。

吕后为什么要提前给曹参说呢?显然,她不是征求曹参的意见,而是要把曹参纳为自己的心腹。

事实上,刘邦死后虽然是吕后掌权,但吕后掌权,其实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毕竟当时刘盈已经成年,他才是皇帝,所以朝廷的事情就应该由刘盈来处理。但吕后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尽管刘盈是她的儿子,她也不愿意刘盈处理朝中事情,得她自己来做主。因此对于吕后来说,宰相就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确保这个宰相,完全听她的。

而吕后对曹参的拉拢,曹参是听明白了的,所以刘盈让他干事的时候。他才会推脱不干,让一切都按照之前萧何制定的规矩来做。按照萧何制定的规矩来做,其实也就是按照吕后制定的规矩来做。曹参也就通过这个办法,维护了吕后的权威,确保了吕后的权力。

标签: 曹参

更多文章

  • 萧规曹随的曹参,一个只会喝酒的丞相,却博得了皇帝称赞

    历史人物编辑:日出时尚标签:曹参

    曹参很多人都知道萧何和曹参,但是不知道两个人联系,其实这两个人是一对非常默契的好朋友。两人之间的默契程度就好比春秋时期的鲍叔牙和管仲,平时的工作没有交集,但是遇到什么好事情绝对会第一时间想到对方。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人,萧何在沛县的职位相当于县令的秘书,曹参在沛县掌管刑狱,两人功成名就之后没啥交集,其

  • 萧何、曹参是害怕被诛九族,才推举刘邦当首领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曹参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这句话讲的是刘邦当“沛公”的故事。沛县的县令看到天下风起云涌,到处都在造反,同时四面八方的郡县,都在纷纷宣布独立,脱离秦朝统治。或者组建军队,以求自保。于是沛县县令也想这么干。萧何、曹参对沛县县令说,你是秦朝的官员,

  • 曹参:在萧何死后接任丞相,不务正业醉生梦死,为何得到一致好评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曹参

    “重读史记”第一季 第三十二期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我讲了萧何。今天这一讲,我要讲的是一个跟萧何密切相关的人物,他就是西汉第二任丞相,曹参。说起曹参,你可能不熟,但是跟他有关的一个成语你肯定听过,就是“萧规曹随”。“萧”指的是萧何,“曹”指的是曹参,这个成

  • 为何小小的沛县会有萧何、樊哙、曹参等众多优秀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曹参

    楚汉相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平民力量战胜贵族力量的历史事件,代表以平民力量作为主导的刘邦,凭借自己的努力带领自己的同乡兄弟,一步一步的击败了项羽,最终获得了天下的霸权,这件事在历史上来看可以说是非常励志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可能也会有所疑问,就是为什么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沛县,会诞生很多天才如曹

  • 地痞刘邦为何能成为官员萧何和曹参的领导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曹参

    公元前209年,刚刚建立十年多的大秦帝国陷入混乱,陈涉在蕲县发动起义,很快占领了陈地,自称为楚王。又派武臣、张耳、陈余等人去赵地。秦朝的政府军打不过败走,八月,武臣占领赵地自立为赵王。在陈涉的带领下,大秦王朝的各郡县纷纷相应起义,他们杀死主要官吏,自立为王。而此时,沛县也在预谋着这样的一场起义,这个

  • 文韬武略、留下生前身后名的大汉相国曹参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曹参

    曹参的名声并不如萧何、韩信、张良,可能有些朋友对他不熟。但在遥远的秦末汉初,他却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以相国的身份治国有方,留下了生前身后名,为百姓称道。曹参,跟刘邦是老乡,也是沛县人。在秦朝时为主管刑狱的官员的属吏。在当时已经颇有些名望了。在汉高祖刘邦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就以近臣的身份跟随刘邦。曹

  • 萧何死前为什么举荐曹参接任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曹参

    萧何、曹参是杀沛县县令,立刘邦为“沛公”,与刘邦一道在沛县起兵反秦的两位汉代开国功臣。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定“元功十八人位次”,萧何居首,曹参第二,足见其在功臣中的地位。萧何的贡献,一是楚汉战争中留守关中安抚秦民,为前线输送兵卒粮草,使刘邦战败后常得到补充,从物质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二是任

  • 刘邦病逝后,曹参在府内饮酒作乐,有何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阿宝标签:曹参

    历史上的汉朝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觑,汉朝在历史上存在了四百年之久,只不过中间出现了一个新朝。虽然出现了新朝,但是汉朝的文化并没有断裂,古代的时候,西方朝代称中原人为汉人,就与汉朝有很大的关系。汉朝在最初建立的时候,最大的强敌就是匈奴,只不过凭借汉朝自身的发展,最终打败了匈奴。西汉在建立的过程中,肯

  • 闲聊强汉曹参当丞相后看似“萧规曹随”,其实是包藏祸心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曹参

    “萧规曹随”是非常著名的成语,其背后描述了萧何去世后曹参继任为西汉丞相的故事。成语的故事讲述了曹参继任丞相后无所作为,被汉惠帝刘盈责备,他以跟随前任丞相萧何制度的理由来应对。时至今日,很多历史书上对“萧规曹随”的事情进行了高度的赞扬,认为曹参坚持萧何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才让西汉从建国初的窘迫中脱离出

  • 西汉宰相“曹参”为何“不务正业”,还能成为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曹参

    引言公元前193年,西汉相国萧何病危。汉孝惠帝亲自上门探望。汉孝惠帝问道:“假如您百年之后,谁可以再接任相国一职啊?”萧何回答:“皇上,您最了解自己的臣子了,您说吧。”汉孝惠帝道:“曹参怎么样呢?”萧何道:“陛下圣明,如果能用曹参,臣死而无憾了!”就这样,曹参成了西汉的第二位相国。在位期间,经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