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的魅力: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都待为上宾!

刘备的魅力: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都待为上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曾金平 访问量:1069 更新时间:2024/2/4 10:59:36

仁义道德,似乎在当下的社会不值一提,快节奏的生活压力步步紧逼,人们所有的行为都只围绕利益。但仁义真的没有用处了吗?我们看看三国时期刘备和吕布天差地别的遭遇,就会明白,做人还是要讲仁义!

刘备和吕布二人身上其实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他们二人都是边地出生、长大,都比较勇武善战。对,你没看错,刘备也是勇武善战的。据《英雄记》记载,公元195年吕布到徐州见到刘备后,对其非常尊敬,对刘备说:“我和阁下都是北疆边境的人。我杀了董卓东出,关东诸将却没有一个接纳我,都想要杀了我。”并请刘备坐在帐中的床上,令妻妾向刘备行礼,酌酒饮食,称刘备为贤弟。

但刘备与吕布却有一个最重要的不同点:刘备讲究仁义,吕布见利忘义。也因为两人的不同之处,两人的人生际遇、命运也变得截然不同。

我们先说说刘备,自黄巾起义爆发,刘备起兵以来,他先后曾经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这六人中,除了公孙瓒和刘备有过同窗的情谊,其他人和刘备谈不上什么交情。但他们每个人都把刘备奉为上宾,不管是不是发自内心,都非常尊敬刘备,给粮、给钱、给兵,陶谦临死甚至都把徐州托付给了刘备。

分析刘备受到礼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刘备骁勇善战,手底下也有一帮人一直跟随,各路势力都希望能够利用刘备为自己征战,提供帮助;第二,也是最主要的,刘备有仁义之名。虽然公孙瓒、吕布、袁绍等人先后败亡,但和刘备的关系都不大,刘备没有做出不利于他们事情,因此大家都相信刘备的人品,刘备来投总是有好处的。

而反观吕布,就如他自己说的那样,诛杀董卓后离开长安“关东诸将却没有一个接纳我,都想要杀了我”。吕布先投靠袁术,但因袁术不满他自恃有功而十分骄恣、恣兵抄掠,所以被拒绝。吕布自认为杀了董卓,是替袁术报了灭门之仇,但吕布不知轻重,被袁术赶走。

后来吕布改投袁绍,帮助袁绍打败了黑山军张飞燕,但吕布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仗恃自己的战功,再次向袁绍要求增加军队,袁绍不答应,而吕布手下的将士也时时抢劫、掠夺,袁绍开始疑恨他。最后,袁绍决定派人除掉吕布,幸亏吕布比较警觉,逃到河内与张杨联合。陈宫张邈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最终吕布没能守住兖州,被曹操击败。

吕布前往徐州投靠了刘备,刘备接纳了吕布,结果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交战的时候,趁机夺了徐州,这实在有点不仗义。后来刘备投靠曹操,一起进攻吕布。吕布被擒后对曹操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天下可定!”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你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下场了吗!”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后世民间为何会推崇刘备,恐怕不仅仅是《三国演义》的功劳。刘备的仁义是真实的,不是虚伪的,并不是假仁假义。后来者只能从史料中研究,而当时的各路枭雄和吏民百姓却是直接接触刘备的,他们的选择证明了刘备是一个值得让人信赖的人。

仁义、道德的力量有时候是无形的,刘备和吕布截然不同的遭遇,就是最好的明证。刘备最终成为蜀汉开国之君,流传千古;吕布却早早一命归西,留下身后恶名。口口相传之下,尽管过去了接近2000年的时间,人们提起刘备就会想起“仁义”,提起吕布却只有“三姓家奴”、“见利忘义”。做人,还是要有底线,要讲仁义!

研究了解三国历史,一套裴松之注《三国志》是必不可少的,让你发现历史真相。这套书我一直在读,包装精美,内容详实,值得放在床头常常翻看一下。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演义》

标签: 陶谦

更多文章

  • 陶谦、刘表多次相让徐州和荆州,刘备总是推脱不受,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陶谦

    曹操的父亲路过徐州,在徐州被陶谦的手下杀害。曹操以此为借口攻打徐州。各路皇子大都在一旁看火,不愿出手相助。刘备率领张赵领2000人前往徐州,帮助陶谦解围徐州。看到刘备的堂堂正正,陶谦多次将徐州让给刘备,但刘备一直不愿接受。陶谦病逝后,刘备代为领衔徐州,后又让给吕布,最终被曹操占领。后来,刘备又求助于

  • 公孙瓒给予刘备不少帮助,刘备弃公孙投陶谦,为什么没人骂他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陶谦

