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解读三国第一期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认为何进实在是太笨了,杀几个宦官不是很简单的事吗?派几个人进去把他们咔嚓了不就完了吗?干嘛非要招董卓进京呢?最后搞得天下大乱,东汉帝国名存实亡,自己还被宦官给杀了。这点智商都能当上大将军,我要是穿越回去,怎么着也比他干的好呀。相信有我这种想法的朋友可能不在少数。进入社会以后,随着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慢慢才发现何进当初的选择半点问题也没有,他其实比你我都聪明!
东汉帝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奇特的存在,这是一个宦官和士大夫阶层轮流坐庄的时代,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两派经常争权夺利。汉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士大夫阶层在平定张角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但胜利的果实却被宦官给摘走了,汉灵帝“以讨张角功,封中常侍张让等十二人为列侯。”(《资治通鉴》)士大夫们气坏了,但又不敢朝皇帝发火,只得把这笔账记在了宦官身上。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辩继位。宦官们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士大夫们趁机站出来向宦官算总账,要将他们从肉体上消灭。其中的急先锋就是曹操和袁绍,也许有朋友会说袁绍家四世三公,当然是士大夫,但曹操呢?他的干爷爷可是个大宦官哪,他又算得哪门子士族呢?曹操的干爷爷是宦官不假,但他刚参加工作就向士大夫阶层纳了投名状(杀了大宦官蹇硕的叔叔),因此被士大夫阶层视为自己人。
当时的东汉中央政府是谁当家呢?是何进和他的妹妹何太后,士大夫们要清除宦官必须要这两个人点头才行,如果不经他们同意,曹操和袁绍就带人冲进皇宫把宦官们给咔嚓了,那就是赤果果的造反啊,这样的话只要何太后一声令下,曹操和袁绍的脑袋当时就得搬家。因此只有让何太后下令,士大夫们清除宦官的行动才能名正言顺。
那么何氏兄妹和宦官们是什么关系呢?何进出生于一个屠户之家,后来他同父异母的妹妹被选进宫中得到汉灵帝的宠幸并最终成了皇后,何进也由此步入仕途,先进中央,后调地方,然后再进中央,内外历练了个遍,并最终当上大将军。在何进兄妹上位的过程中,宦官是帮了大忙的。何进的兄弟何苗曾对何进说:“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后汉书·何进传》)而且何太后的妹妹,还是大宦官张让的儿媳妇。因此何氏兄妹和宦官集团是有极强的利益联系的,因此从这点来说,何进是不愿意出手清除宦官的。
再者当时宦官们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汉灵帝的时候曾设置了西园八校尉来统领禁军,而这些人的首领就是大宦官蹇硕,何进作为大将军也要受他的节制。何进的前辈窦武够牛逼了吧,在军中的势力可以甩何进几条街,窦武想凭此去清除宦官,结果却被宦官所杀。所以清除宦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曹操却说做这件事只需要一个狱吏就够了,纯粹是瞎扯淡。
退一万步讲,就算何进带头清除了宦官,他能得到什么好处?在那个讲究门第出身的年代,士大夫阶层会接纳他这个屠户出身的暴发户吗?袁绍和曹操等人还会俯首帖耳听他指挥吗?搞得好的话还混个荣誉头衔前排就坐,搞不好就得交权提前退休!何氏兄妹之所以现在还能高高在上,无非是因为士大夫阶层和宦官集团相互制约,而他们正好处于这个权力的平衡点上罢了。一旦宦官被清除,平衡被打破,他何进还拿什么去制约士大夫阶层?到时候谁还拿他何进当回事儿?
因此从何进自身利益出发,他认为清除宦官对自己是一件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所以不论曹操和袁绍如何劝说,他就是不点头,最后把皮球踢给了何太后,何太后明确表示不同意“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资治通鉴》)太后不同意,这事儿就不能硬来,你总不能把太后和何进一块给火并了吧,如果袁绍和曹操真敢这么做,董卓和丁原等地方军阀立马就会上门要了他们的命。
如果局势就此维持下去,何进是很乐意的,但却不符合士大夫们的利益。这个时候袁绍站了出来说国家大事不能只听太后一个人的,也要听听地方上那些军方大佬的意见。这些军方大佬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都出过大力,但最后的功劳却都被宦官给拿走了,你说他们对宦官能有什么好感?只要这些人都支持清除宦官,何太后就不得不同意了,可以说袁绍的这个主意还是很高明的。何进最终也同意了,因为这也符合他的利益,宦官清除之后,这些军方大佬哪个不得在中央任个职务?到时候他就可以在这些地方军阀和士大夫阶层争权夺利中寻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继续做他的大将军。至于董卓进京后,局势是如何超出了何进的控制的,我们下期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