    刘备年轻的时候,曾经拜名士卢植为师。《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这个人“不甚乐读书”,不是很喜欢读书,他在卢植这到底学了多少东西,颇值得怀疑。不过刘备为人豪气,“好交结豪侠”,在此期间结识了公孙瓒,这对于他后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公孙瓒出身官宦世家,不过因为他的母亲只是个婢女,身份低微,因此在族中也

  • 陶谦三让徐州,不久后为何神秘去世,学者:你看谁是最大受益者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陶谦

    导言陈寿《三国志》:陶谦昏乱而忧死,张杨授首于臣下,皆拥据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无可论者也。在三国演义中,陶谦是一个老好人,为了徐州百姓,跪求刘备收下徐州,到最后刘备推辞不了,才勉为其难地收下徐州。都说陶谦是担心曹操才忧虑而死,但是陶谦打算逃回老家丹阳时,陈留太守张邈背叛曹操,与其弟原广陵太守张超迎

  • 徐州牧陶谦自己有两个儿子,他为什么还把徐州让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陶谦

    陶谦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论是正史还是演义故事,都是因为:陶谦和曹操交恶,导致曹操二伐徐州,屠杀了大批的徐州军、民。陶谦打不过曹操,便去向青州田楷求援,田楷带了刘备等人前来支援。即便如此,刘备也打不过气势汹汹的曹操军,一连串的败仗打击下来,困守在郯县的徐州牧陶谦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准备弃城而逃。但是事情

  • 老奸巨猾的陶谦三让徐州给刘备,根本不是相让,别被骗啦

    历史人物编辑:鉴赏史标签:陶谦

    陶谦这个人不简单。不要看他老,按照史载他交付徐州给刘备的时候,已经六十二岁。有句老话叫“人越老越狡”,陶谦就是这样的人。事情发生在汉朝末年三国初期,正是诸侯征战的大乱之时。陶谦为了交好曹操,派兵护送曹操一家老小。可是部将看见曹操家眷带了很多钱财,便杀光了曹操一家,逃跑他乡。曹操一听,全家老小都死光了

  • 陶谦有两个儿子,为何非要将徐州让给刘备一个外人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陶谦

    文/寂寞的红酒陶谦,是汉末三国时期割据徐州的军阀,可以说是徐州的土皇帝。陶谦膝下有两子,陶商和陶应。但陶谦却没有选择让儿子来接班,而是把徐州让给了刘备。那么陶谦为何不把徐州交给儿子而非要让给刘备?其实陶谦不是不想给儿子,而是被逼无奈。陶谦是丹阳人,靠剿黄巾当上了徐州牧,他赶走了徐州的黄巾军,又把徐州

  • 揭秘三国:陶谦可没打算把徐州让给刘备,吕布传说当不得真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陶谦

    在三国演义中有非常精彩的一幕就是这陶谦三让徐州给刘备,说的是,当时曹操后院起火,徐州的围就被解了,而陶谦呢,手底下也没有什么能人可以保的住徐州,于是就看中正在小沛驻扎的刘备了,现在刘备是豫州刺史,当然,这豫州刺史也只是一个虚名,是陶谦给刘备开的一个空头支票,当时的豫州是有刺史的,所以刘备这个刺史有点

  • 高顺、陶谦、宋江的领导连带责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历史人物编辑:唐明爱标签:陶谦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吕布手下骁将高顺被俘虏后,曹操几乎问都不问直接杀掉;后来才明白,高顺毁掉了夏侯惇的一只眼,留下来会给团队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夏侯惇和高顺的矛盾,说不定哪天突然就爆发了。明明夏侯惇的眼睛是曹性射伤的,可是曹操却把账算到高顺头上;明明曹操全家是陶谦部将张闿杀的,可是曹操却把账算到陶谦身上;

  • 陶谦为何要让徐州给刘备?原来还有这讲究,刘备上当了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陶谦

    记得看三国时,有过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场面,这些故事里面虽然有着极大的智慧性,但是也有一些让人看起来颇像美德的行为,也让我们在感慨那个战争年代之余敬佩古人还是有着了不起的品德智慧。其中就包括了最为经典的场面,陶谦让徐州给刘备小时候看来,觉得陶谦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君子,而刘备更是品德让人信赖,都能

  • 陶谦三让徐州,刘备为啥坚持不要?你听听曹操咋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陶谦

    当曹操得知自己的父亲曹嵩被陶谦的部下张闿杀死后,亲率大军前来徐州找陶谦报仇。老实说陶谦有点冤,他本意是要结交曹操的,也确实这么做了。当曹嵩一行路过徐州的时候,陶谦不仅亲自设宴款待他们,临行前还派张闿领五百兵马护送。如果能平安把曹嵩送到衮州,曹操必定会对陶谦心生感激,那么陶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不料途中